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公共管理学探新:内容、方法与趋势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报

公共管理学报
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
• 探索公共管理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如服务导向和协同治理 • 分析公共管理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如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 • 评估公共管理创新发展的效果和风险,如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治理
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 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 研究可持续发展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和挑战,如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 • 探讨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路径,如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
公共管理教育的经验借鉴
• 借鉴公共管理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 吸取公共管理教育实践中的教训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 • 探索公共管理教育实践中的改进措施和方向,如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CREATE TOGETHER
DOCS
公共管理实践的教训总结
• 从失败案例中总结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如政策失误和权力滥用 • 从失败案例中吸取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审慎决策和有效监督 • 从失败案例中反思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改进措施和方向,如制度创新和提高治理能力
公共管理实践案例的研究方法与改进策略
公共管理实践的改进策略
• 提出针对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如加强政策评估和风险防范 • 提出针对公共管理实践教训的改进策略和方法,如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 提出针对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改进方向和挑战,如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 制定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政策和制度,如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规则 • 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能力建设,如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 • 提高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应对能力,如风险预防和危机处理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词]公共管理;多中心治理;文献计量分析[收稿日期]2022—09—22前言在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曾掀起了无数次改革浪潮,并逐渐由传统官僚统治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

这种改革实践又同时促进了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其中多中心治理就是众多理论成果中的一个。

“多中心治理”是一种直接对立于一元或单中心权威秩序的思维,它意味着地方组织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持续发展的绩效目标,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为主体(个人、商业组织、公民组织、政党组织、利益团体、政府组织),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

〔1〕多中心治理的核心是引入市场、企业、社会和非盈利组织参与治理,打破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垄断,使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权力由集权走向权力分散。

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国家治理展示了全新的视野,而且多中心治理目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需求性。

因为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公众的需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治理方式本身具有局限性,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难以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数量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矛盾,以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下降。

在诸多社会问题面前,多中心治理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至此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多中心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涵盖了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引发了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

已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多中心治理进行了研究,并有大量文章发表。

但从已刊载的关于多中心治理的文章来看,大部分文献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缺乏定量的分析方法。

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发展报告_概述说明

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发展报告_概述说明

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发展报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对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报告和分析。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致力于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其发展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首先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然后,我们将探讨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面临的重点领域和问题。

最后,我们将总结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公共管理学研究做出展望,并提出一些有限但积极的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顺序展开: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全文内容。

接着是正文部分,在第二节中详细介绍了公共管理学研究现状分析、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发展趋势以及重点领域和问题。

最后,在第三节中给出了对过去几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回顾,展望未来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并提出一些局限性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分析2023年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该领域面临的重点领域和问题,并对未来公共管理学研究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学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公共管理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同时,通过总结过去几年研究成果以及提出局限性和建议,我们也希望促进更多学者对公共管理学研究进行深入思考,并为该领域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 正文:2.1 公共管理学研究现状分析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中组织、领导和管理的学科,旨在提高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效能以及服务的质量。

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政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

因此,公共管理学者们致力于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这些挑战。

在公共管理学研究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制定与执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定性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形式的数据,通过对个案的详细描述、解释和分析,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

案例研究可通过对一些具体的公共组织实施详细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来深入分析问题。

深度访谈是指在具体话题上与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以获取详细和专业的信息。

焦点小组讨论则是在一定的研究目的下,邀请一组相关人士进行集体讨论,以收集不同观点和意见。

其次,定量研究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数量化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来考察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监测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一套针对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以收集大量的、可量化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实验研究是为了验证或论证一些因果关系,设计一组实验和对照组,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分析结果。

监测观察则是通过设立一定的观测指标和数据收集体系,对特定对象或群体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此外,比较研究方法也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组织或国家进行比较,以发现和分析实践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常用的比较研究方法有对照法、相似性与反差法和多重比较法等。

对照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或多个案例,对其进行系统性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相似性与反差法则是在比较中注重寻找相似特征的案例,以此来揭示其共同特点。

