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做真诚的领读者》课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做真诚的领读者》课件
两年里,她曾两次执教区级研究课,并 多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作阅读交流。
甜蜜成长
贰 领
读 者 在 行 动
领读者在行动
校长领读
榜样就是最好 的引领。
师生共读
情感交流,产 生共鸣。
亲子共读
激发兴趣,养 成习惯。
创建阅读共 同体
志同道合,共 享书途。
领读者在行动
友谊小学校长 李春建
领读者在行动
领读者在行动
坚持师生共读
注重阅读分享和成果展示
注重阅读分享和成果展示
学生乐读
学生乐读
亲子共读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两年里,黄旭老师先后获得区级班主任
技能大赛主题班会一等奖,区级辅导员技 能大赛中演讲二等奖,“真语文”基本功 大赛(西南分赛区)现场作文二等奖,区 级童谣创作一等奖,首届区级诗歌创作大 赛一等奖等奖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 表。

壹 身
边 的 领 读 者
黄旭,成都市龙泉驿区 友谊小学校语文教师,区级 骨干教师。担任学校大队辅 导员、语文教研组组长。
制定阅读计划
一、二年级:绘本阅读 三——六年级:整本书阅读
注重精彩导读
关注阅读过程
关注阅读过程
关注阅读过程
我们是儿童阅读的领读者吗?那么,请我们先领读 自己。
——梅子涵

陶聆 谢
冶 人 们 的
情听
操 , 提 升 自 我 的 修 养
THANK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Proin condimentum velit in tortor posuere posuere. Class aptent taciti sociosqu ad litora torquent per conubia nostra, per inceptos himenaeos. Nunc bibendum scelerisque turpis. Proin vel semper augue, non ornare tellus.

小学语文讲座

小学语文讲座

小学语文讲座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思维表达的工具,语文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小学语文讲座将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育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教育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媒介,只有通过良好的语文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其次,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好的语文素养可以让学生读懂世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并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此外,通过语文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语文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比如,在课堂上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素材,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呈现,能够更直观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2. 游戏化教学法小学生天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将语文教学与游戏元素相结合,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活动。

比如,以故事串联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或者设计一些猜词谜语的游戏等。

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合作意识较强的阶段,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1. 阅读培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历史故事等,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修养。

2. 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经常性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组织语言,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写作课堂,通过写作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2017年11月14日下午,静宁县实验小学在录播教室召开了语文专题讲座及交流研讨会。

会议由马校长主持,李彬、杜等弟两位教师介绍了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体会,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老师李老师和杜老师,分别从基础知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多个侧面出发,把自身多年来的所感、所想和所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实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讲座中,李老师谈到了自己长年带领学生整理积累用的两个本(《基础本》《积累本》)的运用方法,讲到了如何通过欣赏、歌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到了自己多年梳理考试真题所积累的各种题型的答题诀窍。

李老师杜老师在会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与各学段的优秀语文教师深入交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具体作品,向我们阐述了她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潜心思考。

她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教材为依据上好阅读课,把写作的指导落到实处,读写结合,并要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想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有的语文老师习惯于用一种方式来教阅读。

所谓的一种方式教阅读是指,有的老师习惯于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方式教学生,他追求的目标始终是盯住理解。

什么认读、理解、分析具体的语句意思。

这种方式如果遇到了文学类文本就脱离了文学文本的特点,文学的文本更多的注重体悟,我们在文学类文本中要强调这么几个词,一个是品位,品位语言;第二是感受形象;第三是体验情感。

文学的文本,我们要用这样一个方式去阅读:品位语言。

比如小说,里面描写人物,是这样的那样的。

你怎么说是这样那样的?它通过语言,用什么样的词语去表达的,品位语言,然后让你感受出形象。

人物的也好,事物的也好,它的形象是怎么样的。

“感受”,我们说“感受”这个词,就是用你更多的器官,另外调动你的想象和联想,你写的人物或者是事物是什么样的,联系你自己的原有的事实。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题目
引言
感谢各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到来,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
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座。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教师在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而本次讲座
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
业素养。

