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大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点一1、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诗歌《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徐志摩是中国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作《再别康桥》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3、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其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专》《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6、司马迁是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8、西汉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等。
10、鲁迅1918年5月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通过对主人公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11、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12、夏衍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其创作的《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1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散文《雅舍小品》等14、《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编写的《战国策》,《鸿门宴》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记念刘和珍君》选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小狗包弟》选自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分析全集一、专题基本剖析必修三第一专题名为“祖领土”,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分红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江山多娇”,有《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三篇散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润,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情颂扬;第二板块是“颂歌的变奏”,有《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领土》四首诗歌,重在商讨个风光对国家贫困、腐败或自己遭到恶运时的各种情怀与对祖国繁华进步的热切希望。
第一板块都是必读篇目,第二板块是自读或选学内容。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二、对专题教课重、难点的认识与办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式,在教课中第一要指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教课中注意要将文本置身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之中: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存心识地突出了“知人论世”的念书方法,教师在教课中能够适合穿插对这一方法包含其余阅读鉴赏方法的介绍,以便让学生逐渐形成对阅读鉴赏的选择与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1.在内容上掌握两个方面:“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润,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情颂扬,重视“颂扬”(必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风光对国家贫困、腐败或自己遭到恶运时的各种情怀与对祖国繁华进步的热切希望,重视“变奏”(自读或选学)。
“颂扬”与“变奏”是一种爱国感情的两个方面。
2.深入认识散文与诗歌的特色,学习两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3.能依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正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对语言的感觉假如不诉诸声音,就很难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语言。
特别是汉语的腔调解音节特色,平平仄仄起来天然带有一种韵律感。
因此,朗诵、美读是真实掌握语言的重要门路。
假如离开朗诵,很多语言中内在的东西都难以领会到掌握住。
理解作品——设计朗诵方案——进行朗诵活动。
4.基本的语言训练(词语累积和语句的领会)三、专题教课整体安排1.课时安排: 9 课时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4课时)板块二:颂歌的变奏——《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领土》(3课时)写作: 2 课时。
高中语文老王知识分析苏教必修3

高中语文老王知识分析苏教必修3高中语文老王知识分析苏教必修3一、学海拾贝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
其中要特别重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语、对比等。
2。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不同人称的选择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不同描写的各自的特点和妙处。
3.选材处理。
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4.表现手法。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以及欲扬先抑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
5。
结构安排。
看开头结尾是否匀称;结构是否严密完整;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设置了悬念,制造了波澜;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效。
二、新题导练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
