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练习及参考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9.11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凤凰展翅,逐梦蓝天。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建设标准,始终以旅客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
预计到2025年,70万平方米的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年度旅客运输量将达7200万人次。
人流量巨大的交通建筑需要一定的空间高度,才能让旅客感到舒适。
大兴机场航站楼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只用8根C型柱支撑主体结构。
8根C型柱合围形成了一个直径达180米、最大高差约30米的无柱圆形空间,这样的设计为旅客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共空间。
C 型柱连接屋面的部分带有采光功能,保证了航站楼自然采光的均匀合理。
站在航站楼中心,通道没有任何遮挡,旅客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想去的登机口,目测步行距离。
传统的线性构型航站楼从入口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很长。
大兴机场采用集中式多指廊构型,这种放射状的构型让旅客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
这个数据在世界其他同规模的大型杋场中称得上翘楚。
为了便于旅客明晰自己的方位并快速找到登机口,五条指廊还分别采用不同的座椅颜色和标识牌,并通过对登机口进行不同的编号来实现区分。
在首都机场T1航站楼,国内出发旅客与到达旅客走在同一个楼层上,比较方便;但没有隔离廊分离且通道较窄,导致客流相对集中。
基于客流增大、航站楼规模扩大的情况,T2、T3机站楼采用分流模式,让双向的旅客各走各的通道,这样就保证了安全与秩序。
然而,分隔的空间需要更大的面积;“到达通道”的商业和配套设施较少,对于回程旅客来说不够友好。
大兴国际场航站楼国内旅客进出港的规划设计,汲取了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的优点,又有效改进了它们的不足。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解析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3年4月21日,太阳爆发超强耀斑,持续时间达1小时,并伴随有日冕物质抛射,引发特大地磁暴事件,表征地磁暴强度的地磁指数升高。
如图为地磁指数变化图。
地磁指数最高时,我国克拉玛依(45.6°N,84.9°E)漠河(53.0°N,122.5°E)等地可见极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太阳耀斑爆发()A.引发21日出现特大地磁暴B.反映太阳大气剧烈变化C.造成太阳大气层结构改变D.显著提升年太阳辐射量2.克拉玛依()A.北京时间24日3时可见极光B.位于漠河以南,易见极光C.可见极光的时间长达15小时D.可见极光是由于气温较高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地表气温升高剧烈,是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
如图为“北极放大”大气驱动机制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北极放大”过程中,大气环流的变化趋势是()A.极地高压增强B.极地东风风力减弱C.高纬环流增强D.极地高空气压降低4.下垫面加热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A.反射率减小B.蒸发量减少C.云量增多D.日照时间变长5.①的含义最可能为()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大气辐射增强D.降水量增加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山地北坡比南坡更湿润,可以支持该结论的图中信息是()①北坡自然带的数量少于南坡②森林植被只分布在北坡③北坡草甸土的分布范围较窄④北坡雪线高度低于南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该山地最可能位于()A.长白山脉B.天山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阴山山脉和田玉矿石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接触后,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后经复杂地质作用产出为和田玉,按照产出的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等。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历史2020. 11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子产所说“今大国数圻”的原因可能是①周天子的再次分封②大国对周边荒地的开拓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大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鲁国进攻邻国邾娄,当时的霸主晋文公进行干预,于是鲁昭公前往晋国解释,在边界被拒绝入境,碰壁而返。
国君出访他国未能入境,只有因病而返是合“礼”的解释,因此《春秋》将此事记成“公有疾,乃复”。
据此可得出①《春秋》的相关记载未确切反映历史真实②“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微言大义”中③孔子修《春秋》突显出对礼制的维护④鲁国企图对晋国的霸主地位进行挑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学”的代表作。
下表为《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A.黄老学是以儒家为其内核的思想流派B.黄老学反对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C.黄老学为秦统一和以法治国奠定基础D.黄老学体现了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4.秦始皇从统一的第二年起至去世前,十年间五次巡行全国,最长的第五次巡行费时七个月,四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离官,在琅琊台刻石上留下了“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的颂词。
秦始皇的出巡A.耗费民力,导致了秦的灭亡B.宣扬国威,巩固了统一局面C.深人民间,了解了民生疾苦D.御驾亲征,收复了东方失地5.汉初,宰相多由开国功臣担任,如萧何、陈平、曹参等,连皇帝都对他们非常尊敬,其他官吏更是恭谨从命。
那时的宰相非有大过则不能轻易更换,萧何、曹参、陈平、灌婴、申屠嘉等都是终老相位的。
这一现象说明A.皇帝怠惰政事,大权旁落B.宰相地位崇高,权力很大C。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 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重要的英语诗人奥登,在评论叶芝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
”仔细思量,这里的爱尔兰,应该不但指叶芝的地域意义上的祖国,更主要指文化意义上的故乡。
奥登的话揭示了文化的强大制约力。
对于一个作家,他接受制约的方式,以及他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依赖于语言——准确地讲,是他使用的母语。
一种语言的最高成就,它的节奏和韵律,幽微和曲折,它的本质和秘密,也是通过最优秀的作家作品体现的。
在俄语,是普希金、托尔斯泰,英语世界不能忘记莎士比亚和哈代,而在汉语的天空,最亮的星辰是屈原和李白,是曹雪芹和鲁迅。
一位作家,他从写作中获得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是他确信,有人分担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喃喃自语正被千万只同一种语言的耳朵倾听。
共同的生存境遇,让他和他的读者明白什么样的话语和声音连着最深的疼痛。
而共同的文化背景,则使他们更能够听得出哪是正色厉声,哪是弦外之音,哪些静默不亚于洪钟大吕,哪些笑声其实是变形的哽咽。
他与他们之间不需要解释,相比条陈缕述,更多的是相视莫逆。
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必定是为他的同胞而写作,以赢得他们的赞誉为目标,此外的其他动机都是可疑的。
尽管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成一个村庄,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深处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无法获得对等的理解。
