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制剂的不良
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可涉及多系统损害,应严格按说明书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
1.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损伤、胃出血。
2.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和全血细胞减少。
3.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水肿、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电图异常。
5.生殖、内分泌系统:女子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
6.神经系统:头昏、头晕、嗜睡、失眠、神经炎、复视。
7.其他:皮疹、瘙痒、脱发、面部色素沉着。
三、【禁忌】项应当包括:
1.儿童、育龄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2.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者禁用。
3.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4.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
1.本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不可超量使用。
2.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随诊并检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必要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3.连续用药一般不宜超过3个月。
如继续用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决定。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13 丹参 注射液具有活血 化瘀 、通脉 养心 、保肝 、抗衰 老 . 等多种 功效。随着该 药广 泛应 用 ,其 不 良反应 报道 日益 增 多 ,据统计结果 :皮肤及 其附件 损害发 生率 为 2 1 % ; .7 神经 系统损 害发生率 为 0 9 % ;消化 、骨 骼系 统损 害发 生 .3 率为 0 6 % ;泌尿 系统损 害发生率为 0 3 % 。 .2 .1 14 心通 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1 . 例 该药 系以黄芪 、麦 冬 、葛根 、丹参 、海 藻等 为主 要成 分 的心血 管 系统疾 病用 药 ,文报单服 此药期 间,背部 、手 掌及 手背 出现 鲜红 色 药
敏发 生率增 大。因此 ,对 于 中药 制剂 静脉 给药 ,应 注 意过 敏 反应发生 ,临床 中应 重 视该 问题 的重要 性 ,以便在 问题 发生 时 ,能给予正 确处 理 ,另 一方 面 中药注 射剂 必须 经过 药理研究 ,保 证用药 的安全有 效性 。 22 毒性 成分 的存在 因药 物 中毒性成分 的存在 ,个 体代 . 谢能力 的差异 ,长期 服 用具 毒性 成分 中成 药 ,造成 蓄积 性 中毒 ,也 是中药制 剂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原 因之一 ,对 于含 有
汪 兆 云 山东省沂南县 中医 院,山东 沂南 2 60 73 0
【 关键词 】 中成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99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 1 (00 3— 05 O 07— 57 21 )1 06 一 1
随着 中成药制 剂的发展 ,中成药在 临床 上的应 用逐年 递增 ,中药汤剂 调 配处方 相应 减少 。 中成 药便 于服 用 ,便 于携带 ,使其在处方 用药 及非 处方 用 药 中占有相 当大 的 比 例 。但是 ,在人们认 识 到 中成药 的有 效 、服用 方便 ,应用 广泛等优越性的 同时 ,人 们却 忽视 了 中成药 制剂 存在 不 良 反应的方面 。中成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近年来从 报 道情 况看 是不容忽视 的。 1 中成 药 不 良 反应 的 病 例 报 告 1 1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 克 1例 双黄 连粉针是 由金 . 银花 、连翘 、黄芩三种 中药提 取制成 ,临床用 于清热解 毒 , 抗感 染。泌尿 系 统感 染 ,静 脉 点滴 给药 发 生过 敏 性 休克 。 双黄连注射液在 临床 应用 中引发 猩红 热 药疹 3例 J ,3例 均为静脉点滴 给药 ,临床症 状 ,体表 出现 弥漫 性鲜 红 色丘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中成药知识大全

中成药知识大全
中成药是一种中药制剂,利用中药材制作而成,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成药,下面将对中成药的知识进行大全整理。
一、中成药的分类
1. 按照功效分类:中成药可以根据功效不同,分为内科药、外科药、妇科药、儿科药等。
2. 按照制剂方法分类:中成药可以按照制剂方法不同,分为口服制剂、外用制剂、注射剂等。
3. 按照剂型分类:中成药可以按照剂型不同,分为丸剂、散剂、膏剂、汤剂等。
二、中成药的选购
1. 选购原则:在选购中成药时,应该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品,并选择正规药店或医院购买。
2. 选购技巧:在选购中成药时,可以通过外观、气味、色泽等特征来判断药品的质量。
三、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1. 使用方法: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外用等方式。
2.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注意药品的剂量、时间、频率等,避免滥用或超量使用。
