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讲座稿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

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

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

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

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

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

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

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

小学高部语文关于阅读专题讲座讲稿范文

小学高部语文关于阅读专题讲座讲稿范文

小学高部语文关于阅读专题讲座讲稿范文英文版As we all know, reading is an essential skill th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our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today's lecture, w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and how we can cultivate a love for reading in our daily lives.First and foremost, reading helps to expand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 By reading books, articles, and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we are exposed to new ideas, perspectives, and information that can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enhance ou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Furthermore, reading is a great way to improve our language skills, including vocabulary, grammar, and comprehension. The more we read, the more we are exposed to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and structures, which can help us become better writers and communicators.In addition, reading can also b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creativity. Many great writers and thinkers have drawn inspiration from the works of others, and by reading widely, we can spark our own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In conclusion, reading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enrich our lives in many ways. By making reading a regular habit, we can improve our knowledge, language skills, and creativity, ultimately leading to a more fulfilling and successful life.中文版众所周知,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对我们的学术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讲座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讲座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讲座稿——实验小学竺意芳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

这份解读稿是实验、江口、西邬、尚田、班溪五所学校一起协作完成。

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一块在整套人教版教材中所占的分量,对于这么大比重的一块内容,我们曾经考虑过按“叙事——写景——状物——写人”四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但真正落实下去,有不少文章也很难把它定位哪一个类别,何况这样解读也缺少立体感。

经过多次探讨,我们最终确定从“目标发展、专题组元、文学体裁、略读课文、课外阅读”等几个块面进行全面解读。

一、总目标先来看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的第一点就提到了: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兴趣:第一学段: 感受阅读的乐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的确,只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他们才会愉悦地、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三学段中虽没有提及阅读兴趣,但不是说就不重要了,就不必去关注了,而是指进入中高年级后,阅读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持久,渐渐地转化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2、默读:学段目标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默读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在教师指导下第二学段: 初步学会第三学段: 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是人们终生学习的主要阅读方法。

不同学段对默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3、词句理解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送课下乡小语阅读教学讲座稿

送课下乡小语阅读教学讲座稿

送课下乡小语阅读教学讲座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解“送课下乡小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广农村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计划,并将其
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这一计划注重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态度与方法。

而“送课
下乡小语阅读教学”正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湖南省西南部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孩子们
提供阅读知识和教育。

通过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阅读教育平台,使这
些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先进的阅读教学知识,并获得更加丰富的课外知
识资源。

通过此项目,我们还是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义务教
育阅读课堂里担任阅读导师,为孩子们传授最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这一项目已经覆盖了湖南省数十个县市,并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

希望未来,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去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机会享受到先
进的阅读教育资源。

谢谢大家!。

小学生语文读书专题讲座课件-阅读讲座

小学生语文读书专题讲座课件-阅读讲座

阅读与写作的互动
以读促写
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从而促进自己的写作。
以写促读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从而促进阅读 理解和能力提升。
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通过将两者相互 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边读边思考
提问与回答
在孩子阅读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 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
总结与归纳
培养孩子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主旨 和重要信息。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孩子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书中的观点,培 养独立思考能力。
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1 2
交流与讨论
速度。
略读
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 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
息。
跳读
根据需要跳过某些不重 要的部分,以提高阅读
速度。
默读
通过消除发音和内心诵 读的干扰来提高阅读速
度。
精读与泛读结合
精读
结合
对重点文章或段落进行深入阅读,理 解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技巧。
根据需要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以 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泛读
《格林童话》
格林兄弟创作的经典童话故事集,如《白雪公主》、《灰 姑娘》、《小红帽》等,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安徒生童话》
经典的儿童文学故事集,包括《丑小鸭》、《小人鱼》、 《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故事,充满奇幻和想象。
《哈利·波特》
J.K.罗琳创作的奇幻小说系列,讲述了一个孤儿哈利·波特 在魔法学校的故事,充满惊险和想象。
CHAPTER

教材解读讲稿

教材解读讲稿

六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教材解读一、总体感悟。

阅读教材,我发现六年级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了质的飞越,将学生的学由横向的学习阅读方法向纵向的学会自主学习推进。

本册四个“金钥匙”均在以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作了综合和概括,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因此,本册教材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习得阅读方法,而是在巩固以往所学能力基础上的总结总结与提高。

二、地位与作用。

“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和“自读课文的步骤和方法”是本册教材最重要的并贯穿了全册教材的两个能力训练要点,而恰好又同时出现在一、二单元,这也就决定了一、二单元的学习是全册教材教材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达成整册教材目标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篇文章的能力训练点。

教学难点:学会“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和学会“自读课文的步骤和方法”四、单元整体解读。

第一单元(高尚主题单元)由三篇主体课文和二篇拓展阅读组成,内容有包含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伟人高官的,普通老百姓的,内容涵盖广泛。

第一课《一夜的工作》由于周总理伟大的人格及其重要的政治地位,理当排在第一,而《杨震暮夜却金》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清官的故事,理应放在一块儿学习。

《穷人》一课,以渔夫和桑娜极其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威名,自然名列第二。

《白桦林的低语》则从普通人的角度去阐释高尚,所以位居第三。

而《尊敬普通人》则是由前面的人物推广来,理应放在最后。

第二主题单元(美与丑)也是由三篇主体课文和二篇拓展阅读组成,美主要包含外表美和心灵美两个层面,以往教材的第一课是《唯一的听众》,现在改成了《丑石》,我想教材这一变动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单元主题是“美与丑”,而《唯一的听众》只有美而没有丑;二是出于对学生理解层面上的原因,外表美是直观美、形象美,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心灵美是内在的美,要通过多方面的体会才能感悟的到的,所以改成了《丑石》。

