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修改病句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二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检查语法错误:查找并修正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动词形态不正确、名词的单复数错误等。

2.翻译理解错误:检查句子是否存在理解错误,通过重新翻译句子或者通过上下文推断句子的意思,然后进行修正。

3.语序调整:检查句子的语序是否正确,特别注意中文语序的固定形式。

如果需要调整语序,确保句子通顺和完整。

4.词语搭配调整:检查句子中的词语搭配是否得当,如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等。

如果搭配不当,需要更换或调整词语。

5.句子结构优化: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简练、清晰明了。

如需要可以进行句子的删减、合并或拆分,使句子更加简洁、通顺。

总体来说,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多方面考虑,从语法、翻译、语序、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入手,逐个进行检查和修正,使句子更加准确、通顺、地道。

小学常见9种修改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附练习及答案)

小学常见9种修改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附练习及答案)

小学常见9种修改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附练习及答案)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

小学生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建议老师、家长们让孩子看看。

01“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一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02“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03“前后矛盾”在句子中一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04“词语搭配不当”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05“语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06“重复啰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完整版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方法指导及练习

完整版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方法指导及练习

小学生语文改正病句方法指导及练习一、病句:就是指句子不完满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弊端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种类:1、成分残缺。

一个完满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满明确。

例1:“这种不爱惜公物应该碰到责怪。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边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吻合语境,或用了词义周边,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宁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宁静”改为“沉寂” 。

例2:“校园里耸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耸立”改为“耸立” 。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逐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娇艳”。

3、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够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清早,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逐渐升起。

”——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碰到”或“获取” 。

4、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周边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地听讲。

”——去掉“聚精会神”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特别广阔得很。

——去掉“特别”或“得很”。

例3:松树耸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岳”。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不当。

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小主人》《儿童代》等,我都很喜。

”——去掉《儿童代》,也许将“ ”改“ 刊” 。

例2:“万里城、故博物院和南京江大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古迹。

”——去掉“和南京江大” 。

6、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楚、矛盾。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

一、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症,确定病因。

三改,对症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二、病句的类型1、成分残缺例: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句子,其结构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这种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是补充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例句中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在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确定性的关系,即形成了一种搭配习惯。

如果在使用时,违反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例: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准确用词才能恰切地表达意思。

例句中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例: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词序颠倒,指的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的顺序颠倒而导致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修改时,可根据原句的意思,把颠倒的词语调整过来,使句子通顺就可以了。

例句中“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

所以,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例: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重复啰嗦,即在同一个句子里连续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病句

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病句

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找不到病因,就胡乱修改一通,是学生常见的问题.病句看不出病因也是导致学生不会修改自己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觉得让学生会找病因,养成良好的读改习惯是非常重要得事情.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毛病的句子。

修改病句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句子的毛病,然后把它改过来。

因此,修改好病句,要做到:第一,对句子的“病”要看得准;第二,对句子的“病”要“对症下药”;第三,修改后,要再读一读,看是否“康复”。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句(1)缺主语,句(2)缺谓语,句(3)缺宾语,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二)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

例如: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这三个句子中的“成就”“”武断“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当,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

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

小学生修改病句的技巧

小学生修改病句的技巧

小学生修改病句的技巧
方法:1、读句子 2、查错误(找错误) 3、改错误的地方 4、再检查一遍
类型及修改方法:
1、语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我先穿上干净的衣服,再脱下脏衣服。

(应该先脱下脏衣服,再穿上干净的衣服)
2、用词不当:
例:老师逼我快点走,要上课了。

(逼语气太重了,用催更好点)
3、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这部电影,很喜欢看。

(谁喜欢看?在很喜欢前面加上我或者人称)
一句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我(或其他)谓语:动词(写)宾语:名词(作业)
4、重复啰嗦: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有许多不计其数的人在为运动员加油(许多与不计其数重复,删去一个)
5、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一个同学很胖、很瘦。

(很胖怎么会很瘦呢?应删去一个)
6、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我恨妈妈。

(没有人会恨妈妈的,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恨改成讨厌更恰当)
7、不合事理:
例:在正月十五的天空,有很多星星(所谓明月星稀,在正月十五,不可能有很多星星,删去一个)
8、归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例:我家的小菜园里有许多蔬菜,有青菜、胡萝卜、西瓜等(西瓜不属于蔬菜,删去)。

小升初复习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

小升初复习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

小升初复习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小学生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几种情况:①句子不完整;②搭配不当;③词序;④前后矛盾;⑤重复啰嗦;⑥不合事理等等。

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

例: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通过分析,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缺少宾语成分交代,可补“精彩节目”等。

例: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

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

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就可以了。

例: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

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

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

因此,全句改为: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

例: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

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

也许,写这句话的人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

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例: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

这个句子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

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

句中强调列举的是各种蔬菜。

西瓜和苹果这两样东西事实上是属于水果类,放在蔬菜类就不合事理了。

修改时,可以去掉两样东西,也可以保存(根据需要而定)。

采用后一种修改方式改后的句子为:地里种着西红柿、扁豆、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还种着西瓜苹果等。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

小学生修改病句技巧修改病句是一项常见的训练。

通过修改病句的自测训练,进一步学会辨析句子的正误。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1、成分残缺例: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句子,其结构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这种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是补充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例句中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在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确定性的关系,即形成了一种搭配习惯。

如果在使用时,违反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例: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准确用词才能恰切地表达意思。

例句中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例: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词序颠倒,指的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的顺序颠倒而导致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修改时,可根据原句的意思,把颠倒的词语调整过来,使句子通顺就可以了。

例句中“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

所以,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1.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2.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4.各地政府赦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年增产的原因之一.
3、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5.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6.今年将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
4、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6、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

”——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7、词序颠倒
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8、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9、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1.成份残缺:缺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
2.成分残缺:缺主语,应把"看到"删去
3.用词不当:"处心积虑"是贬义词,应改为"呕心沥血"之类的褒义词
4.用词不当:应将"赦免"改为"减免"
5.搭配不当:主干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
6.搭配不当:在"今年"后加"的阅兵"或将"是"改为"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