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历史周考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

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
19.【国货运动】
材料一 以下为“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与其儿子们的往来书信节选
①1931年11月29日,长子刘念仁在信中说:“父亲,我还有句话得向你陈说,就是我总觉得你现在经手的事业太多,如煤球、水泥、搪瓷、火柴等等,在美国的资本家,你看看他们赚的钱很多,可是他们大都专于一门而精于一门。”
②1932年1月28日,刘念仁致信父亲说:“自从我到了美国后,似乎我对于国家的观念格外的Sensitive(敏感)了。从这两天这里报纸上的报告,知道我的家乡已陷到最危急的境界。我总感得尔从前对我所说的‘blood is always thicker than water(血溶于水)’——这句话的真确了。父亲!请允许我这狭义的爱国心;可是一个人没有国家做后盾是多么的丧耻可怜的人啊!”
③刘鸿生在1933年4月28日的回信中说:“你信末劝我抵制日货,我对此事已实行好久了。有许多小厂专用日本原料,成本轻得许多,我们为爱国的缘故,也只好忍痛去熬。”
④1935年8月22日,五子刘念孝从美国写信给父亲,表达了对国内时局的忧虑:“我们的外交,简直颓唐胆怯不堪。满洲不抵抗的主义,完全宣布我们中国上下良心不良,不能在正理无畏精神方面奋斗。”
——摘编自于江泰《明朝内阁对皇权的制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币问世以来,在印制和防伪技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为各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14.下文是周恩来的一段回忆,该段回忆可用以说明( )
我同叶剑英参谋长到南京,开始蒋介石还没有决定给八路军以名义,但是到上海打响了,他(指蒋介石)从庐山跑回来,觉得这是全面战争了,才发表了八路军的番号,紧跟着又发表了18集团军的番号,要我们军队去打仗。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周练(1—6课)试题卷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 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2、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 .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 .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 .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 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 .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 .西方文化随殖民扩X 在印度传播C .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图(一)图(二)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6、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生产规模相当大7、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8、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著名的“唐三彩”能力拓展9、“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C.鼓励海外贸易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3、《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word版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word版

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二专题1—3。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答案 A解析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作者的目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精耕细作,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

作者反对扩大种植面积的目的是要求把每一块土地精耕细作,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恰好适合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与“抑制农业的进步”不符,故C项错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达到尖锐的程度,明清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

2.下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

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B.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C.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D.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答案 B解析西汉时期农耕区主要是古代山东、古代山西地区,即阴影部分,东北地区只是牛耕推广地区,非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巴蜀地区在西汉是重要的农业区,且符合图示,故B项正确;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主要农业区取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只是其中一项条件,故D项错误。

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 A解析材料中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4.1%),说明多数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

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

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

天目高级中学高一年级11-2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出卷人:周姝芳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分,共3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

拿满分吧!)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牛耕技术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东汉时期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著名诗句赞美的是古代…………()A.山东黑陶B.邢窑白瓷C.景德镇粉彩瓷器D.越窑青瓷4、浙江某地农民在每月特定的日子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A.夜市B.草市C.都会D.会馆5、明清时期,中国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它的发展异常艰难,速度缓慢。

就政策因素而言,主要有:①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的政策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③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④鼓励外贸的政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小说《春蚕》中描写道:“他(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以后,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小火轮成为通用的交通工具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7、下列关于民族工业的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产生②其中的两条产生途径:一为部分中小地主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一为部分手工工场的转变③洋务派所创办的官办企业有利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当时比较著名的企业有发昌机器厂和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晚清时代的江苏南通有一位科举状元在甲午战争后毅然挂冠从商,积极投资实业,后被誉为“状元资本家”。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九)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号;班级;姓名;总分;一、填空题:(80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会议:背景:后,国家普遍衰落,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头号强国;国的衰落,使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时间:年7月;地点:美国州的森林;国家:美英法苏中等44个国家;内容: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及其附件,统称为《》;影响:建立了以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2、世界货币体系(体系):背景:森林会议;时间:1945—-今天;内容(构成):(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货币问题的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2)世界银行(国际复习开发银行):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经济,60年代后转为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3)货币汇率: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成员国的货币与挂钩并保持汇率;影响:建立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维护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然而加强了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3、关贸总协定:背景: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期;科技发展;时间:1947-—-2019年;地点:日内瓦;内容(宗旨):关税;减少壁垒;和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的化;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背景:二战结束;科技发展;资本主义垄断发展;时间:1945-—今天;内容:组织;银行; 协定;影响:使世界经济向化和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背景:结束后,国家普遍衰落;格局和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必要性;西欧国家有相同的传统;民族国家发展;战争的影响;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间:1951—-今天;过程:(1)欧洲煤钢共同体:年4月18日,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国首都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沂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沂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2016。

3。

2 编辑人:赵燕审核人:杨金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最早应该是A、汉景帝B、孝文帝C、唐玄宗D、宋太祖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

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

牛耕逐步普及C。

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4。

(2009年山东)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

①②④ C.①③④D。

②③④5.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授田制6。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7。

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8。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9.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KS5UKS5U。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0-2021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

这反映了()A.耕作技术成熟促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除井田,民得卖买”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一人治之,十人食之”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

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A.①B.②C.③D.④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5.右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郑州古荥冶铁遗址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考古挖掘出炼铁炉炉基两座、椭圆形炉和鼓风设施,出土遗物主要是铁制农具和兵器,遗址内共发现铜五铢钱十二枚,周围清理出船形坑等众多遗址。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遗址年代应是北宋中晚期B. 古荥地处南北间水运中心C. 遗址应为官营手工业场所D. 古荥已成为铜钱铸造要地7.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D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8.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B .官营手工业世界领先C .商业发展打破地区界限D .盐业专卖制度已解体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③①10.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家庭人口 项目数量(单位:钱) 5人收入粮食 8500 支出赋役 2989日常开支 795011.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宽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12.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这一措施对后世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A.扩大了西周统治的疆域范围B.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C.奠定了天下一统的政治基础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字义有辅佐之意。

下列官职符合“宰相”定义的有()A.郡守B.唐朝门下侍中C.内阁首辅D.军机大臣3.明初废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郎中权重,侍郎、员外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为堂官,都有直接上奏权,如若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决。

这变化反映了()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弱化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C.内阁议政功能已被剥夺D.六部成为行政权力中枢4.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843年后上海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

近代上海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便利交通B.依托江南C.洋务倾斜D.开埠通商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

此规定对中国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扩大了中国与各国的正常经济往来C.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6.1936年8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表示“我们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结束了与国民党的斗争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C.主张建立国共联合政府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7.有学者认为: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但在当时,它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

下列属于“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的措施是()A.平均地分配土地B.产品收归国库C.鼓励发展工商业D.废除封建制度8.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历史周考试题
出题人:高晓英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
3、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察举制 B.均田制 C.朝议制 D.科举制
4、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员“闻风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事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检察机构的主要职权是
A谏诤权B弹劾权C司法权D审计权
5、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高度集权B腐败严重C高效清明D机构臃肿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8、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9、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

”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10、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规定的内容不同
B.适用范围的不同
C.制定的依据不同
D.量刑的标准不同
11、2010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

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2、《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

”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13、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被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联邦制B.实行选举制C.实行两党制D.实行三权分立体制14、下图反映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下列四个选项的言论与漫画的主旨吻合的是
A.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D.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15、“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 《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1875年宪法》
D. 《1787年宪法》
1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17、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18、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这样记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 武汉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19、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20、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举措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材料题(40分)
2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8分)
材料二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直接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6分)
22、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

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

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1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