三|是出于单元课文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往教材的思路是:心灵美→怎样才算美→怎么变美→欣赏美;现在教材的思路是:发现美→怎样才算美→怎么变美→欣赏美。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阅读教学。

我们给这个专题起了一个名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这个名字的意义在于,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阅读技巧。

因此,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主线。

希望通过这四次讲座,各位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第一次讲座中,我们将探讨“阅读教学目标与文本解读”。

在开始讲座之前,我进行了一个调查,共有10个问题,分为两组。

第一组有四个问题,分别是:1、你认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你对自己阅读教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4、你想了解阅读教学哪些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这四个问题是关于阅读教学的基础认识。

第二组有六个问题,分别是:1、如何定位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目标?2、你怎么看待多元解读?3、能否举出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4、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能力?5、能否举出小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方式的阅读教学案例?6、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阅读教学的深层次问题。

以下是网友的回复。

一位网友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足。

这是因为教师把课文当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导致内容分析和语言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而大量的书面题也剥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因此,学生的阅读和背诵量都很少。

这位网友认为,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另一位网友“老而学”则认为,阅读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师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和规律。

这两位网友的回复都涉及到了教学问题。

通过教研员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一些问题避而不谈,包括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等。

这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解决一些细节性问题。

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了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文体的特点和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专题讲座四语组郝雅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阅读教学。

我们给整个专题起了一个名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大家知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才能学会阅读,否则我们的教学是起不到实际的效果的,所以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一个主线。

也希望各位老师,通过学习,自己能够感受到怎样在自己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

在开始这个专题以前,我在网上发了一个问题调查,一共是10个问题,分为两组。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问题,共有四个题目:一、你认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二、你认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三、你对自己阅读教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四、你想了解阅读教学哪些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这四道问题,是对于阅读教学的认识;第二组问题,有这样六个题目:一、应该如何定位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目标?二、你是怎样看待多元解读的?三、能举出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吗?四、你认为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能力?五、你能举出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阅读教学的案例吗?六、阅读兴趣是如何培养起来的?通过对这两组的问题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一线的老师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本质上的思考。

下面,看几位网友的回复。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太少。

积累的太少的原因是把课文看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因而内容分析语言分析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外运用大量的书面习题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读书少,背诵少。

这位网友还说,背诵是语言积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第二,他说我们把阅读教学繁琐化了,教师觉得越来越难教,而学生却胸无点墨。

这位网友是叫“老而学”,他说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也没有弄清阅读教学的规律。

这两位回复的都是关于教学问题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也通过教研调查了一些老师,很多老师对我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避,括号里写着略。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老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包括学生个性体验的这种案例,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讲座稿
——城东小学邓蓉
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

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一块在整套人教版教材中所占的分量,对于这么大比重的一块内容,我们曾经考虑过按“叙事——写景——状物——写人”四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但真正落实下去,有不少文章也很难把它定位哪一个类别,何况这样解读也缺少立体感。

经过多次探讨,我们最终确定从“目标
发展、专题组元、文学体裁、略读课文、课外阅读”等几个块面进行全面解读。

一、总目标
先来看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的第一点就提到了: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兴趣:
第一学段: 感受阅读的乐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的确,只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他们才会愉悦地、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三学段中虽没有提及阅读兴趣,但不是说就不重要了,就不必去关注了,而是指进入中高年级后,阅读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持久,渐渐地转化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2、默读:
学段目标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默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段:在教师指导下
第二学段: 初步学会
第三学段: 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是人们终生学习的主要阅读方法。

不同学段对默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3、词句理解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如:“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科利亚的木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

”(《陶罐和铁罐》)等都是在落实词语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表达:
第一学段: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

高段很多课后“思考·练习”中兼顾理解和表达。

如,五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旨在让学生明白选材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又如,五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

这些都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搭建了桥梁。

5、积累:
第一学段: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 积累课内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这样的要求是建国以来历次颁布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明确提出过的,它既汇集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针对了近年来语文教学“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并考虑到了信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第二第三学段强调积累还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去上网……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二、专题组元解读
本套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是“专题组元”。

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编排了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一下册至五下册共有70个专题。

依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思路,从纵向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各册专题相互联系,主题的设置上体现延续与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了由低到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序列。

专题可整合为七大类,1、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2、良好品质伴我成长 3、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4、热爱生命感受真情5、博览群书学习语言6、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7、走近科学勇于探索
每个大块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但它又分散在个年级段中。

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各年段阅读教学的任务。

现以“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为例做具体的解读:
◆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以上同一主题的文章在不同的学段又该怎样去把握呢?现以“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为例做具体解读:
三、文学体裁
从文学体裁角度进行梳理,会发现会发现人教版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下面选其中的一种文体——寓言为例,来看看同一文体在不同学段该把握的重点。

四、课外阅读
和以前的浙教版相比,人教版在课内学习好经典文章之后,课后总会推荐相关的阅读篇目,如三上年级第5册,在学习了课文《灰雀》之后,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列宁的故事或其它名人的故事,五上年级第9册,学习好《新型玻璃》后,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并推荐了法布儿的《昆虫记》和李四光《穿过地平线》等自然科学知识。

另外,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低段和高段在阅读内容上的明显区别,低段注重短小趣味性强的童话、神话,如第二下和三上推荐小朋友们阅读《安徒生童话》和《神话故事》这些短篇且趣味性强的书目,高段则开始引导孩子阅读中外的长篇名著或科普读物,文化知识面很广,如五下年级向孩子们推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外名著等各种文体的书目。

五、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对略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到了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略读课文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比如第七册第一组第一课是《观潮》,紧随其后的第二课就是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至第三学段第九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