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质谱解析
合集下载
质谱分析法(下)

支链烷烃:1)分枝烷烃的分子离子峰强度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 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加。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原子的倾向, 产生较强的 Cn H2n 离子。 4)有 M-15 的峰。 环烷烃:1)由于环的存在,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常在环的支链处断开,给出 Cn H2n-1 峰, 也常伴随氢原子的失去,因此该 CnH2n-2 峰较强。 (41、55、56、69…)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 C2H4 (也可能失去 C2H5)。
H
O
+
.
OCH3
.
OCH3
15
m/z74 奇电子离子
� 乙酯和高级酯
RCOOR′: 当R′大于丁基时,M+• 很小。
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H
.+
O O
rH
.
H
+
O O
α
H +
+
O
.O
m/z60
.
H O
H
+
H
O
+
.
m/z56
+ O
O
.
rH
双氢重排
OH + HO
m/z47,61,75 特征离子系列
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质谱法(下)
Mass Spectrum
1
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诱导断裂是由正电荷诱导、吸引一对电子而发生的断裂, 其结果是正电荷的转移。诱导断裂常用i来表示。
2
一、烃类
随机重排倾向,氢原子和碳骨架都可能(饱和烃中最为严重)
如何解析质谱图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The Nitrogen Rule
A molecule with an odd number of nitrogens has an odd molecular weight.
A molecule that
O2N
contains only C, H,
七、负离子
二、同位素离子 1. 常见元素的同位素天然丰度
2. 同位素离子丰度的计算
Isotopic Clusters
H
H
H
H
HH
HH
H
78
79
79
H
HH
HH
H
H
H
H
93.4%
6.5%
0.1%
all H are 1H and all C are 12C
one C is 13C
one H is 2H
Isotopic Clusters in Chlorobenzene
and O or which has
an even number of
nitrogens has an even molecular
O2N
weight.
NH2
93
NH2 138 NO2
NH2 183
3.分子离子丰度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思考题: 比较以下成对分子的分子离子峰相对丰度大小
1。 A
B
2。 A C2H 5O H
6000
5000
4000
3000 64
2000
25
1000
35
37
47
60
质谱——精选推荐

第四章 质谱(Mass Specrometry)早在1921年,就已经出现了质谱仪,那时UV 、IR 、NMR 、GC 及HPLC 等分析技术都还没有出现。
早期质谱仪的最大成功是同位素的发现及其相对丰度的测量。
所以,那时的质谱仪主要用来作同位素的研究,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到了40~50年代,质谱的应用开始向石油化工转移,1951年Brown 发表了测定汽油烃类组成的质谱法。
1957年I. Holms 和F. Moreell 首次实现了色谱-质谱联用。
50年代末,Beyon 、Bienann 和Mclafferty 都提出:官能团对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有引导作用,因此有机质谱得到迅速发展。
4.1 概述质谱用于结构分析有点像:»¨»»é»(»»»»»»÷»»¬»»»»)(»»»»»»÷»»¬»»»»)»»»ó»»¨»即:»»ö«»¬»»»¬»é»»«»¬»»¬»(M)( M )+根据各种碎片离子的质荷比及其相对丰度,就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4.1.1定义质谱——按照离子的质荷比的大小依次排列的谱图。
从本质上讲,质谱并非电磁波谱,而是物质的质量谱,因而质谱中并无透光率、吸光度、波长等概念。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四章 质谱(MS)

电喷雾电离的基本过程 ➢ 电场下的喷雾 ➢ 壳气的作用下 ➢ 电荷的库仑作用 ➢ Rayleigh 极限
Charged Droplets
+ ++
-
+ - -++ -
++
+ +
Evaporation
Rayleigh Limit
Reached
+ +++
+-+--+-- +++
带电雾滴 溶剂的蒸发 带电雾滴的解体 表面张力和库仑斥力的平衡点
• 氩气(Ar)在电离室依靠放电产生氩离子, 高能氩离子经电荷交换得到高能氩原子 流,氩原子打在样品上产生样品离子。 样品置于涂有底物(如甘油)的靶上。 靶材为铜,原子氩打在样品上使其电离 后进入真空,并在电场作用下进入分析 器。
• FAB的优点:
• 电离过程中不必加热气化,因此适合于 分析大分子量、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 样品。
B + M+
• 加成反应
• BH+ + M
[BHM]+ 或 [BMH]+
ON O N
O
(M.W. 224)
甲糖宁的EI-MS与CI-MS谱比较
化学电离源 分子离子峰
麻黄碱 电子轰击源
• 2.3 场致电离源( Field ionization, FI) • 应用强电场(电压梯度107-108V/cm)诱导样
• 特点:高的灵敏度和专属性
•
可以测定分子量,确定化合物的
分子式。
•
用于推断化合物结构。
第一节 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第四章质谱