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
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做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
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
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
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
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
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doc

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莽莽(m a ng)苍苍烧灼(zhu 6 )蛊(gW惑人心酒盅(zh o ng)徜徉(ch a ngy a ng)铿锵(k e ngqi a ng)荒冢(zh 6 ng)荡漾(y a ng)摇曳(y e )萦(y i ng)回鹰隼(s u n)耸峙(zh i )嵯峨(cu 6 e )丘壑(h e )吸摄(sh e )启碇(d i ng)夔(ku i )州,艳颁(ydnyh)翡翠(f e icu i )礁(ji a o)石樵(qi a o)夫澎湃(p e ngp a i)山空(k 0 ng)岭无垠(y i n)沼(zh a o)泽生意盎然(a ng)堆垛(dub)层峦(lu a n)叠嶂(zh a ng)吟哦(e )汲(j i )涟漪(li a n y 1 )晨曦(x 1 )采石矶(j 1 )汀(t 1 ng)泗(si)桥龙湫(qi u )回溯(s u )瞭(li a o)望绛(ji a ng)坂(b a n)耕归(z i )汨罗江(m i )簌簌(s £1)茕茕(qi 6 ng)孑(ji。
)立掳(1 W掠马厩(ji u )通衢(qii)大道庇(b i )护翩M (pi a nxi a n)婆娑(s u o)玲珑剔(ti)透噩(Q)梦命运多舛(chu a n)缱(qi a n)绻(qu d n)瘠(j i )薄(b 6 )夙愿(s u )窝行(w o )迷惘(w a ng)干瘪(bi e )疲惫(b e i)簇新(c u )绯红(f e i)罡风(g a ng)颓垣(tu i yu a n)笳(jid)笛骸(h a i)骨隧(sui)洞胚(p e i)芽砂砾(li)独占鳌(d o)头蜂窠(k e )花圃(p u )跋涉(b a sh e )集萃(cui)蹂蹒(r 6 u 1 i n)香粉(j I )肇(zh a o)苗裔(y i )孟K(zOu)揆(ku i )搴B (qi a n pi)骐骥(q i j i )扈(h u )驰骋(ch i ch e ng)苕帚(ti a ozhou)汩余若将不及兮(y u )又重之以修能(ch 6 ng)潜藏(qi a n)枷锁(jid) 洞窟(k u )苦役(y i )模糊(m 6 )锦标(j I n)赊账(sh e )号角(h a o)旌旗(j 1 ng)花束(sh u )邃(sui)谄媚(ch a nm e i)天高地迥(ji 6 ng)诋(d i )毁号呼靡(mi)及巡徼(jiao)檄(x i )文愧作(ku i zu d )以父母之遗(w Q i)体行殆(d a i)稀薄(b 6 )缙绅(jin sh e n)萃(cu i )纾祸(sh u )觇(ch d n)视翌日(y i )遽(j u )羁縻(j 1 m i )东西二间(k u n)诋(d i )诟(g d u)骂自到(j I ng)邂逅(xiQ h d u)毗陵(p i )张溥(p u )阉(y a n)祠(c i )湮(y a n)没贤(z i )财绽骑(t i j i )詈(1 i )溷藩(h u n fan)缓(hu a n)蓼(li a o)洲瞰瞰(jido)挟(chi)而仆之(1 e i)然矫诏(ji a ozh a o)投缓(hu d n)道路猝(c £1)发赠谥(sh i )褒美扼腕(w a n)社稷(ji)渚(zh记)户牖(y 6 u)逡巡(q u n)慧曲(qu a n)跋拉(t a )蹙眉(c u )褶皱(zh e zh d u)撇开(pi e )窥视(kui)皮靴(xu e )怜悯(m i n)时髦(m a o)取缔(di)荒僻(pi)坍塌(t a nt a ) 一塌(td)糊涂糟蹋(t a )镶嵌(xi a ngqi a n)骷髅(k u 1 6 u)佝偻(g o ul 6 u)攥(zu a n)着钱镶嵌(xi a ngqi a n)彳区偻(y til H)云翳(y i )滞笨(zh i )媲美(p i ) 一蹴而就(c u )褒贬(b a obi a n)威慑(sh e )咀嚼(j u ju e )钳(qi a n)制针灸(ji u )潺潺(ch a n)孱(c a n)头孱(ch a n)弱懦(nu b )弱玄(xu d n)虚国粹(cu i )昙花一现(t a n)有史可稽(j 1 )销声匿迹(n i ) 踱(ji)攻讦(ji e )自诩(x u )冠冕(mi a n)残羹(g e ng)冷炙(zh i )脑髓(sui)譬(p i )如蹩(bi。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非攻(节选)》重难点探究

精选教育课件
4
等到“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又甚于前种行为, 大家更加反感,如果“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 戈剑”,则更甚于前面所有的行为,为大家所憎恶 和厌恨,层层设喻,到此就得出一种观点:上面的 行为都是不义的,为大家所不齿,大家都反对。
精选教育课件
5
可是,一个转折“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 誉之,谓之义”,这不是很可笑吗?从而加以类 推,有力地抨击了“攻国”行为的不义,表明作者 的观点: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义,反对这种不义战 争。观点的表明可谓水到渠成,这体现了墨子文章 严密的逻辑性和无懈可击的思辨性。
精选教育课件
6
深度探究
如何区分“非攻”和“非战”? 点拨:“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 “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 不反对而且竭力地支持。
精选教育课件
7
他认为当时的战争均属于掠夺性非正义战争,认为战
争不符合“义”,古之万国大多数在战争中消亡,战
争不是治病良方,所以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
精选教育课件
3
2.如何理解墨子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点拨:文章一开始作者并不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是先写“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大 家知道后,就“非之”并且“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亏人自利也”,到了 “攘人犬豕鸡豚”的地步,大家更觉得严重,因为 他“亏人愈多”;
《非攻(节选)》重难点探究
精选教育课件
1
细节揣摩
1.《墨子》中《小取》篇说墨子的辩论术主要有 四种:“譬”“侔”“援”“推”。“譬”就是 比喻,“侔”就是类比,“援”即引用,“推” 即推理。本文是如何体现墨子的论辩之术的?
