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苏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测试卷1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测试卷1
零件B实际距离:90÷20=4.5(毫米)
【点睛】
此题关键在于理解两个零件的图上距离一样长,利用比例尺公式进行解答。
16.54
【解析】
【分析】
根据3∶1的比例,分别放大两条直角边,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即可解答。
【详解】
4厘米直角边放大后:4×3=12(厘米)
3厘米直角边放大后:3×3=9(厘米)
17.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2.4,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5,这个比例可以写成(______)。
18.将一个小正方形放大成一个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之差是64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大正方形周长的 。小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9.学校电脑兴趣小组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人数的 等于女生人数的 。电脑兴趣小组男生有(______)人,女生有(______)人。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测试卷1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面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详解】
2∶9=x∶
解:9x=2×
9x=
x= ×
x=
【点睛】
此题关键考查学生对质数和最大一位数的认识。
8.1.6∶x=2.4∶0.45;x=0.3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以此解答。
【详解】

【精品试卷】2019-2020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和比例尺 (含答案)

【精品试卷】2019-2020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和比例尺  (含答案)

《比例和比例尺的认识》单元测试卷一、填空(20分,每题2分)1.把3.6×1.5=1.8×3改写成比例是.2.根据,那么A和B成比例.3.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其中一个外项是4.5,另一个外项是.4.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5.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之积是.6.大小齿轮齿数的比是5:3,小齿轮有15个齿,大齿轮有个齿.7.如果2a=3b(a,b均不为0),那么a:b=:.8.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它的高与面积成比例.9.3、4、9、12可以组成比例.如果确定3是比例的第一项,那么这个比例是.10.一个零件长10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1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12.比例尺是一种尺子..13.比的后项不能是0..14.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1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三、选择题.(12分,每题2分)16.下列式子中,()是比例.A.56:7=2×4 B.3.6:2.4>40:30 C.17.6:x=y:8,x和y()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8.如果a×0.2=b×0.75(a、b均不为0),那么下列比例中正确的是()A.a:b=0.2:0.75 B.a:0.2=b:0.75 C.a:b=0.75:0.219.能与:组成比例的是()A.:B.3:4 C.4:320.夏庄小学操场长108米,宽64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的比例尺比较合适.A.B.C.21.在比例尺是6:1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1.2厘米,A到B的实际距离是()A.7.2厘米B.2厘米C.0.2厘米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22.根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相信你是最棒的.(1)将三角形按1:3缩小;(2)将长方形按2:1放大.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0分)14.4:x=18:549:(5+x)=14:2六、解决问题24.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厘米,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5.我家里的台钟敲5下用去12秒,如果敲10下用去多少秒?(提示:台钟敲5下,中间的间隔时间只有4段)26.一间办公室,用面积是1.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0块,若改用面积是0.6平方米的方砖来铺,需要多少块?27.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200件,25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超产25%,实际生产了多少天?28.在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640千米,在图上只有32厘米,乙、丙两地在图上是12厘米,乙、丙两地实际相距多少千米?29.一块长方形地长300米,宽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面积应该是多少?六年级下《比例和比例尺的认识》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20分,每题2分)1.(2分)把3.6×1.5=1.8×3改写成比例是 3.6:1.8=3:1.5.【分析】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作答.【解答】解:因为3.6×1.5=1.8×3,所以3.6:1.8=3:1.5,故答案为:3.6:1.8=3:1.5.【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2.(2分)根据,那么A和B成正比例.【分析】根据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则;A÷B=4(一定),那么A和B成正比例;故答案为:正.【点评】此题考查了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3.(2分)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其中一个外项是4.5,另一个外项是1.【分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求出两内项之积,再用两内项之积除以已知的外项,即可求出另一个外项【解答】解:10×÷4.5,=8÷4.5,=1;答:另一个外项一定是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4.(2分)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40千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4000000.【分析】因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可直接得出其数值比例尺.【解答】解:如图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40千米,因为40千米=4000000厘米,则1厘米:4000000厘米=1:4000000.