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播和IGMP协议
IGMP协议

IGMP协议IGMP协议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组播协议,它定义了用于在Internet上进行组播传输的支持协议。
IGMP协议允许主机加入和离开一个组播组,以便接收该组的组播数据。
IGMP协议的全称是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它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在Internet上进行组播传输。
组播传输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一组数据同时可以被多个地址接收。
组播传输在许多应用中都非常有用,比如视频会议和实时数据分发等。
IGMP协议是在不同计算机之间通信的IP网络中进行组播传输的重要协议之一。
在IP网络中,IGMP协议负责协调主机的组播群体,确保组播数据能够从数据源传递到所有指定接收者,同时保证网络资源被合理利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IGMP协议的工作方式、协议数据单元、协议版本和应用领域等问题。
一、IGMP协议的工作方式在IP网络中,组播传输需要一个有效的组播群组来工作。
组播群组是由一个组播地址来定义的,这个地址分配给一个特定的IP多播地址。
IGMP协议可以帮助确定哪个主机位于一个组播群体的成员,以便组播数据包来源发送组播数据包并控制它们的传递路由。
如果没有IGMP协议的支持,组播路由可能会向协议类型为多路广播的所有接口转发数据,尽管这些接口上没有主机加入组播群体。
这将产生不必要的网络流量和负载,相应地消耗更多的网络资源。
此外,如果没有IGMP协议的支持,多个接口所在的网络上可能会出现群体成员的不一致状态。
由此可见IGMP协议对组播传输的工作非常重要。
在IGMP 协议的支持下,主机可以向网络上发送特殊的IGMP包,以通知路由设备它们希望加入或离开组播群体。
路由设备通过接收和处理这些IGMP包来维护组播群体和转发组播数据包。
IGMP 协议的工作方式为主机和路由设备间的通信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协议内容。
二、IGMP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IGMP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是IGMP报文,如图1所示。
组播-IGMP协议

组播-IGMP协议组播是一种广播方式,它可以将一条信息同时传输给一组设备。
IGMP协议是实现组播的一个重要协议,它定义了组播成员的管理和查询方式,保证了组播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播和IGMP协议的相关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实现方式。
一、组播的概念组播是指在单个发送端向一个多播地址传送数据时,该数据会被传输到多个接收端的一种通信方式。
组播广播的数据只需要发送一次,就可以被所有对应的成员接收到,在实际的网络应用中,组播通常被用于视频、音频和实时信息的传输。
组播可以基于UDP协议实现,因为UDP协议与TCP协议不同,数据包不会返回确认。
组播可以同时传输给多个应用程序,而不会消耗太多带宽,所以对于一些实时应用或者实时视频来说,组播通常是比较理想的通信方式。
二、IGMP协议的概念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它是用于管理Internet上的组播的协议。
通过IGMP协议,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广播或单播流量的情况下,检测组播用户的组播成员资格和需求,并为它们提供快速可靠的组播传输。
IGMP协议所有的信息都在IP数据包的头部被传送。
IGMP 分别定义了四种类型的数据包:查询报文、报告报文、离开报文、查询应答报文。
其中查询报文和报告报文是最重要的两种。
查询报文由组播路由器发送,用于查询本子网上是否有组成员。
而报告报文是由组员发送的,用于向接收组播数据的设备宣布自己是组播组的成员。
三、IGMP协议的工作原理IGMP协议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组播路由器向所有的主机发送查询报文以确认组播组的成员状态。
如果有主机传递报告报文表明自己是该组播组的成员,组播路由器就会将订阅的端口添加到转发表中。
当有数据包发送到该组播组时,组播路由器轮流向每个转发端口发送一个数据包副本。
主机接收数据包时会检查发送数据包的组播地址,如果它是组播组成员之一,它就会接收这个数据包副本。
当有成员从组播组的成员列表中离开时,它会发送一个离开报文,组播路由器将会把该成员从接收端口转发表中删除。
组播介绍(V1,V2,V3,IGMP)

