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与分子结构(1)
1.分子结构-共价键

反应生成2molHCl 2molHCl时 1 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其理论分析数 据与实验数据略有差异, 据与实验数据略有差异,下图表示上述反应能量变化 的理论分析示意图: 的理论分析示意图:
释放” 吸收” ①化学键断裂需要 (填“释放”或“吸收”)能 量; ②图中共释放的能量 kJ/mol; kJ/mol; 大于” ③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 等于” 小于” 反应产物的能量, 等于”或“小于”)反应产物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 __反应 __反应
1.经验规律: 1.经验规律:象一氧化碳和氮分子这样具有 经验规律 相同电子数( 相同电子数(指分子或离子中全部电子总数或 价电子总数) 价电子总数)和相同原子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分子或离子,它们的分子结构相似, 的分子或离子,它们的分子结构相似,性质 相似。这条规律就叫做等电子原理。 相似。这条规律就叫做等电子原理。具有等 电子的物质, 电子的物质,如一氧化碳和氮分子就彼此叫 做等电子体。 做等电子体。 2.互为等电子体应该满足的条件 互为等电子体应该满足的条件: 2.互为等电子体应该满足的条件: 在微粒的组成上, ①在微粒的组成上,微粒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在微粒的构成上, ②在微粒的构成上,微粒所含电子数目相同 在微粒的结构上, ③在微粒的结构上,微粒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方式相同
3.应用:应用等电子原理, 3.应用:应用等电子原理,可利用已知的分子的 应用 构型(几何构型、电子构型) 构型(几何构型、电子构型)和物理性质对相应 等电子分子的构型和物理性质进行预测。 等电子分子的构型和物理性质进行预测。 4.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 4.典型事例: ① N2O与CO2是等电子体 硅和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②硅和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他们的等电子体 磷化铝(AlP)砷化镓(GaAs) 磷化铝(AlP)砷化镓(GaAs)也是很好的半导体 材料 白锡(β (β与锑化锢是等电子体, ③白锡(β-Sn2)与锑化锢是等电子体,它们在低温 下都可转变为超导体 ④SiCl4、SiO44-、SO42-的原子数目和价电子总数都 相等,它们互为等电子体, 相等,它们互为等电子体,都形成正四面体立体 构型。 构型。
第 2 章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1959年,鲍林和罗素等人在美国创办了《一人少数》 月刊,反对战争,宣传和平。同年8月,他参加了在日 本广岛举行的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由于鲍林对和平事 业的贡献,他在1962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以《科 学与和平》为题,发表了领奖演说。 是男子中第一个两次获奖者。
c.分子轨道法 1931年休克尔(E.Huckel,1896- )提出的分子轨道法就是针 对环烯烃的化学稳定性问题提出来的。
鲍林在探索化学键理论时,遇到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 解释问题为了解释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说明碳原子四个键的 等价性,鲍休在1928一1931年,提出了杂化轨道的理论。
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中,鲍林还提出过有名的“共振论” 共振论直观易懂,在化学教学中易被接受,所以受到欢迎,在 本世纪40年代以前,这种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到60年代, 在以苏联为代表的集权国家,化学家的心理也发生了扭曲和畸 变,不知道“科学自由”为何物,对“共振论”采取了急风暴 雨般的大批判,给鲍林扣上了“唯心主义”的帽子。
鲍林的成就:化学键的本质,化学键的混合性(共价、离子), 共振论,量子力学解释化学反应,蛋白质螺旋状结构。 1954、1963年诺贝尔奖,1973、1981年访华讲学。
1901年2月18日,鲍林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幼年 聪明好学,11岁认识了心理学教授捷夫列斯,捷夫列斯有一所
私人实验室,他曾给幼小的鲍林做过许多有意思的化学演示实
第 2 章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2-1 共价键与分子轨道
所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都与其结构有关,
是由其内在因素——结构所规定的。有机结构
理论(微观理论),是从无数实验事实中概括、 抽象、系统化而形成,并成为解释、理解这些 事实,对未知进行预测的主要依据。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方面的重大发现: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共价键是化学中最常见和重要的化学键类型之一。
它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
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直接影响着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共价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共价键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1. 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共价键是化学键中最常见的类型,特点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
