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巢湖地质实习设计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设计报告

一、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矿产等基本地质特征。

4. 提高学生的野外考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2年6月28日至7月2日三、实习地点巢湖北部地区(麒麟山、凤凰山、马鞍山、平顶山、王乔洞、紫薇洞等地)四、实习指导教师吕惠进老师五、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巢湖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如断层、褶皱等。

2. 地层:识别地层岩性、地层时代、地层接触关系等。

3. 岩石:观察岩石的肉眼特征,如颜色、结构、构造等,识别各类岩石。

4. 喀斯特地貌:观察地下喀斯特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等。

5. 矿产:了解巢湖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类型、特征等。

6. 野外记录:学会野外记录方法,如地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

七、实习安排1. 第一天:抵达巢湖,入住实习基地,了解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2. 第二天:参观麒麟山,观察地层、岩石、断层等地质现象。

3. 第三天:考察凤凰山,了解地貌类型、地层、岩石等。

4. 第四天:考察马鞍山和平顶山,了解地层、断层等地质现象。

5. 第五天:考察王乔洞和紫薇洞,了解地下喀斯特地貌和断层。

6. 第六天: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八、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收获。

2. 熟练掌握野外地质调查方法。

3. 提高地质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九、实习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遵守实习纪律。

2. 保管好实习器材,防止丢失和损坏。

3. 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4. 保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5. 严格遵守实习基地管理规定,保持环境卫生。

通过本次巢湖地质实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提高自己的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地质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巢湖地质地貌研究所。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内容:
在巢湖地质地貌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期间学到了许
多关于巢湖地质地貌的知识,并参与了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

首先,我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调研工作。

通过对巢湖周边地
质地貌的实地考察,我了解到了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巢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有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

在实地考察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
质工具进行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观测和记录,对地质地貌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还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
对巢湖地区的地质地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了解到了巢湖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在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地貌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地质地貌数据处理能力。

最后,我还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研究成果汇报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汇报工作,学习了如何撰写地质地貌研究报告和论文,并参与了研究成果的汇报和交流会议。

通过这些工作,我了解到了巢湖地质地貌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巢湖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到了许多关于地质地貌调研、数据处理和研究成果汇报的知识和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地质地貌研究能力,为地质地貌研究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模版的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模版的

一、前言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地质英才班于[实习时间]在[实习地点]进行了为期[实习天数]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以巢湖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观测和记录,旨在巩固和深化我们在《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等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实习目的:- 巩固和深化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 培养野外实践能力,提高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 实习任务:- 通过对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

- 分析研究巢湖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分布规律、岩性特征等。

- 绘制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等。

- 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巢湖地区地质背景和实习区域地质构造特点。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仪器,如地质罗盘、放大镜、野外记录本等。

2. 实习过程:- 实习期间,我们按照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分小组进行野外考察。

- 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巢湖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分布规律、岩性特征等。

- 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详细记录,包括地层名称、岩性描述、构造特征等。

-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野外绘图技巧,绘制了地质图件。

3. 实习后期总结:- 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撰写了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了梳理。

四、实习成果1. 地质图件:- 绘制了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等。

2. 实习报告:- 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实习内容进行了分析。

3. 个人收获:- 巩固和深化了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学会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的方法。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巢湖地质地貌调查实习。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巢湖市。

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一名地质地貌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了巢
湖地质地貌的调查实习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巢湖
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地质资源分布情况,收获颇丰。

首先,我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实地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勘察,我了解到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
岩石构成。

在地貌特征上,巢湖地区以平原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形
起伏较大,且水系发育,湖泊众多。

这些特点为巢湖地区的自然环
境带来了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其次,我参与了巢湖地区地质资源的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采集样品和资料整理,我了解到巢湖地区的地质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和花岗岩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了解到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最后,我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工作。

通过对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我对巢湖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所得数据整理成报告,为地质地貌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地质地貌研究和资源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实习单位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宝贵经验和收获。

巢湖_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_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于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共有15名同学参与,指导老师为李教授。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和深化地质学基础知识,提高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2. 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构造运动等基本特征。

3.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巢湖地区地质构造概述巢湖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1)断裂构造:巢湖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郯庐断裂带、庐枞断裂带和巢湖断裂带等。

(2)褶皱构造:巢湖地区褶皱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巢湖褶皱带和庐枞褶皱带等。

2. 巢湖地区地层巢湖地区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宙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主要地层包括:(1)太古宙: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元古宙沉积岩为主。

(2)元古宙:元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为主。

(3)古生代: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为主。

(4)中生代: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为主。

(5)新生代: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以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为主。

