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课件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7课课件共28页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涵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 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 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 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3)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知识梳理
中
集中 表现
中 华
华民
文 化
植根于
族 精
神
是什么
核心 ----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内容----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勤劳勇敢
在中民华中华族大勤国民,地劳共族其上勇产总主,体敢党体根上世 据的领是代 气民导一定 候族全个居 、精国农在 季神各业中 节 族的人变民化进从行事革农业命生、产建。设同和牧 改业革民的族历的程骠中悍、进渔一业步民发族扬的
光冒大险、、集商中业体民族现的为精艰明苦相奋比, 斗中精华神民。族如在长辛勤征劳精作神中、,大深 庆 航深形精 天懂成神 精得了、 神一勤抗 等分劳洪耕质耘 朴精一 的神分 品、收 格载获 。人,
反台独
作者:山佳
无宗无祖拜神社, 阿扁阿贼台独疯。 一统和平华夏愿, 九州铁马郑成功。
(2)爱好和平 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李肇星在第四轮六方会谈开幕式上的致词
我希望各方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 使命,在会谈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在巩固过去三轮会谈的成 果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 凝聚共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 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涵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 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 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 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3)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知识梳理
中
集中 表现
中 华
华民
文 化
植根于
族 精
神
是什么
核心 ----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内容----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勤劳勇敢
在中民华中华族大勤国民,地劳共族其上勇产总主,体敢党体根上世 据的领是代 气民导一定 候族全个居 、精国农在 季神各业中 节 族的人变民化进从行事革农业命生、产建。设同和牧 改业革民的族历的程骠中悍、进渔一业步民发族扬的
光冒大险、、集商中业体民族现的为精艰明苦相奋比, 斗中精华神民。族如在长辛勤征劳精作神中、,大深 庆 航深形精 天懂成神 精得了、 神一勤抗 等分劳洪耕质耘 朴精一 的神分 品、收 格载获 。人,
反台独
作者:山佳
无宗无祖拜神社, 阿扁阿贼台独疯。 一统和平华夏愿, 九州铁马郑成功。
(2)爱好和平 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李肇星在第四轮六方会谈开幕式上的致词
我希望各方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 使命,在会谈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在巩固过去三轮会谈的成 果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 凝聚共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 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七课一框 单音与和声 课件

辨析一下
材料一: 小刚的爸爸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每天在公司加班到废寝忘食,但 是公司却经常故意拖欠工资,小 刚都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
这是谁的错?
材料二: 小文的爸爸经常把公司的办公用
品拿回家,其他同事好几次因为没 有办公用品而耽误正事,但是小文 爸爸却依旧不改。
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 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 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的个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移题民样是三式峡工程最大
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
• 第二级
• 第三级
费便占到了45%。当三
• 第四级 • 第五级
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
没129座城镇,其中包
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
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
会产生113万移民,在
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
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 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
①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 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②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 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回忆在集体中发生冲突的事件,以及自己当时对冲 突的反应,分析我和集体的不同需求。
• 第三级
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
• 第四级
• 第五级需要适当的修改、完善
(B)对于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
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大河有水小河满, 小河无水大河干”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什么 关系?
长江水系图
漫画《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56个民族是一家”,要巩 固民族关系,作为中学生的我 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三、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
2、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公民角度)
(1)、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 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
以色列空袭加沙地 带,巴以冲突加剧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地震倒塌的房屋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 树县发生7.1级地震。全 国人民捐款捐物,专业人 各省市专业救护队开赴 员赶赴灾区救灾
灾区 展开搜救工作
想一想:
对比国内国外截然不同的情况,思考:民族 不团结会造成哪些危害?
增长12.0%,连续四年实现百亿元增长。
三、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
1、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国家角度)
①含义: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必要性: 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兴的必然要求。
(2009· 海南卷)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的发展,是因为 ( c)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 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自1995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15个 援藏省市先后派出126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 藏工作,并投资3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16个。自50 年代以来,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贴和各类投资累计 达500多亿元。上述事实表明 ( C ) A.没有国家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就不 会有任何发展 B.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助减慢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速度,但这是民族团结的需要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 关键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2)按劳分配否定了剥削制度,体 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 会地位
单项
• 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是因为 (
)A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 爸爸-------按劳分配 • 妈妈-------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 姑姑-------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二叔-------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三叔-------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分配
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
请分析赵某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赵某本人
我在乡下承包了 五亩责任田,联 产计酬后,收入 还挺不错的哦!
