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ICE协议的应用层组播可靠性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NICE具有度约束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构建及维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NICE具有度约束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构建及维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NICE具有度约束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构建及维护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应用的普及和用户数字化需求不断增加,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日益重要。

组播技术在实现多播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IP组播技术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由于具有高效、稳定、低成本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例如,在团队协作、视频直播等场景下,应用层组播系统能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

目前,大多数现有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都是基于基于网络拓扑结构、最大用户数、频带宽度等因素进行资源调度的贪心算法,这导致了一些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系统响应时间长、用户信誉价值受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信誉价值以及资源限制条件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

为此,本研究将探究基于NICE算法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构建及维护,并考虑系统的度约束,以提高其系统效率和用户体验,为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实践探究。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聚焦于基于NICE算法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构建及维护研究。

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调研分析现有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研究现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方向。

(2)基于NICE算法,设计一种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启发式资源调度算法,并考虑系统的度约束。

(3)模拟实验,对比分析设计算法和现有方法的性能差异,优化设计算法。

(4)结合实际场景,探究该系统在不同网络环境和用户行为特点下的适用性和实际意义。

(5)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构建和维护方案,探索更合理和有效的系统优化方向。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组播技术和相应应用系统的研究现状,挖掘问题和优化方向。

(2)模型建立法:针对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资源调度问题,分析其参数变量,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3)算法设计法:基于NICE算法和度约束的思想,设计移动应用层组播系统的启发式资源调度算法,优化算法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Sheet1

华中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Sheet1

卢同庆 石蕾 刘晶 赖子亮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以Y市为例 尤光付 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 张立荣
第 4 页,共 28 页
序号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学院名称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时空协同发展与演化模拟—— 曾菊新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公安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2000年以来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生产机制及模式研究 ——以洪山区为例 基于产品结构分析的武汉市夜间旅游发展研究 清代江西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 周勇 余斌 李星明 龚胜生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 流域水可获取性及生态需水研究--汉江流域(湖北 喻光明 息系统 省境内) 第 1 页,共 28 页
论 文 题 目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丹江口水库水体、沉积泥及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残留分布研究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中药薤白治疗急性和慢性心肌 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显微镜的并联型液质联用分析系 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导 师 徐晖 程靖 李芳 熊博
学位类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导 师 王宏志 胡静 谢双玉 聂艳 彭真明 刘华 魏森 丁文 陈业宏 刘元璋 杨彩霞 石先钰 常健
学位类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喀斯木江 男
杨雪靖 女 徐静 王倩 岳光 女 女 女
王奋飞 女
第 2 页,共 28 页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基于NICE协议的应用层组播稳定性研究

基于NICE协议的应用层组播稳定性研究

5 ・ 6
随 冬梅
基 于 NC IE协 议 的应 用 层 组 播 稳 定 性 研 究
为 , 考 虑 终 端 节 点 的 服 务 能 力 , NI 并 对 CE 协 议 作 了 相 应 的 改 进 .
12 . 组 播 节 点 的加 入 与 失 效
1节 点 的加 人 : 一 个 成 员 要 加 入 组 播 组 的 时 候 必 须 映 射 到 L . 当 o层 的 某 个 簇 上 .首 先 , 节 点 向 RP 提 出 加 人 请 求 , 新 RP 返 回 高 层 节 点 的 信 息 ( 辑 和 物 理 地 址 ), 求 者 与 逻 请 获 得 的所 有 节点 进 行 联 系 以确 定 距 离 自己最 近 的节 点 , 以此 类 推 , 序 查 询 至 L 并 顺 o层 某 簇 . 果 这 个 簇 未 满 , 加 人 , 则 簇 分 裂 . 如 则 否
本 文 面 向 可 扩 展 流 媒 体 视 频 直 播 应 用 , 进 NI E 协 议 … 的 簇 首 选 择 算 法 和 数 据 拓 改 C
扑 结构 , 达 到在 组 播 树 创 建 时 就 达 到 较 高 的稳 定 性 . 在 组 播 树 上 部 署 冗 余 虚 拟 链 路 以 并
来 解 决 节 点 失效 后 的组 播 树 的重 构 问题 , 短 节 点 失 效 后 组 播 树恢 复 时 间 . 缩
1 NC I E协议概 述
1 1 NI 协 议 的 层 结 构 . CE 如 图 1所 示 , 有 的 节 点 都 要 加 入 第 O层 , 层 的 节 点 被 分 在 一 个 个 簇 ( l se )中 , 所 每 cu tr 每 个 簇 的 规 模 在 K ~3K 一 1之 间 , 中 , 为 常 数 . 个 簇 都 有 一 个 簇 首 , 首 是 这 个 簇 其 K 每 簇

