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修复颌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外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并应用各种修复与再生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首先,传统的修复技术包括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即将患者自身的骨组织移植到缺损区域,具有较低的移植排斥风险和较高的成功率。

而异体移植则是使用来自供体的骨组织进行移植,适用于那些无法提供足够自体骨的患者。

然而,这些传统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供体来源的限制和手术创伤。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修复与再生技术逐渐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治疗。

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技术是骨基质蛋白(BMP)的应用。

BMP是一种能够诱导骨细胞分化和骨再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载体的方式植入到缺损区域,促进新骨的生长和修复。

此外,干细胞疗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转化为骨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因此可以用于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这些材料能够提供支架结构,为细胞的附着、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生物可降解材料一般分为生物活性玻璃、生物陶瓷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材料可以根据骨缺损的情况进行定制,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尽管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的成本较高,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可能难以负担。

其次,一些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周期,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合作度。

此外,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总之,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传统的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仍然是重要的手段,但新型的技术如BMP应用、干细胞疗法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为治疗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将来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现今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来愈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然而肿瘤切除的同时所遗留的大面积组织缺损需要及时修复。

皮瓣手术始于公元前6~7世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显微外科且大大促进了皮瓣的发展,此后皮瓣移植越来越复杂,皮瓣移植要求移植皮瓣高质量的存活,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对组织损伤小,节省时间,费用低,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皮瓣移植,熟悉各种皮瓣的利弊显得格外重要。

游离组织瓣手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从而保证游离组织瓣血液循环通畅[1]。

目前,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游离组织瓣有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等[2]。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利用肌肉为蒂,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皮肤一并切取,转移入缺损区[3],其优点是血运供应充沛、组织量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安全,易成活,并发症少[4]。

常用的带蒂皮瓣有胸大肌皮瓣,岛状颏下皮瓣,额部岛状瓣等。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很难抉择哪种皮瓣最适合患者,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游离皮瓣与带蒂皮瓣在手术中的利与弊以及修复原则,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 各种皮瓣的特点1.1 背阔肌肌皮瓣:属于游离皮瓣。

由Tansini在1896年首次报道,Quillen 首次用于颌面部缺损的修复。

是移植范围最广,功能最多的皮瓣之一。

可分为背阔肌岛状瓣,游离背阔肌肌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该瓣是一个扁平三角形肌肉,主要由胸背动脉供血,胸背神经支配,优点是供吻接的血管分布恒定,胸背动静脉外径大(1.5~2mm以上)、蒂长(6~8cm),移植范围广,面积大。

该瓣还可用于乳房再造,肩部和上臂部的缺损,小儿巨大胸部缺损的治疗。

缺点是对脊柱稳定、臂的内收内旋及辅助呼吸产生影响,因此,有肺部疾病及体力劳动者慎用此瓣。

1.2 带蒂胸大肌皮瓣:属于轴型皮瓣。

由Ariyan在1979年首次用于头颈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的修复,胸肩峰动脉是营养该瓣的主要血管,其体表投影易定位。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MEN G Z h a o — y e,Z HANG S e n — l i n, MAO Z h a o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t o m a t o l o g y ,N a n i f n g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i f n g Mi l i t a r y C o m m a n d ,P L A,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2,  ̄a n g s u , C h i n a )
l a r i z e d i f b u l a r o s t e o c u t a n e o u s l f a p . Me t h o d s : S e g me n t a l ma n d i b u l r a ms  ̄t i o n a n d i mme d i a t e r e c o n s t r u c — t i o n w i h t v  ̄c la u r i z e d i f b u l r a o s t e o c u t ne a o u s l f a p w e r e p e f r o r me d i n 8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u mo r .T h e i f b u l a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ma n d i b u l a r d e f e c t s w i t h v a s c u l a r i z e d i f b u l a r o s t e o c u t a n e o u s f l a p
b y he t t i t a n i u m p l a t e .T h e s k i n l f a p s we e r u s e d f o r ec r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o f t t i s s u e d e f e c t s o r a s o b s e r v a t i o n

