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应用
64排以上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2 . 2 两种检 查方式对冠状 对买狭窄 诊断结果对 比 选取本 院 自2 0 1 2年 1 月~ 2 0 1 3 年1 月 收治
本组 3 2
1 . 1 一般资料
例患 者经 1 2 8 排 多 层螺 旋冠 状动 脉成 像检 查显 示轻 度 狭窄
的3 2例疑 似冠状动 脉狭窄 的患者 , 其 中男 2 1 例, 女1 1 例, 2 7支 , 中度及 重度狭 窄 3 0支 ; 经选择性 冠状 动脉造 影检查 最小 年龄 3 5岁 , 最大年 龄 7 5岁 , 平均年 龄 5 4 . 4岁 ; 排 除严 显 示轻度狭 窄 2 6支 , 中度及 重度狭窄 2 9支 ; 两种检 查方式 重 肾功能不全患 者 , 排 除对造影剂 过敏患者 , 排 除凝 血功 能 显 示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异 常患者 , 排 除内分泌紊乱 患者 , 排 除甲状腺机 能异常患者 ; 本组 3 2例患者均 自愿签订知情 同意书。
・
9 6・
中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2 0 , : 8 , N o5
.
一
6 4排 以上 多层螺旋 C T冠 状动脉 成像 的临床应 用
李 燕
【 摘要 】 目的 探讨 6 4 排 以上多层螺旋 c T 冠状 动脉成像的 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本 院收治的 3 2
有效 MA S为 1 7 6 mA , 层厚为 3 . 0 m m, 间隔 0 . 6 mm, 扫描应从 气管隆 嵴下方 1 0 m m 至膈下 2 0 m m左右 。并利用 双筒压 力
临床上 通 常将冠 状 动脉造 影作 为诊 断 冠心 病 的 “ 金标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47例自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64排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诊断,对比CTA及CAG狭窄冠状动脉检出情况并分析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CTA与CAG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分支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敏感度达90.91%、诊断特异度达92.86%、诊断准确度达91.49%、阳性预测值达96.77%、阴性预测值达81.25%。
结论: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检出率。
【关键词】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效能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实施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该诊断方式存在有创、检查费用高及与潜在风险大等特点,导致临床应用受限[1]。
现阶段,CT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CT冠状动脉造影(CTA)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及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具有无创及价格高等特点,能够为临床进行冠心病诊断提供重要指导[2]。
本次研究选取47例自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4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与女性数量分别为26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22~78岁,年龄平均值为(48.25±5.12)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部压迫、呼吸短促等;②患者对各项检查和调查均知情;③患者意识清晰且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①伴二尖瓣反流或者二尖瓣狭窄疾病者;②合并室壁瘤者;③合并心包病或者心肌病者;④合并重度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⑥对含碘对比剂有过敏反应者;⑦合并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者。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将1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MSCT)、心电图(ECG)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结果MSCT与CAG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整体效果相近;ECG在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方面均显著低于MSCT、CA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SCT与CAG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较高,但MSCT更加方便,无创伤,推荐临床应用。
标签:MSCT;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冠心病系临床常见危重疾病,及时诊断与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1]。
心电图、心肌酶学、生物标志物、多排螺旋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段为检查冠心病的常见手段,各有优缺点。
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将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所收治疑似冠心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47例,平均岁数(51.7±10.4)岁。
合并疾病类型:伴糖尿病26例,伴高血压55例,伴高血脂31例,伴胸闷胸痛18例。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临床症状特征;②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者、急性心肌梗死者;(②合并心率失常或心功能不全者;③肝肾功能不全或代谢紊乱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完善常规生化检查,均给予多层螺旋CT(MSCT)、心电图(ECG)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
①MSCT诊断:行检查前,检测心率大于70次/min者,给予倍他乐克25mg,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摘要】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了护理干预在该检查中的作用,包括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事先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也指出了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过度曝露辐射等。
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强调了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在这一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护理干预、措施、注意事项、效果评价、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MDCTA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服用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