精选教育课件
2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一、专题基本分析必修三第一专题名为“祖国土”,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江山多娇”,有《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三篇散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是“颂歌的变奏”,有《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四首诗歌,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第一板块都是必读篇目,第二板块是自读或选学内容。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二、对专题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与处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式,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教学中注意要将文本置身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之中: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包括其他阅读鉴赏方法的介绍,以便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阅读鉴赏的选择与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1.在内容上把握两个方面:“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侧重“赞颂”(必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侧重“变奏”(自读或选学)。
“赞颂”与“变奏”是一种爱国感情的两个方面。
2.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学习两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读方案,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对语言的感受如果不诉诸声音,就很难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语言。
尤其是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特征,平平仄仄起来天然带有一种韵律感。
所以,朗读、美读是真正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
如果脱离朗诵,许多语言中内在的东西都难以体会到把握住。
理解作品——设计朗诵方案——进行朗诵活动。
4.基本的语言训练(词语积累和语句的体会)三、专题教学整体安排1.课时安排:9课时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4课时)板块二:颂歌的变奏——《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3课时)写作:2课时。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必修三剖析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必修三整理人:班级:姓名:成绩:现代文部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字音1.单音字嵯.峨堆垛.铿锵.汲.水涟漪.吟哦.荒冢.鹰隼.盎.然晨曦.烧灼.双颊.迸.发莽.苍蹒跚..徜徉..沼.泽剔.透汀.泗桥无垠.哺.育咆哮.萦.回瞿.塘峡夔.州雷霆.峰峦.绛.紫万仞.迂.回草坂.崆.岭滩秭.归汨.罗江抛锚.跋.涉轮廓.启碇.滟滪..玷.污旋.涡遭殃.怏.怏不乐缤.纷彪.悍绯.红隽.秀婀娜..万壑.市侩.马厩...蜿蜒脍.炙人口夙.愿通衢.庇.护估量.联翩.婆娑..雪橇.命途多舛.茕.茕孑.立缱绻..保佑.蕴藏..违禁.排筏.掳掠..紊.乱噩.梦荒冢.骸.骨疲惫.隧.洞蜗.行淤.滩簇.新胚.芽绯.红蹂躏..齑.粉女娲.遂.愿劈.头盖脸背.负妄自菲薄....曲.折一蹴.而就尉.迟勒.进落.枕大大落落澎湃.烙.印瘠薄..纾.祸..窒.息干瘪.驳.船枢.密使缙绅觇.北二阃.自度.遽.然自刭.诋.大酋巡徼.层见.错出毗.陵邂逅..愧怍.荟萃..翌.日诟.病造诣.庶几...羁縻酋.长彷.徨檄.文蓼.洲废祠.张溥.湮没..曒.曒赀.财逡.巡缇.骑詈.之傫.然投缳.佯.狂谥.号户牖.抶.而仆逆阉.溷藩..车骑.龟兹.猝.发一蹴.而就腌渍..庠.序傫.然硕果累累..荒谬.角.斗鬈.曲趿.拉蹙.眉头怜悯.时髦.窥.见褐.色竭.力混沌..油漆.膝.盖绥.靖气馁.铺.位铺.展缝.制门缝.咯吱..恪.守靴.子讹.传惆怅.塌.败荒僻.取缔.侮.辱镶嵌..滞.笨捉摸...骷髅蹬.