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合集下载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变化:由鄙夷到师夷。
原因: ①鸦片战争的影响;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具体 内容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抵御外敌。
内容:学习西方制造战舰、枪炮及练兵的方法等军事技术。
材料三: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
齐是已。第一要大炮,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
束手!”
近 代 中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中体西用(洋务派)
(技术)

的 思 想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维新派) 制度
民主共和(革命派)(资本主义制度)

放 潮 流
无产阶级
民主、科学(激进派) 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
(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由浅入深渐进过程,也 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林则徐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共同点是 什么?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 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 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 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 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 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各个派别 的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2.掌握各个派别的主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所起到的相应作用,特别是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比较并熟练掌握这几大派别思想的异同。
学习重点
1840年前后至19世纪末中国思想发展变化 历程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D、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行动。
王韬 (1828-1897)
郑观应 (1842—1922)
2、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Page 14
2、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重, 侵略加深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④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学习难点
各种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一、地主阶级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开眼看世界”——开明知识分子
背景
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对外扩张 民族危机
③、战后:新思潮萌发 ——向西方学习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林则徐、魏源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设立译馆,命人编译 《各国律例》《四洲志》。 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 一步。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局势 概况(19世纪60---90年代)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1: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 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洋务派)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 孛(bèi)于经矣。"

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共23张ppt)

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共23张ppt)

三、知其所以“长”——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变法的思想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背景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危机的加剧
王韬、郑观应
政治
经济 文化
主张
革新、君主立宪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局限性
• 2016/9/30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盲目排外, 反对学习西 方科学技术
器 物
阻碍 近代化 物质到 制度 维新变法
早期 维新派 19C70S
资 产 阶级 进一步
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
发展 维新派
19C末 20C初
启蒙解放 政治近代 化的尝试
制 度
• 2016/9/30
一、始识其“长”——“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要贡献: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中 体 西 用
西学 关系 目的
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 护中国的腐朽的封建统治
• 2016/9/30
军 事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工 业 :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师 夷 长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技 以 自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强 左宗棠 • 2016/9/30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中体西用”的评价
进步性
①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进一步冲 击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奠基;
②在“自强” 思想指引下,创办了一批近 代企业、近代新式学堂、近代海军,迈开了 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性 ③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 • 2016/9/30 甲午战败使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意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 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 想比剑更有力量。
——拿破仑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中 国 去 向 何 处 ?
林则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林则徐、魏源
地主 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戊戌变法)
器物 单 元 线 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中体西用”的实质、积极面、消极面。
探究:如何用多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看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 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洋务派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 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 化和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失败根本原因: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 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探究 中体西用
材料 虽说“中为中华西体文方西明资用开产”始阶后从级来传学久统说被向在指近中为代国包转传庇型封建,其实, 那 的士个积人时极实 质,候面在的:是封中播对建国创西主,造方义天了文充下良明斥滔好扩的滔的张天,舆的地多论反里的环应,是境欲泥。破古启而锢顽闭梗,(引顽入固若) 干资消本极主面义:不文是触化中动,西封除两建了种制‘文度中明,体碰西撞用的’产还物不可能提出另一 种更好的宗以旨维。护如封果建没统有治‘为中目体的’。作为前提,‘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洋务派有保卫封建的一面,但它的事业已在一定意义上 超出了封建的范围。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天津开平煤矿、上 海轮船招商局(最
早)
天津机器制造局
汉阳铁厂
4.评价
(1)积极: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 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 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消极 : 挽救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甲午战争的失败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①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2.核心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中学为体”:是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作 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鸿章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 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 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民用(辅助军事 工业)
代表人物:
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
康有为
思想观点:
梁启超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严复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封建顽固派
维新派
要不要 维新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宁亡国不可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反对兴民权、设 议院,实行君主 立宪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4)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结合
(5)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
(6)影响: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师夷长技以制夷
(手段) (目的)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A.引材导料人1:们“关徐注尝世谓界剿形匪势八,改字变要中言国,的器传良统技观熟念,,胆启壮 迪心人齐们是的已思。想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 令B.岳思、想韩上束迈手出,了奈近何代奈中何国!向”西方学—习—的林第则一徐步。
【史料研读】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 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 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 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 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 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 不到。
趋势: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PPT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PPT课件