它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如氢气(H₂)、氧气(O₂)等。
共价键中的电子以成对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每个原子都希望满足与其他原子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状态。
共价键可以是单一、双重或三重键,取决于电子的共享程度。
2. 共价键对分子形状的影响共价键的数量和类型直接影响着分子的形状。
根据分子的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VSEPR)理论,原子围绕着中心原子排列,使得键和非键电子尽可能地远离彼此,最小化电子间的排斥。
由此可见,共价键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3. 偶极矩和分子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对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两个原子结合成共价键时,若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共享电子将更倾向于偏离电负性较低的原子。
这将导致一个带正电的极性末端和一个带负电的极性末端的形成。
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具有偶极矩。
4. 共价键类型对分子的性质的影响共价键的类型也对分子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单一共价键是最常见的类型,具有中等强度和长度。
双重共价键比单一共价键更短且更强,而三重共价键则更短且更强。
这种强度和长度的差异影响了分子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度。
5. 共价键与分子反应的关系共价键也决定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可能断裂或形成,这取决于所涉及的键的强度和反应条件。
在共价键断裂的过程中,原子会重新排列以产生新的化学物质。
结论:共价键是分子结构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分子的形状、极性和性质。
通过共享电子,原子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并在分子中排列成特定的结构。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头碰头
p-p
肩并肩
s-s s-p p-p
―头碰头”σ键
p-p
―肩并肩” π 键
共价键的特征
1、具有饱和性
2、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是指一个原子与周围原子形成 共价键有一定的角度。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的原 因是因为原子轨道(p、d、f)有一定的方向性, 它和相邻原子的轨道重叠成键要满足最大重叠 条件。
心键等。
σ键的特点是重叠的电子在两核连线上,受原子核束 缚力较大,重叠程度也大,比较牢固,σ键绕轴旋转 时,电子云重叠程度不受影响。
π键的特点是重叠的电子云分布在两核连线的两方, 受原子核束缚力小,电子云重叠程要比σ键小得多, 所以π键不如σ键牢固。π键绕键轴(两轴连线)旋转后 会发生破裂。 所以π键电子的能量较高,易活动,其化学性质较σ 键活泼。 一般来说,π健不能独立存在,总是和σ键一起形成 双键或叁键。
二、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
又称电子配对法:共价键是由不同原子的电子 云重叠形成的,是1927年海特勒(Heitler)和伦 敦(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H2问题所得结果的 推广。
两个核外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的氢原子靠近
V势能
0
r核间距
r0
v势能
0
r0
r核间距
r0
v势能
0
r0
r核间距
两个核外电子自旋方向相同的氢原子靠近
激发
↑ 2s
↑
↑ 2p
↑
sp3杂化
↑
↑
↑
↑
4个sp3轨道 重叠
↑↓ ↑↓ ↑↓ ↑↓
形成4个(sp3-s) σ键
sp3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BF3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结合在一起的化学键。
在分子化合物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键类型,它对于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由于原子之间互相排斥的静电力降低而产生的。
具体来说,当两个原子靠近到一定距离时,它们的外层电子会发生重叠,从而形成一个电子对。
这个电子对同时属于两个原子,使得两个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共享电子对的区域,即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在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原子的电子云发生了重新排布,电子从原子的一个轨道转移到另一个轨道,从而形成了共价键。
在共价键形成后,原子成为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
二、共价键的性质共价键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和键能。
1.共价键的稳定性共价键的稳定性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
一般来说,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形成共价键的能力越强。
也就是说,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