故答案为:40,1:4000000.【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单位要统一.5.(2分)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之积是1.【分析】由“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可知两个内项的也互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据此解答.【解答】解: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知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乘积是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也考查了倒数的意义及运用.6.(2分)大小齿轮齿数的比是5:3,小齿轮有15个齿,大齿轮有25个齿.【分析】根据“大小齿轮齿数的比是5:3,”把大齿轮的齿数看作5份,小齿轮的齿数看作3份,由此求出一份,进而求出大齿轮的齿数.【解答】解:15÷3×5,=5×5,=25(个),答:答齿轮有25个齿.故答案为:25.【点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份数,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一份,进而求出答案.7.(2分)如果2a=3b(a,b均不为0),那么a:b=3:2.【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可把等式为2a=3b,运用比例性质的逆运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因为2a=3b,a和2为外项,b和3为内项,所以a:b=3:2.故答案为:3,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逆运用,在改写时,要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8.(2分)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它的高与面积成正比例.【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高=×底(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故答案为:正.【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9.(2分)3、4、9、12可以组成比例.如果确定3是比例的第一项,那么这个比例是3:4=9:12..【分析】因为3×12=4×9,所以可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作答.【解答】解:因为3×12=4×9,所以3:4=9:12,故答案为:3:4=9:12.【点评】关键是灵活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0.(2分)一个零件长10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5:1.【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依据“比例尺=”即可求得这张图纸的比例尺.【解答】解:因为10毫米=1厘米,则5厘米:1厘米=5:1;答: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5:1.故答案为:5: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11.(2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判断对错)【分析】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根据比例的概念直接判断.【解答】解: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12.(2分)比例尺是一种尺子.×.【分析】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为比例尺,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因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它是一个比,不是一种工具;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比例尺的意义.13.(2分)比的后项不能是0.√.(判断对错)【分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是一种数量关系,相同于除法、分数,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这就是它们的区别.所以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零不能作除数,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解答】解: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后项不能为0.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意义.14.(2分)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判断对错)【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半径(不一定),是比值不一定,圆的半径和面积不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15.(2分)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正确.(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解比例的意义.三、选择题.(12分,每题2分)16.(2分)下列式子中,()是比例.A.56:7=2×4 B.3.6:2.4>40:30C.【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直接进行判断得解.【解答】解::4=3:8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所以是比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辨识,只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才叫做比例.17.(2分)6:x=y:8,x和y()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因为6:x=y:8,所以xy=48(一定),x、y的乘积一定,所以x、y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还是对应的其它量一定,再做出判断.18.(2分)如果a×0.2=b×0.75(a、b均不为0),那么下列比例中正确的是()A.a:b=0.2:0.75 B.a:0.2=b:0.75C.a:b=0.75:0.2【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是外项,那么0.2是外项;则b为内项,0.75为内项;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a×0.2=b×0.75(a、b均不为0),可得:a:b=0.75:0.2;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比例基本性质的逆运算进行解答.19.(2分)能与:组成比例的是()A.:B.3:4 C.4:3【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可先求出:的比值,再逐项求出每个比的比值,进而根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解答】解::=÷=×4=A、:=÷=×3=,因为≠,所以不能组成比例;B、3:4=3÷4=,因为≠,所以不能组成比例;C、4:3=4÷3=,因为=,所以能组成比例;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分别计算求出两内项的积和两外项的积等于能组成比例,不等于就不能组成比例.20.