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10篇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1为全面落实中心校关于“构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建设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润泽经典,濡养心灵,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组长:宋华利(校长)副组长:张海峰(副校长)赵双成(副校长)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
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活动方案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活动方案教案一、活动主题“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二、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对象小学具体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段五、活动地点学校教室、图书馆等六、活动准备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童话、诗歌等。
2、设计阅读活动的相关表格和评价标准,如阅读记录卡、阅读理解测试题等。
3、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如书签、奖状等。
七、活动过程(一)导入阶段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与学生互动,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阅读阶段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包括好词好句的摘抄、阅读心得等。
2、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阅读,让学生们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理解阶段1、教师设计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阶段1、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仿写、续写或者改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讲述自己的阅读心得等。
(五)评价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记录、小组讨论表现、拓展活动成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小奖品,如精美的书签等,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八、活动延伸1、设立班级图书角,定期更新图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随时阅读。
2、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阅读比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024年度-小学语文阅读教案(通用)

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材 料,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习惯。
挖掘课本中的文化背 景和知识点,引导学 生进行拓展阅读。
29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阅读,开阔视野,增加阅读量。
鼓励学生参加阅读俱乐部、读书会等活动,分享阅读体验和收获。
01
02
03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与阅读材料相关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和好奇心。
问题导入
提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 他们的阅读欲望。
情境导入
创设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情 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 阅读的乐趣。
14
呈现:展示阅读材料和背景
阅读材料呈现
将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了解文章的主题和 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 朗读、默读、角色扮演等,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 阅读的乐趣。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 生的阅读自主性。
4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扫读、精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 确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作者观点、文章结构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
作品展示评价
鼓励学生将阅读成果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如读后感、故事续写、 情景对话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价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20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及时反馈
01
在阅读教学活动结束后,尽快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及时了解
自己的阅读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具体指导
0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指导建议,如加强词汇积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概括、质疑、反思等。
3. 通过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地阅读。
3. 阅读分享: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阅读拓展:教师推荐相关读物,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2. 阅读策略指导手册。
3. 教学评价工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课外阅读故事,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阅读活动: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并完成阅读任务。
3. 分享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选择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4. 拓展活动:教师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完成阅读笔记。
七、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2. 教授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创设轻松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4. 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 第二周:教授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指导和分享。
3. 第三周:进行阅读拓展,推荐相关读物,进行自主阅读和阅读笔记。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3.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
3、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学习重点: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1、出示课件,交代阅读提示:(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4)、用“词语”或“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1、交流读准字音的学习情况: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并且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交流问题:(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2)、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四、深入学习,探究精髓(一)、导读第4自然段,深挖细究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语句]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探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小学生语文阅读课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近《草房⼦》 活动⽬标: 1、指导学⽣抓住细节描写,⾛进桑桑的内⼼世界,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扇窗。
