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的测定
大豆新品种周豆25 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227.18
5.73
bc
AB
濮豆 820
227.08
5.69
bc
AB
中黄 301
224.87
4.66
bc
BC
科豆 17
224.45
4.46
bc
BC
开豆 46 号
224.07
4.29
bc
BC
秋乐 1401
220.33
2.55
cd
BCD
许豆 601
216.90
0.95
d
CD
豫豆 22 号(CK)
214.86
关键词:大豆品种;周豆 25 号;丰产性;稳产性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河南省又是 中国大豆的主产区 [1]。过去中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 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约占进口总量的 1/3。2017 年中 国大豆需求量 1.12 亿 t,而国内产量仅 1530 万 t[2], 可见大豆自给率较低。因此选育高产、稳产的大豆 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首要的育种目标 [3]。
2019年第5期
研究论文 77
大豆新品种周豆 25 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李 琼 耿 臻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张保亮 张东辉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 466001)
摘要:为了解大豆新品种周豆 25 号的生产特性,2015 年以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 LSD 法、Shukla 稳定 性方差、AMMI 模型对周豆 25 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丰产性分析可知,周豆 25 号每 667m2 平均 产量为 227.38kg,比豫豆 22 号(CK)增产 5.83%,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居第 3 位;稳定性方差分析可知,周豆 25 号、安豆 5246 等 6 个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方差为 0,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性最好;适应性分析可知,周豆 25 号、科豆 17 和秋乐 1401 的 IPCA1 均值 为 0,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较好。因此,周豆 25 号是一个具备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大豆新品种,适合黄淮海南片大面积推 广种植。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1.8 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9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
分灰色和棕色。
1.10 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蔓生三类。
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上部略呈现波状弯曲。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
1.11 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无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3-4个荚。
1.12 株型:成熟期观察。
分三种:收敛、开张、半开张。
收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o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张:分枝角度45o以上,上下均较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3 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o 。
2级:植株倾斜在15o –45o。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o。
4级:倒伏于地。
1.14 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15 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无褐斑粒。
1级:叶片有轻微明显斑驳,植株生长正常,褐斑粒率1-5%。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

2014年第12期———————————————————————————————————————————————————————一/览/种/业尽/在/大/观1.普通品种1.1丰产性、稳产性常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3.0%。
