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爆炸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一、爆炸及其分类
1.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 机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爆炸做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系统内瞬间形成的高压气体或蒸气骤然膨胀。实质上爆炸是一种极为迅 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2.爆炸的分类
根据引起爆炸的原因,爆炸可分为: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2、燃烧的条件
【案例3-1】 2007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油漆 工段长兼操作组长王某,同本班女油漆工周某上大夜班。 凌晨1时40分,王某将点香烟未灭的火柴梗扔在喷漆台 上,即刻引起喷漆台上易燃物体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 巨大损失。 可燃物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能源 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化学 反应的物质(汽油、木材)。 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空气、氧气、 高锰酸钾等)。 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发生燃烧的热能源(明火、 电火花、化学热)。
3.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一般小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燃烧速度。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ຫໍສະໝຸດ 固体物质,燃烧速度有很大差别。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也和燃烧时的风向和风力有关。
对于同种固体物质,燃烧速度还和固体物质含水量、比表面积 有关,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第二部分 爆 炸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化工HSE与清洁生产》课程
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 燃烧
爆炸 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火灾危险性 防火防爆技术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 燃烧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1.燃烧
燃烧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的三个特征。 燃烧反应一般速度快、放热较多,提高了燃烧产物的温度,引起 产物分子内电子的能级跃迁,放出各种波长的光。 一切燃烧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包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也就是助燃物和可 燃物。 要使可燃物和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必须具有点火能源。

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ppt课件

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ppt课件
14
链式反应机理的一般过程
链式反应机理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链引发
游离基生成,链式反应开始。 (2)链传递
游离基与原始反应物作用生成稳定化合物,并产生新游离基。 (3)链终止
游离基消失,链式反应终止。导致游离基消失的原因很多,如 游离基相互碰撞生成分子、与非活性同类分子或惰性分子相互 碰搜导致能量分散、与器壁撞击被吸附等。
程中进行的,则发生稳定式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是在燃烧之前按一
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形成预混气,遇火源则发生爆炸 式燃烧,称动力燃烧。
5
6
两种燃烧形式的特点
如图所示的火炬燃烧,火焰的明亮区是扩散区,可 燃气体和氧分别从火焰中心(燃料锥)和空气扩散到 达扩散区的。这种火焰燃烧速度很低,一般小于 0.5m/s。由于可燃气体与空气是逐渐混合并逐渐燃烧 消耗掉,因而形成稳定的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 发生火灾。除火炬燃烧外,气焊的火焰和燃气加热等 也属于这类扩散燃烧。 在预混气的空间里,充满了可以燃烧的混合气,一 处点火,整个空间立即燃烧起来,发生瞬间的燃烧, 即爆炸现象。此外,如果可燃气体处于压力而受冲击、 摩擦或其他着火源作用,则发生喷流式燃烧。像气井 的井喷火灾,高压气体从燃气系统喷射出来时的燃烧 等。对于这种喷流燃烧形式的火灾,较难扑救,需较 多救火力量和灭火剂,应当设法断绝气源,使火灾彻 底熄灭。
9
(1)热爆炸临界条件及点火过程的分析
为说明热爆炸临界条件及点火过程,考虑某种由A,E两种组分 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并按如下形式发生双分子反应生成产物C:
A + B→C 根据Arrhenius反应速率定律,考虑2级反应,反应速率可表述为:
式中:r c ——反应速率, mol /( m³·S);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件101页PPT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件101页PPT

引火源
16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也称着火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 实践中点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 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燃烧的充分条件
核爆炸是指由于原 子核裂变或聚变反 应,释放出核能所 形成的爆炸。如原 子弹、氢弹。 实际上,核爆炸也 属于化学爆炸的范 畴。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31
三种爆炸的区别:
(1)物理爆炸本身没有进行燃烧反应, 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的造成 火灾。 (2)化学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具有 很大的破坏性,是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 点。 (3)核爆炸也属化学爆炸的范畴。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四、爆炸与爆炸极限
27
爆炸的狭义涵义:是指由于 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 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 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广义涵义是指物质从一 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 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 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4、相互作用
21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是燃烧条件互相 结合、互相作用,燃烧才会发生或持续。否则,燃烧也不会发生
第二节 燃烧类型
22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 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火灾爆炸》PPT课件

