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泡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掌握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创新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泡泡的基本特征2. 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3. 泡泡画的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泡泡的基本特征、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泡泡画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五彩泡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五彩泡泡是怎么来的吗?(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五彩泡泡是由肥皂水、水和空气混合而成的,当风吹过时,泡泡就会飘起来。

2. 讲解泡泡的基本特征(1)教师讲解泡泡的基本特征:圆形、透明、有光泽、易破裂。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泡泡,加深对泡泡基本特征的认识。

3. 演示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1)教师演示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将肥皂水、水和食用色素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五彩泡泡,掌握制作方法。

4. 泡泡画的创作(1)教师讲解泡泡画的创作方法:用画笔蘸取五彩泡泡,在纸上轻轻涂抹,形成泡泡图案。

(2)学生进行泡泡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泡泡的基本特征和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五彩泡泡。

2. 学生创作一幅泡泡画,下周上课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泡泡的基本特征、演示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和泡泡画的创作,让学生了解了五彩泡泡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现、创新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024年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二章《有趣的色彩》,详细内容为“五彩的泡泡”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原理,探索泡泡的色彩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水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泡泡的色彩变化原理,幼儿的操作能力。

2. 教学重点:泡泡的形成原理,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色卡、画纸、画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泡泡水、吹泡泡工具、色卡、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和飘浮现象,引导幼儿讨论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演示如何用泡泡水吹泡泡,并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b. 教师展示色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色彩变化,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a. 幼儿分组进行吹泡泡活动,观察泡泡的颜色变化。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b.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的色彩变化3. 幼儿分组探讨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泡泡水吹出五彩泡泡,并记录色彩变化。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泡泡的色彩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泡泡的色彩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掌握不好吹泡泡的技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不同的液体吹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变化,并将实验结果带到课堂上分享。

同时,开展关于色彩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

《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

《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泡泡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2、学会用油画棒画封闭的圆。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体会活动的趣味性。

重点:通过观察、欣赏让幼儿了解泡泡的特征。

难点:锻炼幼儿小手肌肉的控制能力,画封闭的圆。

教学准备:——经验准备:带领幼儿玩吹泡泡、学跳律动《我爱洗澡》——物质准备:吹泡泡玩具一个、炫彩棒和画纸若、教学PPT、《我爱洗澡》视频’、圆形玩具、水粉颜料(用抹布本蘸好)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播放《我爱洗澡》视频,幼儿律动。

——提问:洗澡时我们我们搓啊搓出了许多什么东西?2、老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泡泡?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还有的是什么样的?——游戏:吹泡泡——这么漂亮的泡泡我们再来看看玩一玩吧!——提问:你们用手抓到泡泡了吗?为什么?——老师把泡泡吹在托盘里,让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门有没有关好?用手戳一戳,泡泡破了会怎么样呢?3、表演游戏:戳泡泡——老师用手变成一个圆,另一个老师去戳,另一个老师做泡泡破了的样子。

——幼儿也游戏一次。

4、小结:你看,泡泡都圆圆的,关好门的,没有关好门的泡泡就破了。

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有一串串的、手拉手的,有大的,也有小的,真的漂亮极了。

让我们一起来把泡泡画下来吧。

5、幼儿自由作画——要求:画画时注意干净,不把桌子和身上画起来——分发材料:炫彩棒一组两盒拆开放在篮子里、画纸一人一张。

——幼儿自由选择炫彩棒作画,教师一旁引导。

6、评价总结——把幼儿作品迅速展示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提问:你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有关好门吗?还有什么样子的泡泡没有画出来呢?——小朋友画的泡泡有大有小,颜色是五颜六色、有手拉手的,一串串像葡萄似的泡泡,真的是美极了!我们一起去外面吹泡泡吧!《五彩的泡泡》美术教案篇2【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泡泡的基本形状和色彩。

2.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泡泡。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五彩缤纷的泡泡画。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泡泡,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创作泡泡画,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2. 学生通过欣赏和评价同伴的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3.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泡泡的形状和色彩2. 泡泡的绘画技巧3. 泡泡画的创作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泡泡的形状和色彩的认识2. 泡泡的绘画技巧的掌握3. 泡泡画的创作实践教学难点1. 泡泡的透视和光影的表现2. 泡泡的色彩搭配和变化3. 泡泡画的创意和构思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玩具、泡泡液、图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投影仪、电脑、PPT课件。