2、指导学⽣⽤不同的阅读⽅法进⾏阅读,提⾼阅读的能⼒。
3、引导学⽣阅读时学会把握⼈物形象特点、关注⼈物内⼼。
4、激发学⽣的阅读兴趣,培养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写《童话⼤王》的⼤作家*和⼩朋友曾经有这样⼀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下: “叔叔,你希望有⼈敲门吗?” “希望。
”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
”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进了作家的⼼⽥,去赴⼀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今天,就让我们⾛进曹⽂轩叔叔的《草房⼦》。
⼆、⾛近《草房⼦》 1、⼤家已经读完了《草房⼦》,那你对《草房⼦》有了哪些了解?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铭⼼,终⾝难忘的六年⼩学⽣活。
六年中,他亲眼⽬睹或直接参与了⼀连串看似寻常但⼜催⼈泪下、撼动⼈⼼的故事:少男少⼥之间毫⽆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在最后⼀瞬所闪耀的⼈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命的深切⽽优美的领悟,⼤⼈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切,既清楚⼜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
这六年,是他接受⼈⽣启蒙教育的六年。
2、你还查阅了哪些相关的资料? 学⽣交流,出⽰: (1)曹⽂轩简介 1954年1⽉⽣于江苏盐城。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共5篇)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共5篇)第1篇:小学语文活动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阅读对于学好语文、掌握知识、精神奠基的作用已被古今中外无数人的实践所证实。
我们应树立人文情怀,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教师、学生的读书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人文素养,给他们的人文底色打上靓丽的色彩。
二、具体措施: 1、教师:(1)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专著,若干本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同时可以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2)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并改革家庭作业布置,加入阅读时间,每天保证20—30分钟家庭自由阅读时间,可以以《主题阅读丛书》和学校图书室借阅的书籍为主。
(3)语文教师在每周都指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
每周要安排1个早读课进行《主题阅读丛书》的朗读。
(4)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丰富班级图书。
各班图书角保证一定数量的书籍,可以是班级学生一起合订的,可以是自愿捐献给班级图书馆的。
也可以班与班之间进行交换阅读,丰富班级图书。
图书质量要保证,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益于成长,书籍类别要丰富,文学类、科技类、天文地理历史类等都可以,主要以文学类和科技类为主。
(5)各班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角的管理,要有健全的借阅制度,对学生加强爱书教育。
2、学生:(1)积极去学校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借书,做到认真阅读,生发感想,并及时将自己的感想、心得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2)读书感想和心得可以和练笔结合。
(3)积极参加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征文比赛、手抄板、读书感想交流等活动,体会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总之,本学期我们力争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将“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最有益的生活方式”。
三、具体措施:第一个月:各班制定制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图书角进行建设。
第二个月:各班两周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利用晨读课、班队课),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优秀诗文诵读、成语接龙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密码”二、活动目的。
1.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让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奇妙世界。
2. 分享有趣、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经验,让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爱上阅读。
3. 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阅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三、活动主体。
全体小学语文教师。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五、活动准备。
1. 提前两周通知各位语文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阅读教学片段,时间控制在10 15分钟,可以是新课导入、精读讲解或者阅读拓展部分。
2. 安排一位老师负责收集一些有趣的阅读教学相关的视频片段,比如其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创意阅读活动视频等,用于活动中的分享和讨论。
3. 准备一些小点心和饮品,让教研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起来,毕竟吃饱喝足才有力气教研嘛。
4. 布置活动场地,把桌椅摆成便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再在墙上贴上一些和阅读有关的小标语,像“阅读,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之类的。
六、活动流程。
(一)开场(10分钟)1. 主持人先简单地开个场,来个幽默的开场白,比如说:“各位语文大侠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不为别的,就为了把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搞得风生水起,让那些小娃娃们一看到书就两眼放光。
”2. 介绍活动的目的、流程和大致安排。
(二)教学片段展示与分享(90分钟)1. 按照年级顺序,每位老师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阅读教学片段。
在每个老师展示完后,给3 5分钟的时间让老师简单说说自己设计这个片段的思路、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运用了哪些独特的教学方法。
2. 其他老师认真观看和聆听,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一样,同时可以把自己觉得好的地方或者疑惑的地方记下来。
(三)视频观摩与讨论(60分钟)1. 播放之前收集好的有趣的阅读教学视频片段。
2. 看完视频后,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的话题可以是“视频中的哪些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中”“这个视频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之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走近《草房子》活动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走进桑桑的内心世界,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内心。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x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同学们猜,x怎么回答的?"我就在书中等你。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
