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稻部分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稻曲病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稻曲病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
稻曲病的发生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以及稻曲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稻曲病的防治中,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繁育抗病品种和采用防病措施,因此对于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1)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选择常见的水稻品种,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稻曲病的感染,通过病情评分和病害发生率等指标,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
(2)稻曲病的防治研究:对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病原菌鉴定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其对抗病的机理,从而为繁育抗病水稻品种提供基础研究。
同时,还将对防治稻曲病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等,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寻找最佳的防治方法。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为水稻的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探讨水稻对抗病的机理,为水稻育种提供基础研究,还可以寻找最佳的防治方法,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5. 研究计划(1)文献调研和理论学习:对稻曲病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方案的了解。
(2)实验条件建设:建立稻曲病的感染模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水稻品种的筛选:筛选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通过病情评分和病害发生率等指标进行鉴定。
(4)病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其对抗病的机理。
(5)防治方法的实验比较:对防治稻曲病的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寻找最佳的防治方法。
(6)数据分析和研究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湖北省今年新审定的中晚稻品种

6 0毫 米 . 长宽 比 3 . 6 . 主要 理 化 指 标
达 到 同标 二 级 优 质 稻 谷 质 量 标 准
两 年 域 试 验 平 均 单 产 ( 6 6 7平 方 米 产量 下 同) 6 3 4 . 3 3千克 , 比对 照
扬 两优 6号 增产 3 . 1 3 % 区域试 验 中 有效穗 ( 6 6 7平 方 米 数 量 . 下同 ) l 8 . 0 万 株高 1 2 7 . 4厘 米 , 穗长 2 7 . 4厘 米 . 每穗 总 粒 数 1 6 4 . 7粒 .实粒 数 1 4 2 . 1
推
无芒 . 有颖 花退 化 现象 后 期熟 相 较 好 出糙率 8 0 . 8 %, 整精 米率 6 0 . 4 %, 垩 白粒率 l 8 %. 垩 白度 1 . 4 %. 直 链 淀 粉 含量 1 8 . 6 %. 胶 稠度 7 0毫 米 . 长 宽
比3 . 2 .主要理 化 指标 达 到 国标 二 级 优质 稻谷 质量标 准 两 年 区域 试 验 平 均 单 产 6 3 0 . 0 2
病 性鉴 定稻 瘟病 综 合指 数 6 . 8 .穗 瘟