例一、某未知化合物只含有C、H、O,红外光谱在 3100~3700cm-1之间无吸收,质谱见下图。
例二、某酯类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测出其精确分子量 为116.0833,低分辨质谱图见下。试推测其结构。
各碎片离子的开裂过程
例三、某苯烃胺类生物碱的质谱如下,试推测 其结构。
各碎片离子的开裂过程
五、多电荷离子
较易出现多电荷离子的化合物:具有电子系统的 芳香族化合物、苯环化合物或高度共轭的化合物。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离子开裂类型 离子开裂类型有简单开裂、重排开裂、复杂开裂 和双重开裂。 一、简单开裂 仅在化学键上发生断裂,并脱去一个游离基。
简单开裂的特征是:母离子与子离子在质量的奇 偶性上成相反的关系,即母离子的质量为偶数,则子 离子的质量应为奇数;母离子的质量如为奇数,子离 子的质量就应为偶数。
生成相对稳定的碎片离子的开裂是优势开裂
(1)有 电子 的化合物,较易生成相对稳定 的碎片离子。
(2)有杂原子的化合物,也易生成相对稳定 的碎片离子。
(3)有分支的化合物,容易在取代基最多的 碳原子处开裂,生成较稳定的叔正离子或仲 正离子。
四、亚稳离子(metastable ion)
特征:峰较宽(跨越2~5个质量单位),强度较低,且m/z不是整 数值的离子峰。
环醚类化合物易通过开裂脱去醛 饱和环状烃类易通过重排开裂而脱去烯烃
三、复杂开裂
通常含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能发生复杂开裂,生成稳定的共振离子。 如:
第一步 第二 步 第三步
四、双重重排
双重重排是多个键发生断裂,脱去一个游离基,同时有两个氢发生迁 移的开裂 。容易发生双重重排的化合物有: 1、乙酯以上的酯和碳酸酯
发生双重重排的过程:
有机波谱分析--质谱分析法

麦氏重排在结构鉴定上十分有用。 在醛、酮、酸、酯、酰胺以及烯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等的 质谱中都存在。
43
②逆狄尔斯-阿尔德(Retro-Diels-Alder,RDA)重排 具有环己烯结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RDA
开裂,一般都产生一个共轭二烯游离基正离子及一个 中性烯烃分子碎片。
●脂环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芳香族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β键的断裂称为β断裂。当化合物中含有C=C、苯环、 C=O等基团时,它的β键也易发生断裂。
β键断裂多发生均裂。
苄基断裂
25
c. i-断裂(i –breakage) C-X键既可发生均裂,也会发生异裂,即2个电子发生
单向转移,称为诱导断裂,或称i-断裂
●i-断裂中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造成了i-断裂困难很大。
26
③ 影响断裂的因素 a. 化学键的相对强度
优先断裂顺序:
27
单键>双键>三键
◆从化学键的键能可以看出: (1)有机物中C-S,C-X键的键能相对较小,最易断裂。 (2)其次易断裂的是C-C、C-O键。
两者键能相差不大,相对而言C-C键优先断裂。 (3)C-C与C-H比较,C-C键的键能更小,故C-C要比
离子,常常为基峰或强峰
◆碳原子相邻的杂原子对正电荷有稳定作用的离子
30
丙苯的质谱图中苄基断裂峰—m/z91
④分子离子的简单裂解的规律
以上都是简单裂解
1) 侧链碳原子处最易断裂而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 侧链愈多愈易断裂,侧链上取代基大的基团优先作为自由 基脱去。
2) 饱和环在侧链部位产生α-断裂,生成带正电荷的环 状正离子碎片。
CH3NH2
31
C5H5N
43
②逆狄尔斯-阿尔德(Retro-Diels-Alder,RDA)重排 具有环己烯结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RDA
开裂,一般都产生一个共轭二烯游离基正离子及一个 中性烯烃分子碎片。
●脂环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芳香族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β键的断裂称为β断裂。当化合物中含有C=C、苯环、 C=O等基团时,它的β键也易发生断裂。
β键断裂多发生均裂。
苄基断裂
25
c. i-断裂(i –breakage) C-X键既可发生均裂,也会发生异裂,即2个电子发生
单向转移,称为诱导断裂,或称i-断裂
●i-断裂中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造成了i-断裂困难很大。
26
③ 影响断裂的因素 a. 化学键的相对强度
优先断裂顺序:
27
单键>双键>三键
◆从化学键的键能可以看出: (1)有机物中C-S,C-X键的键能相对较小,最易断裂。 (2)其次易断裂的是C-C、C-O键。
两者键能相差不大,相对而言C-C键优先断裂。 (3)C-C与C-H比较,C-C键的键能更小,故C-C要比
离子,常常为基峰或强峰
◆碳原子相邻的杂原子对正电荷有稳定作用的离子
30
丙苯的质谱图中苄基断裂峰—m/z91
④分子离子的简单裂解的规律
以上都是简单裂解
1) 侧链碳原子处最易断裂而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 侧链愈多愈易断裂,侧链上取代基大的基团优先作为自由 基脱去。
2) 饱和环在侧链部位产生α-断裂,生成带正电荷的环 状正离子碎片。
CH3NH2
31
C5H5N
第4章 质谱的解析.概要