杂交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10.0%,且每年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6.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2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之和≥59.0%。
1.3抗病性1.3.1 花叶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1.3.2 灰斑病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1.3.3 炭疽病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1.4生育期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北方春大豆区比对照品种晚熟≤4.0天,黄淮海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比对照品种晚熟≤7.0天,鲜食大豆比对照品种晚熟≤10.0天。
2.高油品种、高蛋白品种2.1丰产性、稳产性常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0.0%;杂交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4.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5%。
2.2品质2.2.1 高油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粗脂肪平均含量≥21.5%,且每年≥21.0%,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和≥59.0%。
2.2.2 高蛋白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粗蛋白质含量≥45.0%,且每年≥44.0%。
2.3抗病性2.3.1 花叶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2.3.2 灰斑病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2.3.3 炭疽病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做好大豆区域试验的探讨

做好大豆区域试验的探讨马秀娟(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276100)大豆区域试验是指通过统一规范的要求,在一定生态区域范围内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根据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明确新品种的应用范围及推广价值,为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1]。
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大豆区域试验,浅谈几点看法,以供交流参考。
1 正确认识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区域试验是品种评价的关键试验程序,通过区试的多点鉴定,才能正确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和适应范围。
承试单位和试验承试人员的素质决定试验的成败,充足的试验经费和一支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是做好试验工作的关键,承试人员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向主持单位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试验结果,为主持单位综合评价品种提供分析依据。
2 严格试验方案的执行2.1 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首先要选择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一致,能够代表所在地区基本状况的地块;其次是交通便利,排灌设施齐全,地势平坦,四周没有大的建筑物、村庄和房舍等。
2.2 认真阅读试验方案 严格执行试验方案是做好区域试验的关键。
要熟读试验方案,熟练掌握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各生育期性状、病虫害特征等,根据试验方案的记载项目和标准,认真负责地做好田间及室内各项考种工作。
根据试验要求全面规划、合理设计田间布局,划出田间小区排列图。
每个区组内的参试品种都要随机排列,同一个品种在各个重复中的分布尽可能离得最远,两组相邻品种不能重复出现,对照品种尽量不要排在区组的最边上,重复间要留出观察道,便于观察记载[2]。
2.3 试验种子的核实及分装 收到试验种子后要及时检查核对并进行登记。
对内外标签不符、缺失品种、种子用量不足、霉烂或虫咬不能作种用时要及时汇报主管部门。
核对无误后对种子进行分装。
根据方案要求的密度,计算小区每行的株数,分装时用3倍的种量,每行1包,每包要标明区组号、重复号、品种编号,这样播种时既防止漏行,又确保种子一播全苗。
15972614_大豆新品种长豆32_号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长豆3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逆、广适大豆新品种。
该品种在山西北部春播生育期121d 、中部夏播生育期98d ,属早熟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型收敛,幼茎紫色,叶片绿色、椭圆形,花紫色,茸毛棕色,荚褐色、弯镰型,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无色;平均株高85cm ,主茎节数18个,结荚高度9cm ,有效分枝数1.6个,单株荚数40个,单荚粒数2.5粒,百粒重20.0g ;粗蛋白质含量42.64%,粗脂肪含量20.03%。
