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史记默写
必修五默写

必修五默写1、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2、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3、臣欲奉诏奔驰,;,。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臣无祖母,;,。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7、愿陛下,,,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谨拜表以闻!”8、乌鸟私情,。
臣之辛苦,,,。
9、人固有一死,,,。
10、臣密言:,。
生孩六月,。
11、既无伯叔,,,。
1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
,。
13、且臣少仕伪朝,;,。
14、古者富贵而名磨灭,,。
1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孙子膑脚,《兵法》修列;16、《诗》三百篇,。
17、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18、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19、虽万被戮,岂有悔哉!,!20、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2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22、仆诚以著此书,,,,则仆偿前辱之债,,?,难为俗人言也。
23、碧云天,黄花地,,。
,。
2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25、听得道一声“去也”,;,:此恨谁知?26、马儿迍迍的行,,,。
27、青山隔送行,,。
,。
28、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29、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30、屈原曰:“,,是以见放。
”31、世人皆浊,?众人皆醉,?32、屈原曰:吾闻之,,。
3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34、乃歌曰:,;,。
遂去,不复与言。
35、真的猛士,,。
?36、惨象,;流言,。
37、沉默呵,沉默呵!,。
38、鹏之背,,,。
39、“鹏之徙于南冥也,,,。
40、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2、风之积也不厚,。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一、给加点字注音:1、琐屑()2、栖()息3、狭隘()4、红缯()5、紫绡()6、醴酪()7、粗糙()8、蒂()部9、渣滓()10、贮()藏11、啖()12、逶迤()13、嗜()好14、鹰隼()15、眩晕()16、婆娑()17、栅()栏18、偏袒()19、蛊()惑20、妊娠()21、颓败()22、疱疹()23、镌()刻24、蘸()25、罪孽()26、铁臼()27、脚踵()28、异曲()同工29、妖娆()30、老趼()31、碾砣()32、精湛()33、外强中干()34、脖颈()35、癸()丑36、晦朔()37、险衅()38、夙()遭闵()凶39、终鲜()兄弟40、门衰祚()薄41、期()功强()近42、茕茕()独立43、除臣洗()马44、希冀()45、矜()育46、病笃()47、拔擢()48、岂敢盘桓()49、猥()以微贱50、渗漉()51、修葺()52、阖()门53、枇杷()54、琵琶()55、栏楯()56、垣()墙57、扃牖()58、象笏()59、考妣()60、逾庖()而宴61、呱呱()坠地62、门扉()63、偃仰()啸()歌64、长号()不自禁()65、强()颜66、憔悴()67、枯槁()68、洗濯()69、桀骜()70、攒()射71、迁徙()72、筵席()73、金钏()74、靥()儿75、蹙()眉76、青鸾()77、余荫()78、愠()色79、剖()符丹书80、贪生恶()死81、喋()血82、放浪形骸()83、绯红()84、急湍()85、濒()临86、飓风()87、遏()制88、三闾()大夫89、俯瞰()90 、衍()生91、会稽()92、修禊()93、感慨系()之94、嗟悼()95、若合一契()96、泄露()97、暴露()98、骄横()99、湮没()100、逋()慢101、厄()运102、噩()运103、纤()手104、矜持()105、弹冠()106、懊丧()107、肆()意108、渲()染109、缠绕()二、多音多义字:1、①惩创()②创造() 2 ①菲()薄()②芳菲()3、①长歌当()哭②当年()4①悄无声息()②悄悄()5、①模()样②模()仿6、①星宿()②宿命()③住一宿()7、①着力()②着火()③看着()④着数()8、①恰如其分()②知识分子()9、①粘满()②粘液()10、①铜器作()②工作()12、①龟()裂②龟()甲③龟()兹11、①和平()②曲高和寡()③和了()④和面()⑤拌和()13、①东莞()②莞()尔而笑14、①与会()②与人为善()三、根据字音写汉字1、生当yǔn()首2、sī()守3、yǔn()身不恤4、暮ǎi()5、àn()然失色7、dù忌()8、()chïuchú满志9、()liáo落10、食不guǒ()腹11、流shāng()曲水12、和xiã()13、()fú法受诛14、齐彭shāng()15、青lài()16、强hàn()17、zhù()藏18、冥然wù()坐19、怂,yǒng()20屠lù()21、bá()涉22倜,tǎng()23洋yì()24chōng()粮25浸zǐ()26洗dí()27â()耗28()nuâ杀29斑lán()30()gū负31()yōng懒32苍qíong()33荒mìǔ()34diān()倒35慷kǎi()36()xuàn涡37、耕yún()38、miâ()视39cāng()桑40轮kuî()41、沉nì()42浩miǎo()43蓬hāo()46zhàn()蓝47bō()落48、pū()匐49、qiâ()懦50、盘jù()51、万lài()有声52、如拾草jiâ()53、浑浑ââ()54、()影相吊55、()假()威56、举()齐眉57()燕分飞58()众生59()头微利60、()角虚名61、金榜()名62、杯盘狼()63、惊心动()表中所列100个别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必修五 史记默写

