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岩洞村完小教师杨庆芬

教学内容: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10

3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2)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

6.14.2 =

40

60

指着比例式5:

10

3=2.4:1.6 60:40=15:10 2.4:1.6=60:40

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

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35: 42=,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

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②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③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④做P40“做一做”。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

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⑤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41,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 1.6×60=96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2.4×40=1.6×60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3)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

6.14.2 =

40

60)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6.1

4.2 =

40

60“这个比例的外项是

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41“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5:2=80:( ) 2:7=( ):5 1.2:2.5=():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

3 、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第3、5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1)如果3×a=5×b,那么5:a=3:b。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8、、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的比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

于两内项的积,叫比例的基

本性质。

2.4:1.6=60:40 2.4:1.6=60:40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

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师:题 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 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 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 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 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 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 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度是x米。X:320=1:10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 题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 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 10、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12、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1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4 3 ,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6、甲箱有桔子100个,乙箱有桔子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桔子放到乙箱后,甲、乙两箱桔子的比是7:11? 17、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5:3,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2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此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 (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1.在:=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在:=4: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4.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6.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7.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8.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 9.如果x÷y = 1×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二、判断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3.如果8A =B那么B :A = : 4.15:16和: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 1.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400001 :4000001 :4000000 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21 :14 3.下面第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和 14:1 0.6:0.和:1 19: 110 和 10:9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 四、解比例 25:7=X:3514:5=7:x23:X= 12: 14 X:15=13::X=:2X :0.7=1.25 五、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2.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六、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 教 案 设 计

教师:严克飞 2013年05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

比和按比例分配、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知识要点 两数相除又叫两数的比 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9:3=6:2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向,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正比例: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反比例: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二、典型例题 甲数的53等于乙数的4 3,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如果甲数是27,乙数是( ) 65:31:92=x 5 .655.4=x 在一张比例尺是500000:1的地图上,量的成都到汶川的公路长30厘米。在道路经抢修通畅的情况下,一辆满载救灾物资的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成都开往汶川,经( )小时能到达汶川 用4、5、12、15四个数写出一个比例上 写出比值是5 1的比,并组成一个比例式 在同一幅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与他表示的实际距离( )

路程一定,移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购买某一种大的千克数和总价( ) 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 铺地的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用砖块数( ) 订阅中国少年年报的分数与钱数( ) 小明跳高的高度与身高( ) 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和转数( ) 兴华钢铁厂运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3.5吨,可以烧24天,实际每天只烧了12吨,实际烧了多少天? 一台收割机6小时可收割48公顷小麦。照这样计算,这台收割机9小时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用比例解) 三、课堂练习 1、解下列比例 (1)、6 38=x (2)、41:21:51x = (3)、0.2:15.0:1.0=x (4)、15:100:300x = 2、选择题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7:3:2,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把0.6: 32化成最简整数比(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力目标联系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重点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二、探索新知1、出示埃菲尔铁挂图2、出示例题(1)、读题。(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320=1:10)(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

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谁上来做做?(指名板演)(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 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2、教学例3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4)、解答(提问:你们是怎么解答的?)、检验。(5)、=拓展应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向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作业布置教材43页5题板书设计解比例例3、解比例=解:2.4=1.5×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

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名师教案

第2节解比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解比例的含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情感态度 经历探究解比例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难点:解比例方法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 例2的情境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 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生: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生l: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 3 ,想( ): 15=1 3 ,所以未知项是5。 生2: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来求未知项。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侧。 设计意图:上逑的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搜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二、创设情境,巩固概念的应用 1.教学例2。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有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为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O。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北京世界公园里的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由一段简短的谈话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通过让学生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这里的“1: 10”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模型高度:原塔高度l:10。 师:根据上面的等式你能否列出一个比例式呢? 生:能,先把模型高度设为x,根据模型高度:原塔高度=l:10列出比例式:x:320=1:10。 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lOx=320,师: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要强调把比例转化成方程时应把含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如lOx= 320。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学生独立完成) 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师:要求未知数x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右边的比值是 1 10 ,要使等号左边的比值也是 1 10 ,x应