二、走近《草房子》1、大家已经读完了《草房子》,那你对《草房子》有了哪些了解?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2、你还查阅了哪些相关的资料?学生交流,出示:(1)曹文轩简介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经历xx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近作《细米》获第六届(xx)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三、走进《草房子》,聚焦主人公1、《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
当我们走进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很快就被他那优美的文笔、感人的情节深深吸引而在书中流连忘返,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主人公桑桑。
你也许能一口气说出他的好几件光荣事迹,现在请打开《草房子》,阅读桑桑的相关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出示:桑桑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制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从中你能看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桑桑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的怪念头和行为,都表现了他聪明好奇、敢想敢作、爱自我表现。
他特别渴望被关注,具有一切孩子所具有的嫉妒、调皮,但桑桑有一般调皮孩子所没有的善良品质。
2、同学们的汇报真精彩,读书的收获真不少。
有不少同学还抓住了故事中的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言行、外貌、心理谈体会,有理有据,非常深刻。
在我们眼中,童年的桑桑淘气得可爱,六年后的桑桑又有了哪些变化?大屏幕出示:桑桑带着柳柳来到城墙下时,已近黄昏了。
桑桑仰望着这堵高得似乎要碰到了天的城墙,心里很激动。
他要带着柳柳沿着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柳柳走不动了。
他让柳柳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了柳柳脚上的鞋。
他看到柳柳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
他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脚,给她穿上鞋,蹲下来,对她说:"哥哥背你上去。
"柳柳不肯。
因为母亲几次对她说,哥哥病了不能让哥哥用力气。
但桑桑硬把柳柳拉到了背上。
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不一会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额上滚了下来。
柳柳用胳膊搂着哥哥的脖子,她觉得哥哥的脖子里尽是汗水,就挣扎着要下来,但桑桑紧紧地搂着她的腿不让她下来。
那首无词歌的旋律在他脑海里盘旋着嘴一张几就流了出来:咿呀呀咿呀呀咿呀哟哟哟哟,哟哟咿呀咿呀哟登完一百多级台阶,桑桑终于将柳柳背到了城墙顶上了。
往外看,是大河,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往里看,是无穷无尽的房屋,是大大小小的街。
城墙顶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
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默读,思考:(1)请说说完整的故事情节。
(2)抓住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3)"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对话:"妈妈为什么总哭?""因为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儿""就你一个人去吗?""就我一个人向""我和你一起去了你带我吗?""那个地方只有我能去""那你能把你的鸽子带去吗?""我带不走它们。
""那你给细马哥哥了?""我和他已经说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吗?""不能。
""长大了也不能吗?""长大了也不能。
""那个地方好吗?""我不知道。
""那个地方也有城吗?""可能有的。
""城是什么样子?""城城也是一个地方了,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房子,有一条一条的街,没有田野,只有房子和街"桑桑的话意味着什么?"死亡"还让桑桑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
分角色朗读。
3、如果说桑桑选择了草房子,那么草房子则决定了桑桑的成长。
想一想桑桑身边的哪些人给了桑桑宝贵的成长经验和对于生活之美的体悟。
自由选择研究的人物,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谈谈他(她)的什么行为或者言行影响了桑桑。
四、总结延伸1、总结:在大家读这本书之前中国已有大约15多万儿童在阅读《草房子》,除此还有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很多儿童都在读这本书,之所以大家都爱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是本好书。
所以大家好好品读它的话,一定可以受益非浅。
2、教师深情诵读小诗:等你带着渴望带着梦想带着追寻走到书里来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这里有的朋友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让它成为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也希望它成为我们班阅读的口头禅,让我们真诚的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说:我就在书中等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一节好的语文阅读到底是怎样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不断地的寻找答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
教学片段: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师:年幼的莺儿离开外祖父时才多大?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当时她才四五岁,我是从图中看出来的。
生:最多五六岁。
因为弄脏外祖父的画时只有五岁,这之后才有妈妈给她说回国的事。
师:看来,作者对于外公的记忆,都是幼年时期的记忆了。
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里,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
你能找到她的疑问吗?生:她不懂,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经常落泪?生:她不懂,她可以摆弄外祖父的古玩,而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他竟然大发脾气?生:她不懂,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
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生:她不懂,这方手绢为什么是血色的?师:小小的孩子,怎样能读懂饱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
回忆起记忆中的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从作者的回忆中看看。
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了,这是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看出来的。
师:读读这一段!生:(读最后一段)师:作者终于读懂了,可老人已不在人世了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段。
师:终于读懂了,可是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师:多年以后作者读懂了什么呢?当年的小女孩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现在懂了吗?生:懂了,我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诗来抒发思念祖国的心情。
他是多么思念祖国。
生:从"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乡,遏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生: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是让"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朗读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渗透着民族精神。
借这些诗句寄托着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生: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师: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
那是怎样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生:因为不能回国,老人送亲人到船上,老人又落泪了。
师: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