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与设计——第12章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

合集下载

汽车空调的采暖与通风系统

汽车空调的采暖与通风系统

汽车空调的采暖与通风系统引言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开展,汽车空调系统在提供舒适驾驶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提供凉爽的空气,汽车空调还能在寒冷的冬季为乘客提供暖风,以及通过通风系统保持车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本文将介绍汽车空调的采暖与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采暖系统汽车空调的采暖系统是利用车辆的发动机热量来提供暖风。

具体而言,采暖系统由以下组成局部构成:1.暖风箱:暖风箱位于发动机舱内,通过热交换器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转移给暖风。

2.通风风扇:暖风箱内安装有风扇,通过风扇的运转将加热的空气送至车内。

3.控制面板:驾驶员通过控制面板可以调节采暖系统的温度和风速。

在汽车运行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暖风箱,暖风箱中的热交换器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传递给通过风扇流动的空气。

然后,热空气通过汽车内部的通风系统被送入车内,为乘客提供温暖的驾驶环境。

通风系统除了提供暖风,汽车空调系统还需要通过通风系统保持车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通风系统主要由以下局部组成:1.进气口:进气口位于车辆外部,用于引入新鲜空气。

2.风扇和过滤系统:通风系统内配有强力风扇以及空气过滤器,通过风扇的运转将外部空气经过过滤器进行净化后送入车内。

3.排气口:排气口位于车辆内部,用于排出车内的污浊空气。

通过通风系统,车辆可以不断循环新鲜空气,从而防止车内空气变得闷热和污浊,提供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

汽车空调的成效汽车空调的采暖与通风系统为汽车提供了以下的优点和成效:1.舒适性:汽车空调能够在寒冷冬季为乘客提供温暖的驾驶环境,使乘客感到舒适和温暖。

2.健康与平安:通过通风系统的循环,汽车内部空气得以保持新鲜和清洁,防止细菌、异味或有害物质的滋生,提供健康和平安的驾驶环境。

3.防雾效果: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通过控制车内湿度,防止车窗玻璃起雾,提供良好的驾驶视线。

4.节能和环保: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通过控制温度和风速,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汽车空调的采暖与通风系统在提供驾驶舒适性、健康性和平安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汽车设计:整车风道及出风口的研发与设计!

汽车设计:整车风道及出风口的研发与设计!

汽车设计:整车风道及出风口的研发与设计!冬暖夏凉,是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买车后的时候也会看看车子的空调体验是否舒适,这就像好马配好鞍,英雄配美人,好车要有好的体验,就像下面这头野兽,也必须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这位美女小姐姐才会喜欢,才会爱哟!今天漫谈君就和大家聊一聊整车风道及风口的研发与设计一、整车风道和出风口简介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由出风口和风道组成的汽车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到汽车驾驶舱内,完成通风、制冷、加热、除雾除霜、净化空气等功能。

1风道风道连接汽车空调器和出风口,风道的布置走向,占用空间和风道中的气流速度都会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2出风口空调出风口属于乘客可见区域,出风口的布置、大小、形式直接影响车内气流速度、气流方向和气流组织所以对车内安静程度和乘客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风道及出风口的基本组成1风道的基本组成2出风口基本组成出风口由拨轮、拨钮、叶片和风门通过一定机械结构组合而成。

三、设计原则1风道设计原则1)风道走向尽量避免过大的转角,这样会增加风阻;2)风道内部尽量不要有尖角或突出物,这样容易产生蜗旋气流,并有可能产生噪音。

3)风道截面大小尽量做到均匀;总之,我们需要得到的风道具有风阻小,出风均匀,没有噪音的特点。

2出风口设计原则1)造型分割线应与仪表板或其他内饰零件特征线统一四配。

2)叶片与面板之间,拨轮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必须小而均匀。

3)出风口里面的叶片连接结构,海绵,密封材料,转动轴等,应当不能或尽量避免直接被看见,否则影响美观。

4)叶片的分型线应当不明显。

5)当叶片在关闭位置时,应当避免叶片之间存在明显的可见问题。

6)叶片,拨轮或拨钮,一般会被造型设计师定义成亚光零件。

7)如果有关闭风门,当风门关紧时,手感及关闭声音应当明显可感知的。

8)调节拨轮与面板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差,造型统一,既保持美观又要使得操作便易。

9)调节拨轮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纯塑料,尽可能地覆盖上橡胶材料,以获得良好的手感。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_金陵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_金陵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_金陵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汽车行驶时受到的横风将会对汽车产生一个()力矩。