(2分)夏庄小学操场长108米,宽64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的比例尺比较合适.A.B.C.【分析】经过比较,选用A比例尺,画出的图上距离较大,练习本上画不开;选用C比例尺,画出的图上距离又过小,不易观察,先用B比例尺画出的图大小适宜.【解答】解:108米=10800厘米,64米=6400厘米,选用A比例尺:10800×=54(厘米),6400×=32(厘米);选用B比例尺:10800×=5.4(厘米),6400×=3.2(厘米);选用C比例尺:10800×=1.08(厘米),6400×=0.64(厘米);因此选用选用B比例尺比较合适;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大,图上距离大,反之图上距离小,画图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21.(2分)在比例尺是6:1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1.2厘米,A到B的实际距离是()A.7.2厘米B.2厘米C.0.2厘米【分析】要求A到B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1.2÷=0.2(厘米);答:A到B的实际距离是0.2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注:本题的比例尺是一个放大的比例尺.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22.(10分)根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相信你是最棒的.(1)将三角形按1:3缩小;(2)将长方形按2:1放大.【分析】(1)将三角形将三角形按1:3缩小,则其底边和高缩小3倍,所以缩小后的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1,于由此即可画出缩小后的三角形;(2)将长方形按2:1扩大,则其长和宽都扩大2倍,所以扩大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6和2,由此即可画出扩大后的长方形.【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的作图:【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三角形和长方形扩大或缩小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再进行作图即可.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0分)23.(20分)14.4:x=18:549:(5+x)=14:2.【分析】先根据比例的性质,把原式转化为乘积的形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1)14.4:x=18:5,18x=14.4×5,18x=72,(2),0.4x=0.5×0.6,0.4x=0.3,x=0.75;(3),9x=9.6×0.6,9x=5.76,x=0.64;(4),0.7x=35×21,0.7x=735,x=1050;(5),0.6x=0.8×0.75,0.6x=0.6,x=1;(6)49:(5+x)=14:2,14(5+x)=49×2,14(5+x)=98,5+x=7,x=2;(7).0.8x=1.6×12,0.8x=19.2,(8),x=×,x=,x=.【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注意等号要对齐.六、解决问题24.(4分)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厘米,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求解.【解答】解:12÷=60000000(厘米)60000000厘米=600千米答: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600千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5.(4分)我家里的台钟敲5下用去12秒,如果敲10下用去多少秒?(提示:台钟敲5下,中间的间隔时间只有4段)【分析】因为台钟敲5下用去12秒,也就是说4个间隔敲了12秒,由此求出一个间隔所用的时间;而台钟敲10下,中间的间隔数是10﹣1个,用间隔数(10﹣1)乘一个间隔所用的时间就是敲10下用去的时间.【解答】解:12÷(5﹣1)×(10﹣1),=12÷4×9,=3×9,=27(秒);答:敲10下用去27秒.【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是:间隔数=台钟敲的下数﹣1,间隔数×一个间隔所用的时间=用去的时间.26.(5分)一间办公室,用面积是1.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0块,若改用面积是0.6平方米的方砖来铺,需要多少块?【分析】由“一间办公室,用面积是1.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0块”即可求出这间教室的面积,用教室的面积除以每块瓷砖的面积,就是需要的瓷砖的块数.【解答】解:1.5×40÷0.6,=60÷0.6,=100(块);答:若改用面积是0.6平方米的方砖来铺,需要100块.【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教室的面积,问题即可得解.27.(5分)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200件,25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超产25%,实际生产了多少天?【分析】要求实际生产了多少天,必须先求出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和工程量(这批零件的个数),已知计划每天生产200件,25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超产25%,200×25=5000件,再把计划每天生产的件数看作单位“1”,实际每天生产的占计划每天生产的(1+25%),再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解答.【解答】解:200×25÷[200×(1+25%)],=5000÷[200×1.25],=5000÷250,=20(天).答:实际生产了20天.【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把计划每天生产的件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求出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28.(5分)在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640千米,在图上只有32厘米,乙、丙两地在图上是12厘米,乙、丙两地实际相距多少千米?【分析】因为图上32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40千米,所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40÷32=20千米,求乙、丙两地实际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12个20千米是多少,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640÷32×12,=20×12,=240(千米);答:乙、丙两地实际相距240千米.【点评】解答此题还可以先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继而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解答即可.29.(5分)一块长方形地长300米,宽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面积应该是多少?【分析】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S=ab,即可求出图上面积.【解答】解:300米=30000厘米,200米=20000厘米,30000×=6(厘米),20000×=4(厘米),6×4=24(平方厘米);答:图上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测试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用放大镜看三角板上的直角,看到的角的度数( )。

