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行地西他滨治疗的可行性和预后效果,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选择我院2017-2019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MDS与AML疾病患者,总计60例。
随机分为马法兰联合强的松治疗的对照组与地西他滨治疗的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血细胞参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血细胞参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好,并发症中骨髓抑制伴发热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DS与AML疾病行地西他滨治疗预后效果良好,促进患者血细胞参数、骨髓原始细胞改善。
【关键词】:MDS与AML 地西他滨血细胞参数骨髓原始细胞治疗情况 MDS与AML均为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类型,患者预后差,治疗难度大,治疗的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
针对此类疾病既往治疗中侧重马法兰联合强的松治疗,虽然安全性尚可,但是预后一般。
地西他滨是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低浓度能够去甲基,小剂量可以有效治疗MDS。
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就地西他滨治疗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6月-2019年1月,共60例。
纳入标准:(1)病理、免疫学等确诊的MDS、AML患者;(2)伦理委员会批准;(3)参与者/家属知情同意;(4)地西他滨等药物患者无禁忌。
排除标准:(1)拒绝治疗患者;(2)中途退出治疗患者;(3)精神障碍者。
进行患者分组治疗,2组MDS、AML患者各30例。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50-76(62.0±6.0)岁;MDS患者23例,AML患者7例。
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52-75(62.3±5.3)岁;MDS患者22例,AML患者8例。
对照组与研究组MDS、AML患者资料接近,P>0.05。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5例MDS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6.7%(10/1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12/15),感染发生率93.3%(14/15)。
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以有效治疗MDS及AML,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地西他濱(decitabine,DAC)活性成分为5-氮杂-2’-脱氧胞苷酸,是一种胞嘧啶类似物,为特异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抑制剂。
研究发现,DAC 经磷酸化后掺入DNA,然后DNA与DNMT共价结合,并不可逆地抑制DNMT 的活性,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
其最早发现于1964年,用于AML的治疗。
2006年5月,美国FDA 批准地西他滨用于MDS的治疗。
本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5例MDS及AML患者,现将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l5例MDS和AML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6~81岁,中位年龄66岁,经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明确诊断。
MDS患者8例,其中5例为RAEB-I型,3例为RAEB-Ⅱ型;AML患者7例,其中AML-M1 1例,AML-M2 3例,AML-M4 1例,AML-M5 2例。
患者中初诊13例,2例为复发。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 摘 要】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 C AG方案治疗老年 中高危 MD S及 A ML的临床疗效及不 良反应。方法 应用地
西他滨联合 C AG方案治疗 MDS及 A ML患者 1 0例。1 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 1 O例患者 ,其中 3例获得完全缓 解 ( C R )3 0%,4例为部分缓解 ( P R )1 0 %,1 例获得骨髓缓解 ( mC R)4 0 %。总有效率为 8 0 %。大多数患者出现 了 可以耐受的不 良反应 ,主要表 现为骨髓抑制 。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 C A G方案治疗 中高危 MD S和老年 A ML有较好 的
a n d h i g h — r i s k m y e l o d y s p l a s t i c s y n d r o me ( MDS )a n d a c u t e my e l o c y t i c l e u k e mi a ( A ML)w i t h De c i t a b i n e( 2 5 mg / d ,d l - 3 )
c o mb i n e d wi t h CAG ( G- CS F 3 0 0 u g / d , d 4 — 1 3 ; a c l a r u b i c i n1 0 mg / d , d 4 , 6 , 8 , 1 0 , 1 2;Ar a — C2 5 mg / d , d 4 - 1 3 )r e g i me n .M e t h o d s