赵某妻子 我在马路边开了 个小店,收入比 老赵还高哩!
我是阳春轴承厂职员, 每月除工资、奖金、 津贴外,还炒股,也 赚了点钱!
赵某儿子
济共同发展
并存
制 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 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范围 【注意点】 原则
对象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按需分配
赵某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我在乡下承 包了五亩责 任田,联产 计酬后,收 入还挺不错
的哦!
赵某本人
单项
• 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是因为 (
)A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 爸爸-------按劳分配 • 妈妈-------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 姑姑-------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二叔-------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三叔-------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分配
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
请分析赵某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赵某本人
我在乡下承包了 五亩责任田,联 产计酬后,收入 还挺不错的哦!
赵某妻子 我在马路边开了 个小店,收入比 老赵还高哩!
我是阳春轴承厂职员, 每月除工资、奖金、 津贴外,还炒股,也 赚了点钱!
赵某儿子
济共同发展
并存
制 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 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范围 【注意点】 原则
对象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按需分配
赵某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我在乡下承 包了五亩责 任田,联产 计酬后,收 入还挺不错
的哦!
赵某本人
【精品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傣 族
阿昌族基诺族瑶 族来自布朗族怒 族哈尼族
白 族
德昂族
满 族
苗 族
拉祜族
水 族
独龙族
傈僳族
佤 族
景颇族
侗族
土族
布依族
彝 族
纳西族
蒙古族
普米族
仡佬族
水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落后走向进步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②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③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与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 补、 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4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提示:
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 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 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如: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
注意:民族平等≠没有民族差异
①含义:是指各民族地位平等,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 行应尽的义务。
汉、蒙、维、藏、壮五种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 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平等地享有发展文化的权利
2008年西藏GDP和 人均GDP各是1959 年的几倍
227.53 和97.61
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权利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 2983名代表中有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414 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3.88%,55个少数 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一名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傣 族
阿昌族基诺族瑶 族来自布朗族怒 族哈尼族
白 族
德昂族
满 族
苗 族
拉祜族
水 族
独龙族
傈僳族
佤 族
景颇族
侗族
土族
布依族
彝 族
纳西族
蒙古族
普米族
仡佬族
水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落后走向进步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②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③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与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 补、 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4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提示:
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 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 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如: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
注意:民族平等≠没有民族差异
①含义:是指各民族地位平等,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 行应尽的义务。
汉、蒙、维、藏、壮五种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 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平等地享有发展文化的权利
2008年西藏GDP和 人均GDP各是1959 年的几倍
227.53 和97.61
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权利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 2983名代表中有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414 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3.88%,55个少数 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一名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 经济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 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的承包收入属 于按劳分配。
承包土 地赚钱
奖金
工资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9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 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 行哪种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劳动者 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 显差别,劳动还是谋 生手段。在平均分配 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中,哪一种更合理?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金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 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意义 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为什么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同 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请判断以下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形式?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2、小李(管理硕士)是某外资企业的经理,年 薪15万。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 20万。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就是:每个人尽责任的劳作,然后索取自己的需求。
社会财富人人有份,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 平均分配: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承包土 地赚钱
奖金
工资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9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 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 行哪种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劳动者 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 显差别,劳动还是谋 生手段。在平均分配 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中,哪一种更合理?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金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 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意义 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为什么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同 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请判断以下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形式?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2、小李(管理硕士)是某外资企业的经理,年 薪15万。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 20万。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就是:每个人尽责任的劳作,然后索取自己的需求。
社会财富人人有份,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 平均分配: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文化生活第七课课件

二。基本特征之一
提示:
1、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源远流长,侧 重于从纵向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未中断。博 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 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2、各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感和归属感的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 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
答案:A 解析:“我国的相声艺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①符合题意。 “用诙谐的说话、尖酸的嘲弄,达到惹人‘捧腹大笑’的目 的”,体现了文学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体现不出。④中“全面”说法错误。
命题点十一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对点金题11】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 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 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 ①藏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藏族文化具有中华 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③藏族文化通过中华文化 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④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见证之一:汉字
(1)文字的作用:A是文化的基本载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的作用:A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意义: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 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 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是----文--的明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的明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6.(2013·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
“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第十页,共44页。
1.含义
[识记层级]
联系是 事物(shìwù)本所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自在事物的(sh联ìw系ù) 和 人为(rénwé的i)事联物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
第十一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 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 客观性。
第十二页,共44页。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 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 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 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 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孤立 存在的。
第六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是普遍 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 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 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