基于树环结构的流媒体应用层组播模型的研究

基于树环结构的流媒体应用层组播模型的研究

基于树环结构的流媒体应用层组播模型的研究摘要:该文首先分析应用层组播协议,结合流媒体在 internet 上的特点,提出了流媒体树环模型。

该模型基于 nice 协议之上,综合衡量节点自身及链路因素权重,构建适用于大规模实时流媒体的树环应用层组播模型。

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和最小化控制开销,可以很好地满足实时流媒体中大内容传输的需要。

关键词:树环;应用层组播;流媒体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597-031 概述应用层组播[1]是在终端主机之间实现组播的功能,即数据的转发、复制等都在端系统而不是路由器上实现,应用层组播解决了网络层组播难以部署的问题,但通信效率和可靠性不高,因此,如何让组播树中的节点快速、高效的收到数据包成为应用层组播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构建一棵高效的应用层转发树,而领导节点的选择策略又是转发树数据传输是否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本论文通过综合衡量节点自身的能力、链路带宽和延迟等因素的权重,构建具备低延迟、高容错和高效率的应用层组播树环拓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流媒体在网络中的应用。

2 树环模型构建该模型基于nice 协议[2] 之上,构建树和环相结合的网络,目的是要构建一棵高效、可靠及可扩展的流媒体应用层组播树。

模型根据ip地址分配与路由的聚类特性[3]近似划分成不同的域,域内节点构建成环,根据域首节点的选取策略选出每个域的域首节点,将域首节点构建成树拓扑,进而形成树环结构的应用层组播模型。

2.1 树环的层次性拓扑树环模型将所有成员节点分到不同的层次中,把每层的节点分成不同的域,域内节点构建成环,每个域根据下文的域首节点选取策略选取其域内领导节点。

构成的树环拓扑如图 1 所示。

类似于nice 协议模型,树环模型中的主机节点满足以下属性:①任何一个主机节点属于树环结构中的一个域;②同环的节点称为兄弟节点,父节点是处于上层环节点,孩子结点处于下层环的节点;③当在网络节点数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域内节点的数目,可使模型保持较少的层次。

可靠组播协议及其缓存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可靠组播协议及其缓存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可靠组播协议及其缓存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组播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组播技术可以将一份数据在网络中一次性传送给多个接收者,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带宽利用率。

在各种在线直播、点播等应用场景中,组播技术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然而,组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可靠性问题。

组播通常在不同网络中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不可靠,可能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或延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可靠的组播协议,以确保数据的可达性和完整性。

二、选题意义目前已经有很多组播协议被开发出来,但是它们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某些协议虽然可以提供可靠性,但是会导致网络拥塞或带宽占用过高;另一些协议可以减少网络拥塞和带宽占用,但是可靠性不够高。

因此,需要研究开发更加高效、可靠的组播协议,以满足现代互联网的需求。

同时,组播协议的缓存管理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缓存管理能够改善网络传输效率,减少数据包的丢失和延迟。

因此,对组播协议的缓存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组播网络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分析现有组播协议的可靠性问题,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研究开发一种更加高效、可靠的组播协议,包括协议的设计和具体实现。

3. 研究组播协议的缓存管理问题,包括缓存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4. 对实现的组播协议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比较它们的效果和优劣。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估等。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对现有的组播协议进行调研和分析,获取协议的性能数据和各种评价指标。

