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样本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共8页

技术设计书1:500地形图测量安徽理工大学目录一、任务概述 (2)(一)、任务来源 (2)(二)、测区范围及地理概况 (3)(三)、任务情况 (3)二、测区情况 (3)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其分析 (3)四、作业依据 (3)五、测绘仪器 (3)六、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3)七、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地形图分幅 (4)八、实习要求及任务 (4)九、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4)十、外业数据采集 (5)十一、内业处理 (5)十二、地形图测绘内容及绘制要求 (5)十三、检查验收以及安全措施 (5)十四、上交资料 (5)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实习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一、任务概述(一)、任务来源测量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服务生产,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本次实习,能全面地掌握地形、地貌的测绘及地形图、地籍图的整饰、接边整个作业过程和方法。
另外学校对于学生所学知识也要进过实习的巩固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对安徽理工大学地形的测量实习。
由学校老师组织下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二)、测区范围及地理概况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的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的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的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的颍上县,亳州市的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的怀远县相交。
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四周交通发达,属市区地区。
(三)、任务情况1、以小组为单位测一幅涵盖整个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家属区的地形图一幅二、测区概况(一)测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内。
建筑物较多,无规则,通视条件好;属于平地,通视条件一般,观测条件一般;(二)测区内有多为水泥路,点位易保存。
(三)、该测区气温适宜,属适温天气。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其分析测区高级控制点资料齐全。
四、作业依据(一)、采用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013级【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封面2016年

数字化测图实习技术设计书学院名称理工大学专业名称测绘工程班级组号三班2组组长黄成组员黄成、王柯荣、晓果、月秋、晓梦指导教师平元、蒲朝旭理工大学测绘工程系2015年12月28日—— 2016年01月10日目录目录.................................................................... I II 1任务概述. (1)2测区概况 (2)3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3)4作业依据 (4)5控制测量方案 (6)5.1 控制测量 (6)5.1.1 测量方法 (6)5.1.2 控制点编号 (6)5.2水准测量 (6)5.2.1 四等水准测量 (6)5.2.2 三角高程测量 (7)5.2.3高程测量平差计算 (8)5.3 仪器检验 (8)6数字测图方案 (8)6.1野外巡视调查 (8)6.2图根控制 (9)6.3 数字化地形测量 (10)6.3.1 碎部点的数据采集精度要求 (10)6.3.2 地形图修测步骤 (11)6.3.3 地形图的测绘与取舍 (11)7检查验收方案 (16)8工作量统计、作业计划和经费预算 (17)9应提交的资料 (18)10建议与措施 (19)1任务概述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和巩固数字测图一体化作业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严格认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们在学校围开展数字化测图实训,实训任务包括:(1)图根控制测量(包括选点、埋石、观测和计算)。
(2)完成指定区域 1:500 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技术要求主要依据为《城市测量规》。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15m。
我们计划用0.5天仪器借领、检验及使用;1.5天踏勘选点、技术设计;2天图跟控制方案制定及控制网观测;4天大比例尺野外数字地形图测绘;2天数字地形图的室绘制、资料整理、编写实习报告、技术总结。
数字测图设计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测图设计书班级:测量1002姓名:***指导老师:牛鹏涛,马书英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同学们系统掌握数字测图的实施过程,熟练操作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编码,并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内业作业。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字化测图方法之一,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测图法或电子平板仪测图法。
它是通过全站仪对地物、地貌特征点进行外业的数据采集、绘制草图等,再传输到计算机利用成图软件进行图形编辑、修改、生成等高线等过程,获得数字化图。
其主要特点是测图直观、灵活、精度高。
二、实习任务完成一幅1:500的。
三、实习具体安排:时间:2011年12月12日——2011年12月25日内容:领取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及平差计算碎部测图,绘制草图碎部测图,绘制草图数据传输及处理计算机成图备注:每组领取全站仪一台,棱镜及对中杆一副,对讲机两个。
成员组成:每小组四人,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跑杆。
剩余两人适时调换。
四、指导老师:马书英老师12月12晚在测量工作室开数字测图动员会。
五、实习地点: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1.测图方法:采用编码法。
2.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全站仪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 5mm。
⑵全站仪安置好后,需检测零方向和另一已知方向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2 m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五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测得的检测高差和原高差之差应不大于 1/5 基本等高距。
六、数字测图数据采集与内成图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成图法,主要用全站仪测定地形要素的坐标和高程,对于部分隐蔽点则采取皮尺丈量边长,用边长交会方法求得其坐标,也可采用方向交会法测定地物点的位置。
为尽量减少数据粗差,数据记录应充分利用全站仪内存,实现全站仪自动记录。
数据采集1、测站检查在控制点上设站后,观测之前必须进行以下检查:a)仪器参数检查。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样本

