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佐·皮亚诺PPT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Renzo Piano
设计手法
研究了当地传统棚屋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境亲和的方式, 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 式。
皮亚诺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合的结构形式实施了他的这种 编织构筑模式。
结构
在皮亚诺的设计中重 新诠释了这一建筑形 式,不锈钢的水平管 子和有斜纹对角线的 木杆在结构上被精细 的结合起来。这种结 构体系不仅是由于形 式的需要还综合考虑 了抵抗拒风和地震的 需要。
Renzo Piano
通风情况分析
Renzo Piano
为了在建筑物内部形成被动式通风,皮亚诺设计 了双层皮系统。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 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 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 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开口则用 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所需要的气流。 而设在顶部的天窗则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
●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 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 的极至。这种敏感,可以说来自于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来 自于天性和勤奋。
●皮亚诺十分重视各种技能的发挥,不仅仅是徒手制图技能,还 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他重视实际动手的模型制作 能力。
“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地使之付诸实 现,你就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 何限制,并达到自由自我的境界。”
这是皮亚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走向辉煌的阶梯。
Renzo Piano
海天之舞
——芝贝欧文化中心
皮亚诺受到传统的启迪,借助于现代的技术,很好的诠 释了卡纳克的美拉尼西亚文化。
建筑概况
建造年代: 1991年—1994年
伦佐皮亚诺及其作品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1.法国蓬皮杜中心 2.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3.吉恩· 玛丽· 吉巴澳文化中心 4.保罗· 克利中心 5.黛拉公园音乐广场 6.瑞士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崇尚机械美学,在这个建 筑的整修中,做了大胆的常识, 把代表工业性的管道暴露出来。 活泼靓丽、五彩缤纷的通道,加 上经营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 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社的 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上下五层、 占地近百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 包括专门收藏现代艺术的博物馆, 临时展厅、电影院、音乐厅、多 媒体图书馆和档案室,以及壮观 的屋顶。每天有2.5万游人参观, 使蓬皮杜中心立即成了这座城市 里最受欢迎的建筑物。
生平简介
1971年,一个工程商建议皮亚诺与罗 杰斯合作参加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国际竞 赛, 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竞赛。活泼靓 丽、 五彩缤纷的通道,加上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 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 蓬皮杜项目之后,皮亚诺以他层层叠叠的建筑图纸营 造了世界性的声誉,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有 他大胆的商业性和公共建设项目,他设计的博物馆更 是让人望尘莫及。
感想
3.皮亚诺对建筑的独到思想正是值得我们去 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模仿,失去 自己的特征和思想;也不能一味的去特立独 行,却不能与这个社会特征相结合。我们应 该像皮亚诺那样虽然不跟随任何潮流,也不 局限于个人的风格,创新多样,但也不脱离 社会本质的体现。这就是皮亚诺建筑艺术的 独特魅力。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启发。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2.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位于大阪湾,建 造时间从1998年到1994年,它 就像一条长长的钢虫坐落在伸出海 面达5米的人工岛上。它之所以建 立在这个人工岛上是因为大阪想要 一个离市中心车程在30分钟内的 机场。该机场通过填海,用软粘土 堆起20米存的碎石。用计算机监 控。显示出工程的浩大。
第十一讲 伦佐皮亚诺-ppt课件

•
第一个时期:皮亚诺工作室
建造短期建筑物时期 代表作:1970年 日本大阪 意大利工业帐篷
•
第二个时期:皮亚诺和罗杰斯工作室
