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 (1)
冀人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2糖到哪里去了》课教学设计0

糖到哪里去了教课目的:1.认识溶解的现象,学会察看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察看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重的察看兴趣。
教课准备: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教课过程: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一座山和四周小红旗,每面小红旗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1代表第一小组,数字2代表第二小组,数字3代表第三小组,数字4代表第四小组。
我们来比一比,哪组同学上课听得最仔细,回答下列问题最踊跃,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哪个组表现好老师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看哪个小组最初抵达山顶。
一、复习。
我们先往返首上节课所学内容1、桌子上三个杯子分别装有牛奶、水、白醋,小明想要喝一杯水,谁来帮助他呢?回答太出色了,你是第几小组,小红旗向上挪一步2、水是什么样子的?真棒!你们组小红旗向上一步师: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到了水,比方:洗手、沐浴、浇花、轮船航行、水力发电等等,所以我们要节俭用水。
在这个环节中第几组和第几组同学真棒,鼓舞一下。
二、新授1、下边,请雨桐和然然同学为我们表演一段情境剧,大家欢迎。
师:表演的好不好?(好)那我们就让他们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
板书:糖到哪里去了,这节课我们就和然然一同研究这个问题。
2、活动一:糖到哪里去了(视频)实验资料有:白糖、小勺、水、玻璃烧杯(这是烧杯的壁,这是烧杯的底)、玻璃棒(它是用来搅拌的,玻璃棒要轻拿轻放)取一小勺白糖,将白糖轻轻倒入烧杯中,将小勺放回盘子里;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烧杯中的水,搅拌时不要遇到杯壁和杯底,要向同一个方向搅拌;将玻璃棒放回,察看白糖在水里的变化。
师:孩子们,实验分为哪几步?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方才看你们观看特别仔细,谁来说一说。
谁再来说一说师: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看出来了,实验方法已经掌握了,特别想用这方法来做实验了,是吗?(是)在做实验以前,老师要对你们提出几点实验要求,我们看看哪组同学听得最仔细?出示实验要求。
冀人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

建立溶解概念
课前准备
白糖、食盐、高锰酸钾、烧杯、玻璃棒、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疑,引入课题。
以“小毛驴运盐”的动画视屏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糖到哪里去了
提出问题:小毛驴运的盐为什么变轻了?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 生们从中寻找答案
二、小组讨论,探究发现。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1)观察白糖和食盐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区分?
总结:我们把白糖或食盐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做溶解现象。
教师提醒:为了看清实验现象,可以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白糖进行实验,以便观察。
放入高锰酸钾时开始不要搅拌,观察现象一分钟后再搅拌,观察现象。
3、分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5、得出现象: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慢慢地向水中扩散, 水中高锰酸钾微粒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水的颜色从无色慢慢变成了紫色,搅动一下,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会沉淀,最后,这一杯变成了紫红色。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通过观察白糖、食盐、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讲述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白糖、食盐、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白糖:立方晶体状,晶体粘稠,白色带有一 些偏黄
食盐:晶体呈粉末颗粒状,晶体干爽 疏松,纯白色
(2)实验需要用到什么?
(3)操作步骤有哪些?
(4)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摸一摸,பைடு நூலகம்一看。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

《糖到哪里去了》是《科学》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通过把“白糖或食盐放入水中”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探究,在观察和分析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引起兴趣,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这种认识只是片面的,零碎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和思考过。
(2)小组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问题一:白糖放入水中会马上不见吗?它在哪里?
问题二:搅拌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糖有什么变化,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变成了一杯什么样的水?
(三)应用与拓展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溶解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小组讨论)
2、研究更多的溶解现象,学生准确表达溶解现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学生说出更多可能时,老师拿出洗衣粉、 食盐、感冒药等让学生再次亲自试验验证。
(1)、把糖放入水中会马上化了吗?(马上,等一会)糖 颗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2)、如果没有化,它会在哪里?(集中在杯底,分散在 水中,飘在水面)糖颗粒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4、自主探究溶解现象。
(1)各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责任到人。观察记录糖加入水中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把适量白糖放入水中。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观察实验现象。
(2)认真观看操作过程,看一看还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大家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2.操作要规范,玻璃棒要轻拿轻放,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壁 和杯底,要向同一方向搅拌。
3、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不要随便品尝。
糖到哪里去了-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糖到哪里去了-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糖在人体中的作用;2.知道一些能够产生糖的食物;3.知道过多的糖的危害。
教学内容•糖在人体中的作用;•能够产生糖的食物;•糖的危害。
教学重点•知道糖在人体中的作用;•知道一些能够产生糖的食物。
教学难点•理解糖的危害。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什么。
步骤二:糖在人体中的作用(10分钟)老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糖在人体中的作用。
过后,老师向学生解释一些专业术语的含义,如“葡萄糖”。
步骤三:能够产生糖的食物(10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能够产生糖的食物,如蜂蜜、糖果、薯条等。
老师让每位学生想想这些食物中哪些含有大量糖,哪些含有少量糖,哪些则没有糖。
步骤四:糖的危害(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虽然糖是我们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但是过多摄入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糖过多引起的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等。
步骤五:巩固(10分钟)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从排列的食物中挑选出含糖量最高的食物。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糖在人体中的作用、能够产生糖的食物以及糖的危害。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糖的摄入量控制的重要性。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理解糖的危害,所以老师应该多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
总之,这节课需要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耐心,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冀人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2糖到哪里去了》课教学设计3