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照相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工期急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照相数字地形图制作工期,为此成图办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
1.2 测区范畴测区位于。
测区涉及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后成图面积为准)。
2 测区概况**镇地处区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镇。
测区重要居民点涉及***。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以便。
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重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
3 已有资料3.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3.2 地形图资料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
4 基本技术规定4.1作业根据(1) GB/T 20257.1-《1:500,1:1000,1:地形图图式》,如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都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都市测量规范》,如下简称《规范》(4)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139-《基本地理信息原则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基本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1) 本《技术设计书》4.2数学基本及等高距(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都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都市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市都市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1、测区概况:石桥子镇政府位于省市省市市溪湖区中北部。
面积79.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下石,人口3400人,因有座石板桥而得名。
1954年设石桥子区,1955年撤销,1958年设红星公社,1984年改石桥子镇,于1993年3月15日被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88平方公里,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起步区1.5平方公里。
开发区距母城21公里,距省会城市市43公里,距市61公里,距市45公里,距市80公里。
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充分吸收中部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和聚散效应,是发展机械、电子、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理想之地。
主产蔬菜、玉米等作物。
有是有化学、潜水泵等厂。
(阳)丹(东)铁路和(阳))高速公路、304国道、丹(东)阜(新)高速经此,近几年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也波及到石桥子,丹高铁从该区穿过。
该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2、任务概述:数字化测图是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
同时,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地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小组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学校所在地石桥子镇围的地形、地物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业处理。
野外测记和室成图是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模式,也是我们此次实习主要运用的模式根据牟老师的划分,我们在6月10号开始,为期七天的设计时间。
3、作业依据:《城市测量规》 CJJ8-9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GB/T17160-1997)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4、测区已有资料利用1:测区有三个已知国家GPS 控制点,经考察后,均可作为首级控制点。
某县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某县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技术设计书旨在对某县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进行详细的技术设计和规划。
通过采集地形数据、进行测绘和处理,将现有地形转化为数字化地形图,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测绘任务1. 测绘范围本次测绘项目的范围为某县城区的全域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行政区域。
具体边界如下:东至X街道,西至Y街道,南至Z路,北至W路。
2. 测绘内容本项目的测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2.1 地形控制点的建立:选择合适的地形控制点,通过GPS定位和全站仪测量,建立地形控制点网络,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2.2 地表形态数据采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城区地表的高程和地貌信息,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特征,以及道路、建筑、水系等基础设施。
2.3 空中摄影数据处理:通过航空遥感数据的处理与配准,提取出高质量的数字影像,并与地形控制点进行匹配和校正,以获取具有地理准确性的高程数据。
2.4 地形数据建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采集的地形数据进行建模和整合,生成数字化地形图。
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面模型(DTM)等。
三、技术方案1. 采用遥感技术为了更好地获取广域的地形数据,本项目将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航空遥感的方法,能够覆盖大面积区域,并具备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2. 使用专业测绘设备为了确保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项目将使用先进的测绘设备,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和数字影像设备等。
这些设备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3. 数据处理与整合采集到的数据将通过数字影像处理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图像配准、去噪处理等。
接下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数据进行整合和模型建立,生成数字化地形图。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在前期准备阶段,将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测绘方案,确定测绘范围和任务,采购所需设备,同时进行现地实地考察,对测绘区域进行初步的勘察。
测图设计书

辽宁省本溪市石桥子镇1:500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姓名:朱黎骏系部:资源与建筑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BG092指导教师:邢文战2012 年 6 月12 日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概述:1、任务名称:测绘BG091、092石桥子1:500数字测图2、任务来源:为满足课程需要,学校安排数字测图实习,受学校安排,测石桥子地区1:500数字地形图。
3、作业范围:石桥子经济开发区(主要在辽宁科技学院校园附近)4、地理位置:测区位于北纬25°30′,东经123°45′5、行政隶属:测区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6、测量任务:一共1平方公里、每组2幅1:500数字地形图7、要求达到的精度:指标和质量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09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8、计划开工日期及完成时间:2012年6月11日至2012年7月15日二、测区概况区位于北纬25°30′,东经123°45′,北邻歪头山、沈阳,南邻高程寨,西邻西高堡,东邻旧孩岭,距沈阳43公里,距本溪21公里,规划面积27.8平方公里,辖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
自2003年开始,石桥子镇积极参与辽宁省“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截止到2005年,全镇已有5条,共39.6公里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工程的建设。
到2007年底已经建成六大小区,开发商业及住宅面积14万平方米,公共及配套设置日益完善,城镇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石桥子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1℃~7.8℃,最热的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4.3℃。
雨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800-9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
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该测区山地比较多。
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部分)