车惶.恐塌.落伛.着翳.障颛顼..孟诹.汩.搴阰..骐骥..驰骋.苗裔.症.结茅塞.顿开弄巧成拙.讣.告莞.尔岿.然不动熟稔.装模.作样咄.咄逼人炽.热木讷.有恃.无恐正当.防卫姊.妹潜.藏洞窟.枷.锁旌.旗覆.亡步履.下锚.枕.着殷.富寡廉鲜.耻跻.身人才济济..落.枕肇.事揆.度弃秽.霎.时户牖.佝偻..铸.造媲.美攻讦...庚寅刮垢.蜕.除束缚.妥.善得逞.褒.贬钳.制筛.选阐.释归宿.有史可稽.积淀.覆.辙野蛮.瞬.间热忱.憎.恨滥.用伪.装记载.揭露.蔑.视邯郸..岩陀.悖.理良渚.沉溺.勘.察琳琅..骈.体..解剖.倔.强慰藉.内疚.窠臼丝绦.翘.首嗜.好模.样自诩.孱.头吝啬....脑髓.徘徊..冠冕堂皇残羹.冷炙.殷.墟掉色.瘪.三秘.鲁打旋.玄.虚倘.若消遣.赋.予氛.围提供.浸.泡匮.乏处.世譬.如求木之长.塞.源载.舟殷.忧懈怠..黜.恶浚.其泉源馋.邪谬.赏戒奢.以俭壅.蔽隽.永谏.言门槛.折.本供.给奢侈.钥匙..逮.捕雇佣.吁.求盆缻.汤镬.渑.池列观.肉袒.睨.柱赦.臣刎颈.祛.除猥亵..笑靥.赝.品装帧.岿.然潜.力虔.诚挟.制谈吐...龌龊两涘.仲.尼弗.信园圃.栏厩.犬豕.辜.负逢.孙阙.秦壅.蔽不肖.鯫.生戮.力刀俎.2.多音字湖泊.露.天苍苔.澄.澈水涨.船高峨冠.深巷.泡.沫泊.位露.马脚舌苔.澄.沙头昏脑涨.冠.军巷.道泡.桐剥削.一幢.烙.印薄.片擂.鼓畜.生纤.绳削.苹果灯影幢幢..炮烙.瘠薄.薄.荷擂.台畜.牧纤.细勒.紧称.职蒙.上积累.单调.朴.素店铺.蹬.三轮勒.索称.呼蒙.骗累.积调.和朴.刀姓朴.铺.平蹭蹬.载.货转.化散.步数.字数.见不鲜殷.切晃.动号.角荷.花记载.转.向散.文数.不完殷.红晃.眼号.叫负荷.大厦.鲜.明应.运而生稽.首咀嚼.识.别蔓.菁厦.门鲜.为人知应.允稽.查倒嚼.咬文嚼.字款识.瓜蔓.强.烈乘.法吐.纳盛.满冲.动大度.参与.倔强.勉强.千乘.之国呕吐.兴盛.冲.床揣度.与.虎谋皮孱.头精辟.冠.名场.所汉堡.快抢利炮.赋予.孱.弱复辟.及冠.场.院十里堡.炮.烙炮.羊肉予取予.求二、字形辨认(注意加点字的书写)斑斓.天涯.踮.脚遐.思瞭.望峭.壁连绵.瑰.丽谰.言悬崖.掂.量闲暇.嘹.亮讥诮.棉.花锦.绣槐.树魂魄.吸摄.翡.翠天籁.瞻.仰诞.辰诀.别馨.香震慑.蹑手蹑.脚斐.然蜚.声簌.簌赡.养垂涎.联袂.钟磬.罡.风擎.起诅.咒尸骸.砂砾.蜗.居呕.心沥血诧.异詈.骂挚.爱狙.击言简意赅.闪烁.水涡.讴.歌怄.气姹.紫嫣红羞怯.趿.拉橱.窗瘙.痒双颊.皱褶.田螺.祛.除珐.琅汲.取踟蹰.骚.乱汗流浃.背熠.熠生辉一摞.书夜盲.凑.合惶.恐僵.直攥.着膏肓.演奏.挨揍.辉煌.蝗.虫边疆.缰.绳编纂.篡.位徒.然时辰.渡.过难关阴.暗消.亡崇.尚辩.证重蹈.覆辙迁徙.晨.星度.假荫.蔽销.毁硝.烟作祟.辨.别波浪滔.天衰.亡入殓.骇.人听闻高耸.入云浸.泡宣泄.骈.文缺陷.冷炙.衷.心实验.骨骸.毛骨悚.然侵.犯缧绁.迸.发谄.媚针灸.磕.头蹩.进国粹.笤.帚唠嗑.捭阖.憋.闷弊.病荟萃.猝.然红苕.千里迢迢.烹饪.衽.席炫.耀头晕目眩.荏.苒妊.娠泫.然泪下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若无则不必改)暇思振愤彩炼幅射甜密遂洞涡行笑窝描摩震憾拖歉圾拉哀老厨窗偏辟安祥狼藉挖崛消谴消废频烦惦量妆束淳朴骄艳企盼澄澈咆哮渡假狭谷府第蕴藏座落定货荒堂帐单拖歉倒霉垄断相象开消肿涨取谛报歉皇考嘉名零落迟暮时晨枷锁脉博覆亡旌旗演化崇尚威摄悬置过份辩证切忌协调论辩亦或蔓延沿续烂用渲泄发泻抗衡摩登自律许诺热哄哄名信片林荫路清凌凌黄梁美梦礼上往来惨羹冷炙山青水秀兵慌马乱世外桃园浮想连翩心荡神弛全神惯注惩一敬百棉里藏针信马由疆躁而相逐泌人心脾攻城掠地消声匿迹提要勾玄磐竹难书茫茫苍苍低头称服叹为观之耐人寻味悠然神往浩浩荡荡花木掩应苍苔披覆生生不熄山泉滴沥溪流萦回莽若无涯振耳欲聋雷霆万斤层峦迭嶂云雾迷濛亭亭笔立云蒸霞蔚俊秀婀娜打渔人家重山峻岭峨冠搏带全付精力荡然无存富丽唐皇养尊处优历尽沧桑险遭恶运伶仃孤苦博大精深不容质疑荒诞不精白雪复盖到处招摇新新向荣雾缭烟绕翩翩起舞一去不反赡仰故居一怀愁绪别出心才廖廖无几触膝谈心不尽如人意坚忍纽带亭亭玉立心荡神弛独具一格聚精汇神心情郁闷装饰雅致隆冬季节察颜观色一场恶梦绿荫蔽天倾泄怒火凭心而论人物刻划践蹋主权满目苍痍不解之元经心栽培彼此班配些微倦意不可思异心安理得浸人脾胃劳神废心异彩纷成时过景迁与时具进抱残守缺明日黄花播迁他邦重震雄风坛花一现明辩是非余风遗响贬褒不一不可捉摸孤芳自尝消声匿迹推崇倍至激剧变幻原型毕露面目全非不堪设想与之相左惟古是上斑驳陆离重蹈复辙决无仅有言过其实归根结底至高无尚气势凶凶神气凌人相互交溶宏扬国威别出新裁惟其如此有背常理琳琅满目声嘶力竭歇斯底里知足长乐宁静以致远延年易寿吐纳导引经世致用花拳绣腿以偏概全邯郸学步礼上往来日渐匮乏无足轻重凋虫小技勃然大怒偶尔涉足遗笑大方谦冲自牧正身黜恶四、成语识记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整理.doc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详尽归纳整理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iB(yin)沼(zhao)泽生意歳然(ang)堆垛(dud)层峦(luan)叠嶂(zhang)吟哦仏) ®(jl)W(lidn yi)晨曦(xl)采石(ji)rr (ting)迥(si)桥龙M(qiu)回遡(sti)晾(lido)望绛(jiang)愛州(kul) ^(ban)秽归(zi)羽罗江(mi)簌软(sti)茕拿(qiong)子(jie)立«(lu)掠马M(jiti)通ffi(qu)大道命运多舛(chuan)缱(qian)绻(qudn)痔(ji)尊(b6) 輕愿(sti)窜行(wo)迷(wang)干JS(bie)疲>(bei)族新(cti)緋红(fei)逞风(gang)颓坦(yuan)荒(zhong)蹂蹒(rdu lin)画粉⑷)肇(zhao)苗W(yi)孟®(zou)拶(kui)搴比(qian pi)沮余若将不及兮(汕) 又事之以修能(chong) 潸藏(qian)柳锁(jia)洞率(ku)苦仪(yi)槟糊(mo)巒标(jin)赊账(she)号角(hao)旌旗(jlng)花M(shu)稀尊(b6) 缙绅(jin shen)萃(cui)纟丁祸(shu)觇(chan)翠日(yi)®(ju)製摩(ji mi)东西二1、囲(kun)iS (di)ife(gou)自S'J (jlng)邂逅(xiQ hou)雎陵(pi)愧作(zu6) M (pu)lW (yan)袒(ci)S(yan)饋(zl)緩競(ti ji) f (ID溷藩(htm fan)绻(huan)牖(you)逡巡(qun)髦曲(quan)嶼拉(td)蹙眉(cu)褶皱(zhQ zhou)搬开(pie)规视(kul)皮^t(xue)怜够(min)时髦(mdo)取纟離di)鑲飒(xidng qian)^(yu)云翳(yi)^(zuan)tJ®(ku lou)澎笨(zhi)媲美(pi)一琳而就(cti)号花一现(tdn)有史可積⑴)销声學迹(ni)踽(ji)攻lf(jie)自胡(xu)冠昂(mian) 残雲(geng)冷炙(zhi )孱(can)头脑髓(SU1)譬(pi)如蹩(biQ)进f (lin)啬團秦(jue) 咗(chi) 浄(zhu)M(shi)馒(hud) 钳制(qian)黜恶(chu)迄南(fan)W (lin)W(nu)(dai)S(qiu) 一鼎之阴(tiao)挛蔽(yong)谬赏(miu)伏之狐(yi) 不肖(xiao) 刎颈(wQnjing)H (pu)鱼鳖之藏(cang) 雍(yong)水疏浚(伽)(xiang)缱(zhui) 厄酒(zhl) 渎(si)M(jiu) 樊I^(kuai)gift(zi)载舟(zdi)輙生(zou)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一、专题基本分析必修三第一专题名为“祖国土”,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江山多娇”,有《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三篇散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是“颂歌的变奏”,有《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四首诗歌,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第一板块都是必读篇目,第二板块是自读或选学内容。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二、对专题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与处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式,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教学中注意要将文本置身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之中: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包括其他阅读鉴赏方法的介绍,以便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阅读鉴赏的选择与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1.在内容上把握两个方面:“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侧重“赞颂”(必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侧重“变奏”(自读或选学)。
“赞颂”与“变奏”是一种爱国感情的两个方面。
2.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学习两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读方案,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对语言的感受如果不诉诸声音,就很难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语言。
尤其是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特征,平平仄仄起来天然带有一种韵律感。
所以,朗读、美读是真正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
如果脱离朗诵,许多语言中内在的东西都难以体会到把握住。