主题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惯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讨论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通过阅读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
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主题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是我
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主题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写
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主题三:提高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

如何提高
语文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主题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促
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主题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并
分享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事业,我们教师的努力和
付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够激发
大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热情,并为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XXX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的语言积累。

由于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学生积累语言的时间、内容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于是,怎样使学生学会积累,坚持积累,广泛积累是教师的教学操作难题。

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快乐中积累;提供积累模式,使其易于积累,能形成良好的积累惯,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方面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扎实提高。

一、强化诵读,积累语言1.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

”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可取模式。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

新课程注重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

所以在教学时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推荐精品名篇,多加吟诵体会。

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小学生的阅历及知识均非常的有限,想要完全明了某些道理,是不太可行的。

在此阶段只要求他能知其大概,大量的吸收语文精髓,到,对以往所吟诵的名篇佳句自会令有所悟。

3、搜集好词好句,广泛汲取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遇到空余的时间,我便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说说喜爱的原因和各种想法,由此不但造就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吸收到文学的营养,感遭到言语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稳抓阅读,积累语言言语素养除了在阅读课上造就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潜移默化的积累素养。

在此,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本中的语言素养十分有限,真正地培养还得依靠课外的多方面积累。

此时老师只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落到实处得靠学生自己去把握。

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是先导。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专题讲座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会告诉他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注重语言表达的优美程度。

同时,我也会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语言素养。

3、开展课外阅读分享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素养,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分享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好书、好词、好句,从而互相研究、提高。

此外,我也会邀请学生在班级内朗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素养的积累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选择能够拓宽学生视野的读物则更为困难。

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无益于学生、歪曲事实的读物,阅读此类读物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选择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优秀读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之物,我们应该指导他们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惯。

这样可以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的参与互动。

此外,撰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巩固性的笔记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写笔记的同时,必须在脑中回忆、审视已读内容,从而把想法倾注于笔端。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书上直接划出意蕴深刻的文句片段,并做上批注。

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写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信息系统更加灵活自如地运转,我们需要加大他们的语言运用频率。

如何让学生像练数学一样,每天都进行写作练呢?除了结合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抓住课堂练笔的时机。

通过课堂练笔,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阅读教学。

我们给这个专题起了一个名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这个名字的意义在于,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阅读技巧。

因此,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主线。

希望通过这四次讲座,各位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第一次讲座中,我们将探讨“阅读教学目标与文本解读”。

在开始讲座之前,我进行了一个调查,共有10个问题,分为两组。

第一组有四个问题,分别是:1、你认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你对自己阅读教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4、你想了解阅读教学哪些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这四个问题是关于阅读教学的基础认识。

第二组有六个问题,分别是:1、如何定位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目标?2、你怎么看待多元解读?3、能否举出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4、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能力?5、能否举出小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方式的阅读教学案例?6、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阅读教学的深层次问题。

以下是网友的回复。

一位网友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足。

这是因为教师把课文当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导致内容分析和语言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而大量的书面题也剥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因此,学生的阅读和背诵量都很少。

这位网友认为,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另一位网友“老而学”则认为,阅读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师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和规律。

这两位网友的回复都涉及到了教学问题。

通过教研员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一些问题避而不谈,包括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等。

这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解决一些细节性问题。

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了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文体的特点和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品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品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信息技术2.0
微能力认证作业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品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 力认证优秀作业】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 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 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 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 解题步骤
❖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 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 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 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 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 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 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 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 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 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 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讲:张家培关键字:阅读、理解、概念、区别摘要:这里所探讨的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在意义目的上,在要求和任务上,在方法过程上,在价值取向上,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一、阅读和阅读教学(一)关于阅读关于阅读的定义,说法颇多。

先列举以下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以上说法基本上体现了了阅读的概念,说清楚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

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

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

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探讨的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在意义目的上,在要求和任务上,在方法过程上,在价值取向上,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为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目前课程标准又增添了一项“综合性学习”,我们姑且算之。

以上这几项纵横交错,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体框架。

阅读教学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

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

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是重要的,本无轻重之分。

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对谁影响、作用更大一些;从阅读教学所占用时间和师生所投入的精力来看,从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诸个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着制约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主体中的主体。