桂林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7桂林市下美城区(9标段)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部分)为满足“桂林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对1:1000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地籍权属调查和1:500数字地籍图数据库更新维护的需要和为“桂林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精确、翔实的地形图基础数据,现根据招标文件项目和任务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本设计书。
1 测区概况1.1测区位置及面积X:718.0km—724.0km; Y:58.0km—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2.0km2。
详见附图一。
1.2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下美老城区。
东至东亭、后田、后垵、鳌园(下美解放纪念碑)一线;西至高速公路一线;南至下美龙船路、鳌园(下美解放纪念碑)一线;北至下美工业区建成区北端、浒井、磁窑、塘边一线。
测区为原下美老城区及北部工业区。
以下美大学为主的新老建筑群坐落其中,构成以学村为主要构筑物、以银江路、集源路、嘉庚路等道路及附属街坊的临海城区,包括北部的成片工业区。
该区地势平坦,建筑错落有致,交通便利,测区东南部为在建区域,建筑密度较小,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
同集路、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测区南北,与城区及工业区道路组成网状,交通方便,但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将给工作带来不便。
测区属海洋性气侯,常年可以作业。
2 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7、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
3已有资料及利用3.1 平面控制资料委托方提供的《桂林市Ⅱ、Ⅲ等GPS控制测量成果》Ⅱ大楼、Ⅲ马南点、Ⅲ官山等,作为本期D级GPS及一级导线起算数据,该成果属“99桂林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2°40′,1.5°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城市高程投影面为0米,参考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使用时平面坐标表示X(N)省略千公里和百公里数,Y(E)省略百公里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 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 熊碧
审查: 熊碧
审核: 熊碧
审定: 熊碧
审批: 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 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 5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 1000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 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 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 北邻北环路, 西邻夷山大街, 南临东京大道, 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782米, 南北长965米, 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 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
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 东院教学区) 约4.2km, 离市中心8km, 距火车站约10km, 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3 km。
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m2, 其中实验实习楼( 馆、厂) 达到9.5万m2, 其它附属用房达到7.5万m2。
新校区交通便利, 校园地势较平坦, 便于野外工作。
新校区位于东经114°52'30" -115°03'52", 北纬22°30' -22°23'.测区平均海拔约75米, 地势较为平坦,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日照充分,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在500mm--- mm, 日照充分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 3、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1: 100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 一) 《城市测量规范》( GB12897--91)
( 二)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
( 三) 《1: 500 1: 1000 1: 地形图图式》(GB/T 7279--1995) ( 四) 《1: 500 1: 1000 1: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 ) ( 五) 《1: 500 1: 1000 1: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 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 分别是HY05 、 HY06。
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2、技术设计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 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
首级网, 该首级控制网有HY05, HY06为已知控制点, 在整个测区内共布设12个首级控制点, 布设方案详见《城市测量规范》( GB12897—91) 主要的技术指标见表1
表1城市二级导线网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②仪器设备的投入与检验
平面控制网测量拟投入的设备有: 5台日本生产尼康DTM550高精度全站仪( 标称精度2" , 3mm+2ppm ) 、 5台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电脑。
经检验投入本工程的仪器设备均符合精度要求, 能够进行测量任务。
2 .2、选点埋石
外业选点工作严格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进行。
在作业中却因地形条件变更设计方案时, 须经工程技术主管人员审批。
在选点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A、控制点应位于土质坚硬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以便永久
保存长期使用; 严禁在施工区内或土质松软的地方布
设等级控制点。
B、方便使用, 便于今后发展加密。
C、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 每个点至少要求有两个点通
视, 以便以后定向和检查为便于测图; 点位周围尽量
避开一些小障碍物, 如: 小树、电杆、路灯等; 点
与点的通视方向上要超越障碍物的距离0.5米以上;
D、宜充分利用原有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 各级导
线也应充分利用已埋设永久性标志的规划道路中线
点。
E、选择合适的点位密度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类型( 传统白纸测图或现代
数字测图) , 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 常规白纸测图
方法, 对于平坦开阔地区图跟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1
的规定; 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 应以满足
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对于数字测图,
也是以此来确定图根点的密度, 具体见表3.针对本次
实习, 采用表2中相关规定来进行点位布设。
表2: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 点/km^2) ( 引用《城市
测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