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5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5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通过资料拓展,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为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了解李时珍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感知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老师简介李时珍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引导写好“珍、宿”4、读题质疑二、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破败、断垣残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三、再读课文1、学生再次读文,从文中找到一句能体现全文的句子。
(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生读文)2、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特点读出他们的艰辛。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 学生能够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李时珍的敬仰和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培养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内容介绍: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夜晚宿营于一座古寺时的经历。
在古寺中,李时珍发现了一本古老的医学书籍,通过阅读和研究,他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医学知识。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自主获取知识。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培养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李时珍的简介和医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关键词语解释: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理解。
4. 故事背景介绍:教师讲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表达与展示: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展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药理学家、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在他逝世多年之后,后人发现有一则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佳话,被流传至今。
传说有一年春节前夕,李时珍经过一座古寺,天色渐晚,他便决定在这里过夜。
那天正值初一,寺内香火鼎盛,李时珍看到很多人来到寺内烧香祈福,他也陪着大家一起诵经烧香,感受到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晚饭后,李时珍考虑到要工作,便拿出了一本《本草纲目》开始研究。
可是,在那寂静的古寺里他发现自己的眼皮渐渐地打了起来,最后他不得不放下书本打算休息一下。
就在这时,他突然被一声巨响所惊醒,不由惊叹:‘怎么此时会有如此大
的动静?’”
于是,他去察看,发现刚才的声音来自一堵墙壁后面,原来是一只小老鼠从墙缝间爬出来,双目发狴,原来是被一只猫所追逐。
李时珍并没有等到猫来,他却在那个夜晚得到了启发,对于许多解药顿悟。
这段经历使得李时珍对佛教产生了无限的敬意,他开始研究起佛教的著作,规划着自己的人生道路。
或许是因为在这个晚上,李时珍的心灵得到了宁静,他的创作从此更加灵秀。
这段往事在许多人的眼里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许多人将此传说作为名人饭桌上谈资,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传说,激励着无数学者不懈奋斗。
李时珍夜宿古寺,几百年过去了,这个传说依然流传至今,被历史改变过很多次。
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却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根植,不断地鼓励着无数人去追求自己心中最真实的那份美好。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们有时也会想起这个传说,它仿佛在提醒我们,静坐无言,总有一天会收获宁静的感觉。
李时珍夜宿古寺

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 得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
名字—— 李时珍
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 个名字—— 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光辉的名字—
— 李时珍
时珍和徒弟……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
时珍和徒弟…… 一天,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一
种珍贵的草药,于是……
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 得的。
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 得的。
“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 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 能治呃逆。”
断垣残壁
到处是灰尘 长满了青苔
厚 厚 的 蜘 蛛 网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 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 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 了厚厚的蜘蛛网。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 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 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 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 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想一想 说一说: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
李时珍夜宿古寺
读一读
察访 破败 降临 端详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灰尘 断垣残壁 舀水 啃干粮 嚼嚼 记录
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 得的。
苦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 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 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 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 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 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 了厚厚的蜘蛛网。
鸡肠草
鹅肠草
鸡肠草,生嚼涎滑 鹅肠草,生嚼无涎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 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 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 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 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 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 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 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李时珍的人物形象和他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科学家李时珍的敬意和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李时珍的人物形象和他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诗词理解和翻译。
(2)李时珍的贡献和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古诗词理解和翻译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李时珍的贡献和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2. 写一篇关于李时珍的小短文,介绍他的贡献和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李时珍的贡献和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静谧的寺庙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案例分析:选取李时珍的其他事迹,让学生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人格魅力和贡献。
李时珍夜宿古寺(精选8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精选8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篇一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第五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是劝人们勤奋学习,或是教育他人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目标任务是整体把握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受李时珍的品格。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合作探究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中药的献身精神。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读正确课文。
本课的10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认识,不要求会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情感目标: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3、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有两个重点:第一点,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李时珍为写《本草》,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学习生字词语,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五)、教学准备教师研究教材,制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过程,我力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
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7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7篇)备《李时珍夜宿古寺》篇一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
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
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引言李时珍,字东篱,号義民。
他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也是《本草纲目》的主要作者之一。
他的医学著作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李时珍的一生中,有一次他在夜晚不得已在古寺中过夜的经历,这次经历对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和对他人生的影响。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李时珍生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湖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中长大。
他的父亲是一个神秘学家,对于中草药有深厚的研究。
从小,李时珍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时珍年轻时曾在医院学习,后来又担任过一些地方医生的工作。
他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中草药的疗效。
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和完整,于是他决定离开医院,到处游历,寻找更多的草药和研究材料。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经过一天,李时珍在行走途中来到了一座古寺。
天色已晚,他觉得没有必要再赶路,便决定在寺庙中过夜。
李时珍进入寺庙后,发现这座古寺非常宏伟,墙上的壁画充满了艺术氛围。
他决定在这里好好休息一晚,同时也借此机会研究一下寺庙的历史和文化。
在夜晚里,李时珍坐在古寺的庭院中,思考着中医药的发展和自己的研究。
他深深地意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然而,在他的时代,很多中草药的疗效还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
李时珍决心将这些传统知识系统整理并编纂成一部完整的医药著作,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影响李时珍在夜宿古寺的经历让他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他决心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写成一本巨著,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智慧。
几年后,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这本巨著收集了当时已知的中草药近千种,记录了它们的药理作用、用途和配伍原则。
《本草纲目》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将中国古代中医药的经验知识完整地呈现给世人。
《本草纲目》的出版对于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读: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读一读: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yuán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读一读:
饥餐渴饮
yuán 断垣残壁
晓行夜宿 lěi 长年累月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 宪,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 个月了。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 宪,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 个月了。
庞宪用陶碗舀来 泉水,煮沸后,两人 便坐在火边,一边喝 水一边啃干粮。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 宪,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 个月了。
此时,瞻仰着他的像, 看着这本《本草纲目》 你想说些什么?
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搜集以下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 一讲,写写自己的感受。 (1)张衡与地动仪 (2)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3)爱迪生与电灯
鸡肠草
鹅肠草
“嗯,长年累月地奔 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 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 订好《本草纲目》,万民 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 的。”
“我们修订好 《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吃点 苦也是值得的。”
《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一部经典 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成就, 全书近200万字,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新 增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00多个,药物形态 图1100多幅,其规模之大,超过了过去的任何 一部本草学著述。它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药物 学方面,而且还旁及天文、地质、化学、植物学 等方面,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 书”,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 俄等十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 湖,湖北蕲州人。他家世代 行医,他20几岁就成了一名 很有名望的医生,曾被推荐 在太医院当御医。后来他发 现以往的许多本草书存有缺 憾甚至谬误繁多,便决心重 新加以修订。李时珍一生著 作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 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 考》《濒湖脉学》《五脏图 论》等十种著作。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 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 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 断垣残壁 上长满 是灰尘, 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 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 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 嚼,若有所悟。他接着 往下写:“鸡肠草,生 嚼涎滑;鹅肠草,生嚼 无涎„„”
“鸡肠草,生嚼涎滑; 鹅肠草,生嚼无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