它们涉及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我们如何使外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取材于彭程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从本质上说,语言文字就是特定的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特定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关于如何联络、思维和识别等等的操作系统。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语文(2020.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在高度为H的桌面是以速度v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落到距地面高为h处的A点时,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选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v2+mgℎA. 物体在A点的机械能为12mv2+mgHB. 物体在A点的机械能为12mv2+mgℎC. 物体在A点的动能为12mv2+mgHD. 物体在A点的动能为122.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拉力F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N/mC. 根据公式k=F,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xD. 弹簧所受的合力为10N3.如图所示,弹簧振子沿x轴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当振子从B点向O点运动经过点P时()A. 振子的位移为负B. 振子的加速度为负C. 振子的速度为负D. 振子的回复力为负二、多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4.如图所示,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同一点A处,三次水平抛射皮球(视为质点)均能击中水平地面上的同一目标(目标在A点右方)。
第一次在无风情况下以v1水平抛出;第二次在有水平向右的风力作用下以v2水平抛出;第三次在有水平向左的风力作用下以v3水平抛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三次下落时间相等B. 三次抛射的水平初速度v2>v1>v3C. 皮球三次运动的位移方向不同D. 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方向不同5.质量为1.0kg的物体以某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C. 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0sD. 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0s6.如图所示,A球用线悬挂且通过弹簧与B球相连,两球质量相等.当两球都静止时,将悬线烧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断瞬间,A球的加速度大于B球的加速度B. 线断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C. 在下落过程中,两小球、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线断后最初一段时间里,动能的增加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7.如图所示光滑管形圆轨道半径为R(管径远小于R),小球a、b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其直径略小于管径,能在管中无摩擦运动.两球先后以相同速度v通过轨道最低点,且当小球a在最低点时,小球b在最高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当小球b在最高点对轨道无压力时,小球a比小球b所需向心力大5 mgB. 当v=√5gR时,小球b在轨道最高点对轨道无压力C. 速度v至少为√5gR,才能使两球在管内做圆周运动D. 只要v≥√5gR,小球a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比小球b对轨道最高点的压力都大6 mg8.如图所示,表示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其波速是8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波的周期为0.5sB. 该波的振幅是5mC. 从这一时刻开始经过1.75s,质点a经过的路程是70cmD. 从这一刻开始经过1.75s,质点a向右移动的距离为14m9.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如图甲所示).小盘和砝码所受的重力,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因此增减小盘中的砝码就可以改变小车的受到的合力.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一个黑板擦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上,使小车静止(如图乙所示).抬起黑板擦,两个小车同时运动,按下黑板擦两个小车同时停下来.若小车1和小车2所受拉力分别为F1、F2,车分别为m1、m2,抬起再按下黑板擦则得两车的位移分别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A. 当m1=m2、F1=2F2时,x1=2x2B. 当m1=m2、F1=2F2时,x2=2x1C. 当m1=2m2、F1=F2时,x1=2x2D. 当m1=2m2、F1=F2时,x2=2x110.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B. 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C. 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D. 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11.某校物理探究实验小组,使用50Hz交流电,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2)根据纸带上所测得数据,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c=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如图所示为改装的探究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实验装置。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A.库区上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小B.大坝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C.黄河中游的流域面积会增大D.黄河入海年径流总量会增加
【答案】12. A 13. B 14. B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一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
(3)表现:高度降低、坡度减小。假设及分析:(此问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级赋分方式)
24.黄〔渤)海沿岸湿地是东亚一澳大利亚候鸟迁徒路线上关键的鸟类栖息地。1983年我国在江苏盐城建立的珍禽自然保护区,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滩涂,软体动物、鱼类、藻类等物种多达50。余种。下图为“某候鸟迁飞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气势磅礴的阅兵式结束后,11:30分“国旗方阵”通过天安门,开始了“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
2019年8月7日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区形成超强台风“利奇马”,10日台风在浙江有登陆,给我国东部沿海造成严重损失,下图为“利奇马”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影响我国的台风
A.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B.台风眼的风力最大
C.西侧均为偏北风
D.易引发海啸灾害
18.“利奇马”由乙地移动到丙地过程中,风力变化最有可能的是
23.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的沙脊规模大、形态典型。研究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为滦河入海泥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