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形状
大小
颜色
黄豆
绿豆
红豆
凤仙花种子
花生
玉米
观察提示:
1、共同观察1种种子,再观察其它的。 2、轻声讨论、及时记录(文字、图画)。 3、合理使用放大镜。
形状
黄豆
圆形
绿豆 椭圆
红豆
椭圆
凤仙花种子 圆形
水滴状、
大小 中等大 较小 较小 很小、 较大 中等大
颜色
黄色 绿色
暗红色
5月16日(长出花蕾,也就是花芽)
判断:凤仙花出现花蕾时就不 再生长了。 ×
凤仙花从成熟到衰老死亡 的过程也是生长过程,只是植 株高度变化不明显了。
花蕾长在叶 腋部位, 凤仙 花出现花蕾时 ,植株就不再 长高或者增长 缓慢了。
5月23日(开花,播种后两个月)
凤仙花 的萼片 成角状 弯曲。
凤仙花盛开 后凋谢,花 的一部分逐 渐发育,长 出果实。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 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但它们都能生长成一株植物。
让我们剥开种子,看看能发 现什么?
种子要如何保存呢?
阴凉、通风 。
这个办法不错!
播种前我们要准备好:
• 查阅凤仙花的资料,了解栽培方法; • 准备好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1.2
了解凤仙花
▪ 凤仙花 别名: 指甲草.透骨草.金凤 花.洒金花,因其花头、翅、尾、 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 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 产中国和印度。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
▪ 3—9月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 宜,移栽不择时间。 生长期在4—9 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 期左右即发芽长叶。
▪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 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
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教科版)

新知讲解 记录我们的想法
用图画和文字将我们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 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我知道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新知讲解
有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番薯——可以用 块根繁殖,也可以
用茎扦插繁殖
新知讲解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精品]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教科版 三年级下
1.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科学教科版 三年级下
导入新知
它们是谁?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妈妈生的
导入新知
这些植物又是怎么来的呢?
由种子发 芽长大而
来
新知讲解
回顾:它们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 繁殖、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新知讲解
播种方法
小组讨论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一、选种 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二、准备花盆和土壤
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 的土壤
你知道盖小瓦 片的作用吗?
防止花盆内积水使 凤仙花种子糜烂
土壤的选择有 什么要求?
(疏松、肥沃、微酸)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 1)
(4 )
(2 )
课堂小结
每一株植物就是一个小生命,把植物作为我们 人类的朋友,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大家园,在这座美 丽的星球上,无论缺少了谁,都会变得不再美丽。 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习 性,对我们人类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让我们更和 谐的相处,把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要点问答 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则乙物体是运动的;和甲 物体相比,乙物体的 位置没有移动,则乙物体是静止的。一般情况下, 我们经常将物体与地面相比较,观察是 否发生了位置变化,从而判断 该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如图,女生对男生说,你在我的东南方向,距离大约是 10米。 请 问女生在男生的什么位置? 答:女生在男生的西北方向,距离大约是10 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 (下册)
[精品]
2021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新版目录
11:07
‹#›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河水流淌
鸟儿飞翔
11:08
‹#›
运动员奔跑
11:08
车辆行驶
火
箭Hale Waihona Puke 升空‹#›
11:08
‹#›
11:08
‹#›
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
1 1 : 静0 8止的?怎样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
11:08
‹#›
车的位置 参照物: 车站 方向:车站东方 距离: 1500米
11:08
‹#›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 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
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 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1:08
‹#›
运动和位 置
11:08
1.1 运动和位置 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 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结 果不同。
3.如图,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 车站 1500 米的地方,请在图中用圆点标出汽车的位置。
11:08
‹#›
研讨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 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 体是静止的。
11:08
‹#›
研讨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对位置进行描述:
①选择参照物;
②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
③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11:08
‹#›
参照物:学校正门 方向: 西北方 距离: 50米
描述: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11:08
‹#›
参照物: 操场 方向: 东南方 距离: 50米
描述:我在操场东南方向50米处。
11:08
‹#›
位置描述:参照物、方向、距离
‹#›
课完本成:同步练习题
第29页第1、3、4题
11:08
‹#›
一、精准填空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3.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4.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和地面比较,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 被鱼搅动 的水是(运动)的。 5.和道路旁的树木比较,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6.我们站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天空的老鹰是(运动)的。
‹#›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来说,甲乙同学都是运动的。
相对于乙同学来说,乙同学是静止的,甲同学是运动的。
11:08
‹#›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站台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是静止的,车中的人是运动的。
相对于车中的人来说,它们自己是静止的,站台的人是运动的。
A.成群的鱼 B.水中的鱼饵 C.鱼池边的石块
5.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前飞,相对于(A)而言, 领头雁是运动的。 A.地面的房屋 B.同向同速行驶的汽车 C.紧随其后飞行的伙伴 6.如右图,距离雷达站东北方向 6千米的是(B)。 A.巡洋舰 B.鱼雷艇 C.护卫舰
三、判断正误 1.骑自行车时,和路边的树木比较,人和自行车都是运动的。(√) 2.飞机在高空中飞行,和座椅比较,坐在位置上的旅客是运动的。(×) [解析:和座椅比较,坐在位置上的旅客是静止的。]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和船比较,画在船舷上的记号是静止的。(√) 4.篮球比赛时,和篮框比较,跳起投篮的队员是运动的。(√) 5.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的位置。(√)
11:08
‹#›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空中的老鹰来说,它是静止的,而白云是运动的。
相对于白云来说,它们是静止的,而老鹰是运动的。
11:08
‹#›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11:08
‹#›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参照物。
11:08
‹#›
结论: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 果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08
‹#›
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两人静止不动,用卷尺测量两人之间 的距离为1米。描述女同学的位置为: 位于男同学的东北方向,1米处。
二、择优录取
1.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和掉入江水中的宝剑比较,船是(B)的。
A.静止
B.运动
C.有时静止有时运动
2.坐在往前行驶的汽车里,觉得道旁的树木往后退,这是和(A)比较
的结果。
A.车厢
B.地面
C.飞翔的小鸟
3.我们无法借助(C)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A.方向盘 B.软尺
C.风向标
4.我在鱼池边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鱼,和地面比较,(C)是静止的。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1:08
‹#›
11:08
做一做,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图中男同学静止不动,女同学多次改 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和描述女同学 的位置。即位于男同学的什么方向, 距离多少。
‹#›
11:08
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
‹#›
(1)确定图片中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 止的。
11:08
‹#›
研讨二: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 (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描述方法: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