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4.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了解学生对离子的产生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操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不足,对离子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也需要加强。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离子产生的原因、离子的分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离子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 在教学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
- 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于离子的分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困难。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认为化学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九年级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3课时)教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3课时)教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教学
教学时间 201 年 月 日 第 周第 课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课时)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教师 二次备
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多样, 初步形成给物质分类的意识 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认识,形成微粒构成物质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 学 重 点 难 教学重点:1、 常见物质的分类2、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将物质进行分类 教法与
学法 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 教学资
源 复习提纲、课本、指导与训练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学 年级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第 课时 课 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课时) 课型 复习 主备 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
2、熟知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熟练的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推求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过程与方法:熟练巩固根据化学式计算的方法,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决生活中有关元素质量的问题。


学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
学法 讲练结合、小组讨论讲解、教师点拨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1、 化学式表示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新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明确复习流程
考情分析
观 看,思考 本单元的考 本单元的重要性 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提问)三种微粒的概念及主要区别是什么?
知 识 块
一、 物质
整 理
是由 微观 粒子
与 归
构成
纳的
2.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与归
纳单元知识脉络 回答、补充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
对学习过后分子、 原
将本节内容系统回 顾、归纳
学会自主构建知识 网络图。 学会从化学视角看 物质。
八、教学反思: 把建构微粒观、元素观、物质分类观作为这节课的中心任务。首先从生活情景入手,开
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物质认识的兴趣。通过“原子派和离子派”的情景导入,帮助学生 体会到分类研究物质的必要性,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物质分类图,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初步形 成科学的“物质分类观” 。通过对物质多样性的讨论,将学生从宏观物质引入微观世界,在探 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形成 “微粒观”。最后以化学式为桥梁, 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帮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2.功能与地位: 本单元所学习的有关物质构成奥秘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能从本质上理 解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化学知识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课使所学习的物 质组成与结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化学,具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物质组成元素、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和理解。 (2)进一步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及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结构,理解原子不显电性和离子 带电的原因是粒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目的不同。 (3)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联系的观念,理解稀有气体原子化 学性质极不活泼和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在反应中化学性质活泼是由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 (4)进一步巩固和熟练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从元素 周期表中查找有关元素的信息,用于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单元知识的整理复习, 学习比较、 归纳等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2)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 (1)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 (4)课题2原子的结构 (7)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7)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 (10)课题3元素 (13)第1课时元素 (13)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16)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掌握微粒的三个基本特征。

2.怎样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八月桂花(如图)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提出问题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探究点二分子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教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2.原子的构成和性质3.分子的组成和性质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化学物质是由一种或多种基本单元(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物质。

这些基本单元存在于化学反应中,它们合并和分离时,化学反应会发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我们需要先了解原子和分子。

原子的构成和性质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一种基本粒子。

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中性的中子构成。

原子的核心包含着质子和中子,电子则在核外轨道中运动。

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因此原子的整体电荷为中性。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云、原子质量、电位能等。

其中,原子半径反映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的距离,电子云是电子运动轨迹的空间分布,原子质量则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原子的电子外层与其他原子的电子轨道相互作用,这是化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元素的电子云复杂度有所不同,这为元素的化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分子的组成和性质分子的基本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结合组成。

同一元素的分子,譬如氧气(O2)和氢气(H2),由两个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不同元素的分子,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取决于原子中的元素、原子数量和绑定方式。

元素的性质和结构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因此分子的种类也会影响化学特性。

分子的性质还受到其形状和极性(分子的正负极性)的影响。

形状和极性会影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总结化学物质的构成非常复杂,但是通过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决定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又会决定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特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索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全)

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 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 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 形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阳离子(Na+)和阴离子(Cl-)
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的化合物(NaCl)。
[要点 3] 分子、原子和离子 ⑴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
A.“1”表示 1 个硫元素 B.“2”表示 1 个氢分子
C.“3”表示 3 个氢分子 D.“4”表示 4 个氧原子
[要点 2] 化合价
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1 -1 +2 -2
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如:Na、Cl、Mg、 O。
* 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
⑵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 → 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 → 阳离子 即: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⑶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Hale Waihona Puke 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能独立存在,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⒊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要点 4]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 7 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 16 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原子序数——— 8 O ————元素符号
【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

(九年级化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思路分析】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介绍三部分内容,而第一课时我们只对元素的概念进行授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而在上一个单元学习了分子、原子内容之后,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从而把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新教材相对于以前的教材,难点分散了一些,对概念理解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本课题内容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因此,它不仅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设计分析从教学要求上看,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抽象,学生对于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非常难理解。

第三单元时,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已经得到了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和微观上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元素的概念达到"一类原子的总称"形成比较整体的认识阶段。

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从教学方法上看:通过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单词联系到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物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以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巩固元素概念,有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另外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我们身边物质中的元素及元素的含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收集并整理资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学会倾听合作者的意见;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
(1)苏丹红的相对分子质量
(2)苏丹红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苏丹红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结(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3、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的构成
3.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4.相对原子质量
(二)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地球中所含的元素
3.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
4.元素周期表
(三)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的形成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B.铁C.硅D.铝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
A.氧化镁MgO2B.二氧化硫O2S
C.氯气Cl2 D.氢氧化钠Na(OH)2
6.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B.+2价C.+3价D.+4价
7.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__________ +2价的钙元素__________
2个钠离子__________ 2个水分子__________
8.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严禁的毒品。海洛因的化学式为C21H23NO5,它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每个海洛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同步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 新人教版
A.+6 B. +3
C. +2 D. -2
3、(烟台市)今年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某品牌肉制品中含有毒物质瘦肉精。

某种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0H19C13N2O,下列有关该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瘦肉精由1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该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C.该瘦肉精由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该瘦肉精是有机物
4、(乐山市)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

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 B.相对分子质量为247.5 C.属于有机化合物 D.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5. 在公共场所有如右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是;
(2)纯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该化肥的纯度(即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因故缺损了,请你补
上(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完成课后测
1.甲醛(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B.甲醛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C.甲醛属于氧化物
D.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2、一种高效食品保鲜剂、环保型消毒剂由–2价氧元素和+4价氯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A、Cl2O7
B、ClO2
C、O2Cl
D、Cl2O
3. .在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0
C、+1
D、+2
4. 维生素C(C6H8O6)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属于有机化合物
B.多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
C.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1%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