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

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

仅单 纯钛板修 复发 现近远 期 并发症 2例 ( 中 其 并 发症最 常见 的是感 染 或植入 材 料排异 、 断 ) 余 折 , 修复方法 未 发 现 近远 期并 发症 。修 复 方法 与 修 复 疗 效 的关 系详见表 2 。
表 2 修 复方法与修复疗效的关系
占全部缺损 的 1 .%。 25 12 修 复方法 8 例 下颌骨节段 性缺损 中行单 纯 . O 钛 板修复 的 2 3例 , 板 +游离髂 骨修复 l 例 , 钛 5 血管 化腓 骨 修 复 2 5例 , 直接 关 创 和单 纯 软组 织 瓣 修 复 1 例 。治疗原则 : 7 多数为恶性 肿瘤 采用单 纯 软组织 瓣修复 和直 接 关 创 或 单 纯 钛 板 修 复 ; 类 良性 肿 各 瘤 、 肿及放射性 骨坏死 采用 钛 板 +游离 髂 骨及血 囊 管化腓 骨修复 。具 体如表 1 示 。 所
8 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 4种修复方法经临床应 O 用, 发现都 有 其各 自的优 缺点 , 别 为 : 1 直 接 关 分 () 创和 单 纯软 组 织瓣 修复 。优点 : 手术 费用 低 , 染 感 机会 较 少 。缺 点 : 颌 骨连 续 性 中断 , 容 畸形 明 下 面 显, 言、 嚼、 咽及呼吸功能较差 , 响社交。 语 咀 吞 影 本 方法多适 用于 预后 较 差 的恶 性 肿 瘤 ;2 单 纯 钛 () 板修 复 。优点 : 复 下颌 骨 的 连续 性 , 复部 分 咀 恢 恢
因下颌 骨节段性缺 损将不 同程度地 影响患者的 面容 、 语言 、 咀嚼 、 咽及呼 吸功能 , 吞 目前 已有 多种修 复方法 , 如血管化 和非血 管化 的修复 , 纯钛 板 固定 单 等 , 院 自 20 本 0 6年 6月 ~20 07年 6月对 8 下 颌 0例 骨节段性缺 损的原 因及 治疗方法 作如下分 析 。

多种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多种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多种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分析目的:寻找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方法:对97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性质、范围,分别采用鼻唇沟皮瓣(6例),邻位滑行皮瓣(13例),Abbe瓣(4例),胸大肌肌皮瓣(17例),颈阔肌肌皮瓣(14例),下斜方肌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13例),额瓣(6例),颞肌筋膜瓣修复(6例),舌瓣(11例),腓骨肌皮瓣(3例),观察修复效果。

结果:97例区域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坏死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尖端坏死1例,另1例胸大肌皮瓣术后放疗后坏死(术后4月),其余皮瓣存活,外形基本满意。

所有患者均能进食,97%能正常饮食(食饭),其余可流质饮食。

舌、腭、咽、口底肿物T3以上,术后语音轻度影响。

结论:采用以上多种区域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建议应尽可能采用邻近带蒂皮瓣;对于较大缺损修复主要是修复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组织修复缺损,对进食、语音影响似区别不大,日后尚需作深入研究。

标签:组织瓣;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众多,历史悠久,无论是因为肿瘤切除引起的缺损、抑或是先天畸形或外伤缺损均可用组织瓣修复,根据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范围、种类不同,采用各种不同、合适的方法修复,目的是通过修复组织缺损,恢复口腔颌面部的美观及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者曾经或正在使用不同的修复方式,笔者就多种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作回顾总结。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0月因肿瘤、先天缺损或外伤缺损引起畸形共97例(男56例,女41例)患者,年龄2~96岁,平均54岁。

1.2.缺损类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15例(下颌骨方块缺损未作修复不在内),其中上颌骨缺损4例,下颌骨缺损11例;单纯软组织缺损82例。

1.3 手术方法1.3.1伴颌骨缺损的修复:上颌骨缺损4例,2例使用钛网+颞肌筋膜瓣修复,另2例单纯使用颞肌筋膜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1例,3例使用腓骨肌皮瓣修复,8例使用重建钛板+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临床分析

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临床分析

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临床分析I类颌骨缺损的特点是缺损区位于硬腭中部,未损伤牙列,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而主要影响语音和吞咽功能。