必修五·《史记》选读名句默写《陈情表》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臣欲奉召奔驰,。
,则告诉不许。
5﹒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6﹒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
7﹒,谨拜表以闻。
《长亭送别》1﹒碧云天,,,。
?总是离人泪。
2﹒恨相见得迟,,,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3﹒马儿迍迍的行,,,破题儿又早别离。
4﹒青山隔送行,,。
夕阳古道无人语,。
5﹒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报任安书》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诗三百篇》,。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渔父》1﹒举世皆浊我独清,。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安能以身之察察,?3﹒,;,可以濯吾足。
《记念刘和珍君》1﹒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惨象,;流言,。
3﹒沉默呵,沉默呵!,。
《逍遥游》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2﹒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3﹒野马也,尘埃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6﹒,而后乃今将图南。
7﹒,小年不及大年。
8﹒背若太山,,。
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10﹒,未数数然也。
11﹒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12﹒故曰:至人无己,,。
《兰亭集序》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长安回望绣成堆,。
,无人知是荔枝来。
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不妨长作岭南人。
《史记》选读1﹒大风起兮云飞扬,, ! 2﹒《传》曰“其身正,;,”。
3﹒桃李不言,。
4﹒,衣食足而知荣辱。
5﹒力拔山兮气盖世,。
,。
6﹒此鸟不飞则已,;,。
苏教版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

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必修五:一、《陈情表》1、终鲜..兄弟2、刘夙婴..疾病/夙.遭闵凶3、逮.奉圣朝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5、寻.蒙国恩6、除.臣冼马7、臣具.以表闻/不为具.食《淮阴侯列传》/李斯,相也,具.于五刑8、日薄.西山9、更.相为命10、庶.刘侥幸,储存余年二、《项脊轩志》1、迨.诸父异爨2、殆.有神护者3、令人长号.不自禁三、《报任安书》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假设望.仆不相师..3、特.以为智穷罪极4、用.之所趋异也5、曷足贵.乎6、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士大夫者7、勇者不必死.节8、恨.私心有所不尽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功高盖.主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2、大底发愤.之所为作也13、思垂.空文以自见14、欲以究天人之际.15、草创未就.16、今遭此祸,惜.其不成四、《渔父》1、自令.放为2、遂去,不复与.言五、《逍遥游》1、则风斯.在下矣2、而后乃今培.风3、控.于地而已矣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乃今以久特.闻6、众人匹.之,不宜悲乎7、绝.云气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9、彼且.恶乎待哉六、《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茂林修.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列.坐其次.4、向.之所欣5、未尝不临.文嗟悼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7、一.死生为虚诞《史记》选读:一、《太史公自序》1、使复典.之2、司马氏去.周适.晋/子迁适.使反3、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4、诸侯之相.王5、南略.邛、笮、昆明6、不得与.从事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8、道之不行.9、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11、萧何次.律令12、俟.后世圣人君子二、《夏本纪》1、下民其.忧2、舜举.鲧子禹3、等.之未有贤于鲧者4、维.是勉之5、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6、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慎财富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9、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10、声教讫.于四海三、《鲁周公世家》1、旦为子,笃.仁2、周公把.大钺3、天下未集.4、未可以戚.我先王5、勤劳阻.疾6、发.书视之7、武王有瘳.8、我乃屏.璧与圭9、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10、乃为诗贻.王11、人或谮.周公12、干.神命者乃旦也13、作.其即位14、惟予幼人弗及.知15、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16、臣妾逋.逃/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陈情表》四、《高祖本纪》1、沛公常有大度.2、常从王媪、武负贳.酒3、酒雠.数倍4、此两家常折.券弃责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6、素易.诸吏7、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史记选读早读默写(全)