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

识字无非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和习作作准备。

至于过去不被重视的口语教学,虽然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然其“度”再高,也不能与阅读教学比肩。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来看,书面语言是比口头语言出现的晚的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形式,使用书面语言是比使用口头语言更高级的语言能力,使用书面语言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口头语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书面语言则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掌握。

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

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三)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和其他课程中阅读的区别国家所规定的学校教学的各类课程,各司其职,有着自己的正业、主业。

虽并非“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虽各门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是不可避免的;虽其中知识的的重组与分化屡见不鲜;但是各门课程毕竟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比如阅读,学校中各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

但阅读在各门学科的反映是有很大差异的。

由于各门学科都存在着阅读课文的问题,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混为一谈、混为一教的问题。

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则侧重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任务。

虽然其他学科也存在着理解语言的问题,但阅读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和其他学科对语言的理解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语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是语义,形式是语音或文字。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内容。

比如,学校教育中的数学、物理、历史等课程,学生对教材中课文的阅读,基本上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

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能够回答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了。

因为这些学科的的教科书只负责为学生提供有关这些学科专业知识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也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现的,但在教学中,有关语言本身的知识和形式则不必过问,这些学科不承担学习语言的任务。

但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学生不仅要首先理解课文的内容,即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要了解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

这样,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就比其他课程中的阅读在对语言的理解又多了一层意义。

比如:作者是如何炼字、遣词、造句的,是如何安排篇章结构、布局谋篇的;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以及文章的审美价值;还有就是课文所涉及的有关语言文字及有关文学和文章学的知识。

从价值取向上看,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或者说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更应该关注的是语言自身的信息,比如有关语言的基本知识、语言的形式乃至于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还要继续下个一半的理解过程,即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过程。

可以这样讲,阅读教学,如果只局限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是不完整的阅读教学,充其量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或其它课程中的阅读,只有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

因为阅读教学承担的是学习语言的任务,学习语言,如果只知其所表达的意义,不知其表达的形式;则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本学科的特点;这样的阅读,和其他学科中的阅读并无两样。

无怪乎有人曾批评过去的语文教学是费力不小,收效甚微。

因为这样的阅读教学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理解课文内容的上面,也可以说力量主要没用在正业上,而在该用力之处,即在需要下大力气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和语言的形式上面,却不闻不问,或轻描淡写,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徘徊、游离在语言训练之外,说这样的语文教学误人子弟应该是不过分的。

另外,从习作角度看,习作教学虽然和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二者关系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

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而这些,就不是其他课程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二、阅读教学是侧重指导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

语言一经人使用,就会使处在语言情境中、听或读语言的人对说或写的语言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样的心理反应,就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

(一)书面语言语言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口头语言,二是书面语言。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结合体,都是有意义、有内容的。

所不同的是口头语言中的语音,是由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是有声响的语言;书面语言则是将声音转化为文字,靠文字记录书写的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是隐含着语音而无声响的语言。

书面语言既无声响,就不能靠听觉去感知,它是靠视觉所能感知的语言形式。

因此阅读是理解书面语言最重要的形式。

(二)理解书面语言应该是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理解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体。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

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的。

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了内容才可能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文章也是如此。

写文章要先立意,先有内容,然后再行文,要由“意”去逮文,根据内容决定形式。

没有内容,形式也就成了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容器。

读者在阅读语言文字时,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的形式,即语音。

通过对语音的感知,了解语音所传递的信息,理解语言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读者虽然在同时接受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刺激,但是内容刺激的强度会大大超过形式刺激的强度。

此时人们往往会被生动内容所吸引,而忽视了形式的存在,小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这样。

这恐怕也是“内容是第一位的”在阅读当中的体现。

既然如此,阅读教学就应该顺应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

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因为对内容的理解必须经过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由对生动、具体、局部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经过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走向理性的认识。

学生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表面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水平将逐步得到提高。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和语言的表现形式但是不管怎么说,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内容仅仅是理解语言的一个方面,理解语言还有着另一个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