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前景化现象分析
运用态度资源解读经典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Al i c e Wa l k e r是美 国 黑人 女诗 人 和 当代美 国最
杰 出的小说家之 一。她 的作品大都是描 写美国女
性 的生 活 和 命 运 的 。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 是她 的 短 篇 小说 集 《 爱 情 与 困 惑 :黑 人 妇 女 的 故 事 》 ( 1 9 7 3 ) 中 的 一 篇 。 小 说 集 出 版 后 备 受 评 论 界 的 关
运用态度资源解 读经典小说 《 外婆 的 日用 家 当》木
武书敬
( 滨州学院外语 系 山东滨州 摘 2 5 6 6 0 3 )
要 :本文 以评价理论 的核心子系统一一态度系统为研 究视 角,对 外婆的日用家
当 展开分析 ,由此来窥探作 品中美国黑人女性所面临的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击 以及她们 在情感、鉴赏和判断中的挣扎和取舍 ,以求为该小说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 键 词:艾丽斯・ 沃克 外婆的 日用家 当 评价理论 态度
注 。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 《 外 婆的 日用家 当》被 一些评 论家认
为 是 她 最 好 的 短 篇 小 说 。故 事 是 通 过 黑人 母 亲 来
行 社会交 际来影 响人们的行为 ,表达 自己对事物
的主 观判 断和 评 价【 。评 价理 论 是系 统功 能语 言学
讲 述 的 :大 女 儿 D e e受过 大学 教育 ,漂亮 、 自 信 、独 立 而 时 尚;小 女儿 Ma g g i e Ma g g i e一 直和 母 亲 住 在 偏 僻 的 乡 下 , 由于 小 时 候 一场 大 火 在 她 身
A S t u d y o f At t i t u d e S y s t e ms o f En g l i s h Cl a s s i c a l No v e l Ev e r y d a y Us e
《外婆的日用家当》再分析

作者: 孙昱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52-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再分析 人物 主题 心理冲突 分裂与凝聚
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美国非裔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经典名篇,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学界大都倾向于将其中的大女儿迪伊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笔者认为,其他两个女性主人公妈妈和小女儿麦姬也同样呈现出了纷繁复杂、值得深入剖析的内心世界。
同时,前人普遍将小说的主题认作对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中出现的盲目寻根热潮的批判与反思,本文则指出,小说作者不仅有冷峻的批判,更有温情的呼吁;不仅有对分裂的揭露,更有对凝聚的期盼。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许佳媛;原一川;李昌银【摘要】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短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形象地刻画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
迪伊从小接受了主流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在她心里的内化使她厌恶甚至看不起黑人文化。
因此,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她渐渐脱离了传统的黑人家庭。
然而,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她去重拾象征黑人文化的百衲被,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白人文化在她心里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她走上了精神的不归路,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盲目追寻也暗示了她的尴尬处境。
%Alice Walker describes Dee as a black girl who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 in her heart.Dee accepted white culture when she was young.The internalization of white culture leads her hatred and contempt to black culture.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 her heart makes her far away from her family.However,Afric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encourages her to come back home to pursue the symbol of traditional black culture.She wanted to take the quilt away,but was refused by her mother.She goes too far away from her root because of the deep-rooted influence of white culture.The blind pursuit of black culture implies her embarrassment.【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后殖民;矛盾;内化【作者】许佳媛;原一川;李昌银【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艾丽丝·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小说家和诗人。
从_外婆的日用家当_中的文化隐喻看其主题

的 男 女 无 法 承 受 ”。 作 品 中 狗 与 狗 之 间 的 争 斗 嗜 血 好 杀, 与人类间的互相残杀更迭出现, 不知不觉引发读者 对人类社会自身生活的深 思。小说第七章 《声声的呼 唤 》中 , 约 翰·桑 顿 及 其 朋 友 的 死 是 人 类 自 相 残 杀 的 一 个例证。透过表面上写动物界的“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的自然竞争规律, 读者可以体会到作家对人类及弱肉 强食的人类社会作出的观察、分析 和反思。面对事实 , 我们警觉到其中所描写的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达尔文 生存竞争也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 1] 虞建华.二十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1989. [ 2] 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北京出版社, 1988. [ 3] 杰克·伦敦著.董重恂译.热爱生命.外文出版社, 2000. [ 4] 欧 文·斯 通 著.董 秋 斯 译.马 背 上 的 水 手 — ——杰 克·伦敦传.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9. [ 5] Philip Foner.Jack London American Rebel, Berlin. Seven Seas Publishers, 1947. [ 6] Jack London.The Call of the Wild, New York.Air- mont Publishing Co.INC, 1964.
28
“棍棒教育”, 任何反抗得到的只能是无情的镇压。但巴 克把伊哈兹人— ——大棒的持有者打得死的 死, 伤 的 伤 , 狼狈逃窜, 又暗示了被压迫者无比巨大的潜在力量。 “…… 他 对 自 己 感 到 无 比 自 豪 …… 一 种 前 所 未 有 的 的 自豪。他杀了人, 杀了万灵之长的人, 而且在大棒和利 齿 的 法 规 下 杀 了 人 …… 从 今 以 后 他 不 会 再 怕 他 们 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格格不 入 的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杰 克·伦 敦 的 影 响 。
同化还是并存——对小说《外婆的日常用品》中人物历史文化观的分析

