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习题目
高中光学练习题

高中光学练习题
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光学知识是必修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以下是一些高中光学练习题。
题目一:
1. 白炽灯发出的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频率是多少?
2. 请简要描述反射、折射和散射的概念。
题目二:
1.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使用。
2.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说明原因。
题目三:
1. 请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
2. 当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题目四:
1. 什么是色散现象?请举例说明。
2. 请解释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产生彩色光谱。
题目五:
1. 请解释什么是干涉现象?给出两种产生干涉的条件。
2. 干涉现象可以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
题目六:
1. 请解释什么是衍射现象?给出一个衍射的实际应用。
2. 衍射级数的数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题目七:
1. 请解释什么是偏振现象?偏振光有什么特点?
2. 偏振光可以用来检测什么?
以上是一些高中光学练习题,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和深化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同学们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这些练习题对大家学习光学有所帮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光学专题

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光学专题一、单选题1.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纸上,且a 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2.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裤子。
如果灯光师用绿色追光灯照射他,那么你在台下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A. 上衣和裤子都是绿色B. 上衣是白色,裤子是绿色C. 上衣是绿色,裤子是黑色D. 上衣和裤子都是黑色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4.科学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学知识的是( )A. 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B. 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C. 成语“一叶障目”D. 成语“刻舟求剑”5.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 水中倒影B. 平面镜成像C. 杯中笔弯折D. 手影游戏6.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A. 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B. 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C. 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 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A. 镜子中的“自己”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8.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
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A. 所成的像是实像B.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9.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A. 变浅的虚像B. 变浅的实像C. 变深的虚像D. 变深的实像10.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 实验题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❶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2019·吉林市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使激光束紧贴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________,将纸板NOF向前折或者向后折,在纸板NOF 上________看到反射光,若将纸板沿着ON对折,发现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径迹完全重合,这说明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实验❷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019·长春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将________。
实验❸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2016·长春中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2019·吉林市一模)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强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光的性质?A. 折射B. 反射C. 吸收D. 发射答案:D. 发射2. 题目:光的传播速度在以下哪种介质中最快?A. 真空B. 水C. 空气D. 玻璃答案:A. 真空3. 题目: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最强的折射能力?A. 金属B. 木材C. 玻璃D. 塑料答案:C. 玻璃4. 题目: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A. 彩虹B. 折射C. 投影D. 色散答案:C. 投影5. 题目: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A. 眩光B. 绕射C. 反射D. 极化答案:B. 绕射6. 题目:光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光的频率B. 光的波长C. 光的幅度D. 光的速度答案:B. 光的波长7. 题目:以下哪个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A. 色散B. 极化C. 衍射D. 反射答案:C. 衍射8. 题目:以下哪个现象是光的偏振现象?A. 光的干涉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吸收答案:D. 光的吸收9. 题目:平面镜的特点是什么?A. 只有一面能反射光B. 反射光具有色散现象C. 反射光没有方向性D. 只有特定角度可以观察到镜中的物体答案:A. 只有一面能反射光10. 题目:以下哪个光学器件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磨凸镜答案:A. 凸透镜总结:物理光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光的性质、传播规律以及光学现象等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和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本文给出了一些初二物理光学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对物理光学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光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查阅教科书和其他资料,对光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拓展。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 经典习题(解析)

专题05 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经典习题【例题1】(2020吉林长春模拟)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物距u/cm 相同物高h1/cm 相同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好处: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答案】(1)暗;(2)见解析;(3)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方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解析】(1)本实验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发光二极管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发光二极管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见下图:(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另一名同学所用的实验装置,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像距;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不受外界实验环境亮暗的影响,便于观察所成的像;但是由于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在外筒里面,不方便测量像高.【对点练习】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
考研光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考研光学复习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的干涉现象是指:A. 光的衍射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光的偏振现象的特性?A. 光波振动方向的单一性B. 光波振动方向的多样性C. 光波振动方向的不变性D. 光波振动方向的固定性答案:B3. 光的衍射现象说明:A. 光是粒子B. 光是波动C. 光是电磁波D. 光具有能量答案:B二、填空题1. 光的干涉条件是两束光必须是________。
答案:相干光2.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
答案:偏振器3. 单缝衍射的中央亮纹的宽度比其它亮纹的宽度________。
答案:宽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答: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应用包括干涉测量技术,如干涉仪用于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以及光学干涉滤波器等。
2. 什么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光的全反射现象是指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不会折射进入光疏介质,而是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
例如,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如果角度足够大,就会产生全反射,形成彩虹。
四、计算题1. 已知光波长为600纳米,求在单缝衍射实验中,当缝宽为0.5毫米时,中央亮纹的宽度。
答:根据单缝衍射的公式,中央亮纹的角宽度 \( \theta \) 可以用公式 \( \theta = \frac{\lambda D}{d} \) 来计算,其中\( \lambda \) 是光波长,\( D \) 是观察屏到缝的距离,\( d \) 是缝宽。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 \( D \),我们无法直接计算出具体的宽度,但可以得出宽度与 \( D \) 成正比。
五、论述题1. 论述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说明它们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
答:光的波动性表现在光具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光的粒子性则体现在光电效应等现象中。
2023北京高考物理13题解析

