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
砥砺奋进作文人物素材

砥砺奋进作文人物素材《砥砺奋进作文人物素材素材一《“乒乓女皇”邓亚萍的进击之路》邓亚萍在乒乓球界那可是传奇般的存在。
她从小就打起了乒乓球,可她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你看她那身高,在运动员里可不算高的。
当时很多人觉得她在竞技体育这方面没多大优势,就这小身板,能行吗?但是邓亚萍偏不信这个邪。
她训练那叫一个刻苦,一天下来,别的小朋友都累得瘫倒了,她还在球桌前挥舞着球拍。
就说她练习反手发球这事儿,为了练出那个速度和旋转,她能一个人在球室里耗上几个小时。
每次发球,眼睛紧紧盯着球,手臂像上了发条似的快速挥动,那小球就像听话的精灵,随着她的心意飞速旋转着飞出。
汗水从她额头不断滚落,她就腾出一只手随便一抹,眼睛一刻都不离开球桌。
每一次失败对她来说就是前进的垫脚石。
在一场大型的国际赛事里,她开局就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对方的发球很刁钻,邓亚萍一开始接得很不顺,丢了好几分。
换别人可能就慌了,可她很沉稳,在短暂思考后,迅速调整策略。
她像个敏锐的猎手,盯着对手发球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下一回对手发球的时候,她就像早有成算一样,用力一接,那球裹挟着强大的力量弹回对手的球桌,然后连续得分,最终赢得了比赛。
靠着这种拼搏奋进的劲儿,她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一个个冠军,成了享誉世界的“乒乓女皇”。
素材二《莫言的文学追梦之旅》莫言这人啊,可真是从农村的泥巴地里一路趟进了文学的殿堂。
他小时候家里穷,正儿八经吃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啥文化活动更是少得可怜。
不过他对故事可有特殊的感情,身边村里老人们讲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种在了他的心里。
就拿他写小说来说,那可离不开他早年的那些超级接地气的生活经验。
他没事就到处听人唠嗑儿,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的琐事,村子里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都竖着耳朵听。
有一次,他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听到旁边两个人在争论一件小事。
一个说今年种的这个麦子品种不好,收成肯定差。
另一个说那也不一定,关键看肥料用得咋样。
心中有远大志向的案例

心中有远大志向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邓亚萍: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从小就有着成为世界冠
军的远大志向。
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训练中,她经常误了时间,就自己泡面吃。
她对待训练非常认真,即使在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时,一打就是2小时,而且每次都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邓亚萍的远
大志向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14次世界冠军头衔,并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
2.茅以升: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小时候就立志要学会造桥,为大家
造最结实的桥。
他在看到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而被挤塌,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的悲剧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他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
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
茅以升的远大志向和勤奋努力,
使他最终成为了我国桥梁事业的奠基人,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这些案例都表明,心中有远大志向的人,通常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愿意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始终坚信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

中国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
:中国模范人物是社会风尚的典范,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人前行。
本文将
介绍一位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中国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中,有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邓亚萍。
邓亚萍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她的事迹展示了她在体育事业中的卓越成就和为国家争光的奉献精神。
邓亚萍在1997年的世乒赛上打破了中国队在女子单打项目上的17年无冠纪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女子单打世界冠军的选手。
从那时起,邓亚萍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重要一员,并在之后的比赛中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勇气。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冠军,成为首
位在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打金牌的中国选手。
她的胜利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成就。
邓亚萍在乒乓球场上的出色表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
除了在乒乓球场上的成就,邓亚萍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她成立了邓亚萍乒乓球基金会,致力于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乒乓球培训和教育资助。
邓亚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她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成为中国模范人物的典范之一。
邓亚萍的事迹不仅仅是体育界的典范,更是全社会的楷模。
她的坚持不懈和奉献精神鼓舞着无数人,激励着他们追求卓越,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展示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杰出表现和为国家、社会做出的贡献。
邓亚萍作为一位乒乓球选手和公益事业的倡导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模范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中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她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
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邓亚萍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
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运动天赋。
她勤奋刻苦,不断努力,最终成为
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的乒乓球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年轻的时候,由
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她曾经因为没有足够的训练器材,而
只能用自制的木板和石子来练习乒乓球。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她对
乒乓球的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
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
取得成功。
在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中,她曾多次面对强大的对手,曾多次经
历失败和挫折。
但是她从未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
己的技术水平。
她深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和不懈的坚持。
正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她最终成为了乒乓球赛场
上的传奇人物,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尊重。
除了在乒乓球赛场上取得的辉煌成绩,邓亚萍还在退役后投身
公益事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了更多的人。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同时,成功并不只是个人的荣耀,更需要回馈社会,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邓亚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些道理,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息,直至成功。
【名人故事】邓亚萍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邓亚萍的成长故事邓亚萍是中国体坛,乒乓球界无可争议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
邓亚萍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终究创造了辉煌的一生。
邓亚萍出生在中国河南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邓亚萍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乒乓球天赋,她成为乒乓球队的练习生。
邓亚萍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利,她在13岁那年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左手骨折并导致手部肌肉无法发育。
医生告诉她,她再也无法挥动自如的球拍了,也无法进行乒乓球训练。
面对这样的打击,大多数人可能会放弃,但邓亚萍并没有。
她选择了坚持,她用右手开始进行训练,尽管刚开始她的技术非常生涩,但她从不放弃,在她的努力下,右手终于恢复了灵活性。
她的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她还需要面对乒乓球队内部的一些困扰。
在她加入国家队之前,她曾多次被教练否定,被指责技术差,被排除在职业队的队伍之外。
尽管困难重重,但邓亚萍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价值。
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进入了国家队,成为了中国乒乓球界的一员。
1991年,邓亚萍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她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了全世界乒乓球界的焦点。
1995年,她再次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并在之后的奥运会上赢得了金牌。
邓亚萍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她的个人才华,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强大和中国运动员的实力。
除了在体育界获得巨大的成功,邓亚萍还非常关注公益事业。
她创建了邓亚萍乒乓球基金会,致力于推动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并为农村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她希望通过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邓亚萍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放弃的勇气,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中国精神的力量。
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
有关于青春励志的名人故事