此外,共价键的稳定性还受到原子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的距离越近,共价键越稳定。
2.共价键的键能共价键的强度可以用键能来表示。
键能是指在断裂共价键时需要输入的能量的大小。
键能的大小取决于共享电子对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共享电子对越稳定,键越难被断裂。
共价键的键能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如光合成实验)来测定。
三、共价键的类型根据共享电子对的数目和电子云的排布形式,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1.单键单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的。
单键的键能较低,容易被断裂。
常见的单键有C—C键、C—H键等。
单键也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键类型。
2.双键双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的。
双键的键能比单键高,比较稳定。
常见的双键有C=C键、O=O键等。
3.三键三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形成的。
三键的键能最高,非常稳定。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非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通常会导致分子的对称分布,从而影响其 整体结构。
影响共价键和分子结构的因素
1 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 3 分子中的电子云排布。
2 原子间的电子个数。 4 分子中的空间限制。
总结和展望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将深入探索共价键 和分子结构的更多细节,以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设计和化学工艺等领域。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共价键是化学中最常见的键之一,它们形成在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 享电子以达到稳定状态。共价键的类型包括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分 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原子之间的键和空间排列。
共价键的定义和特点
1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两个原子。 2 共价键通常形成在非金属元素之间。 3 共价键的特点包括强度高、稳定性好、通常不导电。
共价键的类型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之间的电子不平衡引起的。它们具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 荷。
非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是由相同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它们不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分子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按直线排列,形成一个 直角或几乎直角的形状。
扩展结构
扩展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呈现扩散状态,形成一 个平面或近似平面的形状。
三角平面结构
三角平面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按等边三角形排列, 形成一个平面的形状。
锥形结构
锥形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按锥形排列,形成一个 三形状。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通常会导致分子的非对称分布,从而影响其 整体结构。
11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31
BeCl2 直线形
激发
2s sp 2p
Be 1s22s2 4 Cl [Ne]3s23p5 17
杂化
2s 2p
2Cl
2p sp-p 2p 直线形
图10-7 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
32
CHCH 6C 直线形
2s sp H 2p 2p
22s22p2 1s
1H
1 1s
激发
2s p-p 2p
杂化
等性杂化:由原子轨道组合成的一组杂化轨道 中,s,p,d轨道成分相等
30
不等性杂化:组合构成的一组杂化轨道中,s,p,d轨 道成分不相等 sp ,sp2, sp3 s – p杂化类型:
(一) sp杂化轨道及有关分子的空间构型 1 个ns与 1 个np杂化,形成 2 个 sp 杂化轨道 1个ns+ 1 个np 2个 sp 特点: 1/2s,1/2p,180,直线形
43
三、d-s-p杂化轨道及有关分子的空间构型 d区元素: ns、np、(n-1)d或nd p区元素:ns、np、nd 1.(n-1)d 、ns、np杂化类型 dsp2、dsp3、d2sp3 sp3d 、sp3d2 2.ns、np、nd杂化类型 (一)dsp2杂化轨道及有关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1个(n-1)d+1个ns+2个np4个dsp2 ¼ d成分、¼ s成分、 ½p成分 四个dsp2杂化轨道在一个 平面上 ,夹角为90° 44 2-配离子 平面正方形 [Ni(CN)4]
图10-3 H原子的1s与Cl原子的3px轨道三种方向重叠示意图
5
三、共价键的类型
σ 键和π 键
键 头碰头 重叠大 稳定 重叠 方式 键 肩并肩 重叠小 不稳定
第四章 分子结构——共价键理论(1)

从分子轨道考察共价键成因:
H2成键、反键轨道可 分别用几种图形表示如下:
2
1
从电子云考察共价键成因:
在成键、反键两种状态下, 电子云可分别用几种图形表示为:
|2|2
|1|2
电子对是“忠诚的伴侣”吗?
