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篇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年论文例文小二号黑体,居中XXXXXXXXXXXXX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三号黑体,居中学X X X学号:X X X专业:X X X班级:X X X指导教师:X X X小二号黑体,居中二O三号黑体,居中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势在必行。

文章通过联系实际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认为大学生失业不仅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必然现象,而是世界大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学的不断扩招、金融风暴的席卷都是致使毕业生失业的原因之一,不能把大学生失业的责任直接归咎于教育,应该放眼于经济时局,社会保障制度,大学生所受的教育于当前市场对于就业人员职能的需求,提出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建立该制度的意义与可行性,并指出应加强大学生失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大学生失业保险应以自愿投保为宜,同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效仿发达国家,出台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采取失业登记、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基层岗位等方式,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失业保险;就业促进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ollege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and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ollment,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employment rate has been hovering in the low,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difficultsocio-economic problems of widespread concern.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establishment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must be college students.In this paper, the unemployed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that un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social phenomenon, but also theworld's matter of common concern, the University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the financial turmoil is a result of sweeping the unemployed graduates. It can not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is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education, should be to look a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market functions for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student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and feasibility, and pointed out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step up the legislative work of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appropriate for voluntary insurance at the same tim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employment, follow the exampl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method of registration of the unemployed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level posi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its students coincide with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a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Key words:Graduates Unemployment; Unemployment Insurance; Employment Promotion目录摘要 .................................................................. .. (Ⅰ)Abstract ............................................................ ..................................................................... . (Ⅱ)绪论 .................................................................. ..................................................................... (1)1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概述 .................................................................. . (2)1.1大学生失业的内涵 .................................................................. . (2)1.2大学生失业保障现状 .................................................................. (2)1.2.1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 . (2)1.2.2“失业登记制度” ................................................................ . (3)1.2.3领取“低保”程序繁杂且条件苛刻 (3)1.3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1.3.1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必要性 .................................................................. . (4)1.3.2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可行性 .................................................................. . (4)2沈阳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 (5)2.1沈阳设立大学生失业保险面临的环境 .................................................................. .. 52.2沈阳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 72.2.1无参与失业保险的资格 .................................................................. (7)2.2.2灵活就业人员难参保 .................................................................. . (8)2.2.3失业保险费征缴缺乏激励机制 .................................................................. (8)2.2.4诚信度低 .................................................................. (8)2.2.5自愿失业现象严重 .................................................................. .. (9)3沈阳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103.1沈阳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103.1.1加强失业保险的立法工作 .................................................................. (10)3.1.2建立全国联网的失业大学生数据库 .................................................................103.1.3多渠道筹集失业保险基金 .................................................................. (11)3.1.4大学生失业保险基金发放 .................................................................. (12)3.1.5发挥失业保险再就业功能 .................................................................. (12)3.2对沈阳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的建议 .................................................................. . (13)3.2.1自愿为主 .................................................................. . (13)3.2.2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功能 .................................................................. (13)结论 .................................................................. ......................................................................15致谢 .................................................................. ......................................................................16参考文献 .................................................................. . (17)篇二: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2013年3月目录前言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办学定位清晰明确1.2 专业布局更加合理1.3 生源质量稳定良好2.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建立专兼结合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2.2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各项工作2.3 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丰富办学条件3.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3.1 特色引领,强化实践,开展专业建设3.1.1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3.1.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3 深化专业改革,开展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3.2 打造精品,突出应用,开展深层次课程建设和改革3.2.1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2.2 贯彻因材施教,实施课程分级教学改革3.2.3 学用结合,开展项目教学改革与探索3.2.4 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3.2.5 开发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教学改革3.3 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开展教材建设3.4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3.4.1 科学规划,实施中心化的实验室建设3.4.2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3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4.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4.1 思想保障: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4.2 机制保障:院系两级管理4.3 制度保障: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4.4 手段保障:检查、监督与评估并行4.4.1 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4.4.2 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结合4.4.3 校内评估与省级评估相结合5.学生学习效果5.1 学生学习满意度状况5.2 毕业生质量状况5.3 毕业生成就及用人单位评价6.特色发展6.1 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2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需要解决的问题7.1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7.2 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前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独立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目 录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1)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状况 (5)1.