2. 学具:图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泡泡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泡泡的形状和色彩,示范泡泡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泡泡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泡泡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要点。

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状和色彩2. 泡泡的绘画技巧3. 泡泡画的创作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泡泡画,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泡泡的观察日记,记录泡泡的形状、色彩和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的参与度如何?4. 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学生的作品是否有创意?5. 对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和改进的方向?(注:以上内容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五彩的泡泡 岭南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五彩的泡泡 岭南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五彩的泡泡(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泡泡的基本形状和色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泡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色彩,了解泡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描绘泡泡,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描绘泡泡,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泡泡的形状和色彩,让学生了解泡泡的特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绘画泡泡,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描绘泡泡。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泡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泡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色彩。

b. 提问:你们见过泡泡吗?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2. 讲解泡泡的形状和色彩a. 讲解泡泡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等。

b. 讲解泡泡的色彩,如透明色、彩色等。

3. 示范绘画泡泡a.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描绘泡泡。

b. 引导学生注意泡泡的细节,如泡泡的光泽、泡泡的透明度等。

4. 学生练习绘画泡泡a. 让学生独立绘画泡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b. 引导学生注意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5. 小组合作创作a.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幅泡泡画。

b.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6. 课堂小结a.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泡泡的形状和色彩。

b.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自己创作一幅泡泡画。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有趣的色彩”,详细内容围绕“五彩的泡泡”展开。

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和易破等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索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泡泡的基本特性和色彩变化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机、泡泡液、色卡、调色盘、吸管、毛巾等。

2. 学具:每人一份泡泡液、色卡、调色盘、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户外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让他们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易破等特点。

邀请幼儿参与吹泡泡活动,共同体验泡泡带来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教师展示泡泡机,讲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和易破等。

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液的颜色,探讨如何将泡泡液变成五彩泡泡。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吸管将泡泡液吹出五彩泡泡,并讲解色彩变化规律。

幼儿分组进行练习,尝试吹出五彩泡泡。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五彩泡泡,分享吹泡泡的技巧和心得。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泡泡大赛”,看谁吹的泡泡最大、最稳定。

比赛过程中,引导幼儿互相合作、互相鼓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五彩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基本特性:形状、颜色、易破等色彩变化规律: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材料制作五彩泡泡,并与家人分享泡泡的乐趣。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幼儿发挥创意,使用不同的液体和颜色进行尝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吹泡泡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色彩》,详细内容为“五彩的泡泡”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掌握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认识五彩的泡泡。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色彩的认知。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认识五彩泡泡。

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五彩颜料、吹泡泡工具、教学PPT。

学具:小碗、小勺、五彩颜料、吹泡泡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和形状,引导幼儿讨论泡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五彩泡泡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泡泡的颜色。

(2)教师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五彩泡泡的由来。

3. 制作五彩泡泡(15分钟)(1)教师演示制作五彩泡泡的方法。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五彩泡泡。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尝试吹出五彩泡泡。

(1)让幼儿说出自己吹出的泡泡颜色。

六、板书设计五彩的泡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五彩泡泡的制作方法3. 吹出五彩泡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制作方法,给爸爸妈妈吹一个五彩泡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开展“泡泡秀”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更多有趣的泡泡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4. 制作五彩泡泡的步骤;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五彩泡泡的制作方法和吹泡泡技巧。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优质教案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优质教案

小班科学《五彩的泡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色彩的世界”中的第二节“五彩的泡泡”。

详细内容涉及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探索泡泡的色彩秘密,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制作彩色泡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圆形、透明、轻盈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制作彩色泡泡的实验操作。

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探索泡泡的色彩秘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彩色吸管、各种颜色的色素、实验器材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调色盘、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向幼儿展示五彩斑斓的泡泡,引发幼儿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泡泡的基本特性,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因,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的色彩秘密。

3. 实验操作(1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泡泡水和不同颜色的色素进行实验,制作彩色泡泡。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彩色泡泡画下来。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五彩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特性:圆形、透明、轻盈彩色泡泡制作方法:泡泡水+色素色彩秘密:光的折射与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彩色泡泡,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根据实验过程,记录彩色泡泡的颜色变化、形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特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实验安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色彩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