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件(共22张ppt)

结构梳理
现在
看到:千万盏灯 听到:“多好啊!”
战斗前:深情地向往

回忆 战斗中:点燃了书本

往事 战斗后:壮烈地牺牲
现在 璀璨的华灯下追忆
缅珍 怀惜 革幸 命福 先生 烈活
主旨归纳
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郝副 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 己,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 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讲授
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 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 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 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 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 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立志 成才。
重点讲授
地点 看到 想到
北京的夜晚真美
天安门广 场
广场上千 万盏灯
啊!祖国的建设 发展的真快啊!
郝副 营长
郝副
第三次 营长
战斗前夕 战斗前夕
交通沟 交通沟
如果大家能够过
书中插图
上这样和平、幸 福的生活该多好
啊!
胜利了,孩子们
书中插图
能够在 明亮的 灯光下学习,是
多么幸福的事情!
精读往事部分: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故事,用笔勾画下来。
(1)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2)形容珠玉灯光等光彩耀眼。 (3)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自己对自己说话。
(5)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 上,形容事态及其危险。
聚精会神 向往 璀璨 千钧一发 自言自语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会特别去注意他。本 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环绕 着灯光,产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仔细想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第8课《灯光》知识点课文原文+写字表+词语表+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同步练习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2)课文词语表 (2)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5)课文知识点梳理 (8)同步练习及答案 (17)课文朗诵下载https:///s/1Knh_l_p77KG8Jtul_lyT6Q 提取码: 74c2课文原文文字版我爱到*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课文全面知识点详解——8.灯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课文全面知识点详解——8.灯光

8*灯光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围歼、微弱、憧憬、千钧一发、璀璨”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抓住文中人物描写的相关文字,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设身处地地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重点)3.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哪些内容是现在的,哪些内容写的是往事。

2.反复朗读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语言,体会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3.找出天安门前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等职。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共同创作)。

知识卡片解放战争简介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2单元8《灯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2单元8《灯光》

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
《七根火柴》
《小游击队员》
新课导入
谢谢观看
初读感知
课文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 灯光
初读感知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 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初读感知
写一写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 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 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助学资料
王愿坚:
(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 中国电影编剧、作家。主要作品有 《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 劳动者》、《足迹》、《路标》、 《妈妈》等。
学习字词
多音字

bèi
bēi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背负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 发卡
学习字词
我会认
hǎo
jiān
郝副营长 围 歼战
新知探究
词语积累
千钧一发 生死存亡
迫在眉睫 命悬一线
危在旦夕 生死攸关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新知探究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 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 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 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新知探究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 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 这样赞叹过。
抒发了作者为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 而骄傲,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新知探究
想一想,这段话在本文中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课件(共25张PPT)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4—5小节)
第3次: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 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 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 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 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黝黑的夜空完 全陷入了对未来的向往里。(7小节)
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课文后回答
“多好啊!”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1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 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 颂:“多好啊!” (2小节)
第2次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 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 盒,一手轻轻地划着(zháo)火柴。他并没有点烟, 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 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 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凝视着那幅图,默默地寻思着。
填一填
次 数 谁说的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 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 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主题归纳
板书设计
灯光
“多好啊” 战斗前——深情向往 战斗中——点燃书本
引起回忆 战斗后——壮烈牺牲
华灯
又想起战友, 照应开头
随堂练习
补充词语
千(钧)一发 聚精( )神
( )天动地 自言( )语
作者介绍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
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 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 题材小说。《闪闪的》这部电影的编剧就 有他一个。
王愿坚主要作品有《灯光》《党费》《食 粮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 动者》《支队政委》《后代》《妈妈》《赶队》 《珍贵的纪念品》《草》,电影剧本《闪闪 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案

8*.一、单元解读《灯光》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牢记历史使命与英雄事迹。

二、文本解读《灯光》一文主要写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即将打响之际,郝副营长从一本书里孩子灯下读书的画面,陷入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将来可以使用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却暴露了自己,牺牲在战场上。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感人至深。