有关于青春励志的名人故事邓亚萍:拼搏奥运,传递励志力量故事开头,我们先来聆听一个励志故事,那就是中国乒乓球女神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出生于1973年,是我国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
她从小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7岁时加入了乒乓球队。
在青少年时期,邓亚萍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勤奋。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努力,她在1990年首次登上了乒乓球世界杯的领奖台并获得冠军,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杯冠军。
此后,她以出色的成绩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重要一员。
然而,人生并不一帆风顺。
邓亚萍在准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遭遇了生命中的一次重大挫折。
在备战期间,邓亚萍受伤了,医生告诉她,她的运动生涯恐怕就此宣告终结。
对于一个奋斗多年的运动员来说,这个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但是,邓亚萍没有放弃,她经历了无数次的治疗和艰辛的康复训练,重新恢复了竞技状态。
最终,她成功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中国队获得了一枚银牌,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励志精神。
邓亚萍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励志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娜:逆袭人生,勇攀巅峰下面,我们来聆听另一个励志故事,那就是中国网球女将李娜的故事。
李娜,出生于1982年,是中国网球界的传奇人物。
她从小就热爱网球,并在9岁时加入了青少年网球队。
李娜在青少年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勤奋,并幸运地得到了良好的教练指导。
在一次国际比赛中,李娜意外地击败了一位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这让她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网球生涯。
然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李娜在职业生涯初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曾经一度陷入低谷。
但是,她没有放弃,她通过调整心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职业团队的支持,逐渐走出了困境。
在2011年和2014年的法网女单决赛中,李娜分别战胜了世界排名前一的对手,成为中国网球历史上第一位夺取大满贯单打冠军的选手。
她的成功不仅是对自己的回报,更是对整个中国网球的鼓舞和激励。
【乒乓球】邓亚萍乒乓球打法

邓亚萍乒乓球打法在乒乓球这项被誉为“国球”的运动中,无数高手如繁星般璀璨,但提及女子乒坛的传奇人物,邓亚萍的名字无疑会第一时间跃入脑海。
她,是那个时代乒乓球技战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以独特的打法,在世界乒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邓亚萍的乒乓球世界,感受她那速度与智慧并存的打法魅力!一、速度与旋转的双重奏章提到邓亚萍,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她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
在那个时代,邓亚萍的球速几乎无人能敌,她的正手快攻如同闪电般迅猛,往往让对手措手不及。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不仅仅追求速度,更在速度的基础上加入了强烈的旋转。
这种结合了速度与旋转的打法,使得她的球路既难以预测又极具威胁,对手往往难以适应,只能望球兴叹。
邓亚萍的正手快攻,不仅仅是简单的手腕动作,而是全身力量的协调运用。
她通过快速的脚步移动,找到最佳的击球位置,然后利用腿部、腰部乃至手臂的连贯动作,将力量最大化地传递到球拍上,从而打出既快又转的球。
这种打法,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更要有极高的反应速度和预判能力。
邓亚萍,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二、近台控制与反攻的艺术除了正手快攻,邓亚萍在近台的控制能力也是她的一大法宝。
她擅长利用台内小球技术,如挑打、搓球等,将对手压制在近台,迫使对手在被动中犯错。
而一旦对手出现破绽,邓亚萍便会迅速发起反攻,利用她那凌厉的正手攻势,一举将比分拉开。
邓亚萍的近台控制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技巧展示,更是她智慧与经验的体现。
她能够准确判断对手的球路,提前做出反应,从而在比赛中占据主动。
这种近台控制与反攻的打法,不仅考验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更考验其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
邓亚萍,正是凭借着这些优势,成为了那个时代女子乒坛的霸主。
三、邓亚萍打法背后的精神力量邓亚萍的打法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除了她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她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她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成为了她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中国优秀运动员事迹