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大豆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770.4kg/hm 2,较对照品种晋豆25号增产7.1%,2a 计21个试点中有20点次增产;2016年参加山西省大豆早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914.5kg/hm 2,较对照品种晋豆25号增产8.2%,8个试点全部增产;2017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
利用2015年山西省大豆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采用产量、丰产性指标、高稳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回归系数和稳定性参数8项指标,对长豆32号的丰产性与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产量数据来源于2015年山西省大豆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
参试大豆品种6个,分别是81313-2222、长豆32号、晋遗55、晋科1号、金豆1号和晋豆25号,其中,晋豆25号为对照(CK );试验地点10个,分别是阳高县、浑源县、山阴区、怀仁县、五寨县、清徐县、介休市、文水县、壶关县和高平市(表1)。
1.2分析方法表征品种丰产性的指标有产量、丰产性指标(P )[1]和高稳系数(HSC )[2];表征品种稳定性的指标有标准差(S )、变异系数(CV )、适定性参数(a )[3,4]、回归系数(b )和稳定性参数(D g )。
产量间多重比较采用LSD 法。
回归系数是以参试李万星,刘永忠,曹晋军,靳鲲鹏,李丹,王秋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摘要:为了全面评价长豆32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5年山西省大豆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采用产量、丰产性指标、高稳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回归系数和稳定性参数8项指标,对长豆32号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2016年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实施方案

2016年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区试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大区的丰产性、适应性等,为自治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供种单位根据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试验地面积提供足够的种子。
1、中熟组三、试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TJSD-750-IV土壤紧实度仪)选择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
2、田间试验设计(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2个重复,1个重复100平方米,试验区周边设保护行4行以上。
四、栽培管理按当地大田栽培管理措施进行。
五、抗病性鉴定(TPCB-II-CX可视化病虫测报灯)抗病性鉴定早熟组由阿勒泰地区农技站承担,中熟组由石河子农垦科学院承试点,安排当地植保专家对参加生产试验及区试的品种分时期进行调查记载,并根据植保部门的分级标准上报田间病虫害的报告。
六、品质测试参加生产试验的每个品种各承试点随机取样1公斤,寄至新疆农科院粮作所,统一进行品质测定。
七、试验总结《年终报告》请于11月15日前报至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
要求上报总结的电子版本。
附件3: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年终报告组别:年份:单位:负责人:填表时以方案顺序填品种名称,任何调查项目不得空项。
1、试验点情况:试验地点:海拔:东经:北纬:2、试验设计情况小区面积:行长:每区:行行距:折每亩:万株3、试验期间气候情况(含自然灾害)4、田间管理情况前茬作物:肥力:播种时间:间定苗期:间苗次数: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基肥:公斤追肥:(肥料名称、次数、日期)灌排情况:(时间、次数)收获期:虫害防治:(方法、药剂、日期)5、观察记载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建设仪器清单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的科学依据,它包含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多个过程,建立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可通过统一规范的试验管理,有效降低试验失败率及误差,缩短优良品种的选育审定推广速度,从而有效解决优良品种供应不足问题,进而完善农作物新品种创新体系,切实为增产增收作出贡献,推动良种事业的发展。