理解作品——设计朗诵方案——进行朗诵活动。
4.基本的语言训练(词语积累和语句的体会)三、专题教学整体安排1.课时安排:9课时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4课时)板块二:颂歌的变奏——《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3课时)写作:2课时。
板块设计每一板块侧重解读一篇课文,其余根据专题特点、学生状况、教师专长进行加工重组。
方案示例:板块一:①文本细读:《长江三峡》②朗诵活动:《祖国山川颂》③音乐与文学:《肖邦故园》板块二:①品读与诵读——《祖国土》②诗歌鉴赏指导:“意象的叠加”——《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③自主比较阅读——《忆菊》《发现》四、文本解读《祖国山川颂》1.有关“颂”的文体知识“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2.“颂”什么——(内容)“五图”:自然历史图、祖国人民关系图、民族语言图、四季晨昏图、祖国山川图。
3.怎样“颂”——(结构、写法)①本文共37小节,段落较多,在把握文章结构时,宜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总体上的行文框架。
②“颂”的表现形式多为片段式,因为这样更便于作者自由地,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限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作者黄药眠在本文中灵活地运用这一表现形式,采取全景式的描画和铺陈,完美地歌颂了心中所记的山河美景。
全景式的描画和铺陈共将文章第二部分分成五个层次,五幅优美的画卷。
③“祖国山川图”这一层次,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④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4.为什么“颂”——(作者情感、人文主题)①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情感的缘由。
②作者通过对祖国优美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决心。
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长江三峡》解题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景物,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三峡:长江的标志性景点,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山陡、流急、滩险,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利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现在,三峡大坝及新的三峡景观已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的胜境。
写长江三峡,就是写祖国的山河,作家对三峡的情感就是对祖国情感的传达。
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国情怀不言自明。
2.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
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文章结构、内容、主题第一部分总写游历三峡时的内心感受,“雄伟而瑰丽”是对三峡景色的总的概括,可以看成是散文的文眼,为全文定下了激越瑰丽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地依次写了三峡的壮美景色。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8点20,8点50,10点)——上午(10点半,11点15分)——中午。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
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4.游记散文的写法①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②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③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④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⑤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5.课文中引用的诗文的讲解与背诵积累。
6.课后阅读:余秋雨《三峡》。
