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高二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10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10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的期待中来临。
而不同人的心中,年味又有别样的理解。
有人认为,年味是那绚烂的烟花,有人认为,年味是那走亲串门中的压岁钱,有人认为年味是和身在他乡的亲人团圆……而我认为,年味正是那舌尖上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金寨,金寨过年的美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红烧羊肉、红烧鸡、咸货……一群人围在桌边,品尝着这些美味佳肴。
其中,那香色味俱全的黑猪肉,深受我们的喜爱。
夹起一块仔细观察,纹理十分精细。
紧接着再闻一闻,一股浓郁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再放进嘴中细细品尝,肉质具有韧性,满口都是肉香,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黑猪肉不仅可以红烧,还可以腌制成香肠、腊肉,成为金塞过年不可缺少的一样美食。
除了黑猪肉,蛋饺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一个煎鸡蛋皮儿,里面像包饺子一样包进一些肉馅儿,一排排金元宝似的蛋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
轻轻咬一口,蛋香包裹着馅料的香味,很是诱人,足以与那黑猪肉相媲美。
而在过年的众多美食中,我对蒿子馍最情有独钟,它是由青蒿和在面中再加上一些香喷喷的咸肉所做成的饼,它穿着墨绿色的外衣,让人见了就食欲大增。
再咬上一口,一种说不出来的清香环绕你的心头,使你心旷神宜,犹如生活在人间仙境一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个盛大的节日当中,我从美食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称农历新年,节日欢庆时间最长,礼俗最为隆重繁琐,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终于在万众瞩目下到来。
在乡下,过年时有一种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饺子。
过年时吃糖饺子就寓意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
财源滚滚。
听奶奶说,以前办酒宴才用这种饺子,很多人带回家给小孩吃。
这次到乡下恰逢爷爷奶奶在包糖饺子,我赶紧凑过去看,只见爷爷拿来一块和好的面粉,切出一小块来,用手均匀地搓,拉扯成一个条形,再切成一小块小块的,好像一个个鼓鼓的方枕头,然后拿出一个空瓶子,把小枕头擀成一个个的小圆饼,爷爷拿起一块小心翼翼的放在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制的糖放中间,对折合上,用手捏合,最后别上一个个精美的花边,就大功告成。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舌尖上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而春节的美食更是中国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滋味美味,更是承载着家族情感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家人、对亲情、对传统的怀念和热爱。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春节的美食各有特色,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离不开一道传统的美食——饺子。
饺子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也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在北方,人们喜欢包饺子,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而在南方,人们则喜欢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幸福。
不管是饺子还是汤圆,它们都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和团聚的期盼。
除了饺子和汤圆,春节的餐桌上还少不了年糕、鱼、糖果等美食。
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生活幸福。
而吃鱼则寓意着年年有余,意味着来年的生活会比前一年更加富裕。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吃糖果,寓意着甜甜蜜蜜的生活。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除了这些传统的美食外,春节期间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比如广东的腊味、四川的火锅、江苏的小笼包等。
这些美食都代表着不同地域的风味和文化,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风情和风土人情。
在春节期间,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们承载着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浓厚,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每一道美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种味道都承载着家人的情感和记忆。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家人团聚,共同品尝美食,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总之,春节的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家人、对亲情、对传统的怀念和热爱。
它们承载着家庭的温暖,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品尝美食,感受亲情,传承传统,共度一个温馨幸福的春节。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三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三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800字篇1有时候,一些美味佳肴可能会被我们记住,但有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会被我们铭记在心!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自懂事以来,我知道咱们有着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因为爷爷是北方人,所以每年春节,包饺子,吃饺子便是我们家年夜饭中的一道特色菜。
爷爷是我家的大厨,他的绝活便是擀面皮,包饺子。
今天也不例外,只见爷爷拿起一个面团麻利地从中间掏出一个小洞,然后顺着边缘开始飞速打转,一圈一圈,不一会,面团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又不一会,又变成了小面团,这太神奇了吧!瞧,爷爷左手转面团,右手滚面杖,一会儿地功夫,那小小的面团竟神奇般地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面皮,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传承爷爷这个绝活呢?我心里暗暗想着。
当我看得出神时,突然响起了大家的笑声。
哈哈,原来是我那淘气的弟弟手中的饺子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挺起了圆滚滚的大肚子,肉馅直接冲破肚子,完了,他的饺子皮破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个,我一个把爷爷擀的面皮都包起了饺子。
在全家人的奋斗下,不一会,饺子便包好了。
不一会,我和爷爷一起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
那雪白的饺子,挺着鼓鼓的肚子,就像一只只肥肥的小白猪,这一只只小白猪还冒着热气,随着热气还飘来一阵阵香味。
嘴馋的弟弟早已迫不及待地用叉子叉了一个饺子,一股脑儿塞进嘴巴里,还不停地说,“好吃,好吃!”弟弟吃饺子的样子又引来全家的一阵哈哈大笑,真不愧是我家的小馋猫呀!我们每个人都拿起叉子叉起饺子,开始吃了起来。
这是韭菜味,这是蘑菇味,这是纯肉的,这是什么味道呀?为什么我的饺子是甜的呢?我刚想把饺子吐出来,只听爷爷说,“哈哈哈,吃到甜饺子的那就说明2022年一年都会很幸运哦!”哇!我赶忙把甜饺子咽了下去,我可不想变得不幸运。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27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27篇)年是吃出来的,难以想象没有吃的年怎么过,过去、现在、将来,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
小编收集了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欢迎阅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篇1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
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
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就不曾闲过。
“二十三,祭灶官”。
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
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
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
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
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就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就到了年三十。
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就更多了。
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
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的。
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
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
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了弟弟。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篇)这是一个名词。
那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头涌起一股温暖的感动,突然想起过年这个老话题,在我的记忆里占据了多少分量。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
原本只是家长们的一句调侃,却也是个大实话。
不过,和现在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从此有了打牙祭的盼头。
不必是名贵的吃食,那些家家户户必备的手工制作各色干粮足以担当。
进入腊月,围绕过年的准备便开始了。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母亲学会了熬糖,不再需要请邻居帮忙便能完成。
一家人围着一口大锅乐呵呵地涎着脸,盼着锅里翻起的浪花快点凝结成糖饴,也好先入口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亲用大大的锅铲捞起浓厚的糖饴,看那流动的线条,确定灶膛里该留什么样的火候。
差不多了,母亲退下锅台,由父亲顶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饴,直接往锅里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时进行。
以前母亲不会熬糖时,有时是用买来的白糖块作为粘合剂。
自己熬糖可能要费些柴禾和功夫,但这些在乡下人眼里算不上成本,却能省下点钱。
而对我这样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头至尾亲眼见证不起眼的麦芽和大米怎么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
当然,最后会每个人轮流品尝一下锅里盛出的糖饴,那浓烈的甜味以从未有过的冲击力直达心底,感觉到全身都在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准备其他的炒货吃食也是等同视之的隆重和热闹。
炒泡米的时候,一定会一同炒些玉米、蚕豆、花生、山芋角等干粮。
