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单位:静海县唐官屯镇大郝庄中学姓名:***《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压强》一、说教材《液体的压强》编排在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它在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组成。
通过对“液体压强特点”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用“模型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大小”,符合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连通器的应用跟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说学情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浓厚,特别是对物理实验“情有独钟”,希望每节课都有实验,本节的探究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适合学生探究,但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因此要注意加强引导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大小3、学会利用液体压强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四、说重难点重点:利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难点:利用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大小五、说教法根据学生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采用演示实验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次设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六、说学法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记录、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七、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图片提出两个问题:1.“你在陆地上见过活带鱼吗?2.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二)、进行新课1.回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压强说课稿

§9.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
本节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
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9.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嘉明中学的郑霞。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压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液体的压强》这一节是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也为后一节大气压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⑵.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初步掌握分析概括能力⑶.情感目标: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难点:如何建立物理模型,通过设想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
二、学情分折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设疑诱导法、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本节采用观察、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液体的压强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向学生展示这三张图片,并针对三张图片提出相应问题。
(1).潜水深度不同的潜水员为什么要穿不同的潜水服?(2).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过活的带鱼?(3).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通过这几个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设疑诱导法从而引出今天的内容——液体压强。
下面我将以我们学校课改的模式进行教学。
我校课堂教学分为学、展、点、练四个部分。
一、学:学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我们学校把它放在课外完成,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通过个人看书,然后把导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完成,。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芦溪初中:魏福学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及处理: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
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
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
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最新液体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学科说课比赛题目: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单位:大兴区金海学校说课者:任影超说课流程:【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实验器材】&【板书设计】 _____________ 【评价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力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知识难度比较大,液体压强概念比较抽象,而且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十分紧密,要运用到有关的体积、质量、密度、重力、固体压强等知识。
本节课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2.知道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3.知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
2.感受探究实验的过程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实验。
2.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建立了压强的概念,并研究了固体的压强之后,又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课本中只提供了一个学生实验,运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但是,由于初二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会感到茫然。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可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再增加一组探究型的实验,这些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在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先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突出了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论证的环节,再进行理论推导,并对猜想和实验结论加以充实。
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师引导法、讨论法【实验器材】老师准备:压强计、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大头针、气球学生自备:灌好水的矿泉水瓶。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昌吉学院的王昊天。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以及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教材地位:液体的压强是压强后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的知识基础。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力学及压强知识。
心理基础:对实验探究的积极性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思维障碍: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理解,存在认知障碍。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发展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经历用选取“液柱”法来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层层递进。
使学生们运用观察法、自主探究、讨论法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五.教具和媒体教师教具:包有橡皮膜的塑料软管、压强计、大容器、上下开口的小玻璃管、塑料薄皮。
学生用具(按小组准备):压强计、大容器桶、水、盐水。
六.教学流程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播放新闻视频。
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液体压强的存在。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
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
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
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的观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1.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2.演示器材: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一个、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U型管压强计一套、烧杯、水、2个塑料瓶、水槽、红色盐水。
3.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U型管压强计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学法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这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由于液体的压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
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因此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讲,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第二课时安排的内容是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压强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虽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但是液体压强的特点是学生认识自然,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和分析研究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因此教学中我采取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四、探究器材
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U型管压强计、盐水、酒精、盛水的大圆筒。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请看投影。
(5分钟)
1、潜水艇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水下的压力大吗?
2、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活带鱼?
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所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4、潜水深度不同的潜水员为么要使用不同的潜小服?
第二步:学生预习(5分钟)
第三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归纳总结(15分钟)
1、向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的底有压强。
2、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了,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会感到有压力,说明了什么?和固体不同,水为什么对支撑它的容器壁也有压强呢?
结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支撑它的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3、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如果有会有什么特点呢?
1)讲述压强计:
A、用手轻压探头上的薄膜,使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然后讲述压强计的原理。
B、原理:当压强计探头的薄膜上受到压强时,U型管的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液面高度辛勤工作左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A、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看液体内部是否存在着压强。
现象: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
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B、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现象:无论薄膜朝向哪个方向,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都产生高度差。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现象:在同一深度处,无论薄膜朝向哪个方向,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不变。
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特点。
经过初步的演示、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有助于接着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要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常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
学生猜想后,我让学生代表参与探究活动继续演示。
D、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现象:随着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增大,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也随着增大。
结论: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吗?)
E、换用盐水和酒精,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密度有关?
现象:在盐水中时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比在酒精中时大。
结论: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四步: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第五步:当堂巩固:内容由投影打出。
这几道题复习了课堂上的实验,及时测验,及时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与板书设计
作业:课本第三季度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1、2题。
这两道题都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请各位评委和同仁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