3 . 4天 抗病 性鉴 定稻 瘟 病综 合指 数 3 . 6 . 穗 瘟 损 失率 最 高 级 7级 : 白叶枯 病 7级 : 感 稻瘟 病 和 白叶枯病 适 于 湖 北 省 鄂 西 南 以外 的稻 瘟 病 无 病 区 或 轻 发 区 的 中低 肥 力 田块
7 5毫 米 . 长宽比3 . 1 . 主 要 理 化 指 标 达 到 国标 三 级优 质稻 谷质 量标 准 两 年 区域 试 验 平 均 单 产 6 3 0 . 4 1
稃尖 紫 色 , 部 分谷 粒 有短 顶芒 。后期 熟 相 较好 出糙 率 8 1 . 1 %. 整 精 米率 6 4 . 3 %, 垩 白粒 率 l 8 %, 垩 白度 1 . 8 %, 直 链 淀粉 含 量 1 9 . 7 % 胶 稠 度 7 8毫 米. 长宽 比 3 . O . 主 要理 化 指标 达 到 国
水稻稻曲病及检测方法分析

颜 色为淡 黄色的孢子。这些 孢子逐渐的 完善 ,水利方式管理不合理 ,致使水稻 功能 。但是 由于现 阶段 中国内外的研究 发育膨 大直至将水 稻的颖壳 全部包裹 , 田中排水 、灌水不合理 ,造成水稻稻 曲 人员 在研究水稻 的曲球时发现其 中含有 形成 比水 稻颖壳还要 大两三倍 近球体 的 病的传染 。第三 ,水稻 的合理密植 。水 病菌毒素 ,这种病菌毒素对于人类的肿
或者厚垣孢子 的方 式传 播的 ,同时该病 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另外李余生等研究人 比较繁杂 ,致使稻 曲病病菌毒素的研究
菌也是利用这两种方式越冬并等来年 的 员还发现水稻稻曲病的抗疴 『生遗传还受到 受 到 限带0。
水 稻 生 长 发 育 阶段 侵 害水 稻 。这 种 病 害 外界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可 以
1.2 水 稻稻曲病 发生 规律
之 间 的 透 风性 、光 照 性 都 会 比较 差 ,引 未有影响 。因此 ,很多的研究人员针对
发水 稻稻曲病 。
水稻稻 曲病 的病菌毒素加以研究 ,且在
1.4 水稻稻 曲病发生分子机理
研究过程 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与
水稻稻曲病 由一种真菌引发的病害 ,
发生的部位就是水稻稻穗。水稻稻曲病 生长 中缺乏除氮元素之外 的元素 ,造成 病 病菌 的 内参基 因可 以是 一tubulin一2
主要 就是因病菌进入水稻谷粒并在水稻 水稻稻 曲病 的蔓延 。其次 ,水稻水分管 和 B—tubulin,通过这两种 内参基因的
谷粒中繁殖形 成破坏水稻内部结构组织 理 。为确保水稻 的生长发育 ,水分管理 使用 ,试验人员有效 的将样 品之间 以及 的 菌 丝 ,而 菌 丝 随 着水 稻 的 生 长 发 育 不 非常关键 。不过在 当前 的水稻种植 区域 样 品内部 的转 录量根据相应 的实验数据 断变大 ,最后 在水 稻颖 壳合缝处 显露 出 管理 中,由于一些地方 中水利设施不够 做 了调整 ,促 使 实时荧 光 PCR提 高 了
种植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种植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植物栽培业。
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获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消费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消费部门。
随着世界粮食消费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进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程度条件下,进步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根底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打破,实现三者的最正确协调关系,力争到达产量最大化[1-3]。
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根本上是横向比较,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
为此,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xx-xx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说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奉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讨论进步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根据。