ma r r o w c o mp l e t e l y r e mi s s i o n( mC R ) ,1/ 1 0 ( 1 0 % )p a r t i a l r e mi s s i o n ( P R ) .T h e o v e r a l l r e s p o n s e r a t e w a s 8 0 %. Mo s t
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二例疗效观察

发热就诊于我院血 液科 。 查体发现 中度贫血貌 , 双下肢少量新
鲜 血点 , 无明显 阳性体征 。 余 血常规白细胞 ( C 2 x 0L, WB ). 19 6 /
血 红 蛋 白 ( )0gL 血 小 板 4 l ̄ , 髓 象 : 生 明显 活跃 , Hb 6 / , x 0L骨 增
和深入 , 目前认为 MD S发病机制中表观遗传调控的异常有非 常重要 的意义 ,由于 D A的过度 甲基化 使某些抑癌 基因如 N P 3 P 5 P 6 默可 能是 MD 发 病的主要 因素 , 5 、1、1 沉 S 这些抑癌基 因在 MD S患者 因过度 甲基化 而失 活 ,并造成 细胞周期失 常 、 细胞 增殖 能力增强 、 凋亡和分 化能力 减弱 , 而易 于形成 肿 从
发挥应力对 骨折端 的刺激 , 速骨愈合 。体 外测试表 明本 外 加
固定器具有 较低的应力遮挡 率 。与 内固定不 同, 固定 器的 外 固定刚度具有可 调性 , 术后 可根 据 X线 表现随时调整 固定 刚 度及加压量 , 同时 尚可 纠正各种 畸形 。感染性骨 不连术后 骨
2 马树枝 , 仲安 , 下肢短缩伴 骨不连与骨缺损 的加 压外固定 周 等.
创面处理提供 了方便 , 同时还有 利于体位 引流 。早期下 床活
动及功能锻炼可改善及防止关节进一步僵直 。
伤肢长度重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伤肢的功能 。本组
3 同期或延期 于无 瘢痕的胫骨 加压过程 中相互 重叠移位 。由于腓 骨愈 合较快 , 本组
G 8 El.%, 始粒细胞 + 7 %, 04 原 幼稚 单抗细胞 占 1 . 巨核 1 48 %, 个 。骨髓 活检 : 增生 明显活跃 , 原始 细胞 明显增 多 , 可见 幼稚 前体 细胞异 常复位 ( uP 现象 , A ) 巨核 细胞 少见 。 铁粒幼 细 环
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复杂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复杂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对复杂核型MDS和AML的疗效与副反应。
方法:将收治的11例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观察疗效与副反应。
结果:4例CR, PR与血液学改善分别1例,有效率为54.55(6/11)%;患者中6例(54.55%)输血依赖状况有所好转,1例(9.09%)存在恶化,4例(36.36%)输血依赖情况未见明显改变。
患者中Ⅳ、Ⅰ~Ⅲ骨髓抑制分别为4、6例,1例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状况,2例(18.18%)出现化疗相关感染,轻度药物性肝损害3例,停药并给予护肝处理后均得以改善。
结论:给予复杂核型MDS和AML患者采用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疗效确切,患者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与其他副反应较低,但当前对其与其他药物联用、缓解后的维持治疗等还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关键词:地西他滨复杂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
经IPSS危度分析显示中/高组MDS极易转化为AML,且患者预后效果差。
临床当前对 MDS与AM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DNA异常甲基化使抑癌基因沉默失活与之密切相关[2]。
由此为我们通过控制DNA甲基化与激活失活基因治疗MDS与AML寻求到了新方向。
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1例MDS与AML患者采用了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旨在观察该种给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例MDS和AML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
患者中男、女性例数分别为7、4例,年龄范围在22~74岁,(58.2±2.3)岁为年龄平均数。
所有患者诊疗前有血常规、骨髓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检查,诊断标准依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
MDS患者遵循IPSS危度分析,患者中2例中危1组,3例中危2组,2例中危3组;3例AML,1例CMML。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疗效观察

C r t ee eto ei bn n 1 ae i e d s l t y d o F N R ia g I in - , u ai f c fd c a iei 0 cssw t myl ypa i s n rme v t h o sc A u- n ,LU X a g u f f
[ src] O jcie T vlaet uav f c adavreeetf eibn et a n f yl Abtat bet : oea t h crteeet n des fc o ct iei t et t e v u e i f f d a n h r me o m —
对1 O例 MD S患者采 用地 西他 滨 治疗 ,2 g d 5m / ,连 用 5d ,休 息 2 ,2 3d 8d为 1疗程 。 国际预 后 评分 0 5分 4例 、1分 1 、15分 2例 、2分 1例 、2 5分 2例 。 结果 :其 中 3例 患 者使 用 1疗 . 例 . .