六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比例尺 教案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77的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P78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很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同学们会很有兴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比例尺的种类,能读懂不同种类的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会正确的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和比例尺的求法。 教学难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引出地图; 2、师问: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这么一张小小的图纸上呢?(缩小以后画出来的) 3、那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像这样余姚将实际尺寸缩小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4、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是的,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或房屋时,都要将原物体缩小以后画在设计图上;其实生活中还有需要将原物体扩大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比如手表零件图,电脑芯片图等。那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比例尺的含义 1、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设计要求: 2、小组内交流自己时怎么设计的?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距离的。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应用题.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一、教材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第 61 页例2的内容。按比例分配是比的概念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 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教材是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里先把比转化成份数,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也能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整合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首先复习旧知,注重铺垫,激发兴趣,出示有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既而学习例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利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最后拓展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课堂,参与式学习。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按“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熟练地解答有关题目。 3.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解题方法,熟练解答有关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关键:把比转化成份数或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应用—— 多媒体应用与分析资料展示:

1、列式解答 : A、银燕电器厂有职工270 名,男工 人数占总人数的,男工有多1、复习题。 少人?2、分析及总结。 B、把 216 棵树苗分给四、五、六年素材来源: 级种植,其中四年级占总棵数的,自制 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2、口答:一个农场计划在100 公顷 的地里播种 60 公顷大豆和 40 公顷 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分析——此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直观几?地以幻灯片方式展示练习题,将学生引入学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 )(板书:比) 3、口答: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 比是 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份 这块地一共()份(板书: 份数) b、大豆占这块地的() 玉米占这块地的()(板书: 分数) 4、口述算式: a、农业专业组把一块100 公顷的 地平均分成 5 份,其中 3 份种大豆, 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 顷? 回答后提问,是求什么?是什么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 1.在6 :5 = 1.2 中,6 是比的 ( ),5 是比的 ( ),1.2 是比的 ( )。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2. 4 : 5 =24+( ) = ( ):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4. 图上距离3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 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 千米在图上要画( ) 厘米。 6. 12 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7. 写出两个比值是8 的比( )、( )。 8.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9. 如果x + = 712 X2,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判断( 4 分) 1 .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 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3. 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和6 : 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1 ) 1 : 40000 ( 2) 1 : 400000 ( 3) 1 : 4000000 2.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1) 2 : 7 (2) 6 : 21 (3) 4 : 14 3. 下面第( )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1) 8:7 和14:16 (2) 0.6:0.2 和3:1 (3) 19: 110 和10:9 4.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1) 成正比例(2) 成反比例(3) 不成比例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解比例教学设计

解比例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 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模型的高度=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实际的高度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 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 师接着板书:10x=320×1。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 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的前项除以 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 数表示,还可能是整数。 3、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6、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7、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0、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 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 k (一定) y x 1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 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 (一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说课稿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准备了教学多媒体;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比例

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 (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补充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三、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感知相似(形状 相同,大小不同)图形中对应边成比例。 2. 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的意义及求比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 生:比例的意义 师:数学上很多新的概念都和旧知识是有联系的,从课题来看,你觉得比例和什么有关? 生:比 师:的确,它是在比的基础上研究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人体中有趣的比。(课件出示) 师: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头部和身高的比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在各个时期头部与身高的比分别是多少? 生:胎儿期是1:2,婴儿期是1:4,成人期是1:8 师:所以刚出生的婴儿看起来头很大,上面这三个比的比值是多少,怎么求? 生:1:2=1÷2=21 1:4=1÷4=41 1:8=1÷8=8 1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引出比例的概念。

师: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比,(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三面不同场景的国旗,观察这三面国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我们来计算一下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操场国旗:长5m ,宽3 10m 校园国旗:长2.4m ,宽1.6m 教室国旗:长0.6m ,宽0.4m 生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生:5:310=23 2.4:1.6=23 0.6:0.4=2 3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值都是2 3。 师: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比值相同的比用等号连起来(板书:5: 310= 2.4:1.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清楚了吗?什么是比例?按你的理解说一说。 生复述,其余学生补充 师:两个比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板书:比值相等),在图上你还能找到哪些比例? 2、体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刚才我们讨论的是长与宽的比,那么反过来宽与长的比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动笔算一算,写一写。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过程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0千克 ?千克 ?千克 水占4份 其他物质占1份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设计意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体奥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 (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 (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信息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 导读:本文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实际 与实施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 1.25:()= 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二 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所求问题: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1:10 10x=320*1(问:根据什么?) x=320*1/10 x=32 答:这做模型高32m。 (二)教学例三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