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是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3个品种均为湖北省的主栽小麦品种。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xx-xx年进展,每年10月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3.3 m2,3个重复,常规麦田管理。
1.3 测定工程在小麦生育期间调查各品种的抗病性,小麦落黄时调查各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在收获后室内调查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及各小区的实际产量。
1.4 统计与分析各性状取各年度间平均值,并采用DPS软件对其进展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2.1 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对3个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展了相关性分析(表1),结果说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均呈正相关,且均达显着或极显着程度,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说明有效穗数对小麦产量程度的进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0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病 粒 数这 3个 主 要 发病 组 分 进 行 主 成 数 为 主 要组 分 . 用此 组 分 . 3 对 O个 品 种 用类 平 均聚 类 法 进 行 聚类 . 阎 值 取 0 2 在 . 2时 . 将 3 5 可 O个 品 种较 清 晰地 分成 6 . 据水 稻抗 稻 曲病 的 田间抗 性 . 应地 划 分为 6级 , 类 根 相 将水 稻 品 种抗 稻 曲病 划 分 为 6个 类 型 0级 : 均 每穗 病粒 数 平 00 0 1 : 均 每 穗 病 粒 数 O 0 ~ . o 3级 : 均 每 穗 病 . :级 平 0 . 10 0 ; 0 4 平 粒 0 0 ~ .1 ; . 1 0 0 5级 : 均 每穗 病 粒 数 O6 1 .1 ; : 4 6 平 .1 0 0 7级 平均 1 每穗 病粒 数 】 ¨~ . 0 9 : 均每 穗病 粒数 大 于 1 6 。另 . O 1 6 :级 平 7 . 1 7 以 0级 作 为 高 抗 , 级 为 抗 . 为 中抗 , 1 3级 5级 为 中 感 。 为 7级
摘 要 : 过 自然诱 发 与人 工辅 助 接 种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定 了 3 通 测 0个 湖 南省 主 栽 水 稻 品种 对稻 曲病 的 田 间抗 病 性 。结 果 表
明 ,0个 品种 中, 有 高抗 品 种 , 3 没 抗性 品 种 有 7个 , 2 . 中抗品 种 8个 , 2 . 中感 品 种 1 占 3 %, 3 占 67 %, 1个 , 3 _ 感病 品 种 3个 , 占 6 %, 7
种 的推 广 . 蘖期 和孕 穗 期 追施 氮 肥 . 致 稻 曲 病 的 发 生 日 分 导 趋严 重 . 现发 病 范 围广 、 呈 发病频 率 高 、 产量损 失严 重 等特 点i 。 1 。
不同水稻品种(品系)对不同来源稻曲病菌株的抗性反应

湖南农业科学
2 1 ,0 )7 ~ 3,6 0 2 (9 : 17 7
Hu a giutrl cecs nnA r l a S i e c u n
不 同水稻 品种( 品系 ) 对不 同来 源稻 曲病 菌株 的抗性反应
潘 波 , ,杨春 晓 杨志 富 , - , 李成 刚 2朱小源 杨健 源 冯爱卿 3刘二 明 , 7 , , 谭新球 z
YANG in y a 。 ENG - i。 I -mig , AN Xi— i Ja — u n ,F Aiqn ,LU Er n ’T n qu
