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减灾防灾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减灾防灾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减灾防灾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防灾减灾的涵义理解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2)了解国际关注的减灾防灾的重点,减灾项目及减灾战略(3)知道人类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重点、难点】人类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72—73内,了解:(1)减灾防灾的涵义:(2)核心是2.如何实现减灾目标①②③3.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有①②4.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原则①②5.读图4-1-4“减灾系统工程框图”,该图说明了在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减灾系统工程的复杂性。

6.材料:一次地震两种结果:1994年9月,台湾海峡南部发生了7.3级地震,福建、广东沿海有700多人地震时慌乱拥挤而受伤,且多为中小学生。

但在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部分学校,老师指挥学生们沉着避震,无一人伤亡。

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P74内容,归纳总结:(1)减灾防灾中个人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以图4-1-5为例说明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3)如何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学生用15分钟完成自主学习,对于疑惑点用红色笔勾画出来。

7.看图4-1-6和图4-1-7,说出:IDNDR图标代表:ISDR图标代表:合作探究:一、(2012安徽卷文综34.)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二、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课前学生用20分钟独立完成合作探究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当堂达标:【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导学案

特点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正处于这个阶段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注:任何国家人口增长都会经过此模式,只是每个国家在每个模式中经历的时间长短会有所不同,目前所处的阶段也不同。

问题1.第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

问题2.第三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改变,社会社会养老和保险体制完善。

问题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稍高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4.一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2、形状判读:①上窄下宽说明青少年儿童比重大,为发展中国家。

②下部宽度减小,说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上部宽度增加,说明老年人口增加。

③上下宽度接近,为发达国家。

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金字塔形状特点塔底宽变窄窄塔尖窄变宽宽寿命短延长进一步延长举例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知识点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A B C应用:※我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西部到东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原因: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生活,高原山地气候凉爽,降水较多。

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及婚姻家庭状况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应用:(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低地地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总体上看,东南多、西北少,全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2)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东亚、南亚);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文化历史悠久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原因→经济发达;城市密集(3)世界人口稀少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主要是气候条件)(如高纬寒冷区、低纬湿热区、干旱沙漠区、高山高寒区)知识点7: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中亚西亚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中亚西亚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中亚西亚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读图识记中亚和西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3、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4、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西亚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和石油输出路线,掌握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复习重难点】1、中亚、西亚的工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学习方法指导】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 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并归纳总结。

【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情境导入:自主复习课本1、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原因?2、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3、中东位置的重要性?4、中东主要石油分布及输油路线?5、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特色表现在?6、中亚自然条件和农业7、中亚工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探究2]中亚、西亚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湖泊.[探究3]中亚、西亚农业特征。

[探究4]西亚主要石油生产国及石油出口路线。

【当堂达标】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D.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犯罪和分裂主义3.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4.关于西亚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C.死海盐度高达32%,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5.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草原气B.温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6.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A.波斯湾沿岸B.红海沿岸C.地中海沿岸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下图是世界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地震灾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地震灾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地震灾害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地震及其相关概念。

2. 简述地震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3. 学会地震发生时的求生技巧,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习重点:地震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学习难点:地震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学习指导即时感悟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20页,掌握地震的概念2、阅读教材20页图2-1-2及教材20-21页内容,了解地震的一些相关概念及示意图。

⑴震源:⑵震源深度:⑶震中:⑷震中距:⑸等震线:⑹震级:⑺烈度:3、地震的分类标准及其分类4、简述构造地震的形成学生用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对于疑惑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5、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种地震波及其影响。

合作探究:读下图表,回答有关问题: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1)表中h和Ms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烈度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课前学生用20分钟独立完成合作探究(2)图中A地位于震中,假如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以8.0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

那么位于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多少时间内有震感A.20秒B.30秒 C.40秒D.50秒(3)本次强震诱发了海啸、滑坡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这说明人类面临的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性。

认识这一特征,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大意义。

(4)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分析说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原因。

(5)下列地震地区与日本北海道位于同一地震带内的是A.土耳其地震B.厄瓜多尔地震 C.阿富汗地震D.西雅图地震2、中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3、地震灾难中如何自救?当堂达标;1.大多数地震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火山活动B.地质构造 C.外力作用D.褶皱形态2.地震作为主灾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有①海啸②滑坡③火山喷发④龙卷风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3.位于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山脉是①天山山脉②台湾山脉③喜马拉雅山脉④太行山脉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读《某段纬度所经地区不同深度震源的频度示意图》(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回答4~5题。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长江流域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长江流域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长江流域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学习难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长江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1.自然环境(1)地貌类型具有性特征。

上游地区以、地形为主;中下游地区以地形为主。

(2)气候大多数地区属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长江的、等水文特征均居我国河川径流的首位。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辐射状。

2.自然资源(1)水资源丰富;(2)流经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大,资源丰富,占全国资源总量的,其中,80℅集中在地区。

(3)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资源和资源也非常丰富。

知识点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条件1.经济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