代表作: 1971~1978 法国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
(1971~1977)
•
第三个时期:皮亚诺与赖斯工作室
进行各种项目实验 代表: “飞行的地毯”
7.让我感动的设计处理
1. 曼尼博物馆与场地之间是一种协调的
关系,没有过分强调建筑的机械性, 她以一种安静、拘谨的面貌来对话场
地,同时她充分的尊重当地的建筑尺
度,材料,地域性很强。建筑以一种 温柔的方式介入场地。
2. 光线的处理带有一种梦幻的色彩,就
像是他把博物馆中所有的技术层面都 分配给了光。轻巧的金属板即提供了 柔和的光线,又创造了美妙的第五立 面,同时廊下空间的光影又丰富了立 面,二层的部分被弱化,使得建筑尺 度更近似周边平房。
4. 内部空间
THE MENIL COLLECTION
4. 内部空间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由“工业创造中心”、“公共参考图书馆”
、“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四大部分组成
,供成人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
与此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两个儿童乐园。
一 个是藏有2万册儿童书画的“儿童图书馆”,里面的书桌、书架等 一切设施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的;
唯一一个没有
将所有场地用来做
建筑的方案,空出 了一半作为广场。
THE MENIL COLLECTION
1. 建筑背景
补充说明: 建筑电迅派
由六位英国青年建筑师组成的设 计社团。其代表人物是彼得·库克。 他们反对僵化的形式,主张将新技术 与通俗文化结合在一起。 在钻井平台,炼油厂等工业建筑 中提取灵感。但从未建出。
伦左.皮亚诺

关于伦佐皮亚诺
1937年9月14日,伦佐· 皮亚 诺出生在热那亚一个建筑商 家庭。1964年他毕业于米兰 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校。1964 年—1970年间主要在米兰从 事建筑设计。 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开始, 时年40岁的皮亚诺便与“高 技术”联系在一起。在以后 的近30年的建筑创作中,他 不断地探求用技术去解决建 筑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新方法, 技术逐渐融合在他的创作过 程中,从有形到无形,成为 其建筑作品的生命中枢。
皮亚诺
皮阿诺是享誉世界的大师,是一个极 具时代性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强烈地 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不跟 随任何或是理论的潮流,也不局限于 个人的风格。再此,让我们诠释和分 析皮亚诺的工作方式,尤其是他对于 文脉的关注。上传得作品涵盖了从城 市建设工程,比如波茨坦广场总体规 划,阿姆斯特丹的科学博物馆,鹿特 丹和悉尼的大厦,到让人称赞的贝耶 勒基金会博物馆,以及将建筑师的感 知扩大到了地段和当地传统并将传统 材料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喀里多 尼亚的J· 芝贝欧文化中心等诸多作 M· 品。他的这些作品及思想对国广大的 abbser来说,有很强的思考学习价值。
IBM移动展览馆(IBM Travelling Pavilion)
Piano画的草图
其中的一个拱 在意大利热内亚的海滩 上,组装一个拱
建筑的玻璃采用 了多次反射把阳 光温柔的放进来, 在室内还采用了 索膜结构,制造 了室内的灰空间
平面图
纵向剖面
横向剖面
最为迷人的拱端细部
“脊椎”的剖面,通风管道
装配过程
这是在米兰,尚未向 公众开放,卡车是 装展品和设备的
用聚碳酸酯(PC)作围护结 构透明绝热。但是要防止室 内辐射过热,所以应该有明 显的通风降温考虑(剖面顶 部的管道用来降温)此外还 有可供灵活调节的遮阳考虑, (对于展厅而言,防止direct light,利用diffused light更为 重要)也许这样的建筑并非 是为人提供长时间的内部活 动考虑的,仅仅是一个追求 灵活性的展廊而已
伦佐·皮亚诺

谢 谢
大厦的各种钢结构暴露在外面,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 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器设施和管道。利用颜色来区分各种 设施在功能上的不同。不仅在颜色上体现出了它的魅力,同时也从这里体现 了设计者巧妙的设计思路。反应了皮亚诺在艺术、建筑和工程在真实显著的 综合方面的稀有融合。
在面对广场的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立面安装有 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 目的之一就是让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伦佐就是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以此来适 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近代建筑大师
——伦佐· 代著名建筑师。
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简介: 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 建筑商世家;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 学学位; 1965-1970年,在费城及伦敦受雇工作; 1969年,在日本大阪第70届国际博览会意 大利工业帐篷设计中初露锋芒; 1971-1977年,皮亚诺与理查德·罗杰斯 共事,期间因巴黎蓬皮社(1977年)名扬 全球; 1978-1980年,与赖特形成伙伴关系; 1981年,接触与赖特合作关系,成立伦 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1998年,荣获第20届普利策建筑大奖; 2004年,皮亚诺完成了达拉斯的那什雕塑 中心; 2005-2009年,先后完成了亚特兰大高级 博物馆扩建工程以及纽约摩根马图书馆扩 建工程等多项工程项目; 2010年,接手扩建美国沃斯堡金贝尔美术 馆项目并公布了扩建方案。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成就