浮 想 联 翩
电子配对是最常见的化学成键方式,所以,一种相当 普遍的看法是:未成对的电子倾向于成对,甚至称电子对 是“忠诚的伴侣”。应当注意: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电子成对并不是由于它们“喜欢”这样作,毕竟,它 们 都是带负电的粒子,即使自旋相反,也仍有库仑排斥。电 子成对是由于它们都想占据低能量空间轨道,而Pauli原理 严禁自旋相同的两个电子进入同一空间轨道,只对自旋相 反的电子开绿灯的结果。若有简并轨道可用,它们倾向于 自旋平行,分占简并轨道,这是Hund规则的基本内容。
(2)成键原理
1931年,Pauling,L.和Slater,J.C.应用量子力学对 H2 的处理结果,并加以发展,提出现代价键理论:
(a)电子配对原理:
键合原子各自提供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彼此配对,
形成稳定的共价键,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有。
(b)能量最低原理 :
自旋相反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对有一定的稳定能,由 于核间电子云密集,体系能量降低。
④ 同年,鲍林为了说明CH4等分子的结构提出轨道杂化 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进一步对VB法进行补充
⑤1932年,Mulliken,R.S.和Hund,F.应用量子力学对H2+ 的处理结果:(D理 = 255.7 kJ· -1,R0 = 106pm) mol 提出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MO法。 ⑥ 1940年,Sidgwick,N.N. 和 Powell 发现:分子或原子团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例:配位键(coordination bond)
由成键的两原子的一方提供孤对电子对进入 另一个原子的价层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12.1 共价键理论
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若原子间电负性相差不大时 甚至相等时,则形成共价键。
♪最早的共价键理论是1916年路易斯提出来的共用电子
1)非极性键 non-polar bond: 成键原子电负性相等,原子核的正 电荷中心与电子云的负电荷中心重合。 如:H2、O2、Cl2、F2、S8、P4 等。
12.1 共价键理论
2)极性键 polar bond: 成键原子电负性不相等,原子核的正电荷中心
与电子云的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如:HCl、H2O、PCl3、N2O5 等
共 价 键 理 论
12.1 共价键理论 12.2 杂化轨道理论 1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2.4 分子轨道理论 12.5 分子间作用力
12.1 共价键理论
12.1 共价键理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分子或晶体中,原子(或离子)之间直接的、 主要的和强烈的相互作用
按照两原子之间相互作 用力的不同,化学键可 以分为三类:
共价键 离子键 金属键
Valence bond pictures of H2O
12.1 共价键理论
离子键(ionic bond) 由正、负离子间靠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一般存在于无机化合物中。
金属键(metallic bond) 通过自由电子将许多金属原子和金属离子联 系在一起的作用力,存在于金属晶体中。
1 mol · L-1 Bridge-in
导 入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两种因 素:一种是组成物质的元 素原子;另一种是各元素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 种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 式叫做化学键。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 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认识逐 渐加深,从而发展了不同 的化学键理论。
基础化学A
例如:
(1)氢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的 1s 电子,与另一个氢原子 的 1s 电子配对形成 H2 分子之后,就不能与第三个氢原 子的 1s 电子继续结合形成 H3 分子。
(2)氮原子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的 2p 电子,可以同三个 氢原子的 1s 电子形成三个共价单键,形成 NH3分子。
12.1 共价键理论
12.1.4 共价键的类型
共
按重叠方式分
σ键(头碰头)(强)
价
π键(肩并肩)(弱)
普通共价键(双方)
键 按共用电子对来源分
配位共价键(单方)
1、σ 键
当原子轨道沿键轴方 向“头碰头”重叠,重 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 分布,所形成的共价键 称为σ键。
s
s px
s
px px
12.1 共价键理论
12.1 共价键理论
12.1 共价键理论
对理论,即路易斯理论;
♪1927年,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海特勒和美籍波兰物理学
家伦敦提出了价键理论(VB 法);
♪1931年,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1931年,美国化学家马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德提出了
分子轨道理论。
12.1 共价键理论
12.1.1 路易斯理论
n 路易斯理论(八隅体规则)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即八隅体结构最为稳定。 当两原子的元素电负性相差不大时,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的形式,达到八隅体(octet)稳定结构,形成共价键。
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才能配对形成一个共价键。
电子配对成键原理决定了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12.1 共价键理论
例:HF 分子的形成
1s2 2s2
2p5
F
H
1s1
结论:一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该原子中未 成对电子的数目。
H3C – CH3 H2C = CH2 HC CH、 N N
共价单键 共价双键 共价叁键
化学键的性质可以用一系列物理量来表征。例如, 用键能表征键的强弱,用键长、键角描述分子的空间 构型,用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衡量键的极性等。这些表 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称为键参数。
1、键长 分子中两原子核间平衡距离称为键长。
如氢分子中两个原子的核间距为 74.2 pm,所以 H-H 键的键长就是 74.2 pm。
例:H2(g) → 2H(g) △rHm = DH-H = EH-H = 436 kJ·mol-1
12.1 共价键理论
2)对于多原子分子 如果是由同一共价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该共价
键的键能为分子每步离解能的平均值。
例: NH3(g) = NH2(g) + H(g)
NH2(g) = NH (g) + H(g) NH (g) = N(g) + H(g)
H2O 分子的形成: H. + .O.. ... + .H
H
..