因而修复的重点是解决口鼻腔的封闭,恢复患者的语音和吞咽功能;修复体设计的重点是修复体的固位与密封[1]。

可采用下述二种修复设计。

1.1硅橡胶阻塞器这种设计主要适用于直径在2~3cm间、缺损区鼻腔侧有足够的组织倒凹的缺损区。

以分瓣印模法和分层印模法结合的方法制取缺损鼻腔侧和口腔侧的印模,将阻塞器的边缘设计到鼻腔侧倒凹的2mm处,阻塞器鼻侧边缘厚度为1.5mm,阻塞器中部厚度为2mm,而阻塞器口腔侧边缘伸展到缺损区边缘2~3mm处,边缘呈缓坡状逐渐与腭部粘膜移行。

整个阻塞器横断面呈X形,当修复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进入鼻腔后,依靠硅橡胶的弹性恢复原形状,即可使阻塞器稳定地保持在缺损区上,封闭口鼻腔交通,可以有效地恢复语言和吞咽功能。

1.2支架式修复体这种修复体适应证广泛,可用于大小范围不等的I类缺损,且不受鼻腔侧倒凹状况的限制。

采用个别托盘法或分层印模法制取上颌及缺损区印模。

在模型上填去倒凹,在双侧前磨牙和磨牙上设计4个卡环,使修复体呈四边形。

修复体的腭部边缘线应在缺损区边缘外6mm 左右,以确保缺损区的密封,同时又尽可能减小修复体体积;若缺损区大,则基托覆盖整个上颌。

将修复体上端伸展入缺损腔中,高度一般不超过1.5cm,以免影响通气或鼻腔的共鸣作用。

如缺损区<2cm,则可将修复体顶端适当伸入缺损腔,无需显著增加高度。

缺损区>2cm,则修复体一般均应做成中空式,以减轻重量;这类修复体可采用连模铸造的金属支架上连接塑料的阻塞器,也可直接用塑料做成大基托式的中空修复体。

当上颌牙列有缺损时,修复体还可与义齿结合,做成义齿式阻塞器。

2Ⅱ类缺损的修复设计Ⅱ类缺损为一侧部分上颌骨缺损,有牙列及支持组织的缺损,它的特点是缺损区较小,缺损区可为游离端(Ⅱ2)或非游离端(Ⅱ1) [2]。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和技术研究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和技术研究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和技术研究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要求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研究人员在材料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就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和技术进行综述。

一、材料研究1.自体骨移植材料自体骨移植材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它具有与患者自身骨组织相容性好、成活率高等优点。

常见的自体骨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块和自体骨颗粒。

自体骨移植材料可以通过手术切取患者其他部位的骨组织,然后移植到缺损部位进行修复。

该方法适用于骨缺损较小的患者,但需要额外手术操作,可能存在手术创伤和供体部位需要愈合的风险。

2.异体骨移植材料异体骨移植材料是指从其他个体中获取的骨组织,通过加工和处理后用于患者的骨缺损修复。

由于其来源广泛,可供选择性更多,异体骨移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领域。

然而,由于其组织的异质性,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处理,以减小其免疫原性。

3.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

常见的生物陶瓷材料有羟基磷灰石和三钙磷酸钙等。

生物陶瓷材料可以与患者的骨组织结合,促进骨再生和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技术研究1.口腔颌面部三维重建技术口腔颌面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将患者特定部位的骨缺损进行精确重建。

该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准确性和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口腔颌面部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2.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对骨组织及其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进行分析,评估骨缺损修复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可以优化修复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方法,提升其修复效果。

3.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人工培养和植入体外培养的新生组织,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

不同治疗方法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不同治疗方法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用 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 血管化骨肌瓣 移植虽然成功率高 , 由于费用高 、 但 创伤 大等 不利因素 的限制, 选择该 术式 的患者 比例低 ; 替代物植入因有排异反应, 可作为补充方法。 仅

