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合集下载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逐句译文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逐句译文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逐句译文摘要: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二、原文及逐句译文三、铭文的历史背景和价值正文: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碑刻,镌立于公元632 年的麟游县(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这部铭文由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写,书法家欧阳询正书。

铭文记述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赞美了九成宫的壮丽景色和醴泉的甘美之甜。

二、原文及逐句译文原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译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写。

原文: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译文:山上有宫殿,深谷中筑有池塘,水上架起楹柱,山岩间耸立着阙楼,高阁环绕而建,长廊环绕四周,房屋错落有致,台上有榭。

原文: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译文:抬头仰望,山势险峻,俯瞰而下,千峰万壑。

珠宝般的泉水相互辉映,金光碧色,照耀着云霞,遮蔽了日月的光辉。

原文: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译文:观察这里移山回涧的景象,极尽奢华,人们随心所欲,确实令人惊讶。

原文: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译文: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没有闷热的气息,微风徐徐,带来清凉。

确实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佳地,是养神的好地方。

汉朝的甘泉也无法与之相比。

原文: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译文:皇帝在年轻时就开始经营国家,到了而立之年,已经安抚了亿万百姓。

他开始以武功统一国家,最终以文德赢得远方的尊敬。

三、铭文的历史背景和价值九成宫醴泉铭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背景和价值的铭文。

它不仅描绘了九成宫的壮丽景色和醴泉的甘美之甜,还赞扬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

此外,这篇铭文是魏徵撰写的,欧阳询正书,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讲解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讲解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讲解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铭刻在陕西麟游九成宫的石碑上,全文共230 余字,以其秀美、刚劲、端庄的书体著称。

下面将对全文进行讲解。

【原文】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者,隋之仁寿宫也。

贞观十年,太宗以听政之暇,诏询书之。

其年冬,造九成宫,置醴泉亭,召侍臣,赋诗饮酒,以示群臣。

其诗曰:
“九成宫殿崔嵬嵬,虚无之身坐寂寞。

此二句表现了九成宫的高耸巍峨和皇帝的孤独寂寞,暗示了皇帝身处寂寞的宫廷之中,同时也表现了皇帝渴望自由、寻求解脱的心境。

【拓展】
九成宫是唐代重要的宫殿之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

九成宫始建于隋朝,唐太宗贞观十年 (636 年) 扩建,成为唐代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

九成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典雅,是唐代宫廷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祖”。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秀美、刚劲、端庄,被誉为“楷中之冠”。

九成宫醴泉铭的成功书写,不仅为欧阳询赢得了声誉,也为唐代书法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及翻译加繁体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及翻译加繁体

九成宫醴泉铭碑全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z h ǐ奉敕c h ì撰。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h è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tiáo 递d ì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zhuó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y óu 。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yuán 在弱冠,经营四方,逮d ǎi 乎立年,抚f ǔ临亿兆zhào ;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jiǎo ,皆献琛chēn 奉贽z h ì,重译来王;西暨j ì轮台,北拒玄阙q u è,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ěr 安远肃,群生咸xi án 遂s u ì,灵贶kuàng 毕臻zhēn ,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

遗身利物,栉z h ì风沐m ù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y áo 肌之如腊l à,甚禹y ǔ足之胼pián 胝z h ī,针石屡加,腠c òu 理犹滞z h ì。

爰yuán 居京室,每敝b ì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s h ù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nǎng 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x ún ,何必改作。

于是斫zhuó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t ài 甚,茸róng 其颓t u í坏,杂丹墀c h í以沙砾l ì,间粉壁以涂泥;玉砌q ì接于土阶,茅茨c í续于琼qióng 室。

《唐九成宫醴泉铭》全文注释及译文讲解

《唐九成宫醴泉铭》全文注释及译文讲解

《唐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①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⑤。

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

至于炎景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皇帝爰在弱冠①经营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抚临亿兆4;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5:东越青丘6,南逾丹徼7 ,皆献琛奉贽②重译来王9;西暨轮台10北拒玄阙11,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12;气淑年和13,迩安远肃14,群生咸遂15灵贶毕臻16,虽藉二议之功17,终资一人之虑18。

遗身利物19,栉风休雨,由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20,甚禹足之胼胝21,针石屡加22,腠理犹滞23。

爰居京室24,每敝炎暑,群下请建离宫25,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借十家之产26,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27,,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28,何必改作。

于是斫雕为朴29,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30,茅茨续于琼室31。

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32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33,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水而无之,在乎一物①,既非人力所致。

圣心怀之不忘2。

粤③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④,上及中宫,历览台观⑤,闲步西城之阴⑤,踌躇高阁之下7,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8,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

