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化检测(二)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

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

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

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差异。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历史实际。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

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辽阔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海蚌壳、海鱼骨等遗存。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逐渐丰富和拓展。

秦始皇曾数次东巡,并派徐福率众东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行的明确记载。

《庄子》《山海经》等大量早期古代经典文献中也都不乏对海洋的描述,特别是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用海洋的真实写照。

汉代则有了国人走向远海更为具体的文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扬帆远航,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亚各国。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

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升,魏国曾在青、兖、幽、冀四州大造海船,当时东吴的造船业最为发达,船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隔舱技术,即使个别船舱受损进水也不影响航行。

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海上远航,远至台湾、东南亚等地。

唐代不仅陆上疆域广阔,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影响也实现了空前拓展。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大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⑤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高峰,它的主要特点是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学者分析指出: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特别提倡,它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以具象手段确立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在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超出“正史”。

革命回忆录其实就是一种史传体文学作品,是通过弘扬革命者的英雄事迹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和教育后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写作,更多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群众写作运动大多有着切实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写作的方式,记载并讴歌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而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造就自己的政治优势。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是‘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了特殊政治功能和时代要求,从而承担起了传播红色文化、构建新的政治认同和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中国社会,传记文学是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传记文学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

革命回忆录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传记体散文作品,其特点是读者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扣人心弦的革命英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因此在传播革命历史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

虽然某一篇革命回忆录只是记录了某人、某事或某场战役的某个片段,但无数个片段和故事汇聚到一起,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小见大,就可以像珍珠一样被有机整合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勾勒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从而生动揭示和展现出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革命回忆录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对缔造新中国这段艰苦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就是通过大众书写的方式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

“作者都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比史书自然多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带有个性色彩的真情实感”,就更能打动人。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1月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国味,赵树理的“山药蛋味”和汪曾祺的“高邮味”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察赵、汪作品两种中国味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发掘它们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②赵树理由于从小受民间故事、鼓词等中国俗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以“俗”为主的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而且在创作理念上又承诺毕生做“地摊文学家”为农民写作,从而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形式具有一个突出特点:故事化。

而汪曾祺则与之恰好相反,他的小说的结构形式是散文化,他指出:“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

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

”这样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散文,或者说是一种介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新品种。

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上的这种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与他受到了中国雅文化中庄子散文的影响,接受了鲁迅、契诃夫等大师的美学主张直接关联。

③赵小说的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性强,甚至故事套故事,有悬念,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地写下去,脉络格外分明。

为此,常用保留关节的方法,按下一个故事暂不表另起一个头绪,使用“扣子”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非一口气卒读不可。

而汪的小说结构与赵的相反,简直与散文区别不大,完全是散文化的结构。

他很重视小说的气氛,并认为只要写出了气氛可以不讲故事,没有情节,甚至不必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检测(二)(第9周)历史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检测(二)(第9周)历史试卷

9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

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

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 ( )A .自强不息B .厚德载物C .崇德尚贤D .天人合一2.古代典籍中的“中国”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民族概念。

表 1 文献中“中国”的含义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3.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 )A .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 .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 .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 .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4.表 2 是根据 1847 年首批赴古巴华工的口供整理而来,这反映了当时表 2 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A.存在奴隶贸易现象 B.清朝政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C.出洋或因生活所迫 D.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5.古代两河流域人们认为万物是由神创造的。

苏美尔城邦时期是多神共同创造;但是到了巴比伦王国和亚述帝国时期,多神创造逐渐变为一神为主多神协助共同创造,或者干脆一神独立创造。

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政权更迭影响价值判断 B.生产发展推动文明进步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神话传说丰富历史研究6.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 (下图) ,其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基督教垄断欧洲教育和文化B .基督教会的道德教化C .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 .基督教文明的多样性7.有学者指出“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

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据材料“这些罪名包括反逆、反叛、降敌等罪过,也包括不敬、不孝、不义等行为”,可知“重罪十条”中,既有针对反逆、反叛、降敌等的惩罚,又有对不敬、不孝、不义等行为的惩罚,突出礼法结合的法制特点,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礼法结合,并未提及亲疏尊卑,排除A项;仅从律法的规定,无法得出统治策略的信息,排除B项;《大明律例集解附例》是第一部创立律例合编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国家如瑞典、荷兰共和国等,也得到了法国、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B.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C.废除等级体制的理想D.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年(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国家如瑞典、荷兰共和国等,也得到了法国、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可知,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新建立的疆域以及实力较小的国家同老牌大国一样享受礼遇,这说明在国家事务处理中,体现了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没有描述自由民主、也没有欧洲国家至上,以及等级体制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三五”期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注重机械化及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稳定,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没有体现农民消费观念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粮食结构改变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国家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没有描述食品技术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既可以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也可以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声中外,比如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惠州西湖因苏轼贬惠州之后才盛传其名。