1970年 皮亚诺与理查德· 罗杰斯及彼得· 赖斯合作赢得了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国际竞赛 1978年 被授予国际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1981年 荣获意大利Compassod’ Oro奖 荣获美国AIA荣誉奖 1984年 荣获法国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ers 奖 1985年 荣获伦敦RIBA荣誉奖 1986年 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家协会名与会员 1988年 荣获大阪关西空港优秀设计首奖; 1989年 荣获RIBA皇家金质奖章 荣获意大利的Cavalieri di Gran Croce 奖 1990年 荣获斯图加特大学的荣誉博士头衔 荣获日本京都Inamori基金会奖 1991年 荣获加利福利亚的Richard Neutra 奖 1994年 荣获美国文学和艺术学会的荣誉奖 1995年 荣获柏林Akademie der Kunste 艺术奖 1996年 荣获罗马Premio Capo Circeo 奖 1998年 荣获普利策建筑大奖 2000年 荣获“自然之魂”木建筑奖 2003年 荣获意大利建筑金奖 荣获美国纽约的美国-意大利商会文化奖 2008年 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奖
意大利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Renzo

谢谢!
1971年—1977年,成长与法国的年轻皮亚诺和罗杰斯 共事,他们合作赢得了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竞标赛。
1978年—1980年,皮亚诺和赖斯形成了伙伴关系,建 立了皮亚诺&赖斯设计事务所。1981年以后,皮亚诺独自成 立了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1998年,伦佐·皮亚诺获得了第20届普利策建筑大奖。
关西机场位于大阪湾,于1994年启用。机场是一座豪华玻璃与钢制的建筑 物。这项工程包括在软黏土上堆起20米的碎石。一条长桥把岛屿与陆地连接起 来,并直接将公路和铁路乘客运送到机场。机场只有一条跑道,拥有可供41架 飞机同时使用的空间。
登机翼楼的长度极大,可能是已有的建筑物中最长的,并且内部空 间完整,有1700米,一个一个的空间在顶棚下不断向前,就像是向前用 动的波浪。这些空间包括一个称作“峡谷区”的多层大厅。
意大利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提纲
▪ 走进伦佐·皮亚诺 ▪ 经典建筑赏析
走进伦佐·皮亚诺
▪ 伦佐·皮亚诺的生平简介 ▪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成就 ▪ 皮亚诺工作室的四个时期
生平简介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于1937 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建 筑商世家,皮亚诺的祖父、父亲、四位 叔伯和一个兄弟都是建筑商人,他曾经 说过自己也应该是建筑商人,而不是建筑 师,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建筑师。
2004年,皮亚诺完成了达拉斯的Nasher雕塑美术馆
建筑成就
▪ 1970年,与理查德·罗杰斯,以及赖斯合作,赢得了蓬皮杜 艺术文化中心国际竞赛。
▪ 1978年,被授予国际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 1981年,荣获了美国AIA荣誉奖 ▪ 1985年,荣获伦敦RIBA荣誉奖 ▪ 1988年,荣获大阪空港优秀设计首奖 ▪ 1994年,荣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协会荣誉奖 ▪ 1998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大奖 ▪ 2000年,荣获“自然之魂”木建筑奖 ▪ 2003年,荣获意大利建筑金奖பைடு நூலகம்
经典建筑分析: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意大利热那亚)

建筑环境与景观
阶梯型的跌落式结构使整栋建筑与地形接触紧密。
建筑环境与景观
同时,倾斜的屋顶设计既减少了山的轮廓线与建筑轮廓 线的冲突,又保证了充足的采光,且提供了宽阔的视野。
建筑材料应用
玻璃与木材的交响曲
该建筑整个构造由细 皮亚诺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经他的手使用的材料 钢柱支撑,木板层叠 而成的木梁构成屋面 的框架,墙壁清一色 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致。皮亚诺善于就地取材, 的全是玻璃板,木材 营造出亲和温馨的效 果,玻璃制造出轻盈 物尽其用,同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也是他的原则, 通透的感觉,两种材 料交相辉映,完美的 搭配在一起 而这些在这个建筑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工作间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意大利热那亚,Vensima,1991
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
建筑外观与形态
实验室工作间位于热那亚,建造于一个远 离城镇且偏僻的山腰上,建筑随着台阶状 的山地逐级攀升,拥有一个斜向下的玻璃 屋顶
建筑的东北侧有一个与建筑平 行爬升的索道,西南侧随着海 拔的增高而层层递进,皮亚诺 本人将这个形态想象为“蝴蝶 的一只翅膀”
右图展示了建筑固定楼板 的方法:钢件相互连接并 连接到支撑钢柱上,木制 工作室使用细长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柱支撑屋顶,使用木 材做梁,四周的玻璃 没有使用玻璃框,因 此建筑的构造看上去 十分简明