《. o eeo i s e cec j C lg l fBo a t S i e& T cn l y H A , hns a 1 1 & P Q -f y n eh o g , N U C agh 4 0 2 R o
o c le S utSt a n fRi e Fa s m r i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和化学药剂防治研究

2 9 湘晚 籼 1 5、 2号 、 香优 8 、 新 0 T优 7 6 0 。本研 究 还 筛选 了 3 %苯 醚 甲 ・ 0 丙环唑 E 好 力克 , C, 洁苗 , 真
出 版社 , 9 : 2 2 5 1 81 — 1 . 9 7
3 一 8
试验 研究2 1 0. 18
和 化学 药剂 防 治研究 。
摩2琏 i 础
1 的穗 数 、 5粒 有效 穗 数 ; 品种 随机 数 1 每 0穗 , 数 穗 计 粒数 : 计算 平 均 有 效穗 数 、 均 穗粒 数 、 丛 率 、 穗 平 病 病
6个品 种 自然发 病 , 种 处 理后 发 病 更 重, 接 它们 分 别是 两优 培 九 、 莲 优 6号 、 优 6 、 优 1 1 红 汕 3丰 9、
E 2 V4 ; 6个 品种 只 是 在接 种 处理 后 发 病 , 别 是 金 优 2 7 两优 0 9 、 1 、 3 、 6有 分 0、 2 3 V1 1 Ⅱ优 4 6 培 两优 1、
30r d 丙 C青 岛奥迪 斯 生 物科 技 试 验 田设 在 攸 县 城 洁苗 (0 L苯 醚 甲・ 环 E 亩 0m : 4 0r d C青 岛 关镇 万 古桥 村 欧家 组 , 面积 13亩 , - 土壤 属 红壤 土 , 肥 有 限公 司 ) 用 2 l真 彩 (3 L戊 唑 醇 S 亩 5m : 4 力 中等 ,H值 65 土 壤有 机 质含 量 为 31 p ., .%。供 试 品 奥迪 斯 生 物科 技 有 限公 司 ) 用 1 l应 得 2 %悬 陶氏化 学 ( 上海 ) 限公 司 ) 用 2 。 有 亩 5g 种 1个 , 8 株行 距 1 m 1 m。大 田基肥 每 亩施 浮剂 ( 6e x2 . o 0
十二种药剂防治中稻稻曲病药效对比试验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1 — 1 8
作 者简 介 : 刘 梦泽 ( 1 9 6 5 一 ) , 男, 高级 农艺师 , 主要从事 病虫预 测预报 及病 虫害 防治工 作 。
一
26 —
试验研夯
4 5 k g , 施 药后 2 d内无 降雨 。
国 陶 氏益 农 ) ;
③7 5 %肟菌 ・ 戊唑 醇 WG( 拿 敌稳 ) 2 0 g / 6 6 7 m 2
( 德 国拜 耳 ) ;
多年一遇 的长期持续 干旱 , 水稻 移栽期较 常年推 迟1 0 d 左右。 根据 田间幼穗 分化进 度 判断 , 试验 田中稻 8 月 中旬 以后 才开 始破 口抽穗 。
选 取 长势及 栽培 管理 高度 一致 的 3块 相邻 中稻
田作 试 验 田 , 每 块 田的面 积 均为 2 0 0 0 m , 合计
6 0 0 0 m 。 由于 2 0 1 0年 冬 季 至 2 0 1 1年 初 夏 遭 受
(  ̄ 2 4 0 g / L 噻 呋酰 胺 S E ( 满穗 ) 2 0 m l / 6 6 7 m ( 美
⑥2 0 %井 冈霉 素 WP 4 5 g / 6 6 7 m z ( 浙 江钱江 生
物 化 学股份 有 限公 司 ) ;
⑦2 5 %丙 环唑 E C ( 敌 力脱 ) 1 5 m l / 6 6 7 m ( 瑞 士
先正达 ) ;
⑧1 5 % 唑醇 WP ( 斑锈灵 ) 6 0 g / 6 6 7 m 2 ( 江苏
⑩2 5 %咪鲜胺 E C ( 除恶 快 ) 5 0 ml / 6 6 7 m ( 吉林
八 达农药 有 限公 司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稻作 区 水 稻 生产 后 期普 遍 发 生 的 一种 真 菌性 病 害。
通 常在 中 、 晚稻上 发 生 , 杂 交稻 、 质稻 上发 生 较普 遍 , 在 优 该 病主要 危 害穗 部 , 产 严重 的 可达 1 减 0—2 % 。湖 北 省 0 常年水稻 种植 面积在 2 3万 h 以上 , 中 中稻 约 10万 3 m 其 4
总结 如下 。
病 率 占参试 品种 的 6 .2 , 光 香 优 l 病 穗 率 超 过 45% 除 3号 2 %达 中 感 稻 曲 病 外 , 余 3 0 其 0个 品种 的 病 穗 率 均 低 于 1%属 中抗 水平 , 0 占参试 品种 的 9 .7 。 67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同一 品种 在 不 同地 区 , 由于气 候 条
水 稻稻 曲病 ( slg o e i n C e a ) U tai i av e s( k )T k 是我 国 i nd r