学习目标:*理解组播的概念及技术*掌握IGMP协议及配置*掌握PIM协议及配置为什么要强调组播,因为在现实情况中,越来越多的一些应用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群组。
这里要注意的是它不是全部用户,而是特定组,一组用户,这些特定群组的应用包括多媒体会议、数据群发、游戏、视频点播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以前所说的单播也好,广播也好,都不符合实际应用的情况,不管是单播还是广播都会大大的增加网络冗余的一些数据流量,为了实现这么一个特定群组的服务,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应用的成员划分到一个群组里面,而数据的分发仅限于群组内部,这样就可以以尽可能少的数据流来实现群组的应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组播技术。
组播的定义:组播是介于单播和广播之间的一种通讯方式,是主机向一组主机发送信息,这一组主机可以是全部主机也可以不是全部主机,主要看是否所有主机都需要接收这组信息,存在于某个组的所有主机都可以接收到组发送的信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通讯方式,单播是点到点,广播是点到所有点,所以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可以这样认为:广播是一个最大化的组播。
当然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路由器在处理这两种数据包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广播是不会被路由器所转发的,但是组播是可以穿越不同的网段。
另外广播发出后主机是被默认为是接收者,组播不一样,组播我发不发给你,你能不能去收,是需要看用户有没有一个加入行为,你要加入这个组才能接收这个组的信息。
单播与组播实现点对多点传输的比较:在没实现组播之前,我们是采用单播或者广播来实现,单播可以通过建立多个点到点的连接来实现点到多点的传输,这样的话,在中间节点的路由器,在针对单播传输的时候,都要维持一个会话,当然也就需要占用一份带宽,也就是说从发送方开始,就有多份数据发向不同的接收点,这种方式最大的网络负荷在服务器端,它增大了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同时还会在网络中造成非常大的流量,从而增加了网络的负载。
那么如果我们采用广播的花会有什么问题呢,广播在通讯的时候有个特性,它只在有分叉的时候才会被复制并传输,但是广播缺省认为所有终端都要接收这个数据,这就会造成某个用户根本就不需要这个数据流,但是通过广播发送的数据流还是会转发一份给他,那么这也就浪费了有关的带宽。
组播基本协议简介

组播基本协议简介组播基本协议简介1 组成员管理协议简介2 组播路由协议2.1 组播路由协议基本概念2.2 DVMRP简介在IP组播通讯中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基本工作:组播成员如何加入组播以及如何将组播数据传送到它的接收者那里去。
由此产生了组播的两类基本协议:组成员管理协议和组播路由协议。
1 组成员管理协议简介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在IP主机上应用,并向任一个邻近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播成员关系。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主机端和路由器端。
目前IGMP协议已有三个版本既IGMPv1,IGMPv2,IGMPv3。
IGMPv2在IGMPv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报告相应时间的控制,并加入退出控制的机制,减少了成员离开组的延时。
而IGMPv3则加入了对组播源地址的选择。
和ICMP一样, IGMP 也是IP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求在所有想接收IP组播的主机都进行实现。
IGMP消息封装在IP报文中,其IP的协议号为2。
此处介绍以IGMPv2为例,所有和主机相关的IGMP 消息见下:0 1 2 3+-+-+-+-+-+-+-+-+-+-+-+-+-+-+-+-+-+-+-+-+-+-+-+-+-+-+-+-+-+-+-+-+ | Type | Max Resp Time | Checksum |+-+-+-+-+-+-+-+-+-+-+-+-+-+-+-+-+-+-+-+-+-+-+-+-+-+-+-+-+-+-+-+-+| Group Address |+-+-+-+-+-+-+-+-+-+-+-+-+-+-+-+-+-+-+-+-+-+-+-+-+-+-+-+-+-+-+-+-+图1 IGMPv2格式图IGMP协议包含三种类型的报文,并用type字段进行区分,分别为:Type = 0x11 成员关系查询。