《火灾爆炸》PPT课件

精选ppt
32
(3)电气火源的预防 ①为防电气设备、线路引起的火源,采用防爆电机 、照明、开关或采取隔离措施 。 ②防止超负荷运行,严禁乱拉临时电源。 排送机、鼓风机、水泵不能带负荷开启; 不能超过电机设备的额定负荷;
精选ppt
33
③为防静电,煤气设备管道要有良好接地,输送煤 气流速不得超过8m/s ,防止产生高速喷射现象。 同时,电除尘设备需要检修时,除切断电源外,应将 电晕极可靠地放电; 抽堵盲板时,要用导线将作业处法兰两侧连接起来 ,使电阻为0。
a.着火温度: 焦炉煤气650℃ 左右;高炉煤气750℃ 左右。 b.煤气管道底部沉积物中,萘含量为17.85%,单质硫含量 为36.8%。 萘为515℃;硫为232℃;煤焦油在220℃左右。
精选ppt
6
返回主目录
(3)自燃和自燃点 可燃物在没有外界火源的作用下,常温下自行发热 ,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自燃温度,从而 发生自行燃烧。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如:硫的自然点为232℃
精选ppt
11
【火灾事故案例5】 1989年9月8日,某厂在燃 气道口处接点作业,需在 1020焦炉煤气管道 上堵盲板。作业前法兰口除锈,两侧刷白并用 导线将两侧连接并接地,附近的蒸汽裸体管道 进行了绝热处理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经复 查后开始管网系统降压,当压力降至2750Pa时, 封闭作业区并设警戒,当操作人员顶开法兰口 抽出旧垫圈并处理净法兰口上残留石棉绳后, 正准备下盲板时,突然发生轰的一声引起大火, 当即烧伤6人,其中2人致残。
爆轰突然引起极高的压力,其传播是通过超音速的“ 冲击波”,燃烧也落在它的后面.
冲击波能远离爆轰地而独立存在,并能诱发该处其他 炸药的爆炸,称为殉爆。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 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 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 沸溢现象是指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 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能 产生沸溢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 ——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 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 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 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 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燃烧就根本不能发生。
一、燃烧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 ——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 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 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 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从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而来的热 能。

火灾爆炸ppt课件

火灾爆炸ppt课件
表3-4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不同体积比例组成的混合物燃爆情况


CO在混合气中所占体积/% 燃爆情况
<12.5
不燃不爆
12.5
轻度燃爆
12.5~30
燃爆逐步加强
30 燃爆最强烈
30~74
燃爆逐渐减弱
>74
不燃不爆
表3-5 一些气体或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物质名称 天然气 城市煤气 下限 4.5 5.3 上限 13.5 32 丙醇 丁醇
1、预防性措施:杜绝燃爆条件
2、限制性措施:阻火卸压、防火墙 3、消防措施:消防设施齐全 4、疏散性措施:安全出口、通道


• 二、点火源控制


1.明火:
加热明火的控制; 检修用火的控制; 流动火花或飞火的控制。


2.高热物料及高温表面:
加强妥善保护。

3.摩擦与撞击: 4.电气火花及静电: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拔掉保险销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常见火灾的扑救

一、 生产装置初起火灾的扑救 二、 易燃、可燃液体初起火灾的扑救 三、 电气火灾的扑救 四、 人身着火的扑救
正确做法!!!
有对有错?!?!
4. 化学抑制灭火法
二、灭火剂

1. 水(及水蒸气) 2. 泡沫灭火剂 3. 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 4. 卤代烷灭火器