阳点于 7月 2 日调 查 , 汉点 于 7月 2 日调 查 。 中 、 5 武 6 晚 稻远 安点 于 9月 1 3日调查 , 阳 点于 9月 7 日调查 。武 崇
鉴 定结 果详见 表 1表 2 、 。
从 表 1 以看 出 , 阳、 可 崇 武汉 两地各 3 1个 早稻 品种 均 未发现 病 穗 , 安早 稻 3 远 1个 品种 中有 2 0个 品种 发病 。 发
治水 稻稻 曲病提供 参考 , 就湖 北省 主栽及后 备 品种 本文 材料 对水稻 稻 曲病 的抗 性进行 了 自然诱发 鉴定 , 现将 结果
12 鉴定 方法 自然诱 发鉴定 圃设 置在 湖北 远 安县 莲花 . 镇 、 阳县 青 山镇 和武 汉市 洪 山区 。 崇 所选 田块排 灌方便 , 肥
力水平 中等 。参鉴 品种经 常规 浸种催 芽后 。 安 点于 4月 远 l 0播种 , 5月 1 1日移栽 , 阳点 于 4月 l 崇 7播种 , 5月 1 1日
,
分别 占参试品种的 9 . %、02 1 .% , 12 7 . %、4 1 三地发病 出现 的差异 与海拔 、 地理地 貌及抽 穗扬花 期的 天气务件 密切 相
关。
关 键 词 : 种 抗 性 ; 曲 病 ; 定 品 稻 鉴 中 图分 类号 ¥3.1 45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7 3 (0 6 0 7 0 0 7— 7 12 0 } 5— 6— 3
1 材 料 与方法
1 1 参鉴 品种 . 20 0 5年共 鉴 定 品 种 8 8份 , 中早 稻 3 其 1 份, 中稻 5 份 , 1 晚稻 6份 。
件 、 力、 地 菌源 基数 、 育 期 的不 同其 抗感 表 现 不 同 , 生 有些
品种抗感 反应相 吻合 , 些 品种 有 些 差异 , 有 有些 品种 甚 至
维普资讯
7 6
安 徽农 学 通 报 A h i g . e B l 2 0 1 ( ) 7 n u A n S i u1 0 6,2 5 :6—7 . . 8
,
湖 北 省 水 稻 部 分 主栽 品种 对 稻 曲病 的抗 性 鉴 定
张 舒 陈其志 吕 亮 杨小林 喻大 昭
汉点 均在早 、 、 中 晚成熟 后 调查 。每小 区 随机 抽取 五 点 2 0 丛 , 总穗 数 、 穗 数 , 调查 病 计算病 穗率 。
14 分级 标准 . 由于 稻 曲病 暂 无统 一 分 级 标准 , 因此 为 了便 于说 明问题 , 考稻瘟 病穗 瘟发病 率 的分级 标准 来初 参 步规 定抗感 水 平 , 级 标 准 如 下 : 穗 率 < 1 为 高抗 ( 分 病 % H ; 5 为 抗 (R) 5 1~1 % 为 中抗 (MR)8 % , 率达 到 4 .% 。特别 是红 莲优 6号 、 0 病穗 16 粤优 9 8两优 培九 等优质 中稻 发病特 别严 重 。 3、 严重 影 响 了水稻 的品质和产 量 , 为水 稻 优 质 、 产 的 又一 大 障 碍 。为 了 成 高
明确 我省 主栽品 种对稻 曲病 的抗性 现状 。 生产 上综 合 防 为
得 出相 反的结 论 。武 汉病穗 率介 于 1 5 的品种 有 6个 : ~%
扬 稻 6号 、 丰优 香 占 、 两优 9 6、 8 香粳 4 、 稻 2 、 9绿 4 两优 一
号, 其余 2 5个品种 均未 发现病 穗 。崇 阳 、 两地 发 病较 远安
(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 所, 湖北武汉 406 304)
摘
要 : 用湖北省主栽 水稻品种 8 选 8份 , 崇阳、 按 远安 、 武汉三地进行 田间 自然诱发 稻 曲病抗性 鉴定试验 结果表 明 , 崇阳、 武汉早稻品种均 未发现病穗 , 远安 3 1个品种 中有 2 0个品种发 病 , 崇阳、 安、 远 武汉三地 中晚稻 品种 的发病 品种
h 而 晚稻 约 7 万 h 杂交 稻 的 面 积 占到水 稻 播 种 面 m, 3 m,
积 8 % 以上 。近 年来 , 0 由于气 候 条件 的变化 , 稻 品种 的 水
不 断更新 、 作制度 的 改 变及 氮 肥 用量 的加 大 , 曲病 耕 稻 危 害渐趋 严重 , 要 病 害 上升 为 主要 病 害 , 部 分 年份 由次 在 的感 病 品种 上 大 流行 , 20 湖 北 省 中晚稻 稻 曲 病 大 如 04年
流行 , 生 面积 10万 h 部 分 优质 稻 品 种 田块病 丛率 发 0 m,
2 %为 中感 (M )2, ~ 0 为 感 (S ; 5 . % 为高 5 S ;5 1 5 % ) ≥ 01
感 (H ) S。
2 结果与 分析
自然诱 发条件 下 ,0 5年早 稻 、 晚稻 品种 田间抗 性 20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