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下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幽〕美
的特点。
精品PPT
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 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
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 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 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 成为永恒。
全诗层次清楚,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 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 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精品PPT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精品PPT
【诗歌背景】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 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
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 者赞赏的名句。
精品PPT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 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 来情有独钟。
精品PPT
自然环境
精品PPT
送友人
译文
青山横北郭,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白水绕东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此地一为别,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孤蓬万里征。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32张PPT)

• 浮萍——“身世浮沉雨打萍”
浮云——“浮云游子意”
天空中的一抹浮云, 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 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 东。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杨柳
•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描写最多、也最情意缠绵 的一个意象。
•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 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 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 人常折柳送别。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别诗中的多种意象.mp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如果你是一位小小插画家,让你为这首 诗配上插图,你想画上哪些景物?涂上 什么颜色?营造什么样的意境?
【圈点批注: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的小小设计描述出来,可 配以一图或多图】
绵绵情致,似水流长
——《送友人》
• 自由朗诵诗歌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讲究轻重舒缓、抑扬顿 挫)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重点字词:班马 ◇诗歌内容 ◇学而知困(答疑解惑)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酒
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 曲》:“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 将要分别,怎能少了酒这 个最能传达情谊的东西呢?
无论是得意与否,还是 离愁别绪,亦或是对酒当 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达 出了不忍之情、不舍之谊!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酒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 二甫》:“飞蓬各自远, 且尽手中杯。”
李白运用“蓬”的意象,着一
“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 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情意深挚 感人。
浮云——“浮云游子意”
天空中的一抹浮云, 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 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 东。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杨柳
•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描写最多、也最情意缠绵 的一个意象。
•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 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 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 人常折柳送别。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别诗中的多种意象.mp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如果你是一位小小插画家,让你为这首 诗配上插图,你想画上哪些景物?涂上 什么颜色?营造什么样的意境?
【圈点批注: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的小小设计描述出来,可 配以一图或多图】
绵绵情致,似水流长
——《送友人》
• 自由朗诵诗歌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讲究轻重舒缓、抑扬顿 挫)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重点字词:班马 ◇诗歌内容 ◇学而知困(答疑解惑)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酒
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 曲》:“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 将要分别,怎能少了酒这 个最能传达情谊的东西呢?
无论是得意与否,还是 离愁别绪,亦或是对酒当 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达 出了不忍之情、不舍之谊!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酒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 二甫》:“飞蓬各自远, 且尽手中杯。”
李白运用“蓬”的意象,着一
“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 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情意深挚 感人。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蜀州》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依
依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惜
别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的 深
情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理解性默写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
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
消除孤独的苦闷,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
人深厚的友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
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诗意理解④
岔路口,古人送行常 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泪沾手巾,形
不要做
容落泪之多。
译:我们不要在岔路口,像恋爱中青年男女那样让 泪水沾湿手巾。
诗意理解②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您”。这里指杜少府
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与你此时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 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宦游人:做官的人。
拓展链接:王勃此时的职位是“沛府修撰”,这 只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御用文人,并没有实际权力。 杜少府是被外放到蜀州做县尉,这在当时对于一 个有才气、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很不屑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两句不见离别伤感之情,突显出来的是一股豁然 爽朗之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 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 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尾联直抒胸臆,慰勉友人不要泪沾手巾,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
诗歌主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比喻友人
比喻难舍之情 比喻诗人自己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①比喻、对偶,情景交融,②“浮云 ”比喻游子(友人)行踪不定,“落 日”比喻自己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的 难舍之情,③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 情及对友人的深切关切之情。
纵然不舍 潇洒挥别 豁达乐观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诗人在长安送朋友去蜀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 人对即将赴任友人的鼓励和劝勉。 B.李白创作五言绝句的《送友人》巧妙地运用“浮云”和“落日”来比喻友人 ,表现了诗人对好友深情的关怀。 C.《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姿态,下片着重 写美化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质高洁的动人形象。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 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洞庭湖的景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甲诗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B.乙诗首联“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 ”写出了水流的动态。 C.乙诗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 手。 D.两首送别诗都写得情深意切,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 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自 己即将远行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修饰,准确而生动的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 依,行迹不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手啊,表达了 诗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
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 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周人的正声雅 乐,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 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 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 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 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 的诗篇。
也。”
——《尔雅·释名》
“‘泥中’犹言泥涂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古今对译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的事, 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自身的事, 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 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周人的正声雅 乐,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 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 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 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 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 的诗篇。
也。”
——《尔雅·释名》
“‘泥中’犹言泥涂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古今对译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的事, 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自身的事, 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27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委婉地让杜少府排解开缠绵悱恻的感情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一反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富有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用环境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0)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暗示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充满深情厚意。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C.颈联表现了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尾联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别,紧接前两句,气氛悲壮深沉,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流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研究成果展示
论文总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富有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用环境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0)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暗示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充满深情厚意。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C.颈联表现了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尾联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别,紧接前两句,气氛悲壮深沉,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流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研究成果展示