当然,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途的文学景观。

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

岳阳楼的名气也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

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

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武安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节来临,烟花爆竹的话题重新被捡起,是禁是放,各有说辞。

有人建议,应该以立法的方式禁止中心城区燃放烟花,以缓解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

还有人建议,至少应该严格规范行政审批,对烟花爆竹的运输、燃放等行为进行控制。

事实上,近些年来,这一话题几乎每年都会引发激烈争议。

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对燃放行为进行规范,固然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体现,同时也要看到,对于“爆竹声中辞旧岁”的传统风俗,还需要通过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要改变风俗和习惯,不应当单纯依靠法律,否则便可能是一种粗暴的行为。

传统农业社会中,燃放烟花爆竹寄托了人们“辟邪”、行好运的心愿,也给孩子们添了乐趣,给大人带来了喜气儿。

但在现代高密度生活的大都市,情况显然不同:一方面,人们已不堪喧嚣,他们更希望已经浑浊的城市空气能清爽一些,繁忙工作之后的假日能安静一些;而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丰裕,使人们对“年味儿”有更高的文化期待,甚至赋予其文明传承与传统复兴的意义。

“过年”成了现代生活中的文化乡愁,一串小小的爆竹是禁是放,也因而承载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文明的价值评判,变得沉甸甸起来。

在“春节”的文化转型中,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大家各得其所?能否在重建春节习俗的过程中,同时加强文化认同和公共意识?比如,在一些国家民俗中,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形式,体现出社区和团体的存在,通过不限于家庭亲人的群体活动,构建出丰富的公共生活领域,在更大的程度上培养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归属、认同与公益心。

因此,立法者和执法者应该有更多的文化关怀,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既维护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法定权利,又为传统文化留下生长的空间,使之成为促进民族认同和强化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节点。

比如,能否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烟花爆竹的污染、噪声和火灾隐患?舞狮舞龙扭秧歌,能否通过居民自治和民主协商的方式选择时间和地点,既保留年味又培养自治意识?社会组织能否行动起来,举办一些体现组织性、开放性和集体性的节庆活动?自省促进文化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检测(二)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积淀了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各个历史朝代的文物古迹有3500多处。

不要说驰名中外的长城、故宫、天坛,就是北京的一座院落、一砖一瓦,都可能流传着一段故事,都可能有着三百年的历史,都可能蕴含着文化。

我们要保护好文化遗产。

回答1—2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它是()
A.人类全部实践活动及其产品
B.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人类全部的意识形态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我们之所以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启示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
A.尊重文化多样性 B.重视文化继承性
C.理解文化发展性 D.懂得文化先进性
5.“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差异、有竞争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6.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

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

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8. 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9.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的机会。

这一论述表明()
A.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 B.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决定的
C.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10.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做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

”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A.包容汇通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11.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12. 农历八月十五仲秋节,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台湾各地举办多项活动庆祝,民众纷纷赶回家吃月饼赏月,不亦乐乎。

下列有关民族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B.海峡两岸共同庆祝民族节日体现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13.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应抛弃;还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身之所,应继承。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辩证的分析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应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D.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我们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14.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5.12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D.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15.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

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
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表明( )
A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 .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 .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16.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该书出版后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这启示我们(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 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 17. 据统计,90%以上的世界新闻由西方七国垄断,美国影片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票房的三分之二以上。

这告诉我们( ) A .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必须反对外来文化 C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18. 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为此,我们应该(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19.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20. 京剧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南京、苏州等市纷纷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传统文化是健康积极有益的
C.京剧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1.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
A .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 .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 .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
D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2.胡适在评价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作用时说:“(进化论的介绍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这段话说明西学东渐( )
A .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B .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C .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D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材料题(12分): 25.材料题: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

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

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
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
的岭南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答案: DACAD DBBCD BCDCA BAABD BD
25、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
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