3. 巢湖地区岩性巢湖地区岩性多样,主要有以下类型:(1)沉积岩:沉积岩是巢湖地区最主要的岩性,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等。

(2)变质岩: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为主。

(3)岩浆岩: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

4. 巢湖地区构造运动巢湖地区构造运动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1)印支运动:印支运动是巢湖地区最主要的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

巢湖实习报告(下)

巢湖实习报告(下)

一、实习总结本次巢湖地质地貌实习,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和综合分析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现象,描述地质特征,并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2. 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知识。

通过对巢湖地区的实地考察,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地质图件的绘制。

实习期间,我学会了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地质图件。

4. 文字报告的编写。

通过对实习地区地层层序、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我能够撰写出较为详细的实习报告。

二、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3. 增强了对地质学专业的热爱。

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地质学研究的信念。

三、实习感悟1.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积累。

2.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专业的必经之路,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

3. 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4.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

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四、建议1. 加强实习前的理论学习。

在实习前,我们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优化实习课程设置。

根据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合理设置实习课程,提高实习效果。

3.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指导。

4.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现在,让我们试着写一篇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此次巢湖地质实习,我们脚踏实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新局面。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希望你喜欢。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1一、前言实习时间、地点、目的的详细安排:㈠、时间: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0日;㈡、地点:⑴ 石门寨、沙锅店、⑵祖山东门、⑶北戴河鸽子窝;㈢、实习目的:1、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和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6、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7、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二、实习区域概况㈠、具体实习地点地理位置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

祖山位于秦皇岛青龙县境内,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

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略逊于泰山。

鸽子窝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海滨东北角。

在那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20余米的临海悬崖上,因这里曾是野鸽的栖息地,所以留下了鸽子窝的名字。

㈡、工程地质概况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为山区。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着名的地质公园。

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

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

㈢、自然地理情况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安徽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安徽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安徽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安徽巢湖地质实习报告【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2、实习任务:(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专业班级13勘查(2)班报告编写郑博闻所属小组 C 组小组成员王伟、李望、刘娟、王焱、孟岩、张腾遥、龚郴彬、郑博闻指导教师刘珺、颜文昌老师提交日期2015年5月9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二、实习区地理环境 (3)第二章地层 (5)一、震旦系 (5)二、寒武系 (5)三、奥陶系 (5)四、志留系 (6)五、泥盆系 (6)六、石炭系 (6)一、高骊山组(C1g) (6)二、和州组(C1h) (7)三、黄龙组(C2h) (7)四、船山组(C2c) (7)七、二叠系 (7)第三章地质构造 (12)一、褶皱 (12)二、断层 (12)三、节理 (12)第四章岩浆岩 (13)第五章矿产 (14)一、石灰 (14)二、粘土矿 (14)三、铁矿 (14)四、磷矿 (14)第六章实习路线 (16)路线一:铸造厂—麒麟山—铸造厂 (16)路线二:铸造厂—麒麟山—狮子崖—凤凰山—铸造厂 (17)路线三:铸造厂—汽修厂—平顶山—铸造厂 (19)路线四:铸造厂—紫薇洞、王乔洞—狮子口—铸造厂 (21)第七章结束语 (23)主要参考文献 (24)第一章绪论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巩固并加深对已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对地质事业和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逐步掌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讲古论今等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习期间主要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掌握地质踏勘、剖面测量、地质填图、数字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区地理环境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

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临近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等组成。

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米,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米,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米。

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属长江流域。

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以巢湖为中心,有干线连接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南京市及其他县乡。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各沿岸城镇。

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温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一般在1000——1158㎜之间。

季节分布不均,春季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占38——44%,秋季占18——19%,冬季占10——11%。

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

巢湖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拥有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电石用灰岩、水泥用泥灰岩、冶金用白云石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巢湖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第二章地层一、震旦系区内震旦系出露在青苔山及半汤两地(背斜核部),仅有上震旦系灯影组,由于受断裂影响或掩盖,该组未见底。

如本区北部之青苔山,灯影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厚度360.06m。

下段厚约291.49,以浅灰色白云岩为主,可分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含硅质条带、硅质结核,148.33m,中部为厚层葡萄状含凝块石含蓝藻泥晶白云岩95.82m,上部类硅质岩,白云石呈碎裂状,厚47.34m。

上段为灰白、灰紫、灰黄色薄层微晶白云岩、条纹状白云岩及细晶鲕粒白云岩,底部为厚层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层,顶部掩盖,产微古植物化石原始光面球藻等,厚68.57m。

二、寒武系寒武系主要分布在半汤,以含镁碳酸盐为主,厚达570m。

由于近年来发现部分三叶虫三叠纪中东马鞍山组,上部:灰黄色厚层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

