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件—-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14张PPT)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如我们学过的怀古诗有《赤壁》,诗人借赤壁之战周瑜大 败曹操之事,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诗人在表面上假 说曹操的落败不过是因为周瑜借了东风的便利,侥幸获胜,实 质上是在表达自身怀才不遇,希望能像周瑜一样施展才智、一 展宏图。
今天,我们来学另一首怀古诗——《长沙过贾谊宅》
认识作者
刘长卿(约公元726年— 约公元805年),字文房,汉 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 代诗人。
疏通诗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拂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 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 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
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 亮店墙,触景伤情。
即景抒情,回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 雪拥塞,马亦不前。此情此景,道尽 英雄失路 的悲慨。尾 联 照应 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 ”, 沉痛 而又 凄凉。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
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首联。
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获罪之快, 贬谪之远,处罚之厉。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 增强了感染力。
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横”字言 广度,“拥”字言高度,通过对壮阔风景的描画.渲染 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微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照, 暗示前路的艰辛,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课堂检测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 料)的诗句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朗读诗歌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 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 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 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诗句分析
首联:贾谊被贬,身世悲凉。 颔联:情景交融,暗示时政。 颈联:反语双关,无限愤懑。 尾联:抑郁悲凉,痛苦无奈。
3、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 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 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4、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 么情感?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 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 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 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 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 痛苦无奈的心境。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
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 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 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 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 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③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 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 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颔联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 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 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 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空见”和“日斜”具 有象征意义。

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共17张幻灯片)

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共17张幻灯片)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 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故乡和 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显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 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秘,成为千古名句。
• 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 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 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 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之情; “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 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戍鼓断 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担忧之 情。
•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 夕阳慢慢斜倾。
•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 凭吊有谁知情?
•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纭,可怜你不知 因何天涯飘零?
中考真题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 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 “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说说大意
• 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共37张PPT)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共37张PPT)

(4)《商山早行》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 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商山早行》中写出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 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6)《商山早行》通过写梦境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考点三:文本品析
12.“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 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 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照”字更好。“照”既暗示了在早晨 “枳花”颜色的雪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 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 照亮了。
示例二:“明”字更好。“明”原为形容词,这 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 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示例一:诗人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一幅旅途 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 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 字,表现出旅途的辛苦和作者的羁旅愁思。
示例二:诗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六种景物,鸡声、 茅店、残月、人迹、板桥、秋霜,勾勒出一幅深秋清 晨寂静凄凉的画面: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 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 字,由景生情,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 苦之情。
20.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_思__乡_怀__亲__、__急_于__ 返__家__的_迫__切______之情。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 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 之意。
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2.请分析《商山早行》和马致远的《秋思》 在写作手法和感情上的相同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首默写 月夜忆舍弟
杜甫 ___戍__鼓__断__人__行______,__边__秋__一__雁__声_______。 _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__,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__。 _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___。 ____寄__书__长__不__达_____,____况__乃__未__休__兵_____。
主旨理解 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夜中想起兄弟因战乱而离散, 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由此产生了思乡怀亲之情,寄 予了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整首默写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_三__年__谪__宦__此__栖__迟__,_万__古__惟__留__楚__客__悲__。 秋__草__独__寻__人__去__后___,_寒__林__空__见__日__斜__时__。 汉_文__有__道__恩__犹__薄____,_湘__水__无__情__吊__岂__知__? 寂__寂__江__山__摇__落__处___,怜__君__何__事__到__天__涯___!
理解性默写 (1)“__戍__鼓__断__人__行_____,___边__秋__一__雁__声____”从听 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描绘出边塞荒凉的景 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_”既写 景,又点明时令,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在客观实景 之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理解性默写 (5)“__欲__为_圣__明__除__弊__事__,肯__将__衰__朽__惜__残__年___”表达 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 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6)“_云__横_秦__岭__家__何__在___?_雪__拥__蓝__关__马__不__前__”形象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 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 愁思。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课件(统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课件(统编版)

首联“:长戍”鼓字/,断是人一行直,、边总秋是/一的雁意声思。,写出了亲人 颔流了离战联失事: 所频露,繁从书,/今信战夜总争白是时,不间月能长是够,/寄亲故到人乡的生明情死。形难,料也,写含出蓄 蕴和颈平藉联地的:表向有往达弟了之/皆诗情分。人散对,家无乡家亲/人问的死思生念。和担忧及对
尾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况乃]何况,况且
课外古诗词诵读