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的最新资料以及疗效相关(精)

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的最新资料以及疗效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背景低甲基化药物,例如地西他滨和5-氮杂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已取得可喜的疗效。
本文作者进一步更新了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的实验资料,以及分析了细胞遗传学反应模式和地西他滨治疗相关的预后因素。
方法115例高危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前文已综述。
地西他滨每4周一疗程,每疗程100mg/m2,有三种不同用药方案:(1)20mg/m2每天静脉注射*5天;(2)20mg/m2每天皮下注射*5天;(3)10mg/m2每天静脉注射*10天。
地西他滨中位治疗≥7疗程(范围为1-23疗程)。
结果根据修订的国际工作组标准(IWG),共80例(70%)患者产生疗效:完全缓解(CR)为40例(35%);部分缓解2例(2%);骨髓CR伴或不伴有血液学改善(HI)26例(23%);其它HI为12例(10%);50%患者细胞减少好转。
中位缓解时间为20,中位生存为22月。
6周死亡率为3%,3月死亡率为7%。
多因素分析,对达到IWG CR的不良预后因素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病程长、早期曾有MDS治疗。
对于生存,其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为:5号和或/7号染色体异常、老年、早期曾有MDS治疗(除外生长因子)。
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的长期疗效是可喜的。
治疗前的预后因素或许可以预测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结果。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国际预后积分系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以骨髓增生活跃伴有病态造血和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1,2]。
预后模型,包括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说明了MDS的异质性[3-5]。
预后因素包括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异常、外周血细胞数减少程度(IPSS已说明)和其它包括β2微球蛋白[6]。
高危MDS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常≥5%或IPSS为中危至高危组,其生存差[5,7],常应用低甲基化药物、高强度化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SCT)和调查研究治疗[8-12]。
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评价

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疾病。
这种疾病因其发病年龄较大,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等特点,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是一种包括地西他滨、长春新碱和他莫昔芬在内的治疗方案,广泛用于急性非淋巴系白血病的治疗。
随着对AML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老年AML患者特点的认识,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逐渐受到关注。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地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原理。
地西他滨是一种口服抗肿瘤药物,属于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通过阻断DNA合成,导致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长春新碱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凋亡。
他莫昔芬是一种抗雌激素药物,通过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这三种药物组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地西他滨为主方案在临床疗效方面的表现。
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CR)在60%~80%之间,而部分缓解率(PR)在10%~30%之间。
这表明地西他滨为主方案在治疗老年AML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需要关注地西他滨为主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的情况。
地西他滨为主方案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限制治疗的主要因素。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容易出现骨髓抑制导致的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骨髓功能,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方药 学 2 0 1 5年第 1 2卷第 8期