下部灰色薄—中层灰岩,灰紫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

龙山组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

下部: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

石炭纪晚船山组上部: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球藻灰岩。

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灰黄色含褐铁矿团块灰岩。

中黄龙组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

下部:浅灰、肉红色厚层状生物碎屑泥晶与亮晶灰岩。

早和州组上部:灰、浅红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渣状灰岩。

下部:灰黑色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岩。

高骊山组C1g 25 上部:杂色砂质、粉砂质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砂岩。

中部:灰黄色钙质泥岩夹姜粒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下部:灰黄色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

泥盆纪晚五通组上段:灰黄、灰紫、灰白色薄层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

下段: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含砾砂岩。

底部中厚层状砾岩。

志留纪中坟头组上部: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屑砂岩。

中部: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

下部: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

早高家边组上段:黄绿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细砂岩。

中段:黄绿色页岩、薄层长石细砂岩。

下段:灰黑色页岩。

三、奥陶系本区奥陶系出露不多,但见于半汤一带。

总的划分与下扬子地层一致,但由于出露差,发育不全,以下奥陶统仑山组较发育为特征。

如半汤汤山剖面:厚118.23m,可以分为下、中、上三个部分。

下部由细晶泥质白云岩组成,缺乏硅质团块为其特征。

与山凹丁群呈连续沉积。

曾在其中采获:垂叶角石, 可本角等。

为各地常见之早奥陶世早中期时代的产物。

中、上部为含硅质结核、硅质条带白云岩组成,其中没发现化石。

岩石硅化明显,因而其它各组情况,不甚清晰。

但与邻区含山县相比较,不如它们发育齐全,汤山一带常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也稍有增加。

可能本区以碳酸盐相发育为特征。

四、志留系志留系在巢南与巢北都比较发育,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

但巢南、巢北的志留系沉积有明显差异,表现在巢北地区缺乏上统茅山组,而以中统坟头组直接与泥盆系五通组相接触。

五、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区内泥盆系分布广泛,但仅有上统五通组。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

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石英砂岩段。

厚73.18m。

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

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

砾径不同地点变化较大,一般2-5cm,个别达8cm以上。

呈半圆到棱角状,层内见有15°倾角之斜层理。

砾石层内反映多次沉积旋回。

在巢北地区沿底部砾岩层追索,砾石分布极不均一,似呈瓣状砾石透统体状分布。

上部厚层至中厚层,硅质胶结,中粒或中细粒石英砂岩夹少数泥质粉砂岩、泥岩层。

石英砂岩中时可见大型单向斜层理及层面波痕,部分槽形斜层理。

本段由于岩性坚硬在区内多组成山脊或陡壁。

含化石甚少,仅见个别亚鳞木。

六、石炭系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

分上、下二统。

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巢北缺失,仅在巢南发育。

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

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一、高骊山组(C1g)巢湖北部地区高骊山组比巢湖南部地区(28m)薄,而且相变明显。

如凤凰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2.15m。

下部: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0.1-0.3m)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36m。

中部: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

厚5.03m。

上部: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

层内虫迹构造发育,自下而上,自成一水平管迹、V-Y形管迹、似甲壳状管迹之组合,厚4.25m。

二、和州组(C1h)巢湖北部地区的和州组以歫嶂山剖面较为完整,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26.81m。

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类岩。

厚22.53m。

上部:灰、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厚4.28m。

三、黄龙组(C2h)黄龙组在长江沿岸一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浅、微红纯灰岩、粗晶灰岩(有人称砾晶灰岩)、白云岩。

下部白云岩段在南京到江北一带又称为老虎四组,属早石炭晚期。

而中上部粗晶灰岩、纯灰岩段属黄龙组。

下部: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

厚16.74m。

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

厚10.50m。

四、船山组(C2c)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厚8.26m。

在巢湖北部岠嶂山一带可分为两部分: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

厚1m多,含:石炭皱戟贝 ,舒克贝,泥岩中含植物碎片化石。

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七、二叠系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

总厚288.41-487.84m。

下统:①、栖霞组(P1g)按巢湖市北部北平顶山剖面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

厚61.60m。

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碎屑岩夹劣质煤,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

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厚0.25m,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黑色页岩及黑色劣质煤层,厚0.75m,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

上部(臭灰岩层):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厚60.60m。

上段:厚109.67m。

可分为四部分。

下部(下硅质层):含燧石结核或团块灰岩,黑、灰黑色灰岩,夹黑色薄燧石层及生物碎屑粉砂质泥岩。

厚8.74m。

中部(合燧石结核灰岩层):深灰、灰黑中薄到中层含燧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类岩,厚78.1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