办学指导思想 (5)1.1 学校定位 (5)1.1.1学校定位与规划 (5)1.2 办学思路 (7)1.2.1教育思想观念 (7)1.2.2 教学中心地位 (9)2.师资队伍 (12)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2)2.1.1 生师比 (12)2.1.2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13)2.1.3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 (16)2.2 主讲教师 (17)2.2.1 主讲教师资格 (17)2.2.2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18)2.2.3 教学水平 (18)3.教学条件与利用 (21)3.1教学基本设施 (21)3.1.1 校舍状况 (21)3.1.2 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22)3.1.3 图书馆状况 (24)3.1.4 校园网建设状况 (26)3.1.5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28)3.2 教学经费 (29)3.2.1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29)3.2.2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29)4.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31)4.1 专业 (31)4.1.1 专业结构和布局 (31)4.1.2 培养方案 (36)4.2 课程 (39)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4.2.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39)4.2.2 教材建设与选用 (41)4.2.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43)4.2.4 双语教学 (44)4.3实践教学 (44)4.3.1 实习和实训 (44)4.3.2 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 (45)4.3.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8)4.3.4 实验室开放 (49)5.教学管理 (51)5.1管理队伍 (51)5.1.1 结构与素质 (51)5.1.2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53)5.2质量控制 (55)5.2.1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55)5.2.2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57)5.2.3 教学质量监控 (59)6.学风 (64)6.1 教师风范 (64)6.1.1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64)6.2 学习风气 (66)6.2.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66)6.2.2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68)6.2.3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70)7.教学效果 (74)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74)7.1.1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74)7.1.2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5)7.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78)7.2.1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78)7.2.2 论文或设计质量 (81)7.3 思想道德修养 (82)7.3.1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82)7.4 体育 (85)7.4.1 体育 (85)7.5 社会声誉 (88)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7.5.1 生源 (88)7.5.2社会评价 (89)7.6 就业 (93)7.6.1 就业情况 (93)第三部分 特色项目 (96)第四部分 学校评建工作 (104)第五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110)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校概况1. 历史沿革与跨越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始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隶属于兵器工业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4年度)沈阳理工大学2015.9目录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 4 -1.1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 4 -1.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 4 -1.3 本科生在校情况................................................................................................................ - 7 -1.4本科生源质量..................................................................................................................... - 7 -1.4.1一批本科录取生源数量进一步增加............................................................................. - 7 -1.4.2二批本科生源质量创历史新高..................................................................................... - 8 -2.师资与教学条件 ....................................................................................... - 9 -2.1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情况..................................................................................... - 9 -2.2 生师比.............................................................................................................................. - 10 -2.3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 10 -2.4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 11 -2.5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 11 -2.6教学用房、设备............................................................................................................... - 12 -2.7图书及信息资源应用情况............................................................................................... - 12 -3.教学建设与改革 ..................................................................................... - 13 -3.1教学改革........................................................................................................................... - 13 -3.1.1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13 -3.1.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 14 -3.1.3教学管理改革......................................................................................................... - 14 -3.2教学基本建设及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 15 -3.2.1专业建设................................................................................................................. - 15 -3.2.2课程建设................................................................................................................. - 15 -3.2.3教材建设................................................................................................................. - 16 -3.2.4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 16 -3.2.5课堂教学规模......................................................................................................... - 16 -3.2.6实践教学................................................................................................................. - 17 -3.2.7毕业论文(设计)................................................................................................. - 18 -3.2.8创新创业教育......................................................................................................... - 18 -3.3培养方案........................................................................................................................... - 19 -4.质量保障体系 ......................................................................................... - 20 -4.1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及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 - 20 -4.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 20 -4.2.1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及质量评价............................................................................. - 21 -4.2.2 教学质量监控........................................................................................................ - 21 -4.2.3专项教学评价、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工作......................................................... - 22 -5.学生学习效果...................................................................................................................... - 22 -5.1学生学习满意度............................................................................................................... - 22 -5.2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 23 -5.3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 23 -5.4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 23 -5.5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 23 -5.6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25 -5.7 毕业生成就...................................................................................................................... - 26 -6.特色发展 ................................................................................................. - 27 -6.1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27 -6.2重视国防教育,凸显国防特色....................................................................................... - 28 -6.3构建以评价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29 -7.需要解决的问题 ..................................................................................... - 30 -7.1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 30 -7.2主要原因........................................................................................................................... - 30 -7.3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 30 -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