② 梁启超
A. 代表作:《变法通议》 B. 主张: C. 抨击 ……2 D. 宣传 ……3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1873——1929)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 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什么是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 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 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 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利玛窦
一、开眼看世界
1、背 景:
1)鸦片战争前:
危机四伏 :(晚清封建社会) 外患日深 : (西方资产阶级崛起-扩张-骚扰) 思想基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经世致用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魏源
《海国图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 兵之法。”
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 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 什么? 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3、林、魏的思想影响:
①林、魏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 成一股社会思潮 ②为谋求民族独立自强,而学习 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要人们转变观念,正视中国 的落后,进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与之争胜。
探究 1:依据 图文中的信息, 你认为林、魏 开眼的原因是 什么?
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
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
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 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
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 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 “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 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 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生死, 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 或追求呢。(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 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
《海国图志》
1)性质: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它成夷为而近作代,中介为国绍以学西夷习方款西史夷方地而最作详,实为的专著 的口师号夷,长同技时以也2制)是夷核对而心几作思千”想。: 年来传统心—“态—师的《夷一海长次国技挑图以战志制,·叙夷》”。(明确 迈出了近代向中西国方向学西习方的学内容、方法与目 习的第的一)3步)。影响:它对开阔人们眼界,
夷”后者主要对会太平天国; 代表阶级利益:地主阶级 宣传手段:前者著书,后者实践办厂; 实践效果 结果 作用
洋务运动的影响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民用(辅助军 事工业)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 局(最早)
天津机器制造局
汉阳铁厂
同文馆等洋务学堂在学习内容上与中国 古代学校有什么区别?
国 子 监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京 师 同 文 馆
外语、军事 近代自然科学
……
晚 清 留 美 幼 童
看世界的窗近口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
直接为抗英斗争服译务西方;书报。
②主持编写《四洲志》 《华事夷言》 。
学总习结西:方开的近先代河中③ 立。国仿新制式由西海爱方军国战的而船主研,张究提。、出建
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林则徐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 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3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洋务运动 洋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务 运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动 的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内 容 •(60年代开始)开创近代教育制度。
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何谓“中体西用”?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近代科技,挽救的清王朝 口号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洋务运动(实践)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 奕昕、曾国潘、张之洞、李鸿章、 左宗棠 旗帜: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内容: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 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 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 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 就站不起来。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 ——詹天佑源自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严复
“中体西用”思想和林魏思想的比较:
背景: 内容: 指导思想: 目的: 代表阶级利益: 宣传手段: 实践效果: 结果 :
作用:
“中体西用”思想和林魏思想的比较: 背景:面临西方入侵,民族危机; 内容:都主张“师夷长技” 指导思想:都属于“中体西用” 目的:根本都是维护统治,但前者是“制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第14课
顺 “睁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世 界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潮 流 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开眼看世界”;
一是打开眼界,去面对、观察和 认识外部世界;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一、开眼看世界
1、背 景:
1)鸦片战争前:
危机四伏 :中华民族危机与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日深 : (西方资产阶级崛起-扩张-骚扰) 思想基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经世致用
2)鸦片战争后: 惊醒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
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 林则徐
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yóu)纪 行》、徐继畲(y ú)的《瀛 环志略》 等新著述不断出现,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 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 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 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 的思想主流。
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 的思想?
1)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一2方)他面们带的有思鲜想,明启的迪时着代人们变挣化脱的闭印关 记
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
新一认方识面世又界,保探留索着救浓国之厚路的。封建纲常色彩
3)但是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有保存和维护封建 统治作用。
徐继畲
材料一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 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 什么? 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