护理干预在MDCTA检查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MDCTA检查中的应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以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
通过分析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索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原理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MDCTA)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管病变情况。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CTA检查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轻焦虑和恐惧,提升检查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一、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在接受CTA检查之前,许多患者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可能担心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担心检查结果会带来不好的消息。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介绍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担忧,与之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理解。
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方法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加配合检查。
二、护理干预对检查效果的提升在CTA检查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检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移动不听从指挥,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些护理干预措施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
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教育,告知他们要保持身体平稳,不要随意移动,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护理人员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正确呼吸和配合医生的操作,使检查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果。
三、护理干预对患者安全和舒适的保障在CTA检查中,患者需要接受造影剂的注射,这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变化和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能会导致不适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帮助他们调整姿势,减轻不适感,保障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样,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观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状态,减轻不适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特别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在进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检查体验,还可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对于患者来说,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检查,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受。
护士的温暖和耐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其对检查的接受度。
在进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以确保在检查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插管、留置静脉通路等,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进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放射技师,协助患者完成检查。
护士需要引导患者正确配合呼吸、保持身体平稳,协助患者完成静脉注射对比剂等工作。
护士的专业指导和照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图像的质量。
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观察和护理。
由于检查过程中患者使用了对比剂,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出现,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士还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报告医生。
护士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将相关信息完整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护理干预不仅仅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而是一项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的患病,患病数量持续增长,患病群体日趋年轻化,进而引起关注。
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越发成熟,临床使用较普遍,其作为操作简便、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在冠脉重要血管重度狭窄病变患者、桥血管及开口畸形患者中应用均可最大程度确保诊断的效果的准确。
通常可将其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检查、冠脉支架术后随访的辅助方法,遵循各流程要求完成扫描及图像处理,以保证图像的质量。
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方法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较高,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作为多排探测器技术、多种重建算法、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心电门控心动周期采集容积相关数据后在R-R间期重建心脏图像,且及时传输心脏图像数据至工作站实行系统处理。
通过心脏软件容积及冠脉树重建的方式、血管分析方法,完成综合分析工作有利于全面评判病变影像学的主要特征。
选用64排螺旋CT仪器,在检查前需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主要告知患者MSCTA检查过程及操作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检查前测定患者的心率其中心率较快者可使用25mg 倍他乐克处理。
采取患者平卧位并做好心电门控装置连接工作,实行钙化积分平扫操作,增强扫描时使用350ml对比剂及同层动态法,对动脉循环时间测定主要需要在钙化积分序列图像确定左主干开口层,通过双通高压注射器以每秒5ml速率注射20mg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这时可对患者的升主动脉密度曲线、降主动脉密度曲线测量,从而获取使用对比剂~升主动脉增强峰值所用的时间。
最后,完成冠状动脉扫描操作,对气管隆突下1.5cm~心尖下方3cm位置循环时间扫描,分别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