A .扩大 B .缩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在一幅地图上,20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500000 B .150000 C .15000000 3.在比例2∶5=18∶45中,如果2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5应( ),比例仍然成立。

A .不变 B .缩小到原来的13 C .扩大到原来的3倍 4.用3,2,15和10四个数组成比例,正确的是( )。

A .2∶3=15∶10 B .3∶15=2∶10 C .3∶2=10∶15 5.与15:16组成比例的是( ) A .16:15 B .5:6 C .6:5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6.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92∶45=10∶169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5x=8y(x,y均不为0),那么x∶y=(______)∶(______)。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8,则另一个内项是(______)。

9.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6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______)千米。

10.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______);在这幅地图上量得一座大桥的长度是14.6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长度是(______)千米。

11.把78×310=38×710改写成比例为(______),依据的是(______)。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能与11:34组成比例的是()。

A.4∶3B.3∶4C.1:43D.1:342.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2,0.25,3,0.375B.18,8,5.4,24C.5452,,,3767D.30,25,6,1253.下面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8∶3B.15∶40C.0.2∶0.6 4.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

()A.3,5,9,15B.1,2,3,4C.12,13,16,19D.2,4,7,145.如果a、b都是不为0的数,且56a=78b,则a和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6.能与13∶14组成比例的是()。

A.4∶13B.13∶4C.4∶3D.3∶47.下面各比中,能与0.14∶0.1组成比例的是()。

A.0.8∶0.25B.28∶20C.13∶35D.14∶18.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

A.比例的基本性质B.比例C.比例的外项9.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a∶c=d∶b B.a b=c dC.b d=c a10.如果a×3=b×4,那么a∶b=()。

A.4∶3B.3∶4C.1∶12二、填空题11.12的因数共有______个,选择其中的4个因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

12.在30的因数中选择4个奇数组成一个比例:(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它改写成乘法等式:( )。

13.比值是2的一个比例是( )。

14.如果2a=3b(a、b≠0),那么a∶b=( )∶( );如果a∶b=5∶2 ,那么a∶5=( )∶( )。

15.比值是35的两个比可以为( ),( ),这两个比组成比例是( ).16.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比例练习卷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比例练习卷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比例第4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1.填一填。

(1)把2.4×5=31×36这个等式改写成比例是( ) 。

(2)如果4a =5b(a 、b 均不为0),那么a:b =(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内项是( )。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是1.8,且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18和20,这个比例是 ( )或( )。

(5)在比例16:4=24:6中,如果第一个比的前项增加4,那么第二个比的前项应该增加( ),才能使比例仍然成立。

(6)如果甲数的75与乙数的54相等(甲、乙两数均不为0),那么甲数:乙数=( )。

(填比值)2.周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和所需的时间如下表:(1)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

(2)根据上面的等式,写出一个比例。

3.选一选。

(1)下面四组数中,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31、51、3、5 B.4、6、8、12 C.1、2、3、9 D.4、8、121、61(2)在一个比例中,一个内项扩大到原来的6倍,要使比例仍然成立,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另一个内项缩小到原来61B.其中的一个外项扩大到原来的6倍C.另一个内项也扩大到原来的6倍D.要保证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根据a:8=b:3写出的比例,正确的是( )。

A.a:b=3:8B.8:a=b:3C.3:8=b:aD.a:3=b:8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 ):8=6:( ) 9:( )=( ):8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和是38,差是22,两个比的比值是1.6。

请写出这个比例。

6.在比例0.5:9=2:36中,若将0.5加上2.5,并只改变其他三项中的一项,这个比例就成为新的比例,请写出所有新的比例。

第5课时 解比例1.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2020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