【 关键词 】 下颌骨缺损; 血管化骨移植 ; 自体游离 骨移植 ; 替代物植入
t e n y e b u ecii l aa i l a a zda o t h l c t 。Reut 7 ains t uo e o s reb n r t g 5 cs s( 0 5 ) w t e vy l t n ad s l 8 p t t wi a tg n u e o e a i ae 7 . % , i f e s e h f g fn 5 hr
Pa z i u n h h a,Pa z i u 1 0 7, h n a hh a6 7 6 C ia
【 bt c】 O j te T nle h ec m n s e os fea n cntco f ad u r ec A s at r be i o a z t e o olue m t d piad eosutno m ni l f t cv a y r m y d h or r r r i b ad e s
r t a 4 ,1 0% ,6 a e w s9 % 0 7% .Co cuso Th n i u a ee t r e s n ie n a c r a c t h rn i l fs - n l in e ma d b l d fc s ae p r o a z d i c od n e wi t e p i c p e o e r l h l c in a c r i g t i ee t e a rmeh d .F e o e g ata o e i tl t e mo tc mmo l s d ci i a n i u a e e t e to c o d n o d f r n p i r t o s r e b n r f ln s si h s o l n y u e ln c ma d b lrd fc l r p i t o s;d s i v s u a ie o e fa r n p a t t n h sa h g u c s ae,b tb c u e o h i h c s n a g e a rmeh d e p t a c lrz d b n p ta s l n ai a i h s c e sr t e l o u e a s t e h g o ta d lr e f ta ma a v re fc o ,s lc in o e s r ia a in sr t o r u d e s a tr s e e t t u g c p t t ai i lw;d e t e e to h ma ie i l n n ya u p e n o f h l e os u o rj c in a e tv mp a t l sa s p lme - ‘ o tr to . ay me h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 术 2 。在 多种 植 入体 中 讯
护士进修杂志 20 0 6年 1 O月第 2 1卷 第 1 0期

9 9 5 ・
佳, 因为骨 血循环 丰 富 , 感染力 强 , 抗 外形好 , 钙化 骨 和骨化 能 力 强 。宋欣 等 对 5 3例 颌 骨肿 瘤 用 3种
移植骨 同新 鲜骨 折 一样 按 期 骨 性 愈 合 , 血管 造 影 行
显示 吻合 口通 畅 , 为 吻 合 血 管游 离 骨 移 植 治疗 骨 认 缺损具 有骨 块血 运 丰 富 、 合 快 、 形好 等优 越 性 。 愈 塑 尹明平 等 应 用块 型羟 基磷 石人 工骨修 复下 颌骨 缺 损3 4例 , 果表 明 , 格掌 握 适 应 症 及 选 择正 确 的 结 严
除 术并行 一 期或 二期颌 骨 修 复 ; 3 随访 2年 以上 。 ()
2 4 病 人满 意 度 ( . 成功 植 入 并 随访 2年 后 , 者 自 患
我的综 合评 价 ) ( 4 表 )
表 4 不 同材 料 修 复颌 骨 缺 损 的 病人 满 意 度 比较
复 习全 部病案 , 通过 问卷 调查 的方 法 , 将所 有修 复方 法 分为 自体骨 修复 ( 含肋 骨 、 骨 、 髂 松质骨 充填 ) 和人 工 骨修 复( 含钢 板 、 基磷 灰 石 、 羟 异体 骨 及 其 它骨 代
骨移植 1 , 例 玻璃 活性 生物 陶瓷 人工 骨 1 , 例 玻璃 活
作者 简介 : 威 ( 9 4 ) 男 , 宁 , 主 任 医师 , 究 方 杨 1 6一 , 辽 副 研 向 : 面部 外 伤 , 瘤 、 眠 呼 吸 暂停 综合 症 的 外科 治疗 颌 肿 睡
性 陶瓷骨块 + 羟基磷 灰石 颗粒 1 , 例 未植 骨 1 , 例 袋
2 2 成功 率的 比较 .
( 2 表 )
表 2 不 同 材 料 修 复颌 骨 缺 损 的 成 功 率 比较
所造成 颌 骨缺损 的 修 复治 疗 进 行 了 回顾 分 析 , 报 现
告 如 下
2 3 整 复效果 ( 形及 张 口度 ) 比较 . 面 的
( 3 表 )
1 材 料 和方法 所 有病 例来 源 于华 西 医科大 学 口腔医学 院 口腔
表 3 不 同 材 料 修 复 颌 骨 缺 损 的 整 复效 果 比较
颌面外 科 1 5  ̄1 9 9 8 9 8年和 贵 阳市 口腔 医院 1 8  ̄ 98
20 0 5年 收治 的住 院病 员 。病 例 人 选 条 件 为 : 1 颌 ()
骨 内病 损 , 病理 证实 为 造 釉 细胞 瘤 ; 2 行 颌 骨切 经 ()
维普资讯