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2.是全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整个长江流域除流域城镇较少外,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知识点三、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的开发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市,其功能和作用如下:(1)防洪:三峡水库可以、,对中下游洪水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可以缓解、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问题反馈(请把不清晰,不明确的标出)(3):三峡水库还可以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改善长江的条件,促进东西部物质流通。

(4)此外,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中下游城市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线调水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上游地区的整治上游地区应以建设为整治重点。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分布上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2. 掌握自然灾害危害地理分布特点及原因。

3. 借助对地理事实材料的分析,对比同等强度的同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在空间上的差异状况,体会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性,学会分析导致自然灾害损失出现地域差异的原因。

4.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形成对自然灾害的正确态度,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重难点:自然灾害损失出现地域差异的原因。

学习指导即时感悟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46教材内容及P47表格3-1-1。

总结规律,填下表。

灾种分布原因2、灾害的分布四大地震带:两大巨型灾害带:3、从灾种、原因两方面比较两大灾害带灾害带灾害种类原因环太平洋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4、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学生用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对于疑惑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合作探究:1、读下列表格,分析回答有关自然灾害危害时空差异问题表1 1960年-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时段60-70 70-79 80-89 89-98 灾害时间(次数)16 29 70 53经济损失(亿美元) 504 969 1538 4793保险理赔(亿美元) 67 113 310 1069表2 1971年-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地区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州总计死亡人数59.5 4.5 34.1 1.8 0.1 100受伤人数 1.2 10.5 84.3 3.8 0.2 100影响人数8.6 2.8 87.7 0.4 0.5 100无家可归 5.9 6.7 85.6 1.5 0.3 100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多,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少?(2)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3)和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的损失较轻,这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关系?为什么?2、2009年8月初,第8号台风“莫拉克”从8月4日凌晨生成,至 12日02时停止编号的9天时间里给我国多省市带来严重创伤,其中台湾受创最为严重。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北美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北美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北美复习导学案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北美的位置与范围,北美的地形特点。

2、读北美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3、看图说出美国的位置与领土组成和说出美国的主要农业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分布的原因。

4、说明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美国的三大工业区与主要工业城市,并分析工业分布的原因能力目标: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美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位置;能够根据北美地形特点,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北美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北美地形特点,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难点】美国的位置与领土组成和说出美国的主要农业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分布的原因。

【学案使用说明】1、阅读《区域地理》P50-54,地图册P139-1422、复习必修二中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复习内容】(一)填空海陆位置:北美位于洲北部,北临洋,西临洋,东临洋;1、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美洲部,西北隔海峡与亚洲相望。

范围:包括、和岛三部分,以(语言)为主。

西部区;主要有山脉,属于山系。

2、地形中部区;平原。

东部、区;高原山脉。

(了解东、西部山脉的成因及它们的海拔差异)河流:主要有河,河3、河湖五大湖名称:湖、湖、湖、湖泊湖、湖。

成因:作用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湖群。

北美地区气候两大特点:;;4、气候主要气候类型:5.居民和经济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

原居民和是黄种人,是1万年前,从西伯利亚踏上白令海峡的冰桥,来到美洲。

以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6美国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温度带),夏威夷岛在海洋中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西临,南临(二):填图1.读北美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在下图上填出A、B、C、D、E、F 所代表的气候类型ABCDE F2读美国大陆东西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山脉:①_____ ;②_____ 平原:③_____ ;河流:④_____ ;海洋:⑤_____ ⑥_____ ;其中_____ 洋的湿润气流可以到达美国中部地区,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地质灾害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地质灾害复习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地质灾害复习导学案____。

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________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4灾害的可能性较小,)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看看书,能学会)略【合作探究】:(议一议,能解决)合作探究一解析:本题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综合考查了我国一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1)小题:首先要求考生对图中山脉成因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加以解释,难度不大。

该山脉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其成因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考生应答往往容易不着边际,不得要领。

第(2)小题的A河为珠江,其汛期较长,一般在5~9月,其原因是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带来丰沛的降水。

第(3)小题: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在夏季往往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第(4)小题,回答地质灾害的类型较易,但回答其成因往往不够全面,考生应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全面分析,回答才能较为完整。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2)5~9 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4)地震、滑坡、泥石流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植被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合作探究二:(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大。

沟谷强烈侵蚀下切,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2)自然原因: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②岩体破碎,风化侵蚀强烈,地表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③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的爆发,滑坡和崩塌进一步集聚了岩土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的应
教材知识窗的“激光预测云层降水”
°以上,已有大片开垦
,简述锋面过境时,北京的天气状况。

.①
.黄土高原治理措施中的打坝淤地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看看书,能学会)

【合作探究】:(议一议,能解决)
合作探究一
(1)4-5月,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卫星影像图上白色区域变小;同时,气温回升利于植物生长,绿色区域变大。

(2)被滑坡阻断的河流,其上游方向在西北方。

因为位于滑坡体西北方的易贡湖水面从4月13日~5月9日处在扩大之中,说明河流从西北方注入易贡湖(由中间大图可得出此结论)。

(3)该案例可充分体现了卫星遥感在监测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观测范围广、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的优点,尤其是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体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
合作探究二
合作探究三
【当堂达标】
1.D 2.C 3.C 4.B 5.C 6.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