中国优秀运动员事迹1. 邓亚萍:邓亚萍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她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乒乓球选手之一。
她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赢得女子单打金牌,并在世界锦标赛上多次获得冠军。
邓亚萍以其卓越的球技和出色的竞技表现,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传奇人物。
2. 姚明:姚明是中国篮球界的代表性人物,也是NBA历史上最杰出的中国球员之一。
他身高2.26米,拥有出色的篮球技巧和统治力。
姚明在NBA休斯顿火箭队效力期间,多次入选全明星赛,并成为中国篮球的象征和骄傲。
3. 刘翔:刘翔是中国田径运动员,是男子110米栏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赢得金牌,并在200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再次夺冠。
刘翔的成功为中国田径赛事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影响力。
4. 谢文骏:谢文骏是中国游泳运动员,他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以出色的表现赢得男子200米蝶泳金牌,并刷新了世界纪录。
谢文骏是中国游泳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中国游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5. 孙杨:孙杨是中国游泳队的代表性人物,他是历史上首位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的选手。
孙杨以其出色的游泳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闻名,是中国游泳队的领军人物。
6. 杨扬:杨扬是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她是历史上首位获得奥运会花样滑冰女单金牌的中国选手。
她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7. 范可新:范可新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他是男子跳高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在1997年创造了2.40米的跳高世界纪录,为中国田径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8. 姚翰林:姚翰林是中国射击队的传奇射手,他在奥运会上多次获得金牌。
他的射击技术精湛,成绩卓著,为中国射击运动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9. 邹市明:邹市明是中国拳击运动员,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拳击奥运金牌的选手。
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以自己的实力和拼搏精神,为中国拳击赢得了荣誉。
10. 丁俊晖:丁俊晖是中国台球运动员,他是斯诺克台球界的一颗明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
邓亚萍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之交的故事曾被传为佳话!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目录1人物简介2个人履历2.1 运动履历 2.2 任职履历3职业生涯4成就荣誉4.1 成就4.2 荣誉5爱情经历6人物轶事6.1 年少下苦功成名 6.2 每天接击球1万多 6.3 清华苦学外语 6.4 坦陈毕业论文 6.5 助力申奥成功7人物评价8相关信息8.1 萨马兰奇和邓亚萍8.2 萨马兰奇病逝 8.3 出任人民搜索总裁 8.4 国家形象人物1人物简介[1]乒坛名将邓亚萍,祖籍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著名的崀山风景名胜区内,扶夷江畔的田村。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第三多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选手。
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料,但她邓亚萍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
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邓亚萍获奖照片(9张)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邓亚萍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第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
2006年,邓亚萍生下一子,取名林瀚铭。
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
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2个人履历运动履历邓亚萍是世界乒坛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项单打冠军于一身的女子“大满贯”运动员。
她先后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头衔,也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199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邓亚萍在1/4决赛中战胜了朝鲜选手俞顺福、随后在半决赛战胜了韩国名将玄静和,最终在决赛中战胜队友乔红夺得单打冠军。
在双打比赛中,她和乔红在战胜队友高军/陈子荷后获得冠军,这也是她成为了奥运会首个乒乓球“双料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邓亚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单打决赛,最终战胜代表中国台北出战的陈静,成功蝉联女单冠军。
而在女双比赛中,她和乔红再度联手,在决赛中战胜了队友刘伟/乔云萍,获得女双冠军。
这也使邓亚萍再度成为了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双冠王”。
1996年,邓亚萍在香港获得了首届女子世界杯单打冠军。
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邓亚萍在成功卫冕了女单、女双和女团的三个冠军后,宣布退役。
[2]任职履历1997年后,邓亚萍结束运动员生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如今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在学生舞台上也站上了新的高度。
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2009年4月16日,邓亚萍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当天在团北京市委全体大会上宣读了对邓亚萍的任命。
2010年国庆后,北京市团委副书记邓亚萍调入人民日报任人民搜索总裁,已进入公示期,级别从副局升至正局。
2010年正式任命为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3职业生涯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8年29日在英国剑桥大学被正式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
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
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
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
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
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
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
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
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
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
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
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
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邓亚萍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
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
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2006年,邓亚萍生下一子,取名林瀚铭。
邓亚萍--原乒乓球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曾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国际级运动健将、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邓亚萍曾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
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并夺得了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邓亚萍是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唯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她又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经过艰苦的努力,她获得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8年又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职务是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奥运火炬手从所向披靡的金牌运动员到一心向学的学生,从响当当的博士到勤勤恳恳的政府公务人员,邓亚萍职场生涯的每一次转身都扎扎实实、可圈可点。
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5日上午,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聘请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人物轶事年少下苦功成名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邓亚萍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每天接击球1万多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