该类型进一步分为两个子类,一般组查询消息和特定组查询消息。
一般组查询用于了解在一个子网中是否有组成员,而特定组查询则用于了解在一个子网中是否有特定组播组的成员。
什么是组播?让我们一起解密组播协议(IGMP、PIM)

什么是组播?让我们⼀起解密组播协议(IGMP、PIM)写在前⾯:本⼈是⼀名计算机系⼤⼆的学⽣,会不定时的将我的学习笔记分享给⼤家!如果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我的⾃⾏下载!⽬录组播技术传统的点到点单播存在的问题重复流量过多消耗设备资源、带宽资源难以保证传输质量概述信息发送者:组播源接受相同的信息接受这过程⼀个组播组,并且接受者都是定义:⼀点发出,多点接应优势提⾼效率优化性能分布式应⽤缺点基于udp尽⼒⽽为报⽂重复报⽂失序缺少拥塞避免机制61、ip组播(1) 对于IP 组播,需要关注下列问题:组播源将组播信息传输到哪⾥?即组播寻址机制;⽹络中有哪些接收者?即主机注册;这些接收者需要从哪个组播源接收信息?即组播源发现;组播信息如何传输?即组播路由。
(2) IP 组播属于端到端的服务,组播机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寻址机制:借助组播地址,实现信息从组播源发送到⼀组接收者;主机注册:允许接收者主机动态加⼊和离开某组播组,实现对组播成员的管理;组播路由:构建组播报⽂分发树(即组播数据在⽹络中的树型转发路径),并通过该分发树将报⽂从组播源传输到接收者;组播应⽤:组播源与接收者必须安装⽀持视频会议等组播应⽤的软件,TCP/IP 协议栈必须⽀持组播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为了让组播源和组播组成员进⾏通信,需要提供⽹络层组播地址,即IP 组播地址。
同时必须存在⼀种技术将IP 组播地址映射为链路层的组播MAC 地址。
(3) IP 组播地址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联⽹编号分配委员会)将D类地址空间分配给IPv4组播使⽤,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具体分类及其含义如下表所⽰。
组播地址D类地址范围含义224.0.0.0-224.0.0.255为路由协议预留的永久组地址224.0.1.0-231.255.255.255 /233.0.0.0-238.255.255.255⽤户可⽤的asm临时组地址,全⽹范围有效232.0.0.0-232.255.255.255⽤户可⽤ssm临时组地址,全⽹范围内有效239.0.0.0-239.255.255.255⽤户可⽤的asm临时组地址,尽在特定的本地管理域内有效,陈伟本地管理组播地址D类地址范围含义IPv4 组播地址的范围及含义说明:组播组中的成员是动态的,主机可以在任何时刻加⼊或离开组播组。
网络协议知识:ICMP协议和IGMP协议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网络协议知识:ICMP协议和IGMP协议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ICMP协议和IGMP协议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ICMP协议和IGMP协议是网络协议中的两种重要协议,在网络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它们的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
一、ICMP协议ICMP协议是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常用于网络故障诊断和信号通知,是因特网协议族中的一个重要的子协议。
它通常与IP协议一起使用,主要有以下优缺点:1、应用场景1.1网络故障诊断在网络通信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数据包丢失、延迟过高和通信路线中断等问题,这时候,ICMP就可以通过发送不同类型的消息来诊断故障原因。
例如,通过发送“ping”消息来检查网络是否连接通畅,通过发送“traceroute”消息来查找数据包中断的原因等。
1.2网络信令通知ICMP还可以用来发送网络信令通知,例如,当数据包被路由器丢弃时,它可以向源主机发送一个“目标不可达”消息,让源主机得知当前的网络路由中断状况。
还可以通过发送“时间超时”消息来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状态,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网络通信的质量以及便于网络管理。
2、优点2.1快速诊断网络故障ICMP协议能够快速诊断网络故障,并尽快解决问题。