而多重比较法则是在研究对象的数量和复杂性较高时,采用对多个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获得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其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运用。

同时,不同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完整word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

(完整word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

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2013年10月10日10:10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期作者:陆远权尹克寒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1内容提要: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9—2011年收录的公共管理学论文标引关键词数据,进行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分析。

分析认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已经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研究主题;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缺乏新意,研究成果以理论性文献居多;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度呈下滑趋势,研究力度呈现弱化态势。

关键词: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作者简介:陆远权(1966-),男,重庆市人,教授,管理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30;尹克寒,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主题、领域和方法。

按照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哲学的观点,任何学科都是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管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公共事务或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职能、政府绩效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向社会更好地提供服务,即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特点与趋势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和主观判断分析,试图回答和解决当下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

由于没有很好地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及实际情况,对问题解答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现今随着中国转型期的到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变,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引起了诸多专家的关注,如何把握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现阶段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剖析并化解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思维误区,这些都应该是公共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地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做一个宏观判断和全局思考,除考察大型学术著作和进行实地调研外,还可对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变化进行分析。

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一、引言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以期为公共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公共管理面临的前沿问题2.1 技术创新对公共管理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公共管理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摆在公共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2.2 公共治理的参与与合作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强调政府的权威和主导地位,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单一部门的能力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公众参与和跨部门合作成为了公共治理的新趋势。

如何有效实现公众参与和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对公共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3 公共管理的透明和问责在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透明度和问责制成为了公共管理的重要要求。

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并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承担责任。

如何建立有效的透明和问责机制,成为了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4 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变革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共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

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审批制度的简化、服务方式的优化等改革措施,并通过与社会企业、公民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

三、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3.1 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公共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兴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公共管理紧密相关的领域。

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优化公共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政府部门应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同时,建立起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合作。

3.3 加强透明与问责制度建设政府部门应主动公开信息,建立公众监督渠道,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并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

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前沿领域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讨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服务提供与创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公共管理面临的新挑战的出现,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也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前沿领域。

一、政府治理与政策创新政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政府的组织与决策、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方面。

政策创新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推动力,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快速的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等挑战,政府治理与政策创新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需要关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率性,以及政策的实施和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政府治理和政策创新的不断发展。

二、公共服务效能与优化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公共服务的效能与优化一直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关注焦点。

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研究者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流程,并提出改进方案。

同时,关注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社会创新与社区发展社会创新是指在社会领域中出现的新的思想、制度、机制和实践方法,通过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社会变革来改善社会福利。

社区发展包括以社区为基础进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活动。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创新和社区发展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研究者可以关注社区参与、社会企业创新、社会创业等方面,推动社会创新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思考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如何与市场相互作用、合作以及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思考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方向一、引言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是行政管理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方向,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二、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方向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理论的探讨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各种管理理论的内涵和特点。

在当今社会,有不同的管理理论,比如传统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

行政管理者需要熟悉这些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2. 行政组织管理行政组织管理是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政组织管理涉及到行政机构的构建、管理人员的管理、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

在行政组织管理方面,研究者可以探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政策制定与执行政策制定与执行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职能。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政策制定的决策机制、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等。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探讨政策执行的障碍和挑战,以及如何加强政策执行的可行性。

4.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实践。

在绩效管理方面,研究者可以探讨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奖惩的机制、绩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等。

5. 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关键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公共服务管理的原则、方法和实践。

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研究者可以探讨公共服务的目标和内容、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机制、公共服务的评价和改进等。

三、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1. 公共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也在不断创新。

当前,公共管理创新成为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公共管理创新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公共管理创新的内涵、动因、效果等,以便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厶共管理学採新:尚容、方法与赵势♦行为公共管理学探新:内容、方法与趋势张书维李纾"【摘要】作为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行为公共管理学采用科学方法对公共管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的共有部分进行研究。