答案:侧倾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车身覆盖件的特点()。

答案:形状简单3.为了提高轿车车身的扭转刚度,车身结构件的截面形状通常设计为()。

答案:闭口异形4.汽车行驶时,在汽车表面存在着一个相对薄的空气层,该层内气流速度有急剧变化,存在着速度梯度,该气流层称为()。

答案:附面层5.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相比,其特点的是()。

答案:安全性更高6.若车身承受的静载荷过大,在危险断面处,则会产生超过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的应力,导致车身结构变形过大或断裂,属于以下哪种失效形式()答案:静强度失效7.下列选项属于汽车被动安全性内容的有()。

答案:安全气囊抗撞性8.轿车常用的车门结构形式有( )()和()。

答案:全尺寸内外板结构滚压窗框结构半开放式结构9.承载式车身在受到侧面碰撞主要吸能的部件有()()和()。

答案:中立柱车顶纵梁门槛梁10.鱼形车尾部的“鸭尾”,所起的作用是干扰空气阻力。

答案:错误11.前置前驱汽车的前纵梁比前置后驱汽车的相应构件强度要大。

答案:正确12.同样大小的汽车,承载式车身比非承载式车身的内部空间要大。

答案:正确13.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发生碰撞时能保持汽车其他部件的正常位置。

答案:正确14.非承载式车身通常用螺栓固定在车架上。

答案:正确15.承载式车身前部板件承受的载荷更大,要求前部车身的强度要好些。

答案:正确16.为了提高轿车车门刚度,通常在车门外板上焊接抗侧撞梁。

答案:错误17.H点装置有两种:H点测量装置和H点设计工具。

答案:正确18.转向盘前后位置和座椅高度是影响眼椭圆中心位置的主要因素。

答案:正确19.白车身主要包括车身结构焊接总成、车门闭合件焊接总成和车身附属设备。

答案:正确20.车身闭合件包括车门、发动机罩和挡风玻璃。

答案:错误21.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以尽可能降低汽车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汽车结构书

汽车结构书

汽车结构书
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其结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能、经济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

首先,汽车结构可以分为下面三大部分:车身结构、底盘结构和动力结构。

车身结构主要由车顶、车门、车窗等部件组成,是汽车的外部骨架。

车身结构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或其他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等。

这些材料可以提供良好的抗拉、抗压和抗弯能力,从而增强车身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底盘结构则包括底盘平台、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

底盘平台是汽车的承载体,主要承担车辆的重量和引擎输出的动力。

悬挂系统则起到减震、保持稳定和提供行驶舒适性的作用。

转向系统则主要由转向机构、转向齿轮、转向节和转向杆等组成,用于控制汽车的方向。

制动系统则是汽车行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刹车盘、刹车片、主缸、制动管路等。

最后,动力结构也是汽车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由燃油系统、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构成。

燃油系统则是汽车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储存在燃油箱中的油液送到发动机内进行燃烧。

发动机则是汽车的心脏,它能够将油液和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输出动力给底盘系统。

变速器则是控制汽车速度和输出转矩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输出的转速适配到底盘系统的动力需求,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行驶。

总之,汽车结构的设计与选择对汽车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汽车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最新的工艺和材料,以提高汽车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

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

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

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

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

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

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1 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教材推荐:
1. 《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作者:陈幸远) - 这本教材涵盖
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刚性车身、碰撞安全、声振特性等。

书中详细介绍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导。

2. 《汽车设计与工程学导论》(作者:J.分克勒) - 这本教材
是一本经典的汽车设计导论,内容涵盖了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创新与造型、概念设计、车体结构等。

书中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3. 《汽车工程导论》(作者:Max Finkelstein) - 这本教材涵
盖了汽车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车身结构、底盘系统、车辆动力学等。

书中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介绍了汽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

4. 《汽车设计与工程原理》(作者:唐云乐) - 这本教材系统
地介绍了汽车设计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书中包括了车身设计、车身结构应力分析、碰撞安全、底盘设计等内容,通过案例和实例让读者了解汽车设计与工程的实际应用。

以上这些教材都是比较推荐的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教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学习。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期刊和行业报告,以深入了解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书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书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书1.《汽车工程学》(作者:郑戈壁)这本书是针对汽车工程的全面教材,其中包括了对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介绍。

书中详细讲解了车身结构的基本原理、材料选用、设计方法和车身零部件的连接方式等内容。

同时,书中还涉及了车身动力学、车身安全以及车身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汽车工程设计手册》(作者:李剑)这本手册是一本综合性的汽车设计参考书,内容丰富全面。

其中的车身设计部分包含了车身结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造型设计和车身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车身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车辆工程手册》(作者:杨顺达)这本手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车辆工程参考书,其中车身设计是一大部分。

书中包括了车身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设计、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选择、安全设计等。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汽车动力学、悬挂系统、驱动系统等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汽车工程知识。

