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曳杖歌·泰山其颓乎翻译赏析
经典今读 《论语》论人

《论语》论人我在读《论语》时,被颜渊喟叹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如有所立卓尔”的话触动,便想知道这个老师到底有多厉害?他的这些只言片语后面有什么内在逻辑?便尝试着归类整理孔子论人的维度,如人的德行评判、称谓尊卑、社会地位和行政划分等,结果从小处着手反倒辨清了很多疑惑,颇得通达感!梁启超先生说,读懂《论语》的要点之一,即立意作一篇孔子传或孔子学案,真是不谋而合。
《论语》侧重讲人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崇尚天下有道、孝以为本、仁以为体、礼以为用,忠恕行道。
孔子所追求的天下有“道”,是指“天下治”、“礼让为国”;实现“道”的方式是“克己复礼”、“士志于道”和“中庸为德”(中庸,取中为正,过犹不及);修身心法是“君子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
1、人的德性和德行。
德性指人的道德品性、人的自然至诚之性;德行指人的品行。
孔子评判人的德性和德行的主要标准是“仁、礼、知(通智)”,还有孝、好学等,这些评语包括:圣人、仁人、贤人、惠人、善人、智者、哲人、志士、君子、小人、成人、大人、中人、隐者、逸民、古者、上知、下愚、鄙夫等。
孔子自评为有德之人、君子、哲人,《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但“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孔子临终前负手曳杖而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评价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子谓冉雍“雍也可使南面!”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谓南宫适“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谓颜回“贤哉回也!”谓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也。
”谓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乃是他的仁)。
举一例:仁人,指有德行的人。
“仁(忎)”字表达的亲情,有着一母同胞的原初含义,由母腹之亲、同胞之亲、进而扩展到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亲。
孔子重新赋予了“仁”概念以“德”的内涵,以普世性的仁德之仁替换了亲族间的亲仁之仁,视“仁”为君子、圣人的本质内涵。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 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 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 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 昔 者 仲 尼 与 于 蜡 宾 . 事 毕 . 出 游 于 观 之 上 . 喟 然 而 叹 . 仲 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 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礼记·礼运》)
【标点】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 良,弟弟,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 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 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 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 人之大恶 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 也,欲一以穷 之,舍礼何以哉?
泰山梁木的意思_泰山梁木的成语解释

泰山梁木
成语解释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
比喻伟人死亡。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成语繁体泰山樑木
成语简拼TSLM
成语注音ㄊㄞˋㄕㄢㄌ一ㄤˊㄇ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泰山梁木作宾语、定语;比喻伟人死亡。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泰山其颓
成语例子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英语翻译a distinguished man <a sage>。
五经《礼记》

五经《礼记》1、曲礼: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孔子家语之终记解》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终记解》原文孔子蚤晨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则吾将安杖?哲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
”遂趋而入。
夫子叹而言曰:“赐!汝来何迟。
予畴昔梦坐奠于两楹之闲,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殷人殡于两楹之闲,则与宾主夹之;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
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余殆将死。
”遂寝病,七日而终。
时年七十二矣。
哀公诔曰:“昊天不吊,不整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
茕茕余在疚,于乎!哀哉!尼父无自律。
”子贡曰:“公其不没于鲁乎?夫子有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
失志为昏,失所为愆。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
君两失之也。
”既卒,门人疑所以服夫子者。
子贡曰:“昔夫子丧颜回也,若丧其子而而无服。
丧子路亦然。
今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于是弟子皆吊服而加麻。
出有所之,则由绖。
子夏曰:“入宜绖可也,出则不绖。
”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
”孔子之丧,公西赤掌殡葬焉。
含以踈米三具,袭衣十有一称,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佩象环,径五寸而綨组绶,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饬棺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
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
葬于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
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
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
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
子贡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
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吾见封若夏屋者,见若斧矣。
从若斧者也。
’马鬣封之谓也。
今徒一日三斩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
何观乎哉?”子三年丧毕,或留或去。
惟子贡庐于墓六年。
自后群弟子及鲁人处墓如家者,百有馀家。
因名其居曰“孔里”焉。
《终记解》译文孔子早晨起来,背着手拖着手杖,在门口优游地漫步,吟唱道:“泰山要崩塌了吗?梁木要毁坏了吗?哲人要困顿了吗?”唱完回到了屋内,对着门坐着。
礼记。檀弓