62同化还是并存—对小说《外婆的日常用品》中人物历史文化观的分析陈春艳 川北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摘要:小说《外婆的日常家用》通过三个主要人物(母亲及其两个女儿,迪伊和麦琪)对两床旧被子的争夺过程,反映其对待黑人历史文化遗产的两种不同态度,即争取并存还是选择被同化。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历史文化观;同化;并存从表面上看,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只是由两床旧被子所引发的家庭内部争夺之战,但结合当时的本文的时代背景分析来看,实则是将这两床旧被子作为黑人历史文化的载体,母女三人对被子的态度则反映她们对其历史文化的态度。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对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旧被子的态度中分析她们对黑人历史文化的不同态度。
一、母亲和麦琪的历史文化观:并存小说中的黑人母亲,吃苦耐劳,刚毅勇敢。
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自觉主动的担任起“黑人传统文化守护者”的角色,因此她希望学成归来的大女儿迪伊能能真正做到弘扬黑人历史文化,让黑人文化在这种白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里永远占据一席之地任务,这位母亲希望呈现的局面就像那色拉碗。
当面对外表、行为、思想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迪伊时,母亲逐渐意识到现在的迪伊完全不适合当自己遗产的继承者。
与接受新教育的迪伊不同。
麦琪另一个极端的人物。
十几年前的大火不仅让麦琪身体上留下难以消除的疤痕,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留下来无法抹灭的创伤。
学历本就不高的麦琪形成了胆怯、懦弱、自卑的性格,但是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形成了和母亲一样的历史文化观。
她能轻易地说出家里每一件日常生活用品的历史,能透过外表破旧的被子看清其蕴含的正真意义。
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缝制被子。
缝的是被子,延续下去的是民族文化。
二、迪伊的历史文化观:同化迪伊是个接受过白人教育的新一代黑人女性代表。
她勇敢、自信,但那同时又有着对自己种族身份的自卑心里。
因此她痛恨自己的黑人身份,也讨厌与黑人身份相关的一切;她从小便喜欢时尚、新潮的东西,大胆追求自己爱慕的男性,及敢于跨越一切障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本质上无疑是希望成为白人社会中的一员。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一、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这就暗示了个体文化身份的发展变化性。
Myron,W. Lusting 和Jolene Koester 则认为文化身份是个体对某种特定文化或民族的归属感。
” [1]p110 个体内化了其所属文化群体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及社会实践模式,使其成为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还认为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对其自身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其特征由一种文化群体成员的所言、所行、所感表现出来。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
”[2]p26 文化认同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现象,早在文明之初就存在着。
当社会组织从家庭扩大到氏族和部落,成员的联系纽带从血亲扩大到姻亲观念认同时,氏族成员的认同便已经初步具备文化的内涵。
文化认同界定了同边陲相对立的中心的特征,是时间性或空间性的,并展示了更原初的特征。
二、《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一)迪伊的文化身份认同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伊的所言所行并没有体现出她对于自己“原初”的文化身份的认同。
迪伊接受白人的教育,受主流文化的影响。
“当她还在家乡读书时,就时常严厉地强迫母亲和妹妹听她读书,把整个有关白人生活习惯的文字与谎言渗透并强加给母亲和妹妹。
” [3]p76 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时尚的名字叫“万杰萝”。
“迪伊的名字是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
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取他们的名字是一种传统和荣耀。
迪伊却认为这个名字是她的压迫者叫的。
”迪伊想要角落里放着的那个搅乳器的盖子和搅乳棒,她觉得搅乳器的盖子可以放餐桌中央做装饰品,那个搅乳棒她也会想出一个艺术化的用途。
被子是文中矛盾冲突的关键,迪伊认为麦琪不懂这两床被子的价值,她可能会蠢得将它们当成普通的被子来用。
她觉得那两床被子是无价之宝,把它们挂起来似乎是唯一能派上的用场了。
迪伊的所言所行已深受白人文化的影响而使她忘记了自己原初的文化身份,这是一种文化入侵的体现。
艾利斯·沃克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文体特征解读

艾利斯沃克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文体特征解读刘红见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6X
【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非裔美国作家的代表作,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在于沃克运用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创新性的语言能力来突出文章的涵义。
本文一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对小说叙事的篇章布局与视角进行探讨,挖掘其深层的意蕴,另一方面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小说具体的文体特征分析凸显小说细节和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两者结合,从而全面解读小说的主题。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叙事技巧;文体特征
【作者】刘红见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黑人文化与白人强势文化的撞击--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小说解读 [J], 张晔
2.逃避伤痛文化,寻根非洲文化--从艾利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看美国黑人文化认同 [J], 赵莉华
3."百衲被"与民族文化记忆--艾丽思·沃克短篇小说《日用家当》的文化解读 [J],
张峰;赵静
4.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的文体特征解读 [J], 王新燕;周莉
5.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J], 管淑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文化遗产的失与得——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给我们的启示