4.《汽车设计手册》(作者:Peter Pfeffer)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汽车设计参考书,内容丰富且生动有趣。

其中的车身设计部分包含了对车身结构、造型设计、材料应用以及车身工艺的详细介绍。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关于车辆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和材料科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读者深入了解汽车设计有着很大的帮助。

5.《汽车结构设计基础》(作者:杨惠斌)这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汽车结构设计的基础教材。

书中从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车身结构设计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

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了常见的车身结构类型、设计流程、件的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书中还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现代车身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这些书籍涵盖了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基础理论、实际应用和最新进展,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汽车车身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无论是汽车工程师、设计师还是汽车爱好者,这些书籍都是必备的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推荐对你有所帮助!。

第十二章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

第十二章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
设计冷凝器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冷凝器的传热面积,按大气温度为45℃时自然对 流冷却的传热系数来计算。
2)确定冷凝器厚度时迎风面积要大、厚度要薄,使 空气易于流过。
28
3)安装冷凝器后,会使汽车冷却系统的散热器风量 减少,其减少量不应超过25%。
4)为了改善低速行时冷凝器的冷却性能,防止空气 从发动机侧面倒流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器, 散热器风扇应安装防护罩。
2.热交换器的介质为水的汽车加热器,称为水加热器。水加热器 主要用于预热水冷式发动机,改善发动机的启动性能,也用于 驾驶室和车厢的取暖。
3.热交换器的介质是既有空气又有水的汽车加热器称为空气和水 综合加热器。
20
三、除霜器
除霜器用于消除严寒季节在前窗和后窗 台集结的霜和冰雪。目前大多数汽车除霜去 雾是采用暖气装置的热空气吹向玻璃的方法。
优点:
既不需要在汽车上增加热源,又不增加发动机本身 热量消耗,成本较低,经济性好,使用方便。
缺点: 发热量的大小直接受汽车发动机工况的影响,例如;
汽车下长坡发动机处于怠速情况下,发热量很小,当发 动机停止工作时车加热)
1)独立式暖气装置具有单独的热源。它与发动机工况无关, 冬季还可用来预热发动机。 2)独立式暖气装置采用水或空气作为传热介质。它可分为 空气加热器、水加热器以及空气与水的综合加热器等几种。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
1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
12.1概述 12.2通风 12.3采暖 12.4制冷 12.5车身的隔热与密封
2
12.1概述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前置发动机的排气、燃油蒸气和 路面扬起的尘土都会进入车厢或驾驶室。此外,乘客还会 排出二氧化碳、这些都会污染车内的空气。如果车内空气 过热、过冷或污染,必然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 力,并且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采暖
(一)非独立式 1、水暖式 采用水冷式发动机的冷却水作为热源 2、气暖式 采用发动机工作时排出高温废气取暖的装置
第二节 采暖
(一)独立式暖气装置 采用水或者空气作为传热介质 分为:空气加热器、水加热器以及空气与水的综合加热 器等几种。
第二节 采暖
二、汽车加热器的设计特点
第二节 采暖
第一节 通风
通风系统的作用是向车厢内输送新鲜空气,并 把污浊空气排到车厢外,使车厢里的空气满足设计 要求。 一、自然通风
第一节 通风
二、强制通风
第一节 通风
图12-4 各种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
第二节 采暖
汽车暖气装置主要用于冬季给驾驶室和车厢供暖、风 窗玻璃除霜以及改善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以改善驾驶 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一、暖气装置的种类 根据热源可分为: 1)非独立式 2)独立式 根据交换空气的循环方法,可分为 1)内气式 2)外气式 3)内外气并用式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风、采暖与 制冷
概述
汽车设计要求: 1)车内有足够的新 鲜空气,以防止乘员 疲劳、头痛和恶心。 2)车内空气流动应 均匀,车厢内各部分 的空气流速差不应太 大,无穿堂风和大的 涡流循环,只能在车 厢上不允许有局部涡 流。 3)冬季车厢内温度 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通风 第二节 采暖 第三节 制冷 第四节 车身的隔热与密封第四节 车身源自隔热与密封一、隔热 二、密封
二、汽车加热器的设计特点
第二节 采暖
三、除霜器 用于消除严寒季节在前窗和后窗上集结的霜和冰雪。
第三节 制冷
冷气装置是专为解决汽车在炎热季节进行空气调节用 的一种制冷装置,以便在汽车车厢或驾驶室里建立一舒适 的环境,减轻乘员的疲劳。
第三节 制冷
一、汽车冷气系统的设计特点 (一)制冷原理 (二)制冷剂 (三)制冷系统的结构 (四)国内汽车制冷装置生产情况 (五)汽车制冷系统的发展趋势 二、汽车空调制冷量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