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出师表最规范翻译注释讲解讲解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篇1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出师表》带详细翻译

后代子孙
《出师表》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和家国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 着后代子孙,它被后代子孙视 为试金石,考验着一个人的忠 心耿耿和爱国情怀。
当代文艺青年
现代文艺青年喜欢寻找心灵上 的寄托,喜欢获得人生的感悟 和启示,在他们心中,《出师 表》所表达的政治、道德、文 化价值观颇受追捧。
《出师表》的内容
1 序言
《出师表》的重要性与影响
1
历史意义
《出师表》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等种种因素,以及在这些因素的背景 下爆发的战争与冲突,因此这篇文献对三国史研究的意义重大。
2
文学意义
《出师表》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与价值,并影响了整个文学史。其用辞准确地表 达思想,其结构与修辞都在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3
思想意义
《出师表》以其浓烈的爱国主义、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出师表》带详细翻译
欢迎学习《出师表》,这是一份详细的研究,将会让你全方位认识这篇经典 著作。
人物介绍
诸葛亮
三国时期巨擘,刘备谋士,被尊为"卧龙先生 "。
曹操
三国时期嬴政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魏国开 国皇帝,历史上被评价为奸雄。
刘备
张飞和关羽的主公,蜀汉开国皇帝,创立了 蜀汉王朝。
孔明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孔明正是主持这 般大业的,千古奇才也。
介绍背景和发表缘由。
2 致曹操书
建议曹操放弃发动战争的想法,避免争权 夺利的斗争,代表刘备请求做弃却战争, 满足大家对和平的期待。
3 致孙权书
4 结语
安排孙权和刘备共同合作,建立同盟,共 同对抗曹操。
简要总结篇章的要点,强调和平与团结的 价值。
《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先帝①创业未半,而中道②崩殂③,今天下三分,益州⑧疲弊,此诚⑤危急存亡之秋⑥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⑦,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⑧者⑨,盖⑩追(11)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13)开张(14)圣听(15),以光(16)先帝遗德,恢弘(17)志士之气(18),不宜妄(19)自菲薄(20),引喻失义(21),以(22)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23),俱为一体,陟罚臧否(24),不宜异同(25)。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6),以昭(27)陛下平明之理(2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29),此皆良实(30),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31)以(32)遗(33)陛下。
愚(34)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35)咨(36)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7),有所广益(38)。
将军向宠,性行(39)淑均(40),晓畅(41)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42)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43)。
愚以为营(44)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45)和睦,优劣(46)得所(47)。
亲(48)贤臣,远(49)小人(50),此先汉(51)所以兴隆也(5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53)所以倾颓(54⑨)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55)于桓、灵(56)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57),此悉贞良死节(58)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59),可计日而待(60)也。
臣本布衣(61),躬耕于南阳(62),苟全(63)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64)于诸侯(65)。
先帝不以臣卑鄙(66),猥(67)自枉屈(6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69),由是(70)感激(71),遂许先帝以驱驰(72)。
后值倾覆(7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4),尔来(75二十)有(7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77)寄臣以大事(78)也。
02《出师表》文意理解版讲解

寓情于议
二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三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读文章、读诸葛
出师表
第一段分析
先帝崩殂
( 危急存亡 天下三分 不利
开广
益州疲弊
诚宜……
张开 圣言 听 路 追殊遇
) 报陛下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不宜…… 有利 (正反)
返回
第二段分析
严明 赏罚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返回
第三四五段关系
亲( 贤亲 臣贤
荐 贤 臣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不能去掉,因为它表达了诸葛 亮非常复杂的心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隐含 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 采纳建议的担忧,透露出复杂矛盾 的心情。
1. 诸葛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中 是如何体现他的深谋远虑的?
(1)分析形势——精辟 (2)三条建议——忠言不逆耳
长辈不露威 建议一:开张圣听 建议二:赏罚公平 建议三:亲贤远佞
2. 诸葛亮为什么上表北伐?
6——7段 对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1. 第六段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了
自己的感激之情,启发刘禅认识创业的艰 难。
2. 第七段从追述往事转入出师正题,说 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告诫刘禅切记亲 贤。
3. 鞠躬尽瘁 兴复汉室
3. 诸葛亮北伐前,对刘禅还要叮嘱什么?
8——9段 叮嘱:别犯糊涂 分清职责 我的职责:讨贼 大臣们的职责:兴德 陛下的职责:自谋、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师表》是在高中语文的课本上会学到的一篇课文,你知道它的意思、作者和创作背景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师表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原文出师表原文及解析

