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PPT(精品)

部编版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PPT(精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 相宜的语言。(重点)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 重要意义。(素养)
知识备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 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 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 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 等。
精读细研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 于怀疑。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 “会疑”,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 论据,这就使得论点更有说服力。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 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读细研
引证法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求知要有怀疑 精神,不应该盲从 迷信。
精读细研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精读细研
说一说:在论述的过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预习检查
读一读

zài
程颐 张载
wàng zhì
虚妄 停滞
zhé
折扣

流俗



墨守 譬如 怀疑

《怀疑与学问》PPT课文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文课件

精读感知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 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 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 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论点, 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3.课文第6段的第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前半句 归结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 论点。
深层探究
4.课文第6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它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第 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 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深层探究
2. 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引用名 言: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美国一家工厂的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 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方画了一条横线,机器很快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一万美 元。有人不服气,这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 元。” 问: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有价。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8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视察:察看,审察【P94】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P94】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P95】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P95】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 反驳、攻击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2020/7/3
13
3.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
2020/7/3
4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020/7/3
5
作者 简介
2020/7/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 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 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020/7/3
12
2.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书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方面:怀疑中发展学问 。 第二方面:怀疑中完善学说
3、全文结构图
分论点1 (辨伪去妄)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2 (建设新学说)
第四段 对于传说都应该 经过怀疑 第五段 书本和学问都要经过怀疑 第一方面:怀疑中发展学问
吸收知识,是基础
由浅入深 逐层递进
建设新学说,是升华
第二方面:怀疑中完善学说
反面 正面
举例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 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 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 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 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 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讲道理论证的语言特点:
有力量
准确
讲道理 论证
有逻辑
严谨
严密
2、比较阅读两文,思考:可以用乙文取代甲文作为论据吗?
【 甲】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 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 者的意思。
环节一 回顾议论文要素
论点 论据
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中心论点的特点:
(1) 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 明确的判断。 (3) 句子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
定义:支撑论点的材料,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道理论据: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事实论据: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
【乙】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字东原,安徽屯溪人,他既是乾嘉考据学久负盛名的“皖派宗师“, 又是在儒学内部最早批判“以理杀人”的思想家。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为中国文化 现代转型的本土资源,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一次,他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先生,《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先生 答:“《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又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先生无以言。

怀疑与学问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表述。开头的内容一般是提出……中心 论点或引出……论题。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 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逸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 等。
真题演练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 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 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 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 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 成就人生之美。
真题演练
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 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 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 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 (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 元素周期表……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 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 成就意志之美)。
命题点 议论文词语能否删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二】
品析方法
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1)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道理论证(引证法)。运用道理论证,可 以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顾 颉 刚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虚妄”“不攻自破”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导入
罗素:“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维特根斯坦。”
罗素:“为什么?”
穆尔:“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
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场哲学家的对话中, 猜猜:维特根斯坦最后说 了什么?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不主动思考问题。 他缺乏怀疑精神。 …… 怀疑与学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维特根斯坦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 者、奠基人。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 代学术史略》《中国当代史学》等。
③做学问,其次需要提倡怀疑精神。我们反对怀疑论,但不能反对怀疑精神。 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相伴随,而怀疑则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怀疑论没 有句号,永远是问号;而怀疑精神伴随着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是在寻找句号, 而且相信会有句号。尽管它可能不是最后的句号,但随着具体问题的解决,对某 个问题而言,可以画个句号。而新的疑问,又促使研究者迈开新的研究历程。这 就是研究的深入。没有疑问,永远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创造性思维就 是具有怀疑精神的思维,它打破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最保守的思维是习惯性 思维,轻车熟路,率由旧章。古人说“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是有道理的。读书如此,写论文如此,著书也是如此。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最后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探究语言特色
1.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
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 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前文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
代表作品:《古史辨》《汉代 学术史略》《三皇考》《国史讲话》 《史林杂识》等。
写作背景
顾颉刚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在1923 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他的 “古史辨”其实就是“疑古说”,他用“怀疑”的 方法研究历史,一生与“怀疑”相伴,《怀疑与学 问》是他对后代人的深情告白。
本条件”。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 有“所有”之意,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 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 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 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课前预习
一、生字词 19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程颐
wàng
虚妄
zhì
停滞
zhé
折扣
流 俗sú


墨守 譬如
shú
biàn
xū wàng
塾师 辩论 虚妄
jié
顾颉刚
gōng
yíng
不攻自破 腐草为萤
二、词语解释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 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3张PPT)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 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 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 实、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 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怀疑与学问
学习路线图
必背字词 程颐 譬如 腐草为萤 虚妄 盲从 停滞
必背句子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 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 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
疑难问题 易错问题
掌握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品味本文语言,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意义。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 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答疑全频道
4.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疑: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 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 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 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 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
提示:1.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来论证观点。 2.要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
料”。
18 怀疑与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
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 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
善的学说产生。
18 怀疑与学问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么看?
第②段划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 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 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 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 (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 元素周期表……
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表述。开头的内容一般是提出……中心 论点或引出……论题。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 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逸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 等。
18 怀疑与学问 真题演练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 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 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 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 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 成就人生之美。
问题(结论)”的思路组织文章。 一般议论文总是先提出问题,点明论点,也就是“引论”。问题提出
以后,进一步加以分析,提出证明论点的论据,组织论证过程,也就是 “本论”。问题经过分析,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最后需要向读者再作一番 交代,这也就是“结论”。
18 怀疑与学问
2.方法技巧 ①分析论证思路,首先要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什么任务:从什么地 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要注意的一点是, 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 ②然后在弄清楚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 “接着”“最后”一类的词语。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 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8 怀疑与学问 方法拓展
分析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
1.考点解说 论证思路是作者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 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
(万维钢《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参考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
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 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答案解析】
“据说”的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 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作者并不肯定阿基米德故事的真实性,所以 “据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18 怀疑与学问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 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 成就意志之美)。
积累拓展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 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是说“要抱怀疑的态 度”,第二个“常常”是说“和书中的学说辩论”,“怀疑” 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是说“评判书中的学 说”,第四个“常常”是说“修正书中的学说”,“评判”是 “修正”的前提。
①表明态度(一般不可以删)。 ②解释词语的含义。 ③定性。如“比较”“相当”“几乎”等词语表示程 度;“大约”“可能”等表示估计;等等。 ④分析删除后的表达效果。如果删去,原来……的意 思就变成了……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⑤阐述词语的表达效果。XX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 严密性。
18 怀疑与学问 真题演练
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 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18 怀疑与学问 命题点 议论文词语能否删除类试题漏,否 则所提出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严谨性是议 论文语言的第一要求。
18 怀疑与学问
(2)解题思路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
思考探究
18 怀疑与学问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 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 “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 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8 怀疑与学问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 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 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 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18 怀疑与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 法的名言警句。
示例: ①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③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 知道一切。(高尔基) ④学贵精不贵博。(戴震)
18 怀疑与学问 小练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