2. 根据已有的协议缺陷和改进思路,设计并开发一种更加高效、可靠的组播协议。

3. 对设计开发的协议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比较它和现有协议的优劣。

4. 研究组播协议的缓存管理问题,包括缓存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5. 基于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估结果,对协议进行优化,提高它的性能和可靠性。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流媒体技术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实时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从而实现实时观看、收听。

在流媒体技术中,组播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组播技术可以将一条数据流同时传输给多个客户端,这样可以节省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目前,应用层组播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组播技术。

应用层组播技术是指在应用层实现组播功能,相对于网络层组播技术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选题的目的是研究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选题意义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传输的数据量越大,传输的效率就越低。

因此,在流媒体传输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组播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省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由于组播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在不断发展,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因此,研究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流媒体传输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对于推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题内容本文选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四、论文结构本文的结构包括以下部分:1. 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介绍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组播协议的发展。

3. 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介绍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不同实现方法的优缺点。

4. 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流媒体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实现方法,以及不同流媒体协议的特点。

应用层组播稳定性提高技术综述

应用层组播稳定性提高技术综述

应用层组播稳定性提高技术综述
苏金树;曹继军;张博锋
【期刊名称】《计算机学报》
【年(卷),期】2009(032)003
【摘要】互联网上组通信应用的日益普及和传统IP组播发展面临的困境导致应用层组播逐步受到广泛关注.将组播功能从路由器迁移到主机能够有效解决许多与IP 组播相关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如应用层组播稳定性问题.文中概述了应用层组播的数据传输模型、组播树构造算法和协议性能评价标准,阐述了应用层组播稳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衡量应用层组播稳定性的标准,分析了影响应用层组播稳定性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将应用层组播稳定性提高技术分类为降低节点离开事件发生频率的方法、缩小节点离开事件影响范围的方法以及缩短节点离开事件发生后组播树恢复时间的方法,并介绍了各种应用层组播稳定性提高技术,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
【总页数】15页(P576-590)
【作者】苏金树;曹继军;张博锋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NICE协议的应用层组播稳定性研究 [J], 随冬梅
2.一种高稳定性应用层组播树构建算法 [J], 李午阳;高德远;何颖;高翔
3.一种高稳定性低延迟的应用层组播生成树算法 [J], 崔建群;陈爱玲;夏振厂;吴黎兵
4.异构网络环境下的高稳定性应用层组播方案 [J], 王俊义;魏延恒;符杰林;郑霖
5.应用层组播的时延受限高稳定性生成树算法 [J], 曹继军;苏金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层组播NICE协议的改进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应用层组播NICE协议的改进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应用层组播NICE协议的改进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种类和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对网络的带宽和资源限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分布式应用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广播和组播成为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研究基于应用层的组播协议NICE(Network Informed Collaborative Encoding)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NICE协议的改进和设计,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适用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 对NICE协议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2.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NICE协议进行改进和设计,提出适用于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3. 进行实验验证,验证改进后的NICE协议的性能和效果;4. 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和启示,为应用层组播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1. 文献调研:了解应用层组播协议相关的研究现状,对NICE协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 理论分析: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NICE协议进行改进和设计,提出适用于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

3. 实验验证:使用网络仿真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改进后的NICE协议的性能和效果。

4. 总结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和启示。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应用层组播协议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提高应用层组播协议的效率和适用性。

2. 本研究可以为应用层组播协议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3. 改进后的NICE协议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网络应用中,提高分布式应用的效率和性能。