大豆测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探究大豆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优化大豆种植技术,提高大豆产量,本实验针对大豆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等因素进行测产实验,为大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品种:选用我国大豆品种“冀豆17”。
2. 实验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七汲镇省农林科学院大豆示范田。
3. 实验设备:大豆专用收割机、电子秤、测距仪、测土仪、施肥机等。
三、实验方法1. 试验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地面积10亩。
2. 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1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亩,设置如下处理:(1)品种处理:每个小区种植“冀豆17”。
(2)种植密度处理:设置3个密度梯度,分别为5000株/亩、6000株/亩、7000株/亩。
(3)施肥量处理:设置3个施肥梯度,分别为NPK(纯氮:15kg/亩、纯磷:10kg/亩、纯钾:10kg/亩)、NPK+有机肥(纯氮:10kg/亩、纯磷:8kg/亩、纯钾:8kg/亩、有机肥:2000kg/亩)、NPK+生物菌肥(纯氮:10kg/亩、纯磷:8kg/亩、纯钾:8kg/亩、生物菌肥:2000kg/亩)。
3. 实验过程:(1)播种:于4月15日播种,采用机械化播种,深度2-3cm。
(2)田间管理: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3)测产:于9月20日大豆成熟期,采用大豆专用收割机进行收割,收集每小区大豆产量,计算平均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5000株/亩时,大豆产量为300.5kg/亩;在6000株/亩时,大豆产量为320.8kg/亩;在7000株/亩时,大豆产量为312.5kg/亩。
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种植密度为6000株/亩时,大豆产量最高。
2. 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施肥量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
不同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

我国大豆需求不断增加,本实验选取比较了5个大豆品种,在当地4个不同承试点进行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一、试验概况:参试品系4个,对照品种为丹豆11号。
6个承试点,试验数据全部进行汇总。
1、参试品系及选育(供种)单位(见表1-1)2、承试单位承试单位共四家,分别是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岫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3、试验方法①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确保真实,重复进行三次,5行区~6行区,行长8m~10m,行距0.55m~0.60m,穴距0.20m~0.23m,小区播种面积为22m2~36m2。
参试品系3粒~5粒下种,对照4粒~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
②试验经过试验地块平坦无低洼,且茬口一致,不迎茬、不重茬。
播种时间最好为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前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收获时,去掉小区两边行及两端各0.5m后,并连续取样大约10株供考种,其他剩余的植株实收实打;加入考种样重量后计算小区产量,进行统计分析,亩产以实收面积算。
二、各参试品系综述1、首豆372018年5个试验点,平均亩产219.8kg,与对照品种相比产量提升15.4%,居该组参试品系第二位;5个点均增产,增产幅度5.6%~47.2%。
而2016年6个试验点,亩产平均达193.1kg,和对照品种相比较增产9.6%,位于参试品系第十位;其中,5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4.3%~20.1%,1个点减产1.6%。
经过两年6点11点次试验,平均亩产205.3kg,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平均增产12.4%,居该组品系第二位。
该品系的习性是有限结荚,开白花,叶呈椭圆形,灰毛;株高91.8cm,分枝2.7个,主茎节数20.1个,单株荚数58.5个;完整粒率93.2%,虫食粒率1.9%,褐斑粒率1.5%,紫斑粒率0.4%,霜霉粒率0.3%,未熟粒率2.3%,其它粒率0.5%,百粒重35.7g,黄脐;生育期131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种 子科 技 ・
・0 6 2 ・ 2 0 ( )
中 图 分 类 号 : 6 . 7 S5 5 1 3 文献标识码 : A
・ 实验研 究 ・
文 章 编 号 :1 0 — 6 0 2 0 ) 2 0 4 — 0 0 5 2 9 (0 6 0 - 0 10 3
大 豆 品种 区域 试验 产量 稳 定性 的测 定
毛瑞 喜 ( 东省 种子 管理 总站 ,济 南 2 0 0 山 5 10)