四、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1. 不良反应:中成药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超量使
用或不合理使用时。
2.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避免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五、中成药的选购拓展
1. 选购渠道:在选购中成药时,可以选择药店、医院、网络购物等方式。
2. 质量辨别:在选购中成药时,可以通过观察药品的外观、气味、色泽等特征来判断药品的质量。
3. 安全用药: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守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
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 院 中药 制 剂 不 良反应 报告 分 析
高代夏
河南 省淇县人 民医 院,河南 淇县 4 6 5 5 70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中药制 剂不 良反应的表现和 因素。方法:采用 回顾性分 析的方法对入选病例 的一般 情况 ( 年龄、性别等) 、
引起不 良反应 的药物分类和例数、不 良反应类型、给药途径 、联 合用 药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中老年患 者是不 良反应多发人 群 。结论:中药制剂易发生不 良 反应 ,临床上需要密切关注。 【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药 品不 良反应;临床表现
表2不 良反应涉及 的器官/ 系统分类 以及临床表现
3 1 辨证施治,严格掌握 功能主治 . 2 2 不 良反应与药品 品种 . 中 医药 诊疗 最 重要 的特 点 之一 ,就是 因人而 异 ,辨 表2 显示 ,1 4 中药不 良反应病例报 告 中涉及 中药制 证施 治。临床上许 多医师使用 中药制剂 不讲究 中药 归经理 6例 剂共 3 个 品种 ,其 中注射剂 1 种 , 口服 制剂 l 种 。在 发生 论,而是将 中医脏腑 经络定位 与现代 医学的解剖部位 混为 2 9 3 不 良反应排列前5 位的 中药制剂 中,生脉注射液 高居榜 首 占 谈 ,把 新剂型 的中药按西 医理论来使用 。有调查显示 , 2 .% 4 3 ,其次为参麦注 射液 占2 .% 01 。 现 在 临床上8 % 0 以上 的中成药 是 由西医 医生而不 是掌握 中 表1致中药制剂不 良反应的主要品种 医理论 的中医医生开 出的 。这 导致 当前 中药的应用十 分不 合理 。由表 2 知,致 中药制剂不 良反应 的主要 品种前5 可 位 中,生 脉注射 液 、参麦注 射液 、参 芪扶正 注射液 占3 。 席 生脉 注射液和 参麦注射液 均是 由红参、麦冬 组成的 ,具有 益气 养 阴的功效 ;参芪扶 正注射液 由党参 、黄芪组成 ,具 有益 气扶正 的功效 。调 查相关不 良反应病例 报告 ,肿瘤病 人 、骨 折病人 使用上述药 品致不 良反应 占有一 定比例 。其 中绝大 部 分 由西 医医 生 开 出用于 滋养 补 益 ,其用 药 合理 性 、是否符合 “ 中药注射 剂临床使用 应辨证用 药,严格按 2 3 不 良反应 累及 器官/ . 系统及 主要 临床表现 表2 示 , 显 照 药 品说 明书 规 定 的功 能主 治使 用 ,禁 止超 功 能主 治用 14 6 例不 良反应病例报 告主 要涉及 皮肤及附件损害 、过敏性 药 ”的中药注射 剂临床使用 基本原则 ,值得思考 。应加强 休克 、神经系统 反应 、静脉 炎等 。以皮疹 、瘙 痒 的发 生率 临床 医师 中药知识 的培训 ,在 应用 中药 制剂特别 是使用 中 最高 ,占不 良反应总例次数 的5 .% 5 4 ,其 次为过敏 性休克、 药注射剂 时,应辨证施治 ,严格掌握功能主 治和适应证。 发热、寒颤、胸闷等 。 3 2 加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 2 4 不 良反应与给药途径 .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 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 、 14 中药制剂 不 良反应病 例 中,发 生于静脉 给药 的 作用迅速 、能较好地发挥治疗急病 重症 的作用特 点,解决 了 6例 1 6 占8 . 2 ,口服 给药 的仅 1 例 占1 . 8 。近 3 4例 90% 8 09% 年来 , 中药临床急救用药的缺乏。但是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 静脉给药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高举不下,均在9 % 0 左右 。 量控制、药效等方面也有不足,许多重要的有效成分、毒性、 2 5 联合用药 . 治疗效果等至今尚未完全 阐明,这也增加 了中药不 良反应的 14 6 例病例报 告中,联 合用 药发 生不 良反应病例数 为5 发生 。其次中药注射液中含有 蛋白、淀粉、鞣质、色素、黏 8 例 ,其 中中药与 中药联 用的有3 占5 1% 例 . 7 ,中药与化学 药 液 、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 旦入血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联 用的有5 例 占9 . 3 ,中药与化 学药联用 中与抗生素联 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另外 5 48 % 用的为3 例 。 8 ( 下转第5 页 ) 3
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关于中成药的研究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研究和开发的深入,中成药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各样的中成药制剂也随之产生,并得到了广大病人和医务人员的青睐。