5. 干粉灭火剂
6. 其他
三、灭火器材和消防给水设施


1. 灭火器(见后页)
泡沫灭火器; 酸碱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1211灭火器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 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 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点火源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4) 复杂可燃固体燃烧
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棉麻纤维、橡胶、合成树脂等。 它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 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例如,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 发出水分和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分解出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 物等可燃的气态产物,继而剧烈地氧化,直至有火焰的燃烧。因 此,这种燃烧也是分解燃烧。
愈低。如:CH4,当压力从0.5atm增大到10atm,其自燃温度下降100℃。 2.浓度的影响 在热损失相同的情况下,贫乏的和富裕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自燃温
度较高,化学计算浓度时自燃温度最低。如:H2S在爆炸下限浓度时,自 燃温度为373℃;在爆炸上限浓度时,自燃温度为304℃;而在化学计算 浓度时,自燃温度仅为246℃。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
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
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闪燃与闪点
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 该液体所处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蒸气浓度越大。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 樟脑、硫磺、石蜡、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 度时,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点 是指可燃性液体产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可燃物
燃烧条件
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 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氧气 和氯气、氯酸钾等氧化剂
生产中常见火源种类
明火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电火花 静电、雷电
摩擦与撞击 易燃物自行发热 绝热压缩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
综合治理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添预加防标为题主
安全第一
1. 温度 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 2. 压力 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压力降到某一数 值,上限与下限重合,这一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混合气则无燃烧爆炸的危险。 3. 氧含量 混合气中增加氧含量,会使上限显著增高,爆炸范围增大。 4 . 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
自然与自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 的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3)发出声响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措施 冷却法 窒息法
隔离法 抑制法
原理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措施举例
1、有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2、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
消防助燃物
1、封闭着火的空间 2、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 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后盖已着火物质 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燃烧 所需热量只用于本身氧化 分解,所以将可燃气体加 热到其燃点即可燃烧。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
当可燃气体流入大气中时,在可燃性气体 与助燃性气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燃烧叫扩散 燃烧。
当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预先混合成一 定浓度范围内的混合气体,然后遇到点火源而 产生的燃烧叫预混燃烧(动力燃烧)。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特性(5)
3 固体的燃烧速度 固体的燃烧速度一般小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燃烧速度。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固体物质,燃烧速度有很大差别。 影响因素: (1)组成、结构 (2) 风向和风力 (3) 含水量 (4) 比表面积(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热传播
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 辐射三种方式向外传播。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 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 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点火源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热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 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叫做热传导。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动的气体或液体由空间中的 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热对流。
热辐射:以热射线传播热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的分类
❖ 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 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
实际燃烧温度不是固定的值,它受可燃物浓度和一系列 外界因素的影响。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特性(3)
燃烧速度: 1 气体燃烧速度:火焰在可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称燃烧速度。 气体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 (1) 气体的组成和结构 (2) 可燃气体含量 (3) 初温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燃烧形式 (5) 管道 (6) 压力和流动状态
a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1)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2)
可燃固体的燃烧可分为简单可燃固体、高熔点 可燃固体、低熔点可燃固体和复杂的可燃固体燃烧 等四种情况。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3)
(1) 简单可燃固体燃烧 硫、磷、钾、钠等都属于简单的可燃固体,由单质组成。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特性(1)
• 完全燃烧:
有机可燃气体燃烧,可燃气体分子中所含的碳全 部氧化成二氧化碳,氢全部氧化生成水,这样的过程 称为完全燃烧。
• 燃烧热:
燃烧热的数值是用热量计在常压下测得,是单位 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后冷却到18℃时所 放出的热量(kJ/kg,kJ/m3)。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4)
(3) 低熔点可燃固体燃烧 低熔点可燃固体常温下是固体,受热后迅速熔化,如石蜡、
沥青、松香等。它们燃烧时,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分解,直 至燃烧出现火焰。例如用火柴点燃蜡烛,当火焰接近时,它并不 马上燃烧,而是首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气化,发生氧化分解, 氧化分解产物和空气中的氧化合而进行燃烧,所以也称为分解燃 烧。 (4) 复杂可燃固体燃烧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特性(4)
2 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的燃烧速度工业上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单位面积上
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质量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质量速度; 另一种是以单位时间内烧掉液层的高度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 直线速度。 影响因素: (1) 初温 (2) 含水量 (3) 容器 (4) 风速、风向
a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燃烧与爆炸 ➢ 第二部分 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 第三部分 防火防爆措施 ➢ 第四部分 消防知识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第一部分 燃烧与爆炸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助燃物(氧
或氧化剂)发生的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 应。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可燃液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
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然 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 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燃烧。对于难挥发的可燃液体, 其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气体,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进 行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棉麻纤维、橡胶、合成树脂等。 它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 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例如,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 发出水分和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分解出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 物等可燃的气态产物,继而剧烈地氧化,直至有火焰的燃烧。因 此,这种燃烧也是分解燃烧。
它们燃烧时,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变成蒸气而燃烧,所以 也属于蒸发燃烧。这类物质只需要较少热量就可变成蒸气, 而且没有分解过程,所以容易着火。 (2) 高熔点可燃固体燃烧
固体碳和铝、镍、铁等金属熔点较高,在热源作用下不 氧化也不分解,它们的燃烧发生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的部 位,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但不产生火焰,燃烧的速度和固体 表面的大小有关。这种燃烧形式称为表面燃烧。
a
燃烧三要素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常见的火源种类
在生产中,常见的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8种: (1) 明火 (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3) 电火花 (4) 静电、雷电 (5) 摩擦与撞击 (6) 易燃物自行发热 (7) 绝热压缩 (8)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
中国石油安全技术研究所
a
燃烧特性(2)
燃烧温度: (1) 理论燃烧温度:是指可燃物与空气在绝热条件下完全
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燃烧产物,使燃烧产 物达到的最高燃烧温度。
(2) 实际燃烧温度:可燃物燃烧的完全程度与可燃物在空 气中的浓度有关,燃烧放出的热量也会有一部分散失于周围 环境,燃烧产物实际达到的温度称为实际燃烧温度,也称火 焰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