有利于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2简化网络管理和维护ICMP协议可以通过发送不同类型的消息来实现网络状态和故障的诊断,大大简化了网络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和复杂度。
3、缺点3.1潜在的安全风险ICMP协议在提供网络故障和信令通知方面,一旦有人发送恶意的信息,可能会给网络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3.2过滤难度大由于ICMP协议本身的特点,使得它的数据包很难被过滤,难以防止攻击者的入侵和网络攻击行为。
二、IGMP协议IGMP协议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主要用于组播管理,同样是因特网协议族中的一个重要的子协议。
它通常用于多媒体内容分发,主要有以下优缺点:1、应用场景1.1组播管理IGMP协议主要用于组播管理,可以让多个主机共享同一份多媒体内容。
组播(二)---IGMP

组播(⼆)---IGMP⽬录组播(⼆)---IGMP组播⾥⾯⾮常重要的两个协议 IGMP和PIM,我们先学⼀个简单的那就IGMP,IGMP运⾏于终端与最后⼀跳路由器中间(注意是终端与最后⼀跳路由器,⽽不是第⼀跳路由器)。
IGMP有三个版本,V1/V2/V3,V1最为简陋,我们要从V1开始学起,V2弥补了V1的⼀些坑,使⽤的频率⽐较⼴,V3最⼤特点是⽀持SSM,SSM还记得吗?SSM是特定组播源的意思,换句话说V1和V2是不⽀持SSM的。
IGMP的全称是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名字叫的点⼤,互联⽹组管理协议,我们先从第⼀个版本聊起。
IGMP是构建在IP报⽂的基础上IGMP和ICMP协议看着有点像,是否还记得⼀张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图,在⽹络层这个地⽅,有IP,然后有ICMP和IGMP,IGMP和ICMP们于IP之上,但⼜位于传输层之下,当时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作多年后才发现,ICMP和IGMP都是在IP基本上,也就说数据的结构这样的:帧头--IP头---IGMP报⽂,我们也可以再进⼀步,IP头是晚于IGMP或ICMP封装的,也就是我们可以通过IP的头部的字段来判断出上层协议是什么?如上图所⽰,在IP层的protocol字段当中显⽰为1,意味着他的上层协议是ICMP,如果这个字段是2呢?2其实就是代表上层协议是IGMP,那arp报⽂是什么样?arp是建⽴IP报⽂之上吗?其实arp并不是建⽴在IP之上的,⽽应该在IP之下,所以arp到底是⼆层协议还是三层协议,从这个⾓度来看,arp协议应该是⼆层协议。
IGMPV1IGMPV1的报⽂⽐较简单,就两种类型的报⽂,请求和通告,请求报⽂是周期性发送的,默认是60秒。
请求报⽂是路由器发送的,发送给谁呢?发送给终端,其实就是路由器问⼀下当前接⼝下有没有组员,如果有组员的话,组员通过特定的MAC地址就会收到路由器请求的报⽂,然后组员会通过通告报⽂,告诉路由器(其实也就是⽹关)⾃⼰所属的组,然后路由器会记录下来,知道⾃⼰所连接的某⼀个接⼝下有⼀个组播组,收到这个组的流量要转发到此接⼝;如果没有组员呢?其实没有组员,路由器就收不到通告,路由器悻悻⽽归,知道了⾃⼰的接⼝下没有主机属于某个组,当到了某个组的流量,也不会转发,⽆动于衷。
igmp协议流程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v4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
IGMP的主要作用是在接收者主机和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和维护组播组成员的关系。
以下是IGMP协议的流程:
1. 主机发送IGMP Join报文:当主机想要加入一个组播组时,它会向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发送一个IGMP Join 报文。
该报文包含要加入的组播组地址。
2. 路由器转发IGMP Join报文:收到IGMP Join报文的路由器会将报文转发到组播组中,以通知组播组中的其他成员。
3. 组播路由器发送IGMP报文:当组播路由器收到IGMP Join报文后,它会向主机发送一个IGMP ACK报文,确认收到主机发送的IGMP Join报文。
4. 主机发送IGMP Leave报文:当主机想要离开一个组播组时,它会向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发送一个IGMP Leave 报文。
该报文包含要离开的组播组地址。
5. 路由器转发IGMP Leave报文:收到IGMP Leave报文的路由器会将报文转发到组播组中,以通知组播组中的其他成员。
6. 组播路由器发送IGMP报文:当组播路由器收到IGMP Leave报文后,它会向主机发送一个IGMP ACK报文,确认收到主机发送的IGMP Leave报文。
7. 组播组成员离开:当组播组成员收到IGMP Leave报文时,它们会从组播组中移除相应的组播组地址。