2023北京高考物理13题解析2023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第13题是一道关于光学的选择题,题目如下:【题目描述】在一次光的单色干涉实验中,两个狭缝宽度相等,光源使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
如果干涉条纹的条纹间距为d,两个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L,则两个狭缝间的相对斜率为()A. d/λB. λ/dC. 2d/λD. λ/(2d)【解题思路】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光的干涉和波动性质。
在干涉实验中,当两束光相遇时,由于波动的干涉效应,会形成干涉条纹,其间距与波长、狭缝间距等因素有关。
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推导出两束光发生干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根据波动理论,两束光发生干涉时,要求它们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2π。
在本题中,两束光经过两个狭缝后,在观察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条纹的间距就代表着相位差的变化。
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推导出干涉条纹间距与狭缝间距、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解题步骤】步骤一:利用几何光学原理推导干涉条纹间距与狭缝间距、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步骤二:根据推导出的关系式,选择合适的选项。
【解题过程】步骤一:利用几何光学原理推导干涉条纹间距与狭缝间距、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次光的干涉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光学原理推导干涉条纹间距与狭缝间距、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设两个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L,两个狭缝间的距离为d。
假设来自第一个狭缝的光线在观察屏上的衍射角为θ1,来自第二个狭缝的光线在观察屏上的衍射角为θ2。
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对于很小的衍射角,可以近似认为θ1≈θ2。
此时,可以将干涉条纹间距近似为:Δx ≈ L × tanθ1 ≈ L × tanθ2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对于很小的衍射角,可以利用正弦函数近似表示tanθ:tanθ≈ θ将近似式带入干涉条纹间距的表达式中,可得:Δx ≈ L × θ1 ≈ L × θ2由此可见,干涉条纹间距与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光学实验探究(提升篇)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光学实验探究(提升篇)题型精练1.(2022海淀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E板固定不动,F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ON转动。
甲乙(1)如图甲所示,将纸板E、F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纸板E由A射向镜面的O点,则在纸板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OB。
①此时反射光OB与ON的夹角应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光AO与ON 的夹角。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纸板F绕ON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
再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在纸板F上均看不到反射光。
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发生反射时, 。
(2)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贴着纸板F射向镜面的O点,则反射光将沿OA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2021朝阳二模)小阳在生活中发现:不同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同;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所看到的像越小。
由此他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问题2: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有关吗?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刻度尺和如图乙所示的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A、B进行实验。
甲乙(1)为了探究问题1,他进行了如下实验:①调节伸缩杆A的高度为25 cm,放在平面镜前适当位置,测量A到镜面的距离u,将伸缩杆B 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直至从不同角度观察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B 的高度h,将u、h的数据记录到表中。
②改变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①再进行一次实验。
u/cm1025h/cm2525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小阳接下来继续探究问题2。
小阳认为:实验中必须保持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小红认为:改变A到平面镜的距离,仍然可以探究问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单元复习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 B.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C.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用放大镜看地图B.湖边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C.小孔成像D.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验的浅
3.如图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
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2中的:()
4.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
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
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
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
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
散
5.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水中倒影钢笔错位看到不发光物体
A B C D
A B C D
图
2
图
1
6. 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 )
A .凿壁偷光
B .一叶障目
C .镜花水月
D .形影相随
7. 小明仔细观察了右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 ( )
A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 .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 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 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D. 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
面上的景物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 /s
C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10.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 .60°
B .90°
C .120°
D .150°
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 .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 .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12.如图3所示,OA 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 与水面夹角60º,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α=60º,β<60º B.α=60º,β>60º C.α=30º,β<30º D .α=30º,β>30º
13.彩色电视机显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颜是:(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红,绿,紫
D .红,黄,绿
14.下面哪个选项是使用了凸面镜的性质 : ( )
A .汽车的观后镜
B .汽车的头灯
C .太阳灶
D .潜艇的潜望镜
1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图3是 成因的示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由于光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价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但在晚上坐在边上的同学却看不清黑板,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了(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4.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m。
5.潜水员在水中斜向上看到空中飞翔的小鸟比鸟的实际高度要,这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现象。
6.一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20度,这时反射角为度,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加1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加了度。
7.树荫下面时常会看见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实际上是经过树叶的小孔所成的象,它是象(填“实”或者“虚”)。
8.目前,光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种,如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等.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由于折射向地面偏折,因此,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
三,作图题。
(每题3分,共12分)
2.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4 所示)。
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
8.如图9所示,水平方向的光线与镜面成45°角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9.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9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0.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8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和折射路径.
四,创新题。
(第1题6分,第2题7分)
1.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
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4s)。
试求在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多少米?(在全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取3×108m/s)
2.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
⑴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⑵、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
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幕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14所示。
你认为这可能是光的什么现象引起的呢?
答:
⑶、玻璃幕墙会给人们带来那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