2020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

2020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成绩一、填空题。

1、比例6:3=48:24写成分数的形式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

2、把0.5×80=4×10改写成比例式;可能是( )。

3、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上( )才能使比例成立。

4、大圆直径是4厘米;小圆直径是2厘米;大圆和小圆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5、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7∶6;白兔56只;灰兔( )只。

6、一幢楼的模型高度是7厘米;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40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 )米。

7、甲数的54相当于乙数的3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450千米;那么在图上要画( )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370.5:( )=( ):12 10、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 )千米。

11、在4:9中;如果比的前项减少2;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减少( )。

二、判断题。

1、比例尺只有数值比例尺。

( )2、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3、在比例里;两个内项和外项的积的比值一定是1。

(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5、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 ( ) 三、选择题。

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 、10:12和35:42B 、4:3和60:45C 、20:10和60:20 2、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扩大到原来的5倍;图上距离( )A 、不变B 、扩大到原来的5倍C 、缩小到原来的51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六年级数学下册习题课件第4单元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习题课件第4单元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苏教版

质解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5 )∶1
2∶0.5=1.2∶( 0.3 )
0.3 = (2.4)
4
32
7 9
:(
14 15
)=
1 2
:3 5
4.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30,其中一个内项是3, 另一个内项是( A )。 A.10 B.20 C.15 (2)大小齿轮的齿数比是8∶5,小齿轮有40个齿,则 大齿轮有( A )个齿。 A.64 B.25 C.320
(3)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则x的值为 ( B )。
A.10 B.6 C.8
5.解比例。
5∶6=25∶x
x∶12=1.2∶3
解:5 x =6×25
解:3 x =12×1.2
5 x =150
3 x =14.4
x =30
x =4.8
x: 2 = 2 : 4
77 5
解:4 x = 2 ×2
4
11=
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知识点2:比例的基本性质
2.判断正误。
(1)若5a=4b(a≠0),则a∶b=5∶4。 ( × )
(2)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个内项必为
2 3

(√)
2 3
,则另一
(3)交换比例的两个内项,比例仍然成立。 ( √ )
知识点3:明确解比例的含义并应用比例的基本性
解: x = ×
10.99 8 27
知识点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填一填。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写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019--2020学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量 练习题-精品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量 练习题-精品试题

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量练习题
1、根据下表,完成问题。

①上表中()和()是两种变化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②与半径6cm所对应的周长是()cm,与周长18.84cm所对应的半径是()cm。

③表格中,圆的周长与半径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因为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表中两种量叫做()的量。

2、某食品包装流水线上的包装情况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

(2)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正比例,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①一袋大米,吃去的千克数与剩下的千克数。

()
②圆柱的高一定,它的体积和底面积。

()
③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质量和榨出的油的质量。

()
④一个人的体重和年龄。

()
4、选择题。

①一条路的总长度一定,已修的长度和未修的长度()。

A. 成正比例
B. 不成比例
②《小学生数学报》单价一定,订阅份数和总价()。

A. 成正比例
B. 不成比例
5、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甲数与乙数成()比例。

6、x-y=0(x、y均不为0),x和y()。

7、x和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

8、表中A和B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成正比例关系,你能将下表填写完整吗?
9、圆的直径一定,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是不是成正比例?
10、如果从正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那么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题苏教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在6 :5 = 1.2中,6叫比的(),5叫比的(),1.2叫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4 :5 = 24 ÷()=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

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4. 如果A:7=9:B,那么AB=()。

5.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6. 如果5X=4Y=3Z,那么X:Y:Z=()。

7. 如果4A=5B,那么 A:B=()。

8. 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9. 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10. X:Y=3:4,Y:Z=6:5,X:Y:Z=()。

11. 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12. 根据6a=7b,那么a:b=( )。

13. 根据8×9=3×24,写出比例()
14.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15. 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16. 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17.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8. 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9. X的7/8与Y的3/4相等,X与Y的比是()。

20. 如果x/8=Y/13 ,那么X:Y=()。

21. 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23. 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是()。

二、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3.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
4. 15:16和6 :5能组成比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