这些制剂有着简单、便于携带的特点,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在某些西式医院里,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使得中成药的疗效大大下降,造成了中成药的大量损耗和浪费,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常见原因;对策前言:在中医院的临床工作中,中药以及中医手段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作用中,中药饮片是中医用药的精髓所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以中草药(中药饮片)为主要原材料,按照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制剂标准,按照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制剂标准,制作出了不同剂型的中药产品。
这两种药品的正确使用与病人的生活和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几年,我国中医药用药种类增多,用量增多,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
旨在探索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从而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
1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分析1.1用法用量不当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没有什么剂量限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所谓药到病除,就算是中药,也会有副作用,所以还是要限制服用的好。
近几年来,因用药不当而导致中成药中毒等副作用的病例呈上升趋势。
例如,因食用过多而造成人参误用症候群,严重者会出现失去自我意识、神志不清的情况;安宫牛黄丸致水银中毒所致的肾功能衰竭,等等。
感康敏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临床上常伴有急性肝损伤的病例。
事实上,中药的用量是有讲究的,太少了,药效发挥不出来,太多的话,会造成不良反应。
1.2含毒性药品的不合理应用一系列不合理的用药问题,都是由临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造成的。
例如,一些中成药由于其本身含有一些有毒的物质,如果服用不当,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伤害。
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表时间:2011-11-18T15:29:33.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李云鹤[导读] 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李云鹤 (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8318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426-02 【摘要】目的近年来对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和分析。
方法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
结果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论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对临床应用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应减少。
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的有效、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
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看是不容忽视的。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1.1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1]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
1.2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2]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min后又饮白酒75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征。
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可能有关。
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3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3]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静脉点滴给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1.4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4]3例均为静脉点滴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以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

院 出现 的 中 药 制 剂 不 良反 应 , 其 临 床 特 2临床 表现 类型 对 征 类 型 和 形 成 原 因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临 床 2 1过 敏反 应 为 , 上 更 安 全 有 效 地 使 用 中药 制 剂 提 供 参 考 。
物 质 , 与其 它 药 物配 伍 时 , 易发 生 不 可 当 容
目1 ; 8 溶液 剂 不 良临 床表 现 为腹 泻 、 力 、 无 皮
良临床 表 现 为皮 疹 : 急性 荨麻 疹 、 斑 诊 ; 红 肝 3 1联 合用 药 .