礼记。
檀弓一【原文】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
’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
雨甚,至。
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
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译文】孔子已经把父母在防地合葬,说:“我听说过:‘古代只有墓,不加土起坟。
’现在我是个四方奔走的人,不可以不加上标识。
”因此在墓上加土,高到四尺。
孔子先回去了,弟子们还在那里料理。
下了阵大雨,弟子们才回来了。
孔子问他们说:“你们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他们回答说:“防地的坟墓坍了。
”孔子没做声。
弟子们连说了三次,孔子才流着泪说:“我听说过:‘古人是不在墓上加积土的。
’”二【原文】孔子哭子路于中庭。
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
既哭,进使者而问故。
使者曰:“醢之矣。
”遂命覆醢。
【译文】孔子在正室的前庭为子路哭。
有使者来吊丧,孔子就以主人的身份答拜。
哭过之后,召见来报丧的使者,问子路被杀的情形。
使者说:“已经被剁成肉酱了。
”孔子就叫人把吃的肉酱倒掉。
三【原文】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世以为“恭世子”也。
【译文】晋献公要杀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怎么不向父亲申诉自己的冤屈呢?”太子说:“不行!父亲有了骊姬在身边才快活,我要是这样做,那就太伤他老人家的心了。
”重耳又说:“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回答说:“不行!我父亲说我想谋害他,天下难道还有没有父亲的国家,愿意接纳我这个背着弑父罪名的人吗?我还能逃到什么地方去呢?”申生派人转告狐突说:“申生背了弑父的罪名,就是因为没能听从您的话,这才落到杀头的地步。
人教统编版高一(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5)(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一(上)期末语文练习卷(5)(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期末语文练习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儿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赴外地考察时,总书记曾前往山东孔庙、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三苏祠、新疆交河故城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调研,了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的情况。
对广东潮州木雕、贵州苗绣、陕西绥德剪纸等,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摘编自陈锐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材料二:中国的名人文士,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
泰山之于他们,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具象和心理象征。
它直接起源于原始先民的泰山崇拜。
人类与山岳的关系天然密切。
山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于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则认为是山川神灵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惩罚,只好用祭祀方式表示忏悔和崇敬。
描写泰山的古诗词

描写泰山的古诗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描写泰山的古诗词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曳杖歌·泰山其颓乎翻译赏析
《曳杖歌·泰山其颓乎》作者为先秦诗人孔丘。
其古诗全文如下: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前言】《曳杖歌》是记载于《礼记》《史记》等古籍上的一首歌谣,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作。
作品用泰山快要崩塌、梁木快要折断来比喻生命快要停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将尽的无奈与悲叹。
【翻译】泰山快要崩塌了么?屋梁快要断裂了么?哲人快要死去了么。
【鉴赏】关于孔子作《曳杖歌》前后的情况,在《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终记解》以及《史记·孔子世家》等书中都有大体相同的记载。
兹引《礼记·檀弓上》中的相关文字如下: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
”遂趋而入。
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
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盖寝疾七日而没。
东汉郑玄在上述引文之末注解说:“明圣人知命。
”所谓“知命”,字面意思是了解自己的命运;比较科学的解释,也就是依据已知的情况对未来作出较为近是的预测。
孔子唱这首歌时,只是一种预感,接着病倒了,七天后去世,正应验了他预感的正确。
活着,活得清醒;快去世时,也不糊涂。
大概这就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也是这首《曳杖歌》所要昭示世人的这一层意思吧。
从《礼记》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孔子在吟
唱这首《曳杖歌》之前,心灵上正经历着微妙的深刻的变化:夜里他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正坐在两个廊柱之间被人祭奠;他早早地起了床(“蚤作”),或许梦醒后就一直未曾睡着吧;他反背着手,拖着手杖,孔颖达解释“负手曳杖”说:“杖以扶身,恒在前面用。
今乃反手却后以曳其杖,示不复杖也。
”(《礼记正义》)所谓“示不复杖”,意思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会再用手杖了;他还“消摇于门”,从屋内走到门口,显出一副放松随便的样子。
“消摇”,即“逍遥”,安闲放松的样子。
孔颖达说:“夫子礼度自守,貌恒矜庄。
今乃消摇放荡以自宽纵……示不能以礼自持。
”又说“负手曳杖”与“消摇于门”二句,“并将死之意状”(引书同上)。
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心态支配之下,孔子这位在二十多年前已早知“天命”的哲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也不能不长歌当哭,动情地唱出这首留恋人生、爱惜生命、无奈地直面死亡的悲歌。
《曳杖歌》全文只三句。
前两句用比拟,以物比人,以“泰山”、“梁木”拟“哲人”。
“泰山”是众山所仰的高山,现在泰山快要崩塌,众山就无可瞻仰了。
“梁木”是放置檩条、椽子的地方,现在梁木快要折断,檩条、椽子就无可依托了。
紧接着这两个比喻的句子,末句直接说到自身。
“哲人”,乃夫子自道;“萎”,原指草木枯死,引申为病危。
上述做梦等种种潜意识的以及行为上的异常情况,令孔子自感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了。
孔子的高足子贡,这天早上刚好来看望老师,听了这首歌,由“泰山”、“梁木”的比喻,他想到了“哲人其萎”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他所说的“则吾将安放”,意思是他们这些学生就将永远失去孔子这位诲人不倦、
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了,不觉心情黯然。
全诗三个句子,虽有前两句的比喻与后一句的直陈两个层次,但因感情真挚,比喻贴切而又形象,且句式整齐,每句的第三字都用表示“大概”或“将要”的副词“其”字,故仍不失一气呵成、流利紧凑的即兴吟成的本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