的楼板搭在接头处
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
建筑建造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工作间的建造过程大致为: 整平土地、铺设钢梁、铺设地板、安装立柱、安装梁 柱的结合构建、安装梁、安装玻璃隔断、安装玻璃的 支撑龙骨、安装玻璃、安装遮阳装置
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
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伦佐 皮亚诺

伦佐·皮亚诺建筑就像浮在大海里的冰山——“知识好奇”和“社会关注”时期是对你们非常重要的。
正如你们所知,我经常讲建筑是一座冰山,其真正可见的是浮在水面上的很少一部分,而水面下的才是建筑的主要部分,其中包含了社会,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气象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等,缺少这些建筑是不存在。
所以,这是纯粹的学术问题。
就像孩子在海边玩沙子一样,我的青年时代是在玩弄材料——我成长于一个劳作于热那亚中部地区的建筑商的家庭,以及热那亚这样一个港口城市,而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庭,出生地或来自不同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
我觉得,你们不要低估你们曾经拥有并可深度挖掘的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你们每个人的成长历史,也就是维系你们自己的根脉。
有人曾经说,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其习性实际上就已经定格,而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所做的只是对其经历的追根溯源而已。
我认为,一个人不能忘记你来自何处,你的出生地和那些属于你自己而别人所没有的东西,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换句话说,不要像我这样,也不要像安藤或大野那样,只要像你们自己,不要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样板,你们必须构筑你们自己。
越是在年轻的时候,越是要努力培养自我决断的能力——对于年轻建筑师而言,发挥自主性以及在做决定时保持自我,充分自信和充满好奇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你们一定要理解你们自己,自主性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你们必须具有两种重要的品质:一是对生活,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不仅只是对你们的朋友,而要对“生活“和一切的事情好奇。
二另一种品质是,你必须足够地坚忍不拔!自主性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你必须具备良好的对技术和科学属性的认识,以及足以支持你想法的自主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你必须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且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
你必须具备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的品质,同时还应具备人文关怀的品质。
你必须顽强而同时坚韧,具有吸纳能力。
必须聆听他人所言,这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运输设备
蓝色空调设备
绿色给水、排水管道
黄色电气设施和管线
罗马综合音乐厅
意大利建筑家伦佐.皮 亚诺设计这一规模庞大的 联合式音乐厅由三个独立 的剧院组成,围绕一块开 阔地而建 。
这一工程 耗资1亿4千万 美元是二战后 罗马所承建的 最大建筑之一, 该音乐厅的落 成将为古城罗 马提供一个享 受高雅艺术的 场所,音乐厅 将举办各种形 式的艺术活动 如室内音乐会、 歌剧、当代音 乐、芭蕾和交 响音乐会。
意义
在艺术上----钢与玻璃本身就显得很精致,而且它们的结点, 分割等都有很多很新的方式。在这种条件下,蓬皮杜中心把外貌整 得很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 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 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人 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 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蓬皮杜文化中心像一个夺目的瑰宝,镶嵌在巴黎市内。开始时, 也像艾菲尔铁塔一样,因为它与众不同而遭到许多非议。现在人们 开始习惯了,不但不觉得怪,反而感到非常实用。从1977年2月揭 幕后的两年内共接待了大约1400万参观者。现在参观它的人数远远 超过了艾菲尔铁塔,居法国首位。仅开架式图书馆一处,平均每天 接待1万人。它不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黎的一 大名胜。而在建筑的历史上,这个当时的高科技建筑的出现,标志 着金属在建筑中的回归与创新。
内部空间
K P N 电 信 大 厦
KPN电信大厦兴建于 1997年,于1999年完工。 KPN电信大厦坐落在荷 兰鹿特丹市的伊拉斯姆斯桥 的两脚柱的旁边。 它最显眼的特征是它正 立面上倾斜支撑的一个斜柱 和巨大的电子广告牌。也就 是它的“身份证”。
KNP电信大厦的详细介绍
KPN电信大厦将伊拉斯姆斯桥的特点反映在自己正 立面上倾斜支撑的一个斜柱上,倾斜的角度恰恰与伊 拉斯姆斯桥缆索的角度相同。 45米高的雪茄形的钢柱支撑在停车场上的人行屋 顶上,它并不是为垂直荷载而立,而是缓解风荷载和 保证侧向稳定的必要支撑。混凝土核心筒也是保证大 厦稳定的结构。建筑的其他部分都是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除了广告牌后面的办公室之外,其他办公室的 开窗都是传统的嵌入式窗户。它周围的墙面用的是浅 灰色PVF2表面的铝板,为的是在白天尽可能创造出平 滑和谐的感觉。