.. O. .
..
H
N2 分子的形成:
. :N. ·
+ ·N.. :
:N ...... N:
12.1 共价键理论
练习:写出 BF4- 离子的 Lewis 结构式。
F
FBF
F
• 路易斯理论的缺陷
1) 把电子看成静止不动的负电荷,无法解释带负电荷 的电子不互相排斥反而相互配对。
12.1 共价键理论
例:N2 分子中两 个 N 原子各有三 个成单电子。
12.1 共价键理论
1s2 2s2
2p3
N: ↑↓ ↑↓ ↑ ↑ ↑
px py pz
当两个 N 原子沿 x 轴靠近时,会发生 px– px、py–py、pz– pz 轨道重叠。其中两个原 子 px–px 轨道的重叠形成σ键, py–py、pz–pz 轨道的重叠形成两个π键。所以 N2 分子中, 有 1 个σ键, 2 个π键 。
σ 键特点:
12.1 共价键理论
轨道重叠部分对键轴(两原子核间连线)
具有圆柱形对称性 σ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比π键的轨道重叠程度
大,因而σ键比π键牢固。 σ键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是构成分子的
骨架,两原子间只可能有1个σ键。 一般地,p-p重叠形成σ键(记为σp-p)比
s-s重叠形成σ键(记为σs-s)牢固。
方向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决定的。 它不仅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而且还影响着分 子的极性和对称性等分子性质。
z
s - ++
x px
z
+s
-
+
x
px
zs
+
-+ x
px
√(a)
(b
饱和性
12.1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是由电子配对成键原理决定的。 每种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该原 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
第10章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Covalent Bond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主讲人:刘绍乾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Contents
主 要 内 容
12.1 共价键理论 12.2 杂化轨道理论 1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2.4 分子轨道理论 12.5 分子间作用力
Objectives
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值越大,共用电子对偏移 程度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可将离子键理解成共用电子对发生完全偏移 的极性键,即最强的极性键。
分子中。
++
__
Pz—Pz
12.1 共价键理论
σ键与π键比较
共价键类型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轨道波函数分布 电子云分布形状
存在方式 键的稳定性
σ键 “头碰头” 关于键轴呈圆 柱形对称 核间呈圆柱形
唯一
较强
π键
“肩并肩” 关于节面上、
下反对称 存在密度为
零的节面 原子间存在 多键时可以多个
较弱
3、δ键
12.1 共价键理论
2、π键
当两个原子轨道 以“肩并肩”的形式 重叠时,所形成的共 价键称为π键。
z
z
py – py
z
z
+
+ +
+
-
+
+
+
-
-
+
x
-
-
-
x
x
-
-
-
x
+
+
-
√(a)
(b)
(a) pz–pz (b)
√(c) (c)
(d)
pd-xz–ppz (d)
pz pz
π成键方式示意图
dx z pz
● 对双原子分子,只有一个共价键,没有键角,分子 总是直线型。
● 对于多原子分子,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情况不同, 键角就不等,就有不同构型。
BCl3:平面三角形 键角 120º
NH3:三角锥形 键角 107º18'
12.1 共价键理论
4、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 bond polarity ----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引起的
12.1 共价键理论
2、键能 在 298.15 K 和 100 kPa 下,断裂 1 mol 化学键所需
的能量称为键能 E,单位是 kJ·mol-1。 ● 键能越大,相应共价键越强,所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 由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单键键能 < 双键键能 < 叁健键能
1) 对于双原子分子
键能 E 是在上述温度压力下,将 1 mol 理想气态 分子离解为理想气态单原子所需的能量,也称为键的 离解能 D。键能常从键离解时的焓变求得。
2) 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