《盐到哪里去了》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教材人教实验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盐和糖去哪里了》第一课时★教材剖析:本课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常有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淆”的研究活动。
便于学生着手操作,察看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淆后,其变化是不同样的。
指引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要点培育学生动于操作实验考证展望的能力。
★学生剖析:一年级学生对溶解不认识,初步进行研究活动,如把少许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近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但他们对溶解一无所知。
★教法和学法在本课教课活动设计中间,我注意让学生经过亲身实验,领会溶解的过程,而且能够联系本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升华感情。
经过察看、比较食盐、沙、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学生形成科学观点的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点的抽象和归纳过程,是科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本质。
以科学观点为主线,更简单完成三维目标。
我们的讲堂研究活动是在成立科学观点过程中睁开的,所以要指引学生用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观点,在形成观点的过程中发展科学修养。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经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淆”的实验,指引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着手做实验下手,让学生睁开自主议论,并把察看到的现象实时记录、分类,进而让学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经过实验,培育学生互相配合的精神,同时培育学生喜爱科学,热爱生活的质量。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淆实验。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研究实验过程,察看记录实验现象。
★教课准备:六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有五个烧杯、一支玻璃棒、适当沙子、白糖、食盐、水和一块抹布。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生:1观看动画片:《驮盐的驴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盐到水里为何变轻了,它到哪里去了呢?生:化在水里了(设计企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适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创建最正确的学习气氛。
冀人版科学一下第2课《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一下第2课《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一下第2课《糖到哪里去了》的教学设计。
小学生常常喜爱甜食,对于甜食的爱好使得他们对于糖的来源和作用产生了好奇。
因此,本课程将以糖的消失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糖的作用和存在的方式,达到食物转化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对糖分的需求和糖分的作用;2.能够了解人体对糖的摄入方式和糖的吸收方式;3.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糖的变化和糖的存在方式;4.能够简单描述糖的存在方式和转化方式。
三、教学过程1. 看录像了解壳的情况1.教师可以放一段有关果汁的视频,让学生关注其中的糖分;2.让学生询问果汁中的糖分到哪里去了;3.通过提问,让学生猜测果汁中的糖分去哪儿了。
2. 实验观察糖消失的情况1.教师准备好葡萄糖和酵母两个物品,分开放在两个试管里;2.让学生做出实验:将葡萄糖放在试管中,再放入酵母;3.让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描绘变化过程,进而理解糖分的消失。
3. 了解糖的作用1.教师介绍糖分的作用:能够让体内机能正常运转,保持身体能量;2.让学生自己想出食物中有哪些糖分,如:水果、蛋糕、巧克力等;3.让学生演示糖分的作用,如:做出饮料,吃甜食等。
4. 了解糖的摄入方式1.教师介绍糖的摄入方式:直接进食、食品中含糖;2.让学生想出常见含糖的食品,如:面包、饼干等,同时了解这些食品中含有多少糖分;3.让学生通过观察营养成分表,了解不同食品中的糖分含量。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糖消失作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糖的存在方式和消失方式。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甜食的作用和含糖食品的来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糖分的摄入。
但是这些知识点都偏重理论,仍然需要多些参与性强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能够体验实际操作和探究。
在后续教学中,应注重这些问题的改进。
2.《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糖溶解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神奇的溶解》:一篇介绍溶解现象的科普文章,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的原理和应用。
-《糖的奥秘》:一本关于糖的科普书籍,详细介绍了糖的性质、制作过程以及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溶解与溶液》:一篇介绍溶解和溶液概念的科普文章,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溶液及其特点。
-清水:准备足够的清水,用于溶解糖。
-温度计:准备一些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
-计时器:准备一些计时器,用于记录糖溶解的时间。
-玻璃棒:准备一些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
-烧杯或试管:准备一些烧杯或试管,用于容纳糖和清水。
-实验桌和椅子:确保实验操作时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座椅。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将教室分为实验操作区和分组讨论区两部分。实验操作区用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可以摆放实验器材和材料。分组讨论区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些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观察结果。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糖到哪里去了 冀人2017课标版

《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课《糖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够举例说明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
科学探究1.能运用多种感官或工具观察物质溶解现象。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3.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水中的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如实讲述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溶解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2.要节约用水,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透明水杯若干、清水、筷子、白糖、红糖、食盐、沙子、味精、粉笔灰、面粉、方糖小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疑,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每人都带来了一份小礼物,猜一猜是什么?生猜一猜(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
师: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能尝。
当然老师带给你的是既干净又好吃的,没有毒害的,你们可以放心品尝。
生尝一尝3.板书课题:师:大家说的真好,就是糖水,但是糖到哪里去了呢?(随机板书)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我们一起看一看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实验(一):1.取一匙红糖,放入一个盛水的水杯中, 观察它在水中的变化。
2.用筷子轻轻搅拌(注:搅拌时,筷子不要碰到杯壁),观察红糖在水中的变化。
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3.静置一会儿,观察红糖在水中的变化。
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要求:1.各小组成员跟老师一起合作完成。
2.拿东西时要轻拿轻放,注意倾听,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
3.完成科学学生生活手册4.完成实验后坐端正,把实验器具收拾好。
小结:像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