出师表原文出师表原文及解析【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出师表原文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翻译注释原文:《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俱:都
为:是
? 陟:提升
罚:惩罚
?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的好坏
? 异同:不同,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异” 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 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 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
异法也。
? 作奸:做奸邪事情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 睦,优劣得所。
? 行阵:军队的行列,这里指军队 ?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
到合理的安排。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 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 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段四第 说解文课
推荐营中武将
姓名
向宠
特长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 开张: 古:扩大 今:商店开始营业 ? 光:发扬光大 ? 恢弘:扩大,发扬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同义合成词)
? 忠谏:忠心地进行规劝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 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 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 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出 师 表
诸葛亮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武候祠对联匾额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殂(cú) 陛(bì) 以塞(sè)忠 谏 (jiàn) 陟(zhì) 臧否(zāng pǐ ) 攸(yōu ) 以遗(wèi) 陛(bì)下 咨(zī)b 裨(bì) 阙(quē )漏 颓(tuí)
桓(huán) 猥(wěi ) 涕(tì)
危难(nàn) 二十有(yòu)一年
段一第 说解文课
引言 提出忠告的原因
指出当前形势不利 ,因此要进言
(1)先帝崩殂,群龙无首
(
(2) 天下三分,局势不安
)(3) 益州疲弊,形Fra bibliotek险峻段一第 说解文课
强图奋发
比对反正
勉励后主
应:
多听进言,广泛纳谏
(
不应:
)
妄自菲薄,看轻自己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宫中:皇宫中
府中:丞相府
(
证明
先帝称赞,众人拥戴
工作
咨以营中之事
勉励后主
应:
宮中府中,赏罚一致
(
不应:
內外有別,偏私不公
)
作奸犯科者,应交负責官员处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 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 是以:所以 ? 简拔:选拔 ? 遗:给予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 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 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愚:用于自称的谦词,相当于“我”。 ? 悉:全,都 ? 咨:询问 ? 裨补:弥补,补救 ? 阙:同“缺”,缺点 ? 漏:疏漏 ? 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 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 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诸葛亮殿对联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 的化身。“三顾茅庐”、 “火烧赤璧”“六出祁 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 倾倒。他撰写的《出师 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 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 畅,为后人所钦仰。
是古代奏议的一种,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 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 一种文书样式,也叫“奏 章”或“奏疏”。
夙(sù) 驽(nú) 攘(rǎng )
彰(zhāng ) 咎(jiù) 诹(zōu)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崩殂:死,用于帝王 ? 疲弊:民力困乏 ? 诚:果真,实在 ? 秋:年头,时候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 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 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 犯科:触犯法律条文
? 论:判定
昭:显示,表明
? 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
? 偏私:偏爱,不公道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
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
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
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
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段二第 说解文课
正公事处 比对反正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懈:懈怠 ? 忘身:奋不顾身 ? 盖:副词,推测原因 ? 追:追念 ? 殊遇:特殊的待遇
然而朝中官员在国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 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 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写作背景
?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 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 16岁)。 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大事。 227年, 率军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 中原,复兴汉室。他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 有内顾之忧,临出发前上书,恳切劝谏,要 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 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 尽心国事,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 业——这就是《出师表》。
段三第 说解文课
推荐宮中贤臣
姓名
郭攸之、费祎、董允
特长
皆善良忠实、志虑忠纯
(
证明
先帝简拔留给后主之材
)
工作
咨以宮中之事
好处
可裨補闕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 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淑均:善良不偏激 ? 晓畅:通晓,熟悉 ? 举:推举,举荐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 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 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