其研究内容可以概括 为政民互动情境下的“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方面是政府公共服 务与决策行为过程及其输出;另一方面是公民认知与情绪体验过程及其反馈。

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调查实验和现场实验。

研究趋势表现在研究主题的与时俱进,方法与技术的兼收并蓄以及“学”以致用、构建和 谐政民关系。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心理学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2486 (2018) 01 -0007 -30赫伯特•西蒙(H erbert A. Simon)于1946年发表了《管理读语# (4-eof Administration)—■文,批判当时包括公共管理(Pub l ic Administration )①在内整 个管理理论的自相矛盾、“管理原则”像“该语”般成对出现以至于暴露出“非科学性”的致命缺陷(Simon,1946)。

西蒙在文末提出“重建管理理论”的目标,这一目标即使在时隔七十年后,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仍显得雄心勃勃 (Meier,2015)。

也许我们可以退一步,先解决公共管理理论长期存在的弊端一 “致广大有余而尽精微不足”!有关政治与政府的研究普遍缺乏对人类行 为认知过程的关注(Ones,2003,马骏,2012)。

因而迫切需要夯实公共管理**张书维,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8冶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通讯作 者:李野(B h u@p s y c h.a c.c n),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1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005)、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Y5CX052003)。

①夏书章(2013 )指出,)Public Administration”在国内译作“公共管理”或“公共行 政”,属于同源异译,本文采取前者。

同时,如无特别说明,Administration在本文中亦统一译 为“管理”而非“行政”。

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期'♦专栏!跨学科视野:行为厶共管理学学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Jilke,2015;Stoker'Moseley,2010);以此增进公共管理的科学性,产生更多有用的知识(Perry,2012)。

归根结底,公共管理研究是行为科学即揭示管理者和公共组织的行为成因与后果(马亮,2017)(行为公共管理学”(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这-■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讨论行为公共管理学。

首先界定行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概念;其次介绍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围绕政府与公民互动这一核心 (Jakobsenetal.,2016;Margetts,2011),阐述“政府行为-公民体验”的双轮模型,此乃本文重点;再次指出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展望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学科界定行为公共管理学虽是瓶“新酒”,然而公共管理对于心理学的“窖藏”早已有之。

①一项对公共管理学顶级期刊《公共管理理论与研究》(■/—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JPARS)②从创刊至今25 年时间(1991 —2015)里发表的757篇文章的统计发现,使用心理学概念、理论或方法(包括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达到75 篇,占比9. 9h;且呈现上升趋势(Tummersetal. ,2016a)。

这一上升趋势在另外两个公共管理主流国际期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和Public Adminira'on (PA)2010年之后的刊文中,表现得更加明显(Grimmelikhuijsenet al. ,2016)。

从学科属性上看,行为公共管理学为公共管理学下属的一个跨学科分支(二者的关系可类比政治心理学之于政治学,行为经济学之于经济学),旨在通过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微观视角来分析公共管理(现象),同时吸收心理学有关个体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包含三个关键点:第一,聚焦微观层面。

这意味着研究对象为公民、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第二,关注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形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公共管理学把①关于心理学对公共管理的早期影响以及行为公共管理学历史脉络的梳理,可见专栏 导语。

②根据2017年汤森路透(Thomson R e u te rs)发布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 C i a'nR+o',JPA R T的影响因子为3.624,已连续五年在SSCI被收录的公共管理期刊中名列第(公共行政评论201%年第1期行为厶共管理学採新:尚容、方法与赵势♦来自心理学乃至行为科学的相关认识整合进公共管理学(Grimmelikhuijsen et al., 2016; Tummersetal., 2016a)。

简言之,行为公共管理学借助心理学的理 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的行为基础(Jilke,2015)。

本文在上述提法的基础上,借鉴“政治心理学”这一最相邻学科的定义(Cottametal. ,2015;郑建 君,2011),对行为公共管理学做出以下界定:行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与 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采用科学方法对公共管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的共有部分进行研究。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运用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公共管理的经验世界进行科学的描述、解释和分析;第二是在公共管理的情境下研究个体(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并做出相应的预测与控制。