4.3. 2 碎片离子峰的解析 简单断裂反应是指在质谱反应中仅有一根化学键断裂的反应. 由简单断裂反应所产生的离子称为为〈狭义〉碎片离子. 本 小节的讨论仅限于狭义碎片离子峰的判断. 1 简单断裂的3 种断裂方式: 简单断裂起于分子离子. 当离子的正电荷位移能够确定时, 把"十"标注在该位移; 如果离子的正电荷位移不能确定时,可在离子的右面加注半 括号,然后在半括号外面加" + "或者如果还有未配对电子时 加注" +"。
4. 1. 2 有机质谱中的电离方法 不同的电离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 因而得到的质谱(谱图) 就不同,解析方法也不同. 1 电子轰击电离:通过电子轰击电离可以产生大量的〈广义 〉碎片离子, 因此对于推测未知物结构有利. 电子轰击电离 的缺点是可能没有分子离子. 2 软电离:除电子轰击电离之外的所有电离方法均属于软电 离. 软电离主要产生准分子离子以推导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
简单断裂存在3 种断裂方式(一根化学键断裂): (1) 均匀断裂:一根化学键的两个电子各往一侧转移, 产生 一个自由基和一个偶电子离子,例如
产生这种断裂方式的原因是原有的自由基具有强烈的电子配
对倾向. 进行这种断裂的倾向取决于自由基给电子的能力, 大致顺序为 其中表示不饱和键. R 表示烷基.
这种断裂方式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特别是化合物含有氮和 氧这样的原子.
(2) 非均匀断裂: 一根化学键的一对电子一起往某一侧的 电荷位移转移,产生一个偶电子离子和一个自由基,例如
需要注意发生这种断裂之后电荷位移的转移.
产生这种断裂方式的原因在于原来电荷的诱导效应.生成稳 定的烷基离子是有利的.进行这种断裂的顺序为
(3) 半非均匀断裂 : 在某一很化学键已经电离的情况下, 剩下的一个电子往一侧转移,产生一个自由基和一个偶
第四章同位素质谱分析

(三)离子接收器
• 由一个有限制狭缝板和金属杯(法拉第圆筒组 成)。调节B,V,可使被分开的几个离子束依 次先后到达接收器,记录得到的是一系列峰和 谷,这就是被分析样品的质谱图。
五
• • • • • •
有关质谱计性能的几个概念
• • •
(一)质量数范围 (二)质量色散 D=△x/△M △ △ 即单位质量差所分开的距离。 (三)质量分辨率 R.P.(resoloving power)=M/△M △ (四)灵敏度 绝对灵敏度指仪器可检测出的最小样品量。相对 灵敏度指的是仪器可同时检测出的大组分与小组 分的含量之比。 丰度灵敏度=IM/△IM 丰度灵敏度 △ (五)精密度和准确度 S=[∑(xi-x)2/(n-1)]1/2 ( )
第四节 稳定同位素地质应用
一 稳定同位素分馏概念 • 指在一系统中,某元素的同位理过程中: P141 • 分馏指数 α= RA/ RB RA:A物中 重/轻 物中 轻 RB:B物中 重/轻 物中 轻 • 同位素组成 δ=(K样品-K标样)/ K标样 α= ( RA/ RB=δA+1000/δB+1000
六 同位素比值测定方法 • (1)单接收法 • (2)双接收法: I1/ I2= (V1/ V2)*(R1/ ( R 2) • (3)多接收法 • (4)双进样法
第三节 稳定同位素样品制备与质谱 分析及应用
一 样品的制备 • C、H、O 、S 等同位素测定,须先将样品转变为 相应的气体。 • H-氢气 C、O—CO2气体 S-SO2 或SF6 (一)氢同位素制样 (1)还原法 制备水样通常采用还原法,还原剂为金属U、Zn、 Mg等。 (2)H2-H2O平衡法 H2—H20平衡法是一种在铀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用高纯度的氢气与水进行氢同位素平衡交换来测 定水中氢同位素组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