通过以上流程,IGMP实现了在接收者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和维护组播组成员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当一个多播数据报传输时,多播路由器可以根据多 播组成员的位置,自动进行数据报复制,并选择相关 的路径进行传送。
20
5.如果多个多播路由器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上,它们会迅 速而有效地选用一个路由器来轮询主机成员。因此, 当网络中添加其它多播路由器时,网络上的通信量总 量不会增加。 6.主机并不会同时响应路由器的查询,每个查询包含一 个N值,指定了最大响应时间(默认值是10秒)。当 查询到达时,主机选择0至N之间的一个随机时延,在 这个时延之后发送响应报文。实际上,如果某个主机 是多个群组的成员,就会为每个群组选择不同的随机 数,这样,主机对路由器的响应就会在10秒内随机分 布。 7.每台主机监听群组中其它主机的响应,并抑制那些不 必要的响应通信量。
24bit始终为零,实际上只有低23位IP地址与以太网地 址直接对应。
15
A 多播Router 以太网 C
地址转换
B
通过以上的IP多播地址和以太网多播 地址的映射关系,多播路由器IP多播 报进入以太网前,把IP多播地址和转 化为相应的以太网的硬件多播地址, 然后利用以太网的多播机制完成多播。
16
多播地址转换中的问题:
19
多个物理网络中IP多播过程
1、互联网环境中多播比较复杂,需要管理广域范围的 多播组的成员变化、解决动态路由,并最大可能节约 各种资源开销问题; 2、在多播网络中必须使用多播路由器或运行多播软件 的一般路由器,构成多播网络环境; 3、网络中多播路由器的专用协议,根据用户的加入或 退出,自动记录多播组的成员关系;
所以产生了IP多播地址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不 唯一问题,如地址e0:80:40:20(224.128.64.32)与 e0:00:40:20 (224.0.64.32)映射的以太网多播地 址同样为:01:00:5e:00:40:20。
由于不唯一性,需要其他协议对多播数据报进行额外 的过滤处理;所以目前多播机制是有缺陷的,但比广 播还是有效得多。
23
IGMP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某个主机加入新的多播组时,该主机应向组 播组的多播地址发送一个IGMP报文,声明自己要成为该 组的成员。本地的多播路由器收到IGMP报文后 ,将组成 员关系转发给因特网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 第二阶段:因为组成员关系是动态的,因此本地多播路 由器要周期性地探询本地局域网上的主机,以便知道这 些主机是否还继续是组的成员。只要对某个组有一个主 机响应,那么多播路由器就认为这个组是活跃的。但一 个组在经过多次的探询后仍然没有一个主机响应,则多 播路由器就认为本网络上的主机已经都离开这个组了因 此就不再将该组的成员关系转发给其他的多播路由器。
D类地址该5位地址没用 1110 0000000 100000000010111100
0 7 16 20 24 32 40 47
映射地址前25bit是固定的。 多播和以太网低23位对应 (01:00:5e及第3字节最高 位是0) 由于多播地址(e0)与以太网地址划分(01:00:5e)定 义,D类地址5位bit(20—24bit)在映射中没有定义。
10
因特网的多播
在因特网上进行多播——IP多播。
IP多播就有以下一些特点:
1.多播地址
D类
1110 28位多播组目的地址
D类是专用多播地址,范围 224.0.0.0-239.255.255.255 一个D类多播地址对应特定一组计算机,这组计算机 的集合称为多播主机组。 主机组成员可以是因特网上任何主机,成员是动态的。
显然,多播地址只能用为目的地址,而不用为源地址。
一计算机IP地址与多播组地址是否可以同时存在?
11
多播组地址是一类参加多播组所有主机的组地址,而 不是一般的网络主机IP地址,主机IP地址是在网络中 唯一的位置标识(独立占有),而多播组地址是一组 共有,多播组地址与通常IP地址不相关、不矛盾。
2.永久的组地址:
第2章 互联网基础协议体系
2.1 ARP协议和RARP协议 2.2 ICMP协议 2.3 多播和IGMP协议 2.4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1
知识点
• • • • • • 单播、广播、多播概念 以太网多播实现 IP多播地址 IP和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 IP通过以太网的多播实现 多播组管理IGMP协议,IP多播基本工作 原理 • IP多播过程优化处理