参考政治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创建的成功经验,行为公共管理学意欲实现公共管理场域的“心理学+ ”思维。

二、研究内容如果说政治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在政治情境下的思考与行动,呈现出“政 治人”(The Political Being)的状态(Cottametal.,2015);那么,行为公共管 理学则遵循西蒙对于“管理人”(The Administrative Man)的基本假定(Simon,1947; Jones,2003),用心理学的视角观察公共管理情境下个体、群体与组织 的行为过程。

所谓“公共管理情境”的核心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这一互动可 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面对面,也可以基于互联网。

诚然,在互 动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法定主体和最大的社会权威,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绝不意味着公民个体只是政府行为的被动承受者。

传统的公共管理学往往热衷于探讨政府机制而忽视对公民体验的研究(Jakobsnetal.,2016),行为公 共管理学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

要言之,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聚焦政府行为过程与公民体验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其理论框架可 以概括为“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如图1所示)。

形象地说,该模型好似自行车的动力系统:由政府行为过程的大轮和公民体验过程的小轮构成,连接两个轮子确保其运转的链条或纽带,一方面是受公 共服务动机与公共决策心理决定的公共服务与行为输出;另一方面是公民认知 与情绪的体验$满意度、政府信任和权威感知合法性等)及其反馈,包括正面 反馈如与政府合作$张书维、景怀斌,2014)和负面反馈如抱怨言论(Devereux' WeiSrod,2006)乃至对抗行为(张书维,2013a)。

其中,政府尤其要注意来自公民体验的负面反馈,这预示着公共服务或公共决策中的失误,或曰管理失 误(Wang etal.,2014);也可能隐藏着公职人员的违规行为,典型如腐败公共行政评论201%年第1期 )♦♦担!跨学科视野!行为公共管理学(K i i s e t a l.,2017);皆反映出政府行为和公民体验的非良性互动。

总之,二 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是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主线。

接下来将对“双轮模 型”的两个关键部分详加阐述。

图1“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政府-公民”互动中的政府行为机制政府行为(Government Behavior),笼统地说就是政府一切活动的总称。

有 别于传统的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行为公共管理学侧重于分析政府(公职人员)的微观(个体%行为。

“政府-公民”互动情境下具体的政府行为虽形式多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基本类型: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公共决策的制定;对应宏 观层面或抽象意义的“划桨”与“掌舵”(张书维,2016a)。

从广义上讲,公 共决策本身亦是在提供服务(Denhardt'Denhardt,2015)。

行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首要目即在于从政府行为主体入手,分析公共服务行为与公共决策行为背后的动机过程和心理机制。

以下分述之。

1.公共服务动机对公职人员行为动机的论述可以上溯至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P e y e t a l.,2010)。

(公共服务动机)(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被认为是公职人员 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行为原因和心理需求(Kim'Vandenabeele,2010;李明、叶 浩生,2012)。

由于其是少有的出自公共管理学且能在本领域之外获得认可的概 念(Perry'Vandenabeele,2015),更与众多正性结果(如工作满意度、组织绩 效、情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等)紧密相连(Mostafaetal.,2015;刘选会、董 礼胜,2016),故公共服务动机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热 点(Perry,2014;Prebble,2016;Vandenabeeleetal.,2014;朱春查,2012),尤其是2005年后的十年间,研究论文急剧增长(B ozem an 'S;,2015;R itz et a l.,2016 ;Van der Wal,2015 )。

杰姆斯•佩里(Jam es L. Perry)(Perry,2014 )回顾1〇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期行为厶共管理学採新:尚容、方法与赵势♦以往文献之后指出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概念的界定与测量;第二个阶段是结构效度的评估、验证以及概念传播;第三个阶 段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 追求稳健性更高的研究设计,改善测量工具的信效度,聚焦多重诱因,将公共 服务动机的理论和研究更好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实践(Christensen etal.,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