2冠状动脉CTA成像分析情况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相关冠状动脉阶段划分法完成MSCTA分析,冠状动脉共有15节段需对冠状动脉不同阶段百分比计算,目的为客观评判管腔狭窄度。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快速获取大量层面的影像,能够清晰展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这项技术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不可忽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干预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操作,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还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研究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提高医疗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患者检查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2.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的重要性;3.研究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评价;4.探讨护理干预在该检查中的意义和对未来临床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旨在为提高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依据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患者的情绪和体验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检查的接受度,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护理干预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研究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探讨和总结护理干预在这一领域的作用和效果,可以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指导,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应用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宁阳271400)【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多排螺旋ct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提供了诊断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使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本文该技术的检查方法、适应症、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对多排螺旋ct
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国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49-01 近几以年,随着多排螺旋ct
技术的不断发展。
从1998年开始世界上的第一台4排mdct问世, 到2004年底的时候,由通用电器公司推出的64排mdct问世, 在这两种mdct之间,经过了8、16、32排等三种过渡产品, 但是这样的多度只用了6年时间。
“排”指的是ct扫描机探测器的阵列数, 一般情况下探测器的宽度随着排数的增多而变宽, 在一次扫描中所
完成的宽度也就越大。
有一些专家将多“排”螺旋ct称之为多“层”螺旋ct,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两者的定义是相同的, 即探测器有多
少“排”, 在一次扫描的过程中就能够完成多少层图像的采集。
1 检查方法和适应症状1.1患者准备:①保证患者的心电图能够保持同步化: 先稳定地将电极与患者洁净且干燥的相应胸部区域相连接;在对患者憋气后基础心率及其心率变化进行测定, 闭气以后的心
率可能下降5-20次/分钟。
②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及憋气,准确的进
行定位与扫描, 在有需要时给予氧气等。
③注射造影剂与采集图像的同步化:利用肘前静脉内导管注射的方法;对循环时间进行测定; 利用双筒的高压注射器, 注射高浓度的非离子型的造影剂以后注
射相适合的生理盐水, 能够相对地对上腔静脉、右心室等高密度造影剂伪影进行防止。
④放射线的辐射剂量:64排的mdct对x线的利用率为95%,但16排的mdct是90%。
1.2 扫描方式:扫描模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心脏的扫描,目的是观察心腔、瓣膜、冠状动脉、心肌和心包;还有一种是“胸痛三联征”扫描的模式,以观察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主动脉夹层为目的,还有冠状动脉的血管搭桥等利用非离子型的造影剂(350-370mgi/ml),三个时相注射,①总量为
60-80ml,流速是5ml/s;②总量为15ml,流速为3ml/s;③生理盐水是30ml,流速是3ml/s。
确保冠状动脉以及左心室腔为真实动脉期的高峰,并且上腔静脉以及右心房室的显影一般较淡,伪影也较少。
从开始自肘静脉注射时直到造影剂到达靶器官的时间称做循环时间,利用smartprep扫描模式,个体的循环时间可以进行准确测量,进而确保图像采集与造影剂达到同步增强, 并且决定了造影剂的
用量。
针对某一些疾病,比如心脏肿瘤、缺血性心肌病等, 实行晚期(5-20min)再次扫描,对心肌灌注、肿瘤供血和染色进行观察。
2 临床应用md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势:对于斑块成像、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指导冠脉支架、管腔狭窄诊断、搭桥手术和该手术的术后随访、不典型胸痛的筛查、心肌缺血性梗死、
心功能分析等。
2. 1 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①冠状动脉的起源出现异常: 左、右冠状动脉可以分别起源于肺的动脉主干, 可以分别起源于同一主动脉窦,也可以同时起源于左、右的冠窦, 有时患者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后方的无窦。
②冠状动脉瘘: 在患者的左、右冠状动脉发生均有可能, 一般情况下在左房瘘、右房瘘和右室瘘比较常见; 瘘管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冠状动脉窦出现异常增粗
和走行现象, 并可以直接以引流的方式进入心腔的冠状动脉的血
管影, 此血管影一般情况下会有冠状动脉的分支出现。
③冠状动脉的肌桥: 由于ct可以对冠状动脉和邻近心肌组织进行同时显示, 所以, 在肌桥的显示方面要比常规冠状动脉的造影技术好的多,
从而达到了避免冠心病假阳性的诊断的出现。
在临床诊断方面,冠状动脉肌桥有时候会被误诊为管腔狭窄而置入支架后容易造成患
者管腔出现破裂现象, 在支架术前进行ct检查, 可以对此种事故的发生起到很好避免效果。
参考文献[1]王怡宁,金征宇,孔令燕,张竹花,宋兰,张抒扬,张立仁,林松柏,王沄,赵文敏.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12(01):281-282.[2]苏雁英,王玉堂,时向民,徐勇.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定性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32(44):562-563.[3]蔡锡福,郑绪宏. 冠状动脉钙化螺旋ct 检查与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17(04):186-187.[4]宋兰,张竹花,金征宇. 多层螺旋ct无创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和进展[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23(01):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