预期结果:1. 对NICE协议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设计协议。

3. 实验验证改进后的NICE协议的性能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 的应用存在很多局限性 。 应用层组播在 应用层构 建主机之间的逻辑 树 ,不依 赖于
21 NI E中的层次性拓扑 结构 . C 如图 1 所示 , I E的层次结构是把成员节点分到不同的 NC 层次中 ,把每个层的主机分到不 同的集群中。每个集 群的规 模在 3 1 之间, 其中, 为常数 。 集群 由邻近 的主机组成 ,
文章编号: 00_48 087 o — 3 文献标识码: 10—32( 0)—08 0 2 1 2 A
中 图分类号: P9 T33
基于 N C I E协议 的应 用层组播可靠性研 究
周 国伟 ,陈 越 ,邵 婧
( 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技术学 院,郑州 4 0 0 ) 解 5 04 摘 要 :目前许多应用层组播协议缺 乏明确的数据可靠传输保障机制 。该文将 N C I E协议 中原有 的控制拓 扑和数据拓 扑改为 环形的控 制拓
o CE. i fNI S multo s s w a e i p o e r t c l s c mplt e i b l y i a e a l o e r we l n c i v sa h g e i e y r t e a n ho t tt i h h m rv dp oo o o ha ee r l i t n c s l n d swo k l a d a h e e i h d lv r a i wh n a i o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1 期 4 7
VL 4 o 3






20 08年 9月
S pe b r 2 0 e tm e 0 8
N o17 .
Co p t rEn i e rn m u e gn e i g
网络 与通 信 ・
扑和最小延迟树 的数据拓扑 ,在新 的拓扑结构上建立差错控制机制 ,以保证组播 的可靠性 。仿真实验表 明,改进 后的组播协议在节 点正常 工作 时具有完全 的可靠性 ,在 节点失效的情况下 同样具有 良好 的健壮性 。 关键词 :应用层组播 ;差错控 制 ; 靠组 播 ;覆盖 网 可
Re e r h o la i t f s a c n Re i b l y o p i a i n l y rM u tc s i Ap l to -a e c l at i Ba e n NI s d o CE o o o Pr t c l
[ s at Ab t c]Ma ya piainly r lcspoo os r h ro eii l bet nmi inmeh i . hs a e hn e etp lg f r n p l t — e t at rtc l aesot f f t r i l a s s o ca s T i pr ag sh oo yo c o a mu i d n eea r s n ms p c t o
下层网络设备 ,所以,与 I P组播相 比更容易配置 ,便于 在 目 前的 网络条件下推广使用 ,是一种很有潜力 的技术 。但在可 靠性方面 , 下层采 用单播 方式 ,传输层使用 U 其 DP协议 ,只 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 。已有的许 多应 用层组播协议如 NI E C, N rd aa a仅 重点解决 主机 间的互连 ,而没 有考 虑组播 的可 靠
目前许多组播 应用不同程度地 要求数 据的可靠 传输 ,如 视频会议、网络游戏、交互式仿 真。可靠组播 正是 针对 不同 的应用实现 不同程 度、不同要求的数据可靠传输 ,没有可 靠性保障的组播通 信将 无法在 Itre nent中普及应用 。以往可
靠 组 播 的 研 究 都 是 针对 I 播 的 ,而 I 播 本 身 由于 技 术 P组 P组
分利用了环形拓 扑对 单点失效 的免疫 ,提高 了 NI E应用层 C
组播的健壮性 。
2 I E协议 及可靠性分析 N C
NC I E协议主要采取了层次化的节点集群 思想。 它可以支
持大量不 同的数据转发树 ,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和非技 术因素 目前 仍无法普及 , 就导致基于 I 这 P层的可靠组
ZH0U o we, Gu - i CHEN Yue S , HAO i g Jn f stto lcrnc eh oo y P A fr t nE gn eigUnv ri , h n zo 5 04 I tue f e t i cn lg , L I oma o n ier iesy Z e gh u4 0 0 ) ni E o T n i n t
c n r l n a a i CE r t c l us srn d m ni l e a r e a d a d e c re p n i g e o o to c a s t m p o e t er l b l y o to d d t n NI a p o o o , e i g a n i ma ly te , d n d st o r s o d n r rc n r lme h nim O i r v e i i t h h a i
s omen de a l o sf i.
[ ywo d ] apiainlyr lc s e o o t lrl bemut atoel Ke r s p l t - e t at r r nr ;ei l lc s;v r y c o a mu i ; c o a i a
1 概 述
性 。因此,如何提 高应用层组播 的可靠性是一个 亟待解决
的问题。
而且每个集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领导节点 。 IE协议将根据集群 的拓扑 NC 结构选择中心节点作为领导节点 ,领导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