21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一台主机如何加入或离开多播群组呢?有一个标准协议——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每当主机需要加入或离开某个特定的多播群组时,该协议 允许该主机去通知邻近的路由器。 该协议只用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网络上。而且,协议只 把计算机(不是应用进程)定义为群组成员。
如果在一给定计算机上有多个进程要加入到一个多播群 组,计算机必须要把接收到的每个数据报复制多个副本 给每个进程。只有当最后一个进程离开群组时,计算机 才利用IGMP通知本地的路由器,表明它不再是群组的 成员了。
18
IP多播传送基本过程
单个物理网络中IP多播过程:
1、发送主机多播进程将目的IP地址指向一个多播地址;
2、主机设备驱动将IP多播地址转换为相应的以太网多 播地,并发送数据;
3、收端接收进程,加入一个多播组,使驱动设备能够 接收这些数据报;
4、当以太网以多播形式接收数据后,再次根据地址映 射关系,传送给IP层相应的多播进程处理; 5、注意:一台主机上加入多个不同多播进程;也可能 同时存在属于同一多播组的多个进程;一台主机是否 加入或撤出一个多播组是动态的。
2
要求
• • • • • • • • 理解多播概念和主要应用 掌握以太网硬件多播实现方法 掌握IP多播地址分配 理解和掌握互联网多播地址的映射 理解IP多播通过以太网实现的方法 掌握多播组管理IGMP协议和工作原理 了解IP多播基本工作原理 IP多播过程优化处理和多播路由复杂性
3
单播、广播、多播
22
IGMP报文格式
IP头部 IGMP头 0
4位版 本号
IP数据区 IGMP数据区
对整个IGMP报 文进行检验,其 算法和IP数据报 的相同。 31
8
4位 类型
以十分之一秒为单位。默认值 是10秒。 16 响应时间 16位校验和
32位D类多播组地址(查询为0)
当向所有的组发出询问时,组 地址字段就填零。当询问特定 的组时,路由器就填入该组的 组地址。主机发送成员关系的 报告时填入自己的组地址。
17
00100000 e0:00:40:20 11100000 0000000001000000 00100000 e0:80:40:20 11100000 1000000001000000
多播和以太网低23位对应
1
0 7
00100000 010111100000000001000000
16 20 24 32 40 47
24
IGMP协议优化处理
目的尽量避免多播信息对网络增加大量开销。 1、主机和多播路由器的所有通信使用IP多播,只要有 可能,携带IGMP报文的数据报都使用硬件多播来传 送。 2、多播路由器在探询组成员关系时,只需要对所有多 播组只发一个查询,而不是对每一个组发送一个查询, 默认125S一次。
• 单播(unicast):一个主机向网上的单个目的主机发送帧。 • 广播(broadcast):一个主机向网上的所有其它主机发送帧。 • 多播(multicast):介于单播和广播之间,帧仅传送给属 于多播组的多个主机。
单播
多播
广播
4
对一组计算机完成相同报传送的方法
1、单播的方法分别传送N次,当N很大时的问题? 2、广播的方法,分别传送所有计算机,然后由应用 端口确定丢弃,最后 N台接收。其问题是大量无用 数据报经过直至UDP端口的大量处理,才被丢弃, 产生大量资源浪费,网络垃圾。且通过路由器的大 范围广播实际不存在。
12
3.动态的组成员
主机组中的成员是动态的。一个进程可请求其主机参加某个特 定的组,或在任意时间退出该组。 当一个主机新加入某一个主机组时,它就向多播地址中的所有主 机发送报文,声明其组员关系。本地的多播路由器收到此报文后, 就将此报文转发到因特网中其他的多播路由器。 当主机最后一个进程退出某个组时,该主机即不再属于那个组了。 由于组内成员的关系是动态的,因此本地的多播路由器要周期性 地向本地网络上的主机进行轮询,以确定哪些主机仍留在组内。 若经过几次轮询在一个组内已没有主机是其中的成员,多播路由 器就认为该网络中已经没有主机属于该组,以后也就不再向其他 的多播路由器通告组内成员的状况。
• 实时数据多播:这些应用把实时数据分发给大量的用 户。例如,能够把新闻,证券报价信息提供给许多工 作站的集合。
9
局域网的多播
局域网的多播是用硬件实现的。当以太网上的PC机收到一个 帧时,用PC机网卡硬件就可判断该帧的目的地址是否属于以 下 三种地址之一: 1.本网卡的硬件地址(单播)。 2.全1的目的地址(广播)。 3.地址的第一字节的最低位为1的多播地址,且本站已加入 到该组(多播)。 如果是,就收下该帧,否则就丢弃。
01:00:5e:00:00:00—01:00:5e:7f:ff:ff
14
IP多播地址和以太网多播地址映射关系:
1110
多播和以太网低23位对应
1
0 7 8
010111100 0
16
2324
32
40
47
16进制01:00:5E
16进制00:00:00—7F:FF:FF
01.00.5e.00.00.00—01.00.5e.7f.ff.ff,所以图中第
3、采用多播方法,由N台计算机构成多播组,一次 只向N台计算机传送。所以,多播更具有实际应用 价值!
5
能够接收发往一个特定多播组地址数据的主机集合称为多播组
R3 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