2012年 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2年 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附件3:各位专业负责人,这里是学校下发的通知,关于2012年度各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同时也是2013年招生依据,烦请各位专业负责人按照以上框架撰写,辛苦各位。

有关学生数据的,可以不填写,但关于各专业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是重点,烦请各专业认真总结,并务必在4月7日之前反馈到教务办,辛苦各位,谢谢。

2012年(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参考提纲一、报告标题标题统一为“****专业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二、正文格式及内容要求1、前言部分简单概括2012年度本专业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下,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亮点。

2、专业基本情况表1 2012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3、教学机构基本情况表2 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4.教学建设基本情况表3 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情况5.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指导老师挂名学生的都可以填上)表4 学生培养情况6、其他(指导老师挂名学生的都可以填上)表6 2012年学生获得专利情况表7 2012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重点分析2012年度在教学工作中有特色、有创新、成效显著的做法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同时应突出在往年或上年度基础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突破,所表现的内容都要有确实而有力的材料支撑。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组织汇报材料。

1、本学院(系、部)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成效;2、三年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措施和突出成效;“质量工程”项目数,内涵建设及反哺教学情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实践的措施和成效;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4、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成效;5、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措施和成效;6、本年度在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举措和效果,重点突出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有特色的、成效显著的做法;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和成效等等;7、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13201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3201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2013年3月目录前言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办学定位清晰明确1.2 专业布局更加合理1.3 生源质量稳定良好2.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建立专兼结合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2.2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各项工作2.3 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丰富办学条件3.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3.1 特色引领,强化实践,开展专业建设3.1.1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3.1.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3 深化专业改革,开展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3.2 打造精品,突出应用,开展深层次课程建设和改革3.2.1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2.2 贯彻因材施教,实施课程分级教学改革3.2.3 学用结合,开展项目教学改革与探索3.2.4 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3.2.5 开发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教学改革3.3 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开展教材建设3.4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3.4.1 科学规划,实施中心化的实验室建设3.4.2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3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4.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4.1 思想保障: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4.2 机制保障:院系两级管理4.3 制度保障: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4.4 手段保障:检查、监督与评估并行4.4.1 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4.4.2 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结合4.4.3 校内评估与省级评估相结合5.学生学习效果5.1 学生学习满意度状况5.2 毕业生质量状况5.3 毕业生成就及用人单位评价6.特色发展6.1 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2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需要解决的问题7.1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7.2 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前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独立学院。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感谢你的观看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三年六月感谢你的观看目录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五、学生学习效果12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

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

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

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

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

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简介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简介

附件1: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简介一、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引导专业强化内涵,培育特色,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和改善专业宏观管理,推动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的制定,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造就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1. 导向性。

通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进一步促进高校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使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加强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 科学性。

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工作的开展都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考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切实推动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客观性。

通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在若干个反映专业办学状态的指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且可重复验证的指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函数,客观反映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真实状态。

4. 简易性。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主要通过网络采集、汇总、分析数据,专家不进校的方式开展评价工作,简化评价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5. 分类指导。

专业综合评价是对不同学校开设的相同专业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结果的使用都要在保证专业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学校进行分类指导,引导专业办出特色。

6.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专业综合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对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主,以专家的定性判断为辅,定量分析注重对现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及水平、学生素质等的客观评价,定性判断突出对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发展潜力等的主观评价。

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三年十二月1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北方工业大学继续落实“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所确立的 “内修品质,外树形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围绕中心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积极推动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在新的起点向更高目标迈进。

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2012年学校办学规模稳定,办学质量和社会形象有提升,学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十二五”时期,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现状和社会服务范围,我校将办学层次定位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科研与人才培养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类型定位于“以工为主,文理交融,理、工、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服务面向定位于“面向全国,重点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思想文化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2012年本科专业招生总数为33个,本科在校生为1018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5.3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如下表:总数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数量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012年在校生情况 11934 10184 85.33% 1750 14.66% 0 0学校2012年共计招生2752人,规模为近年最多,生源尤其踊跃,学校声誉稳步提升,新在陕西、宁夏2省区进入一本招生,2012年一本招生省区达到17个,生源质量继续提升。

在普通文理本科生源中,重点录取率达到90.31%。

达到生源地重点线上50分的录取者156人;达到生源地重点线上30分的录取者727人,为历年最多。

在全国22个省区理科调档分数线高于重点线,25个省区理科录取平均分高于重点线。

2012年进行理工科实验班的招生试点,并顺利完成理工科实验班首次招生、开班工作。

2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教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2013年3月目录前言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办学定位清晰明确1.2 专业布局更加合理1.3 生源质量稳定良好2.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建立专兼结合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2.2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各项工作2.3 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丰富办学条件3.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3.1 特色引领,强化实践,开展专业建设3.1.1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3.1.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3 深化专业改革,开展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3.2 打造精品,突出应用,开展深层次课程建设和改革3.2.1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2.2 贯彻因材施教,实施课程分级教学改革3.2.3 学用结合,开展项目教学改革与探索3.2.4 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3.2.5 开发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教学改革3.3 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开展教材建设3.4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3.4.1 科学规划,实施中心化的实验室建设3.4.2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3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4.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4.1 思想保障: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4.2 机制保障:院系两级管理4.3 制度保障: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4.4 手段保障:检查、监督与评估并行4.4.1 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4.4.2 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结合4.4.3 校内评估与省级评估相结合5.学生学习效果5.1 学生学习满意度状况5.2 毕业生质量状况5.3 毕业生成就及用人单位评价6.特色发展6.1 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2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需要解决的问题7.1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7.2 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前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独立学院。

1999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招收三批本科学生,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重新确认为全日制独立学院。