2017年高中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2017年高中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导读: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小编收集了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舌尖上的年味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
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
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
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
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
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
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第二篇:舌尖上的年味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舌尖上的年味获奖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获奖作文“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进腊月,浓浓的年味就像刚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扑面而来。
对于我们这些吃货来说,过年可就是一场舌尖上的狂欢。
说到年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顿让人垂涎欲滴的年夜饭。
年夜饭那可是全家齐上阵,从早忙到晚。
爷爷是大厨,负责掌勺;奶奶是帮厨,洗菜切菜;爸爸打下手,搬搬抬抬;妈妈则精心布置餐桌,力求营造出温馨的氛围;我和弟弟,就像两只小馋猫,围着厨房转来转去,时不时偷尝一口刚出锅的美味。
瞧瞧那桌上,鸡鸭鱼肉样样齐全。
油亮亮的红烧猪蹄,寓意着来年“发财就手”;清蒸鱼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年年有余”;还有那肥美的螃蟹,张牙舞爪地躺在盘子里,仿佛在说:“快来吃我呀!”饺子也是年夜饭的主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我最喜欢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要是吃到了,新的一年就会有好运气。
除了年夜饭,各种特色小吃也是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甜甜的糖葫芦,咬上一口,糖衣在嘴里“咔嚓”作响,山楂的酸味瞬间在舌尖散开,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香脆的麻花,拧成好看的形状,金黄的色泽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还有那软糯的年糕,沾上甜甜的豆粉,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过年走亲访友,更是能品尝到各家的拿手好菜。
七大姑八大姨们各显神通,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桌,让人眼花缭乱。
在亲戚家吃饭,那氛围可热闹了,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聊聊过去一年的收获,展望一下新的一年。
小孩子则在一旁嬉戏玩耍,偶尔被大人叫过来吃几口饭,又一溜烟跑开了。
舌尖上的年味,不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每一道菜都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哪怕长大后走得再远,只要想起这些味道,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方向。
哎呀呀,不说了,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优秀4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优秀4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时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写的当时过年习俗。
每个地方过年的习俗、美食都不一样,家乡的年味也自然是独特的,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家乡莆田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红团。
红团是蒸食,由皮与馅做成,馅料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做成不同的材料。
现在一般是香甜软糯的糯米馅或甜而不腻的绿豆馅。
两种不同的馅,口感也不同,糯米馅吃在嘴里又粘又软,绿豆馅在口中则是满腔绵密,比较有嚼感。
还有的人喜欢吃咸味馅的,那么只要在糯米中拌上肉、香菇与花生即可。
再说皮吧,先用开水灌入糯米粉,揉成面团。
制作过程当中,要先加入一种可以食用的红色粉末,这样蒸出来才会是鲜艳的红色;水一定不要放太多,否则整盆都是白色浆糊,遇到这种情况还得再加面粉,一直到能揉成团而不粘手为止。
然后,从揉好的面团中,揪出一块,捏成巴掌大小,把搓好的馅放在皮的中间,小心翼翼的包好,绝对不能露馅。
包好后在面粉当中打一个滚,这样红团不会粘在模具上。
然后在模具里一按一敲,垫上叶子就完成了。
介绍完毕,我准备亲手尝试制作了。
面团、叶子、馅料、模具都已经准备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开始制作。
由于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萌新”,所以在做面皮时就栽了跟头。
我和好的面团粘糊糊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沾上了一层面粉。
我掌心托着裹好面粉的面团,一只手轻轻地压着,压出来的皮与饺子皮一样薄,我只好再加了一些面团,这下可好了,“饺子皮”变成了春卷皮。
我意识到自己压的太用力了,只好重新再做,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克制着力度,终于捏出了一张像模像样的饼皮。
接着我用手拿起了一个捏好的糯米团,刚把它放到皮的中间,它就不听话的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迅速把他用皮严严实实的包住,然后裹上一层面粉,甩进模具里一压,轻轻一抖,一个红团掉了下来。
最简单的就是剪叶子了,只要目测估好大小,用剪刀沿着边沿剪好就完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年味高二作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
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
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
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
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
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
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
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
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
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
“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
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
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
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
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
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
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
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
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
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
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
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
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
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
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
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
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
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
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
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
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
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
“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
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
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
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
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
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
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
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
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
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
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
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
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
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
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
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
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
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
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
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
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
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
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
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
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
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
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
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
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
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