特别是“灯光”作为全文的线索,联系起过去、现在、将来。

已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学生在五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在本单元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体会到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全景画面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也感受了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基于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那么本单元的学习应重点渗透到对概括文章大意方法的总结和应用上来。

在小学高段,字词教学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查找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解释不明白的字词。

未知: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略读课文,有大量的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

教学中要尊重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灯光》一课的文本背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学生所处的和平年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革命时期人们对明亮灯光下学习与生活的热切盼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知识点知识点多音字: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埋:mái(埋头)mán(埋怨)会:huì(开会) kuài(会计)禁:jīn(弱不禁风)jìn(禁止)华:huá(华丽)huà(华山)近义词:照耀——映照宏伟——雄伟激烈——猛烈茂密——茂盛注视——凝视憧憬——向往焦急——焦虑璀璨——灿烂反义词:赞叹——嘲笑挺进——撤退激烈——和缓茂密——稀疏微弱——强烈焦急——悠闲暴露——隐蔽聚精会神——心不在焉理解词语:1.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

皖:安徽省的简称。

苏:江苏省的简称。

2.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3.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4.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háo)、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5.倚:靠着。

6.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7.黑魆(xū)魆:形容黑暗。

8.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9.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10.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的灯。

挺进:指军队直向前进。

11.阻击:指以防御的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攻击。

清明节: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

12.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13.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14.注视:聚精会神,集中精神的看。

15.沙柳: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

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图文解读x01多音字会huì(开会) kuài(会计)禁jīn(弱不禁风)jìn(禁止)华huá(华丽)huà(华山)02近义词宏伟──雄伟赞叹──称赞沉思──深思沉寂──沉静暴露──显露憧憬──向往浓密──茂密倚──靠03反义词挺进──撤退漆黑──雪白沉寂──喧闹短暂──漫长暴露──隐蔽浓密──稀疏04理解词语高悬:高挂。

豫皖苏:豫:河南省。

皖:安徽省。

苏:江苏省。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倚:靠着。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05句子解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是作者每次看到天安门广场夜空中的千万盏灯时的感受。

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热爱。

2.听说一按电钮那玩艺儿就亮了,很亮很亮……这句话是郝副营长的想象。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看到过电灯,现在看到书上画的电灯,产生了这种想象,说明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句话是郝副营长“注视”那本书上的插图并“默默地沉思”后说的。

让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是他看图后的联想,这联想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动力,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4.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 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 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 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 《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
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幸福生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
勇壮举。 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 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 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结尾又回到了灯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呼应。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 了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长时间,生活在幸福中 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不 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2、《早发白帝 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 衰。儿童相见不 相识,笑问客从
何处来。
20、《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4、《江畔独步 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唐•张继 月落 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
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
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
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
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
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 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 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 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 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 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 绦。 不知细叶谁 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 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 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 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 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 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 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 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 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 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 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 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 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交通沟 交通沟
书中插图
如果大家能够过上 这样和平、幸福的 生活该多好啊!
书中插图
胜利了,孩子们能 够在明亮的灯光下 学习,是多么幸福 的事情!
语言描写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 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 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 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 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 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 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 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 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 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 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 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7、《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8、《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1、《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 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 上”这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复杂心 情。其中的“恶狼般”写出了德军___________的眼神。
这些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 这句“多好啊” 在文中第三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着他 的梦想和希望。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 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 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 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 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 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 什么?
按要求填空: 当时
出现 情况 时 间
次数
地点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清明节前的 一个晚上
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千万 盏灯
北京的夜晚真美 啊。 祖国的建设 发展的真快啊!
第二次 战斗前夕 第三次 战斗前夕
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记忆深刻的。
品析倒叙的写法
概念: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 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 效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阅读兴趣,避免叙 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答题模式: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再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阅读兴趣。
船。
32、《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 河万里沙,浪淘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 “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 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 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 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 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 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 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 是不堪设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