论文总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
部编本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 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离 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 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 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赏析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 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 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 得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阙辅三秦, 城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参考译文
诗歌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 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 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 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词语解释
⑴子衿(jīn),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2)悠悠:深思的样子。 (3)宁(nìng):岂,难道。 (4)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5)佩:指佩玉的绶带。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旁的高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 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 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 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 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 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 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 八大家中的“三苏”。
点击播放视频
反复品读,体会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 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 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送友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 又合称“大李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列在城北,白水绕过了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你我在这里分别,就像孤零的蓬草万里远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梅 驿外断桥 黄昏 风、雨
梅 驿外断桥 黄昏 风、雨
(野梅)孤独、寂寞 荒凉、破败 惆怅、萧瑟 凄凉、惨淡
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
2.这首词上阕写环境,下阕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 写品格的,从哪里体现。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孤傲高洁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矢志不渝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 河水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 见不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有的 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入狱一百多天,而且案件牵连甚广,苏轼的友 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曾作诗与 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这首《卜算子》就是 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 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此词苏轼以“幽人”自称,反映了他 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与傲岸不羁、又孤寂无 助的鸿雁何其相似!
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孤鸿等事物 的描写,营造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 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
合作探究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 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 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 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 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 的夜晚。在此作者托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 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
精读细研
僧人住的房舍。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弯曲的小路。
译: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树木深处,僧人禅房掩 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颔联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 色的幽静迷人。
精读细研
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 丽的景色。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 澈秀丽的影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抒怀,反映 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孤高 自许,蔑视流俗的生活态度。
卜算子·咏梅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 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 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 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 人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另有《剑 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课通过对送 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依 依惜别之意。
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 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 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 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 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 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
整体感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 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 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一句出自《诗经· 车攻》“萧萧马鸣”
此
离群的马。
。
译: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 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 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尾联李白化用古典诗句,借马鸣之声来抒离别 之声,表达了感伤、惜别的心情。
合作探究 《送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孤单冷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遭受。
无人过问。
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 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 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精读细研
苦苦,极力。
任凭。
凋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精读细研
浮云飘浮不定,比喻游子 行踪不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以落日缓缓落下,比 喻难舍之情。
译:浮云漂浮不定,就像游子行踪不定,落日缓 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正如我们难舍的情谊。
颈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以浮云孤飞,来 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 人之情。
精读细研
马嘶叫声。
整体感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早晨的太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译: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 高耸的树林。
合作探究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
了词人的什么品格?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
和不畏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
诗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这首词
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
迹,自抒怀抱。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香气像从前一样。
译文:梅花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 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 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合作探究 在上片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作
者为什么要写梅花的生长环境?
梅花生长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桥边 (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外),凄风苦 雨(寒风冷雨)的黄昏。表现了梅花不畏困境的顽 强精神。
幽居之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枝叶稀疏的桐树。
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 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译: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 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
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 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 相映成趣。
精读细研
分别
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 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译: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 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颔联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 无所归依。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 对朋友深切的关心。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 1960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 寺。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 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 教寺院,景致迷人。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 于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从 而写下了这首诗。
精读细研
知晓。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译: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 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凉。
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合作探究
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 “疏桐”“人”“孤鸿”几个词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心境?
使……怡然自得。
人的世俗之心。
译: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 中俗念消失。
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的环 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
精读细研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 敲磬停歇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指各种声响
只
译: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 回荡。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而诗 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 袅不绝。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 之妙。
合作探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
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字既有鸟儿的欢 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字既写 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也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2.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里采用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 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 而情绪愤懑抑郁。
整体感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精读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