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阳肭借梯救火(上)
成阳肭借梯救火的故事

成阳肭借梯救火的故事赵国有个叫成阳堪的人,有一次,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房子很高,没有梯子登不上去。
火势非常凶猛,必须要马上登上房顶救火。
于是,成阳堪忙叫儿子成阳肭到奔水先生家去借梯子。
成阳肭平日里饱读诗书,对礼节之道烂熟于心。
此时他不慌不忙的从衣柜里找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和帽子,照照镜子,穿戴整齐,斯斯文文的迈着方步走了。
到了奔水先生家,主人迎了出来,他连作了三个揖,才缓步登上台阶,进到厅堂里,安静地坐在西边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丝毫不提一句有关救火的事情。
主人见到成阳肭这样从容不迫,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种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待客人。
主人命令仆人摆上宴席,盛情款待成阳肭。
席间主人特地献上肉食,这是招待尊贵的客人时才有的,并向成阳肭敬酒。
成阳肭起立,举起酒杯,慢慢地喝下,并回敬了主人。
饭桌上宾主进行了友好、客气的交谈,一顿饭吃了很长时间。
酒饭过后,奔水先生问成阳肭:“您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有的话,请尽管吩咐,能做到的话,我一定不会推辞。
”成阳肭这才开口说:“家门不幸,上天降祸到我家,发生了火灾,我们家的房子着火了,烈焰正在熊熊燃烧,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浇水灭火,肋下又没长着翅膀,飞不到房上,一家人只能望着着火的房子哭喊。
我们听说您家里有梯子,父亲特遣我来,向您借梯子一用。
”奔水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他家着火了。
俗话说水火不留情,怎能这样不紧不慢呢?奔水先生急得直跺脚,说:“你怎么这么迂腐!要知道,假如正在山上野餐,如果遇到了老虎,就必须赶快扔掉吃的快快逃命;在河里洗脚看见鳄鱼,就应该马上丢掉鞋子逃命。
现在你们家的房子已经着火了,这哪里是你作揖礼让的时候啊?我们赶紧去救火吧!”说完,奔水先生命人抬上梯子,迅速往成阳肭家跑。
可是,等他们到的时候。
房子早已经烧成灰烬了。
哲理点拨:我们办事、做工作,都要讲实际,求实效,反对拘泥守旧的作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毛手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量丹日:“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讪,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材料二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靛:爹藐日£:疝宓晟*有蒜石臬乏茄娶苦日苦,多尝苦日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Q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势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假阶救火的故事

假阶救火的故事
【拼音】jiǎjiējiùhuǒ
【成语故事】古代赵国人成阳堪家房子着了火,让儿子成阳肭去奔水家借梯子,成阳肭则慢条斯理来到奔水家,跟随主人缓步登堂赴宴。
奔水问他来意,他这才说家里着火想借梯子去救火。
奔水直骂他迂腐,立即命人带上梯子去救火,到达时成家只剩下一片灰烬了。
【出处】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燕书》
【释义】假:借;阶:梯子。
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青文胜为民请命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译文】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
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青文胜为民请命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new)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舍其文轩..文轩:装饰华美的车B.公输盘诎.诎:通“屈",意思是理屈C.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敌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山峦为.晴雪所洗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环而攻之而.不胜D.宋莫能守,乃.可攻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简要记述了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
用“九设”“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B.墨子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窃疾之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孙膑减灶

给本段分层,写出层意。 ①写孙膑于马陵设伏 ②写庞涓果然遇伏兵,兵败自杀施减灶之计,是基于他对 魏军什么样的认识: 素悍勇而轻齐。
3、简答: ①写魏军弱点的句子: 素悍勇而轻齐
②写庞涓骄傲轻敌的句子: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③写孙膑选择有利地形的句子: 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4、马陵之战孙膑取胜的原因: ①齐军准备充分 ②战术得当,以减灶之计麻痹敌人 ③孙膑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④充分利用有利地形 ⑤庞涓刚愎自用,狂妄自大,骄傲轻敌。 5、从文中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是具有非凡的智谋,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人。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孙膑就叫人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削去 外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了一行字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于是命令齐军中善于射箭的一万个射手 夹道而伏, 夹道埋伏,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说:“晚上一看见举火,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 (这天晚上,)庞涓果然来到那棵削 去树皮的大树下, 见白书, 看见写在树上露白处的字, 乃钻火烛之。 就拿来火把照着看。
齐军万弩俱发他还没读完这行字读其书未毕庞涓自知智穷兵败庞涓自知智谋用完了军队溃败了齐因乘胜尽破其军齐因乘胜尽破其军齐军接着乘胜前进完全打垮了魏军竟让孙膑这小子出了名
孙膑减灶
魏与赵攻韩, 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 韩告急于齐。 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 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
直走大梁。 直奔魏国都城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 魏将庞涓得知此事,
1、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 事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前后3000年 左右。它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也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杰作。被鲁迅誉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孙膑是 战国时兵家,是孙武的后代,著有《孙 膑兵法》。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 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A.自不量力B.英勇顽强C.聪明能干[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②尽力护之(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2]画“______”的句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画出来。
3.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
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
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
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
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
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
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
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
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
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
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
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
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
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
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
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鳏寡,不畏强御。
”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
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