、
爱丽丝 ・ 沃克的短 片小说《 外婆的 日用家当 》
艾 丽 丝 ・沃 克 l4 年 出 生 在 美 国 南 部 左 治 亚 州 伊 顿 屯 县 94 (a o tn 的 一 个 贫苦 佃农 家庭 , Etno) 正如 她 自己所 说 , 是 一 个 “ 犬 她 农
民族文化遗产及其意义
之 女 ” (a g t r f h r r l e s nr ) d u h e o t e u a p a a t y 。在 美 国经 济 人 萧 条 (r a D p e so ) 期 , 克 的家 庭 虽 然 贫 穷 但 却 和 睦 而 富 有远 G e t e r s in 后 沃 见 。 的 家 庭 培 养 了 沃 克对 自然 界 美 的热 爱 和 音乐 、 画 、 作 等 艺 她 绘 写 术 天 赋 。 16 年 沃 克 带 着 母 亲 留 给 她 的 i件 神 奇 的礼 物 ( 台 打 字 91 -- 机 , 台缝 纫机 和 一 小提 箱 ) 到 亚特 兰 大在 斯 拜 尔 曼 大 学 就 读 , 一 个 来 从 此 便投 入 到 轰 轰 烈 烈 的 民权 运 动 中 去 。 沃 克 是一 个 多产 作 家 , 作 品 的 文 体风 格 也 多 样 化 , 尤其 是 她 创 作 的小 说 使 她 得 到 美 国学 界 的 认可, 同时 , 还 被 公 认 为 7 她 O年 代 美 国非 洲 妇 女 文 学 复 兴 的主 要 代 表 人 物 。 18 9 2年 出版 的 《 色 》 紫 获普 利 策 奖和 美 国 国家 图书 奖 , 是第 位 获此 殊 荣 的黑 人 女 作 家 。 克 的作 品 都 源 于 自 己在 美 国种 族 隔 沃
一
中国 是 历 史文 明 古 国 ,中 华 民族 创 造 了 五 千年 灿 烂 辉 煌 的 文 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2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3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4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5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6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8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9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0 跨国广告的在华本土化策略浅析11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2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13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5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16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17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18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9 浅析《紫色》中书信体的运用20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21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22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人物分析23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24 《奥特兰托堡》和《弗兰肯斯坦》中哥特元素的比较研究25 解读《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布兰琪26 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27 The U-shaped Narrative Structure in Great Expectations28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2930 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31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32 杰克伦敦对马丁伊登悲剧的影响33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3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艾丽丝•门罗《逃离》中女性人物命运35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6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翻译37 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纠错策略38 “爵士时代”的女性--对比分析《伟大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角色39 困境重生—《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性格浅析40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41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42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43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44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45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46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47 中美商务交际礼仪之差异48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49 中英女性爱情观比较——以林黛玉与简爱为例50 An Analysis of Dick Diver’s Tragedy in Tender Is the Night Based on Adler’s Indivi dual Psychology51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52 实用主义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53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54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55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56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57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58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探索59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60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61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62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63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64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65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6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7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68 《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分析69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70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71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72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3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74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75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76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的修辞特点77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78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79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80 巫术救星:哈利波特系列的文化解读81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82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83 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84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85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86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On Sister Carrie’s Tragedy87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88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89 汉英颜色词语的内涵语义浅析90 沃尔玛策略研究91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92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93 探讨美容化妆品翻译技巧--以安利雅姿产品为例94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95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96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97 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98 李宁的品牌推广99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100 商标词翻译的本土化101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102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103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104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5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106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07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108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与《叶问》看中美电影中塑造英雄方式的差异109 论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110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111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112 非语言行为在英语交流中的应用113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14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15 On Allan Poe’s Application of Gothic Elements and His Breakthroughs — Through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116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117 移民影响下的美国文化特点分析118 负迁移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119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120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121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122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123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124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125 传播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美剧《复仇》为例1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7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128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研究129 E- C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130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131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2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33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134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135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136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137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138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139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140 灾难下的母爱——小说《宠儿》中极端母爱分析141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42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43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 oni Morrison’s Beloved144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145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46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主角萨拉女性意识的体现147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148 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149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50 《荆棘鸟》之宗教观151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52 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53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154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55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56 英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1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8 英语中的汉语词汇159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160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61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62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63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164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65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166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研究167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168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的主题研究169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170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71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72 夏洛克悲剧性原因探究173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174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175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176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177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斯嘉丽178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179 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180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81 从关联理论看《生活大爆炸》中幽默语言的翻译182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 ights 183 A Cul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184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185 广告翻译186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187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88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89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19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191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192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193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194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95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196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O-lan in The Good Earth197 A Probe into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he Eco-awareness of Hemingway198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199 影视剧字幕汉译探究---以《吸血鬼日记》的字幕汉译为例200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