其清苦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9,东流度于双阙10;贯穿青琐11,萦带紫房12;激扬清波,涤荡暇秽;可以导养正性13,可以澄莹心神。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译文)“九成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

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诏书撰文。

【原文】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

高阁周建,长廊四起。

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

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过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於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

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

这九成宫就是原来隋朝的仁寿宫。

它高耸的覆压山峦,淳蓄的池水截断山谷。

楹柱跨水相连,庭阙分岩相向。

高阁长廊排成围,栋宇台榭轮奂错落。

仰视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则幽岩大谷深险万尺。

那些镶饰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辉煌,其光芒冲射云霞使日月失色。

炫耀这种移山过涧之力,骄横奢侈之极,累及民众而放纵私欲,想来真是深深的罪过。

到了酷暑炎阳时,几无逼人窒息的热气;微风缓缓拂来,觉有清凉之爽。

这的确是怡养身心的胜美之处。

即使是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也不能超出其右。

【原文】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

逮乎立年,抚临亿兆。

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

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

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

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

针石屡加,腠理犹滞。

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

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及翻译加繁体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及翻译加繁体

九成宫醴泉铭碑全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奉撰。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在弱冠,经营四方,乎立年,临亿;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皆献奉,重译来王;西轮台,北拒玄,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安远肃,群生,灵毕,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

遗身利物,风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肌之如,甚足之,针石屡加,理犹。

居京室,每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何必改作。

于是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甚,其坏,杂丹以沙,间粉壁以涂泥;玉接于土阶,茅续于室。

仰观壮丽,可作鉴于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

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水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

圣心怀之不忘。

以四月甲有六日已,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高阁之下,俯察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引为一渠。

其清苦镜,味甘如,南注丹之右,东流度于双;贯穿青,带紫房;激扬清波,荡暇;可以导养正性,可以莹心神。

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恩之不,将玄泽于常流,唯象之精,盖亦灵之宝。

案:《礼》云:王者刑杀当罪,赏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

《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

《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

饮之令人寿。

《东观双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疾皆愈”。

欧阳询《九成宮醴泉銘》碑刻原文繁体简体翻译

欧阳询《九成宮醴泉銘》碑刻原文繁体简体翻译

欧阳询《九成宮醴泉銘》碑刻原文繁体简体翻译X【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

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

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繁体版】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檢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壽宮也。

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

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

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侈,以人從欲,良足深尤。

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淒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

東越青丘,南逾丹儌,皆獻琛奉贄,重譯來王,西暨輪台,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

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

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

爰居京室,每獘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

聖上愛一夫之力,惜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

以為隨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唐代书法家,被誉为“第一行书家”。

他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之一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篇铭文是他在九成宫的醴泉边创作的,被誉为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之作。

以下是《九成宫醴泉铭》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九成宫醴泉,原出于远山,从清池之滨泻下,落于知府署前,为临川亲民所共饮用,不知凡百年矣。

醴泉之水,清冽甘美,色如琥珀,滋味如琼浆。

其冷夏饮之,令人神清气爽;冬日饮之,温暖滋补。

久饮者,增寿延年。

天地所生,无以加之。

译文:
九成宫醴泉,源自远山,从清池之滨流下,在知府署前落地,供临川亲民共同饮用,已有百年历史。

醴泉的水清澈甘美,色如琥珀,滋味如珍珠浆。

在炎热的夏天饮用,使人精神清醒;在寒冷的冬天饮用,温暖身体补充能量。

长期饮用者,能延年益寿。

天地所产,无法超越其品质。

《九成宫醴泉铭》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和高度凝练的文字,表达了对九成宫醴泉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醴泉的来源和特点,欧阳询以其独
特的艺术之美,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水源之地。

此外,这篇铭文也展示了欧阳询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通过描述醴泉的清澈和美味,强调水源的珍贵和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唐代文人艺术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为读者带来一种对于自然之美和生活智慧的思考。

这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艺术的画卷,展现了欧阳询作为文人和书法家的才华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县。

《九成宫醴泉铭》碑原碑现藏于碑亭国家4A级景区(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全碑共24行,行满50字。

碑高2.44米,宽1.18米。

宋代碑帖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碑被称为"三绝"碑,即唐太宗的事儿,魏徵的词儿,欧阳询的字儿。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是欧体楷书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书法内容: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

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

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

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

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

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

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

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
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

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

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

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

《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

《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

《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

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

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

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

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

其词曰:
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

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

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

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

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

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

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

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创作背景:"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九成宫醴泉铭碑亭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

"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

"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

《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
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宋曾巩在《九成宫醴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与虞世南并称"欧虞"。

欧阳询的书法造诣极高,其楷书法度严谨,正中见险,骨气劲峭,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世称为"欧体"。

其传世碑刻有《房彦谦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 存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编著《艺文类聚》一百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