摘 要 : 以鲁 豆 l 、 豆 9一 6 高 丰 l号 、 9 — 、菏 9 — 、 宁 l 号 、9 4 2 菏 9 - 、 豆 6号 、N9 16 、 9 0 8 1德 9l、 鲁 98 96 山 1 929 、 6 8潍 J 9 3 8 J 96 - N l 0等 l 个 品 种 在 山 东省 9个 区 试 点 的产 量 为试 验 材 料 进 行 品 种 稳 定 性 参 数 的 测 定 , 用 E ehr 和 R sel 计 法 对 其 1 利 b rat ue l估 进行估测 , 果表明, 9— 结 菏 6 8既 高 产 又 稳 定 , 有 较 好 的 适 应性 ; 豆 9 一 6和 高 丰 l号 只 有在 相 应 的 适 宜 环 境 才能 获 得 具 德 9l
一
在 各地 的产 量表 现较 高 ,属 于高 产 而稳 定 的 品种 , 可 以普遍 推 广 ; 有些 品 种 只在 某些 特 殊 的环 境 条件 下 而 才 表 现 高产 , 样 的 品种 属 于特 殊 适 应 型 品种 , 这 只可 在 一 定地 区 推广 。过 去 , 区试 主 持 单位 只是 通 过试 验
结 果 的联 合 分 析进 行 方差 分 析 , 定 其增 产 的幅 度 的 测 显 著性 , 平均 产量 表 现高 且增 产 差异 达 显著 的列 为 推 广 品种 ; 平 均 产 量 表 现 低 , 在 特殊 的 环 境 条 件下 而 但 又可 能 表 现高 产 的 品种 则被 淘 汰 , 少 考 虑 品种 的稳 很 定 性 , 样 就 给 品种 的 推广 和 布局 造 成 了 损失 。本 文 这 主要 是 以 山东 省 2 0 0 3年 大 豆 区域 试 验 材 料 为例 介 绍 品种 稳 定 参数 的估 计 方 法 , 以给 品种 审 定 和 推广 提 供 种 更 可靠 的方 法 。 1 材 料来 源
作者 简 介 : 瑞 喜 ( 9 9 ) 男 , 东 即 墨人 。2 0 毛 17 一 , 山 0 4年 毕 业 于 莱
阳农 学 院 , 要 从 事 农 作 物 品 种 管理 工 作 。 主
根 据 山东 省 种 子管 理 总 站 品管 科 整 理 的 2 0 o 3年 含 量 进 行 综 合 考 虑 ,选 育 出更 为 理 想 的青 贮 玉 米 品 种 。本 试验 未做 品质 化验 分析 , 待进 一步探 讨 。 有
了正 、 负指 标 问题 。D O SS分析 法 的应用 , T PI 正适 合 了 对青 贮 玉米 品种 多性 状选 择 等类 似 试 验 资料 的评 价 , 因青 贮 玉米 的生物 产 量 是多 个性 状 的综合 表 现 , 该评 价为 品种 选择提 供 了较 为准 确 、 理 的科学 依据 。 合 D O SS分 析法 中 , 要 确 定 正 、 逆 向指 标 , T PI 需 负 划 分 时应 与育 种 主 要 目标 性 状 同 其 他性 状 的 相关 性 和 实 际综 合考 虑 。在 该 试 验 中 , 贮 玉 米 品种 选 择 需 要 青 植株 高 大 , 枝 绿 叶。据 相关 资 料【研究 分析 , 青 】 1 株高 与 生 物产 量 是呈 正 相关 的 , 因此 株高 划 分 不 同于 以子 粒 产 量 为主 要 目标 的 品种 选 择 ,而 划 为 了正 向指标 , 真 正 而又合 理地 划分 标 准还需 要进 一步 研 究 。 D O SS法 与 灰 色关 联 度 分 析 法一 样 , 在 着 确 T PI 存 定 权 重值 大小 的 问题 , 实 际 运 用 过 程 中 , 根 据 实 在 应 际 需要 、 重要 程 度来 确 定 。如 果 以产 量 为 主 的育 种 目 标, 则可适 当加 大产量 性状 的 权重值 ( . 05~06为宜 ) . , 其 他性 状 依 据其 指标 重 要 性 予 以分 配 。如 该 项 试验 , 国家 青贮 玉 米 品种 以生 物 产 量为 主 , 次 为 子粒 产 量 其 和 收 获 时 绿 叶 数 等 ,依 次 权 重 确 定 分 别 为 05 0 1 .,. , 01 .。如果 以品质 性状 为 主 的育性 目标 , 则应 相应 降低
高产。 关键 词 : 大豆 ; 区域 试 验 ; 量 ; 定 性 测 定 ; 产 稳 方差 分析
产量 是 品 种性 状 的 综 合 表 现 ,是 生 产 的 主 要 目 的, 也是 衡 量 一个 品 种好 坏 的重要 标 志 。品种 的产 量
表 现是 基 因 与环 境互 作 的结 果 , 同品 种对 不 同 的环 不 境 有不 同 的表 现 。相 对 而 言 , 对环 境 适 应性 广 的品 种
植 物 遗 传 资 源学 报 ,0 5 6 3 :2 2 0 , ( ) 3 3—3 5 2.
l …l ll 'l*lI ' l ' l …l … I 'l …l …l … ◆ …l …l … ◆ … l … ◆ …l … l …{ 川l …l l ◆ …l …l …{ …l …l ll … l … ◆ … ◆ … l …l 川l …l ll 'l◆ … ◆ ll 'l ll ◆ ◆ I' l l 'l lI ll l* I' l' l ' l◆ * * ◆ ' ll * l◆ ◆ ◆ ◆ ◆ ◆ ◆ ◆ ◆ ◆ ◆ ◆ ◆ ◆ ◆ ◆ ¨◆ ◆ ◆ ◆ ◆ ◆ I' ll l * l I' ll l◆川 l … ◆ … ◆ 川l l l* l◆ I ◆ ◆ l
【 பைடு நூலகம்考文献 】
【 朱 霞, 文钰 , 万 君. 饲 兼 用 玉 米 青 贮 产 量 形 成 及 调 控 研 l】 杨 任 粮 究【 】 J. 玉米 科 学 ,0 5 l ( )9 2 0 ,3 2 :0—9 . 3 【 潘 金 豹, 秋 芝. 国 青 贮 玉 米 育 种 的 策略 与 目标【 . 米 2】 张 我 J】 玉 科 学 . 0 2 1 ( )3—4 20 ,0 4 : . 【 刘 自华 , 玉 武 . 3】 董 用模 糊 数 学 综 合 评 价 农 作 物 品 种 区域 试 验 初 探 【 ] 京农 学 院 学报 . 9 ,34 :5—2 . J. 北 1 8 l()l 9 0 【 4】刘 录 祥 , 其 信 , 士 芸 . 色 系统 理 论 应 用 于农 作 物 新 品 孙 王 灰 种 综 合 评 估 初 探【 . 国农 业 科 学 ,9 9 2 (0 :2—2 . J】 中 18 ,2 3 )2 7 【 魏 淑 红. 色理 论 在 芸豆 种 质 资 源创 新 评 价 中的 应 用 【 . 5】 灰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