侧面展示
侧面
结构特点
1.基本情况 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 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 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 别致、颇具现代化风韵。这座博物馆 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柱子、 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 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 部使用。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 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 庞大的化工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形透 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 参观者迎来送往。 2.特点 总的来说,它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钢 与玻璃的结构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结 构外置。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 皮亚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建筑作品没有 一个固定的模式。与其他建筑师一望即知的 建筑模式不同,皮亚诺作品的识别标志是它 们没有识别标志。 • 皮亚诺本人对于那些排斥教条主义的年轻建 筑师们来讲是一个榜样和激励,他的作品没 有浮夸的表情,透露出稀有而温暖的人文精 神,执着地关心着天空、大地和人的内心, 在现在这种一味张扬个性、标榜自我的大潮 流下显得冷静而清醒。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 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 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 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 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 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 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 纷,琳琅满目。
豪华的玻璃和钢制建筑物形如闪光的机翼。尽管 该机场只有一条跑道,但它拥有可供41架飞机同时使 用的空间。在以后几年内,预计每年将有10万以上的 客流通过该机场。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位于海洋中心的人工岛上。该建 筑物是由数百根插入大量混凝土中的钢柱支撑的,可以随 岛屿位置的移动而向上顶起或落下。 由计算机来监控岛屿粘土和碎石的变化。计算机监视 着机场服务和组织情况的方方面面,控制着每天大部分时 间将凉爽的空气抽入机场大厅内。
结构特点
3.优点 技术(功能)上----钢,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 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点。而且在火灾的时候 有明显的优越性,金属杆件在围护结构的外部,使其不受火焰的直 接刺激。再加上外部空间的通风更好,有时甚至不用上防火涂料。 而在空间的划分上,钢与玻璃的强度足以支持一个很大的空间,再 有结构都外置了,使内部的空间划分更为灵活。这也是蓬皮杜国家 文化艺术中心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 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 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 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 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 其他固定墙面。各种使用空间由 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杆临 时大致划分,内部布置可以随时 改变,使用灵活方便。
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像一条长长的钢虫坐落在伸 出海面达5千米的人工岛上。 关西国际机场位于大阪湾,于1994年启用。它之所 以建在这个人工岛上是因为大阪想要一个离市中心车程 在30分钟内的机场,而这里是唯一可能的方位。 该机场只用了6年即建造完工,但在此之前必须先 修筑岛屿。这项工程包括在软粘土上堆起20米存的碎石。 一条长桥把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并直接将公路和铁路 乘客运送到机场。