98 5 ・
护士进修杂志 20 0 6年 1 第 2 0月 1卷 第 1 o期
不 同治疗方法修复颌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杨 威 陈 黎 明 谭 艳 丽 钱 昕 汤 晔 谢 玉 莲
( 州 省 贵 阳 市 口腔 医 院 , 州 贵 阳 5 0 0 ) 贵 贵 5 0 2
髂骨 之 间的疗 效进 行 了以 上 四个 方 面 比较 , 结果 发 现肋 骨 与髂骨 相 比各方 面无 显著性 差异 。
3 讨 论
2 1 切 口愈合 的 比较 ( 1 . 表 )
在 伤 口愈合 方面 : 自体 骨优 于人工 骨组 。
表 1 不 同材 料 修 复 颌 骨 缺 损 的 切 口愈 合 比较
李世 芬等[ 总结 了 1 6 ~ 1 9 2 9 6 9 4年治 疗 的下 颌 骨造 釉细胞 瘤 2 0例 , 全部病 例 均 于正 常组 织 外 0 5 .

10c 处切 除肿 瘤 , 中植入 自体 髂 骨 1 例 , . m 其 l 自
体髂 骨颗粒 +异 体 冷冻 肋 骨 3例 , 上 升 血管 蒂 髂 臀
用 品) 两组 进行 比较 。
2 结 果
本 研究 共 收 集 符 合 病 例 入 选 条 件 的 病 例 1 8 8 例 , 中旷置二 期修 复 7 例 , 其 6 自体骨 1 5 , 6 例 人工 骨
2 3例 。
另外 , 我们 对 自体 骨 中( 二 期 植 入 ) 肋骨 与 含 的
其 总治 愈率 为 7 . 。郭 雄 虎 等 采 用 自体 骨 带 36 血管 蒂吻 合血管 游 离骨移 植 的方法 对 3 股 骨粗 隆 例
骨囊 肿 、 2例股 骨髁 巨细 胞瘤 、 3例 下 颌 骨 造釉 细 胞 瘤病灶 清 除后 遗 留的 巨 大骨 缺 损 进 行修 复 , 3 经 ~ 1 O年平 均 7年的 随访 观察 , 7例 病人 功能恢 复 良好 ,
下进 食 及说话 ;2 除 二 期 修 复 外 , () 颌骨 缺损 修 复 术 均伴 有 口内切 口, 而术 后 的颌 间 栓结 又使 患 者 的 口
腔 自洁作用 几乎 完 全 丧 失 , 因此 全 面 、 致 、 时 的 细 及 口腔 冲洗就 成 为 了预 防术 后 感 染 ( 就 是 手 术 成功 也 与否 ) 的关 键 ; 3 颌骨 缺损 发 生在颜 面部 , 目前临 () 在
关键词
颌 骨 缺 损
修 复
疗 效
文 章 编 号 :0 26 7 ( 0 6 1 - 5 — 2 1 0 — 9 5 2 0 ) 09 80
中图 分 类 号 : 8 . R7 3 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造釉 细胞 瘤治 疗 的 方 法 主要 是 外 科 手术 , 因其
有局 部浸 润周 围骨 质 的 特点 , 故手 术 治 疗 时 不应 施 行 刮治术 , 须将 肿瘤 周 围的骨质 至少 在 0 5c 处切 . m 除, 而切 除后颌 骨缺 损 的 治疗 一直 是 口腔 颌 面外 科 医护 人员 关心 的问题Ⅲ 。我 们对 因造釉 细胞 瘤手 术
不 同的方 式进行 了冷冻 外科 治疗 , 通过 近远 期观察 ,
体 会 , 该 特 别 关 注 如 下 三 个 方 面 : 1 由 于 颌 间 栓 应 ()
结 需保 持 4周左 右 , 致患 者术 后 进 食 及 言语 功 能 导
障 碍 , 前应该 有 针 对性 的训 练 患 者 在 紧 咬牙 状 态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