办学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把‚办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市场标准和学术标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2年,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地位和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实施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独立学院发展之路。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办学定位清晰明确自建校以来,学院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至上、特色发展‛的方针,践行‚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把‚质量强校、人才强校、特色强校‛作为发展(强校)战略,以‚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高等学校‛作为发展目标。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辽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逐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即以机电类专业群为主体,工、经、管、艺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教学型院校;明确了学院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即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1.2专业布局更加合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重新确认为全日制独立学院,依托沈阳理工大学办学,是一所工科专业见长的高等学校。

2005年搬迁到抚顺校区至今,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扩大专业数量,夯实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按照‚以工为主,优势先行,特色引路,集群发展‛的总体专业建设思路,强化专业内涵,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促进全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2年,学院共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四大一级学科。

其中工学19个专业,经济学2个专业,管理学4个专业,艺术学3个专业。

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布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识别技术方向于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

1.3 生源质量稳定良好目前学院在校生全部为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本科在校学生9122人。

2012年共有28个专业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

为满足辽宁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学院在辽宁省招生比例最大,占60%左右。

生源质量既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也是反映学院社会影响和声誉的重要指标,具体反映在一志愿录取率和新生报到率上。

首先,从一志愿录取率看,近三年学院在辽宁省的录取分数线一直保持在辽宁省控线以上,一志愿录取率2010年78.2%,2011年75.03%,均在75%以上,特别是2012年,随着学校社会声誉的提升,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95.23%。

与辽宁省录取情况相比,外省生源质量更高,特别是安徽、山东等省,均超过生源地分数线10分以上。

考生生源质量好,综合素质高。

2012年总计录取本科生2650人,其中一志愿录取比例为75%,保证了生源质量。

其次,从报到率看,学院近三年招生计划稳定的情况下,报到率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84.87%增长到2012年的90.38%,具体见表1.1。

生源情况已经趋于稳定良好,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1 2010-2012年学院招生报到情况一览表2.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建立专兼结合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根据教学需要,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一方面,根据各学科专业教学需要,引进培养了一大批专职专任教师,承担各专业核心课程和环节的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依托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借用部分经验丰富、资历高、能力强、质量好的教师从事部分课程教学工作;再者,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广泛聘请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为了满足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学院注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从企事业单位中选聘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符合高校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性强的课程和部分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截至2012年,学院已有专任教师423人,综合各类兼职教师资源,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生师比为19:1。

专任教师队伍中,从年龄结构看,31-45岁的中青年教师190人,占教师总数的44.92%,已经成为学院教学的骨干力量;从学历结构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253人,占专职教师的59.8%,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从职称结构看,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64人,占39%,见图2.1所示。

从总体结构上分析,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逐渐形成建设梯队,能够满足学院教学需要。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学院每年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建立助教工作制度培养新教师,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建立教师奖励晋升机制,遴选出专业带头人21人、骨干教师60人等等,一系列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图2.1 专任教师结构分析2.2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各项工作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围绕教学安排各项工作。

学院每学期聘课工作中对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上课情况,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上课情况均作出明确要求,确保优秀教师、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

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的职称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2011-2012 学年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教授49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8%,副教授97人占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9%。

在编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达到16.7%。

学院每年还聘请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举办讲座,2012年共聘请30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作报告。

2.3 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丰富办学条件(1)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近三年来,本科教学经费总投入持续增长,每年生均四项教学经费均超过1200元/生,其中2010年为1223 元/生,2011年为1284元/生,2012年为1393元/生,年增长比例分别为5%和9%,如图2.2所示,达到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

2012年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值已达到4571.89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416元/生,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92.67元/生,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03.33元/生。

图2.2 2010-2012年生均教学经费(2)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几年的基础建设,学院占地555139平方米,建筑面积169925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89206平方米,实习场地面积9908平方米,体育馆6680平方米。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0平方米/生,生均实验室面积1.1平方米/生。

在土地和校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院通过提高教室使用效率、升级教学设备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院图书馆总面积24797平方米,另有8个分院(系)设有二级资料室。

近三年,学院图书购臵经费总计142万元,平均每年投入47.34万元,现生均图书77册/生。

截至2012 年底,共有纸质图书70.23万册、报刊30种、期刊杂志305种,电子期刊总量11.86TB,图书资料基本满足师生需求。

学院校园网设施先进,知网等网上教学资源丰富,能够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良好服务。

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学院加大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2012 年累计投入设备价值468.86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比例达10% 。

2012年生均本科实验实习经费1173元/人。

在加大实验设备投入的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

2012年‚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成并试运行。

3.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学院以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一方面抓基础建设,构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的有机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抓改革创新,以改革的强大动力谋求教学工作的特色发展。

3.1 特色引领,强化实践,开展专业建设3.1.1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以特色谋发展是学校的重要发展思路,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为此,学院制定并实施了《特色专业发展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