1、《越州赵公救灾记》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知.越州赵公掌管2.灾所被.者几乡覆盖3.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4.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征召、征集5.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的6.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7.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补助8.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聚敛9.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居住10.官为责.其偿责成1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稍微12.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条规、办法13.公元丰二年以大学生加太子少保致仕..,岁癝.穷人旧例赈济..退休14.故事15. 忧其且.流家者勿给将16. 民不幸罹.旱疫遭受17. 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连累18. 民饥馑疾疬,死者殆.半几乎二、翻译下列语句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赵公有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译:我所以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
2、《游褒禅山记》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3.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助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之南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6.而无物以相.之帮助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8.何可胜.道也哉!尽9.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筑室居住10.有碑仆.道倒1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表修饰12.不出,火且.尽”将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14.险以.远,则至者少表并列15.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说出二、翻译下列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3、《张中丞传后叙》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计算2.授之柄.而处其下权柄3.以此垢.远。
史记+必修五名句整理

史记背诵内容1。
234567背沾衣也。
8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乌江亭》)9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鲁周公世家》1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高祖本纪》1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将军列传》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3《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5崔道融《题李将军传》: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
《孔子世家》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3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P66页)4《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管仲列传》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屈原列传》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必修五《史记》名句.doc

必修五背诵《南州六月荔枝丹》1长安问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FI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陈情表》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H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项脊轩志》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长亭送别》1 [正宫][端正好]碧云夭,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幺幺长玉骁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通通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3[—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4[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报任安书》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葬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渔父》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史记》名句默写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史记》名句默写
《太史公自序》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鲁周公世家》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孔子世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1。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全)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太史公自序》P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P7: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鲁周公世家》P20: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24: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高祖本纪》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将军列传》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P5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6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世家》P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6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P6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P6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P6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P66: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P6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P67:《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管仲列传》P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屈原列传》P7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P7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P7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P7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况《荀子·劝学》P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名句默写
•1、盈盈荷瓣风前落,。
•2、,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日啖荔枝三百颗,。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6、诏书切峻,。
7、州司临门,。
•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9、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10、乌鸟私情,。
•1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
•12、,总是离人泪。
•13、柳丝长玉骢难系,。
•14、下西风黄叶纷飞,。
•15、蜗角虚
名,。
•16、青霄有路终须到,。
•17、淋漓襟袖啼红泪,。
•18、,恨压三峰华岳低。
•19、青山隔送行,,淡烟暮霭相遮蔽。
•20、夕阳古道无人语,。
•21、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22、人固有一死,,,
用之所趋异也。
•2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左丘失明,。
•孙子膑脚,;不韦迁蜀,。
•2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25、欲以究天人之际,。
•26、举世皆浊我独清,。
•27、新沐者必弹冠,。
•28、真的猛
士,,。
•29、鹏之背,,怒而飞,。
•3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1、风之积也不厚,。
•32、,小年不及大年。
•33、有鸟焉,其名为鹏,,
•,
,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34、故夫知效一官,,
,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5、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36、定乎内外之分,。
•37、仰观宇宙之大,。
•38、,,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
____________,抚百
姓, 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
(《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
《史记孔子世家》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 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
____________.所慎 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
廉 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 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
_____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___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20、____________ ,必有一失;
____________ ,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 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 。
24、岁寒,_____________ 。
25、兵法不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