4 9
地西他滨治疗 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 系 白血病疗效
谢治军 薛重重 杨丽萍 廖建军 ( 粤 北人民 医院 血液内 科 韶关 5 1 2 0 2 6 )
摘要: 目的 : 观察地西他滨在MD S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与A M L ( 急性髓 系白血病 ) 治疗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选择 2 0 1 2年 6月 2 0 1 4年 6月 我 院 收 治 的 1 6例 MD S患 者 与 1 0例 A ML患 者 为研 究 对 象 , 均 给 予地 西他 滨 治 疗 , 剂量为 1 5 m g / m d 、 d l ~ d 5 。部 分 患 者联合应 用 C A G方案治疗 , 观察 2 6 例 患者 的临床疗效及不 良反 应。结果: 2 6例患者 中 C R 5例 、 P R 3例 、 S D 3例、 P D 1 5 例, 治疗 有 效率为 4 2 . 3 1 %; 1 3 例 患者 出现 Ⅲ度骨髓抑制 , 其他 患者骨髓抑制程度较轻 。 5例患者 出现肺部感 染, 2 例M D S患者 出现败血症 , 1 例A ML患者 出现腹腔感染 , 感染发生率为 3 0 . 7 7 %。结论 : 地西他滨治疗 M D S及 A ML疗效确切 , 有助 于延缓疾病进展 。 不 良反应 均在 可耐受范围内。 关键词 : 地西他 滨 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 系白血病
1 资料 与方 法
3 讨 论
1 . 1 一 般资料 : 选择 2 0 1 2年 6 月~ 2 0 1 4年 6月 我院收治 的 1 6例 遗传 学研究 发现血液 系统肿 瘤疾病 的发生 、发展过 程 中 MD S患者与 1 0例 AM L患者为研 究对 象 , 1 6例患者 中男性 1 1 D N A异 常甲基化发挥 了重要作用 。基 因启动子 区 C p G岛 甲基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3 . 7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5) 0 8 — 0 0 4 9 — 0 1
MD 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 主要特征表 2 6例患者 中 C R 5例 、 P R 3 例、 S D 3例 、 P D 1 5例 ,治疗 有 现在于病态造血 以及血细胞 减少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风险较大 。 效 率为 4 2 . 3 1 %( 1 1 / 2 6 ) 。其 中 1 6例 MD S患者 中 C R 3例 、 P R 2 进展为急性 白血病的 MD S 患者预后不佳l l l 。A M L则 是一种血液 例 、 S D 1例 、 P D 1 0例 , 治疗有效 率为 3 7 . 5 0 %( 6 / 1 6 ) ; 1 0例 A ML 系统恶性肿瘤 , 发病率随着年龄上升而升高 。 D A C ( 地西他滨 ) 是 患者 中 C R 2例 、 P R 1例 、 S D 2例 、 P D 5例 ,治 疗 有 效率 为 去 甲基 化药 物 , F D A于 2 0 0 6年 批 准其 作 为 MD S治疗 用 药 。 5 0 . 0 0 %( 5 / 1 0 ) 。8例 MD S患者与 5例 A ML患者 出现 Ⅲ度骨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 女 性 5例 ; 年龄 3 5 ~ 7 8岁 , 平均 年龄( 5 6 . 8 + 1 . 2 ) 岁; 且 都经骨 髓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免疫学 以及 分子生物学 确诊 。1 0例 A ML患者 中男 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3 8 ~ 7 0岁 ,平均 年龄 ( 5 6 . 1 ± 1 . 9 ) 岁; R A R S ( MD s 一 难治性 贫血伴 环状 铁粒幼 细胞 ) 患
D A C这种特 异性 D N A 甲基化转 移酶抑 制剂可逆 转 D N A 甲基 抑制 , 其他患者 骨髓抑制程度较轻 。 另外 , 2例 MD S患者 与 3 例 化过程 , 并 重新激 活失活 的抑癌 基 因 , 继 而诱导 肿瘤细胞 死亡 A ML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 2例 MD S患者 出现败血症 , 1 例 AM L 或转化 为正常细胞分化 。我院对 D MA及 A ML应 用 D A C治疗 患者 出现腹 腔感 染 , 感染 发生率为 3 0 . 7 7 %( 8 / 2 6 ) 。所有患者能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效 果 , 详 细 报 道 如下 : 耐受不 良反应 , 顺利完成治疗 。
化时会抑制部分 抑癌基 因及 D N A修复基 因,导致 正常细胞生 长、 分化失去正 常调控 , 形成肿 瘤。抑癌基 因 p 1 5 、 促 凋 亡 基 因 B N I P 3等异常 甲基化与 MD S 、 A ML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所 以 针对 陛纠正异常 甲基化可能成为血液 陛肿瘤疾病治疗 的新靶点_ 引 。 D A C作 为一种去 甲基化药物 ,可有效抑制 D N A甲基转 移酶发 挥去 甲基化 效果 , 可促进部分高 甲基化 C p G岛去 甲基 化 , 重新 活化抑癌基 因, 诱导肿瘤细胞转 向正常。 国外有研究者研究 发 现连续 5 d静脉滴注 D A C l h以上 的化疗方案最佳。但实践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