《肖邦故园》1.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对贵族庄园的描写,用这种衰亡折射历史的变迁,插入波兰的历史,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故园四季景色的特点:“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理解肖邦故园的四季优美景色与肖邦的音乐的密切联系。
2.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故园对肖邦的意义:艺术家与其出身环境的关系。
肖邦对故园的情感:肖邦对故园的爱是停不了的爱,是无尽的爱。
在肖邦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
肖邦的影响:花丛中的大炮(对敌人) 同肖邦促膝谈心(对同胞) 民族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基础(对民族)3.欣赏品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文章20—27小节,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已。
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作者刻意用形象阐释故园景物和音乐艺术的融合,展现出这样一个主题,故园即肖邦,肖邦即故园,而这个故园,在肖邦的爱国热情面前,意义又决不仅在于此,而是已经上升到祖国这一层面了。
二者已经合而为一了。
4.整体把握,欣赏文章结构美。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一种音乐美、节奏美。
后面的描写是对前面描写的重复凸现,如同音乐的重章叠唱,旋律尽显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
(本文教学时可以把文学鉴赏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忆菊》《发现》(比较阅读)1.知人论世,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创作《忆菊》和《发现》的不同的背景:《忆菊》是闻一多留学美国时的诗作,在美国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发现》是闻一多回国后写的第一首诗,当他带着满腔激情回到祖国时,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的美好祖国,而是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忆菊》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与赞美,借“菊”的形象寄托对祖国文化的赞颂。
《发现》既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心,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发现”?)两首诗虽然情感上反差很大,但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4.课后阅读:闻一多《死水》《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的叠加”)1.写作背景艾青的《北方》写在1938年的流徙途中所看到的那个荒凉贫瘠的“北方”,但是诗人在这当中仍然看到了民族的精神。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于1979年,由于十年动乱,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还没有从困境中完全复苏,诗人联想到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充满了忧患,但动乱毕竟结束,现代化脚步已迈开,所以,诗人同时也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与深情的祝愿。
2.“意象的叠加”诗歌在抒情时所选择的形象要与所抒发的情感相配合,相对应:《北方》的形象对应着诗人对北方的印象,具有北方的地域特点,表达了作者低沉、悲悯的情感,如“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枯死的树木”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由于要浓缩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讴歌充满希望的今天,所以选择形象大都具有象征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纤绳”、“飞天”、“胚芽”、“起跑线”等。
3.课后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祖国土》1.知人论世,介绍阿赫巴托娃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