特色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 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 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 “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 风格。 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 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 尽管有这些极端的争议,开馆二十多年来,已吸引超过一亿五千 万人次入馆参观。 巴黎的“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位于著名的拉丁区北侧、塞纳河 右岸,是根据法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创议而建立的。它是一座新型的、 现代化的知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宝库。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现代 化的技术和手段,吸收知识、欣赏艺术、丰富生活。
建筑思想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 结合。 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 造方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皮亚诺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先辈大师如 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同样深远的理想——人、建筑和 环境完美的和谐,并以热诚的态度关注着建筑的可居 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地使之付诸实现,你就 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何限制,并达到自由自我 的境界” ——伦佐· 皮亚诺
高技派建筑大师 ——伦佐· 皮亚诺(Renzo Piano)
伦佐· 皮亚诺 RenzoPiano
(1937年9月14 日-)是意大利当代 著名建筑师。1998 年第二十届普利兹 克奖得主。因对热 那亚古城保护的贡 献,他亦获选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亲善 大使。他出生于热 那亚,目前仍生活 并工作于这一古城。
对 K N P 大
带有巨大电子广告牌的KPN电信大厦一 定会成为鹿特丹新的标志。然而它并没有孤 立地炫耀自己,而是将周围的地区整合成一 个连贯的整体。它把整个沿河街区以及伊拉 斯姆斯桥联系在一起,而伊拉斯姆斯桥以及 后面的广场又都是它不可或缺的同伴。
厦 的 评 价
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关西机场像是一具精准的仪器,是数学与科技的结晶。 ——皮亚诺
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4.8 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 形钢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 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其他固定墙面。
各种使用 空间由活动隔 断、屏幕、家 具或栏杆临时 大致划分,内 部布置可以随 时改变,使用 灵活方便。设 计者曾设想连 楼板都可以上 下移动,来调 整楼层高度, 但未能实现。
伦佐· 皮亚诺(RenzoPiano)简介
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建筑商世家;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 1965-1970年,在费城及伦敦受雇工作; 1969年,在日本大阪第70届国际博览会意大利工业帐篷设计中初 露锋芒; 1971-1977年,皮亚诺与理查德· 罗杰斯共事,期间因巴黎蓬皮社 (1977年)名扬全球; 1978-1980年,与赖特形成伙伴关系; 1981年,接触与赖特合作关系,成立伦佐· 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1998年,荣获第20届普利策建筑大奖; 2004年,皮亚诺完成了达拉斯的那什雕塑中心; 2005-2009年,先后完成了亚特兰大高级博物馆扩建工程以及纽约 摩根马图书馆扩建工程等多项工程项目; 2010年,接手扩建美国沃斯堡金贝尔美术馆项目并公布了扩建方 案。
保罗·克利中心
博物馆位于绿意浓浓的伯尔尼郊区。由三座相 连的浪形建筑组成,看似由当地风景连成一体的小 山。皮亚诺把它命名为“风景雕塑”。
三座小山似的建筑通过一条被称作“博物馆大街” 的150米长通道相连。光线、虚浮及自然是表现主义大 师保罗·克利作品中的三大元素,也正是这三个元素 启发了伦佐·皮亚诺建造博物馆。
皮亚诺以他层层叠叠的建筑图纸营造了世 界性的声誉,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 有他大胆的商业性和公共建设项目,他设计 的博物馆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第一个让世界振动的建筑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 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 是由伦佐·皮亚诺与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完 成的。它于1969年开始决定兴建,1972年正式动工, 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 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 罗杰斯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 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 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 动。”又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 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 术表现。”罗杰斯等人的这种建筑观点代表了一部分 建筑师对现代生活急速变化的特点的认识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