AD 管 理 平 台 数 据 显 示 : 药 材 ( 括 饮 疹 、 部 水 肿 , 良反应 案 例 数 目1 ; R) 中 包 面 不 6 片剂 不 3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概 况
20年 1 1 0 8 月 日至今 , 笔者 从 广 东省 药 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 良反 应 管 理 平 台 中 收 集 得 到 9 2 不 良 表 现 为 心 悸 、 闷等 , 丹 参 饮 片 、 丹 注 凤 岗 医院 曾 出现 含5 8个 胸 如 香 %葡萄 糖 的 清 开 灵注 射 反 应 案 例 , 根 据 相 应 的 数 据 本 文 在 年 龄 射 液 。 重 者 可 出 现 过 敏 性 哮 喘 及 过 敏 性 液 与 利 巴 韦 林 联 用 时 导 致 患 者 出 现 寒 颤 、 并 严 结构、 别以及用药剂型方面的统计如下。 性 1 1年龄 结构 、 别 。 性 应 患者 中, 女性 占4 1 , 5 例 男性 占5 1 , 3 例 基本
Q: !
Sci enc an Techno o I ovat on e d l gy nn i Her l ad
研 究 报 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3] • 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 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 染。泌尿系统感染,静脉点滴给药发生过 敏性休克。
1.4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 疹3例[4] • 3例均为静脉点滴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 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 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以抗过敏治疗后, 症状消失。
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制药工程 1301班 5号 彭飞
摘要
• 目的 近年来对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 报道和分析。方法 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 型病例的报告。结果 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 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结论 应该 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 用药,对临床应用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 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应 减少。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 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 比例。但是,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的有效、 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 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 另一方面。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 从报道情况看是不容忽视的。
[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 (1)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导致极少过敏反应的 药物发生致敏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为新剂型, 传统用药多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过程中, 一些致敏物质难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致敏力低, 少见过敏性反应,而今改为静脉给药,药物成分 直接注入血液,过敏发生率增大。因此,对于中 药制剂静脉给药,应注意过敏反应发生,临床中 应重视该问题的重要性,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 给予正确处理,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必须经过药 理研究,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 综合上述情况,对于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 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相应 的中药临床药理工作应开展起来,对于中 药制剂的发华.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诊5例.中国医院 药学杂志,1994,14(4):180. [ 2 ] 孙广辉.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1994,14(11):523. [ 3 ] 汤启勋.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1994,14(1):41. [ 4 ] 姜红.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诊3 例.中国药学杂志,1994,29(4):226. [ 5 ]王家骅.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诊1例.中国中药杂志, 1994,19(1):693. [ 6 ] 张建良.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现代应用药学, 1995,12(2):60. [ 7 ] 仝敏.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新药与 临床,1995,14(1):56
1.7 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7] • 据报道,在应用以生地、苦参、金银花、 大青叶、赤芍、防风等药材为原料,抗银 屑病中药制剂消银片治疗银屑病,其中1例 31岁男患者连续服药50天左右出现性功能 障碍,另例40岁男性,连续用药2个月余, 出现性功能障碍症状。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 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 (2)因药物中毒性成分的存在,个体代谢 能力的差异,长期服用具毒性成分中成药, 造成蓄积性中毒,也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 发生的原因之一,对于含有毒性成分的中 成药乃至中药材,均需在医生正确指导下 用药,不可盲目长期服用药物,避免由中 成药造成的蓄积性中毒。
• (3)中成药新剂型的应用,提取方法的推 广,传统药剂处方药物中所含成分,不可 避免地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致敏性成分 的作用有可能强化,过敏性体质被引发药 物过敏症状的问题将暴露出来,临床上应 对中药制剂引发过敏反应有所了解,并应 采取相应措施。
1.5 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5] • 该药系以黄芪、麦冬、葛根、丹参、海藻 等为主要成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文 报单服此药期间,背部、手掌及手背出现 鲜红色药疹,瘙痒,停药3天后症状自行消 失。
1.6 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6] • 该药为治疗黄疸型肝炎中成药,在治疗急 性黄疸型肝炎中,静脉点滴给药,引发3例 年龄38~56岁男性患者乳房增大,其中2例 伴有淡黄乳汁分泌,乳房局都肿胀,停药 5~7天症状逐渐消失,以上3例均在用药1 周左右出现症状。
1.2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2]
• 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min后又 饮白酒75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 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特征。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 应的出现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 吸收可能有关。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 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
• • • • •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 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 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
• 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
1.1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1] • 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 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 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