版 语 文 九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学 习目

1.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并 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3.归纳总结鉴赏诗歌所用到的 主要方法。
任务一 方法学习 任务二 学以致用 任务三 归纳提升
目录
CONTENT
1.律诗(节奏、起承转合) 2.解诗题(关键词) 3.知背景(知人论世) 4.读内容(意象、意境) 5.明情感
谊( 唐 ) 刘
[吊]凭吊。贾谊在长 沙曾写《吊屈原赋》 凭吊屈原。
宅长 卿
长 沙过
贾 谊(
唐 ) 刘
宅长 卿
解诗题
过:拜访。为什么经过?为什么拜访? 被贬
贾谊: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
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 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
任 务二学以
致 用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贾谊被贬
沙过 至长沙。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栖迟]停留,居留
贾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汉文]地指的汉贾文谊帝。刘恒。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3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①,万古惟留楚客②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③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课下注解:①栖迟:停留,居留。②楚客:这里指客 居楚地的贾谊。③吊:凭吊。
14
译 文
你(贾谊)被贬于此地居留了三年,可悲的遭 遇令千万代人伤情。
主旨
20
关左

示 侄
迁 至
孙蓝


21
作 介者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韩柳”,著有《韩昌 黎集》。
22
创 景作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法门寺佛 骨入宫供奉。韩愈上奏一篇谏书《论佛骨表》, 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 被贬途中。
18


赏 析
(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提到了哪些意象?有何表达效果?
“秋草”“寒林”等景物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 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为 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19
本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 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 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悲 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之情。
8


赏 析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有何作用?
·在“有”和“无”的对比中,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思乡 念亲之情,也抒发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9
本诗通过描写兄弟因战乱 而离散,杳无音信,表达了诗 人对不知生死的兄弟的担忧和 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悲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落”“明”传 神,衬早托情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寂静、悲凉。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首尾照应,抒思乡情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虚实相映,鲜明对照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景象,野鸭野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嬉戏。
主旨归纳
本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的 艰难愁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吟唱诗歌
2. 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 写,渲染了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 心境,也表现了他对贾谊的景仰之情,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导入新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左 迁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作背景
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侍 郎的韩愈写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 无益,且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触怒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 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 五十岁才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屈、 愤慨、悲伤。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到蓝 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 他写下这首诗。
氛围萧条冷落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景仰向慕之情
我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妙用反语双关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极尽感伤之情
汉文帝重才却对他如此情薄, 湘水无情怎知你凭吊的深情?
荒村日暮 独立风中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有意设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8.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颔联每句由三个名词组成,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 月早行图”,含蓄地表现了羁旅之愁。 9.中间两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进行描写?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所选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全诗 表达了作者孤寂和思乡的情感。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古诗词赏析 (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从全诗看,诗人“忆舍弟”的原因有哪些?(3分) 弟兄分散各地;亲人生死无消息;家书寄不到;战乱还未停息。 2.请你发挥想象,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画面。(3分) 白露时节,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同是天上一轮月亮, 却是故乡的更皎洁、更明亮。 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期盼战争停止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古诗词默写(12分) 1.露从今夜白,__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 2.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怜__君__何__事__到__天__涯__! 3._云__横__秦__岭__家__何__在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4.槲叶落山路,_____枳__花__明__驿__墙___。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二)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5.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_____寄__书__长__不__达__,__况__乃__未__休__兵_” 与他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的意思相近。
6.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出诗人直言劝谏, 老而弥坚的句子是:___欲__为__圣__明__除__弊__事__,__肯__将__衰__朽__惜__残__年____! 8.《商山早行》中每词一景,选取六个意象, 描绘出一幅旅人早行图的诗句是:_____鸡__声__茅__店__月__,__人__迹__板__桥_。霜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5.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 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D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 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做了铺 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 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 怒的质问。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6.试从手法、内容和感情等角度谈谈你对 “一封朝奏九重天,州路八千”采用对比手法, 写自己被贬之迅速和被贬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悲愤之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 件—202 0-2021 学年九 年级语 文上册 (部编 版)( 共14张P PT)
7.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的复杂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诗人为朝廷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 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又表现了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颈联“家 何在”“马不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尾联进一步吐 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全诗感情沉郁,感人肺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