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

一、我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历程概述1.始:20世纪50年代“朱德熙先生和张荪芬女士1954年编写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也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国别对外汉语教材。

”国内最早出版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是1958年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

20世纪50年代编写的综合课教材体现了以语言结构为纲的特点,这种编写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2.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珣等编写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使教材编写进入到“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时期。

在1987年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奖对外汉语教材。

胡裕树主编的《今日汉语》。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进入到大发展时期,各种编写理念的教材百花争艳。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1996年黄政澄主编的《新编汉语教程》属于这类综合课教材。

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也是一部按照“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方法编写的综合课教材。

二、我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1.教材有时存在硬性错误硬性错误主要体现在汉字笔顺不对、语言知识错误等方面。

2.教材实用性有待加强是语法讲解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教材课文体裁范围过窄,应用文的比例过小;练习的实用性不足。

三、对策1. 教材编者要认真学习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并仔细校稿;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材的实用性①教材要达到实用的目标,语法项目的编排必须做到科学、合理②进一步丰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课文的体裁,适当扩大应用文所占比例;3.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练习要开展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能力的全面训练。

四、试论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编写原则1.针对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

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完整版)

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完整版)

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摘要:20世纪50年代汉语、文学教科书是我国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的产物,它们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选材经典、插图精美等特点,对当时及后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语;文学;教科书1956-1958年,我国中学语文课程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教育部颁发了汉语、文学的教学大纲,并组织人员编写了各自的课本。

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一次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尽管改革仅试行了三个学期便匆匆结束,但它确实对当时及后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分析、研究当年的汉语、文学教科书,有利于深化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促进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建设。

一、汉语、文学教科书的由来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主要是沿用和改编老解放区的教材,例如: 195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宋云彬等人编辑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就是在老解放区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精神加以改编的,其特点是比较强调政治性,注重实际,力求实效。

但缺点主要是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各类文章都是不分单元的,课本里没有系统的语言规律知识,文学方面的要求更谈不上。

实际上,早在1951年3月,时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秘书长的胡乔木同志在中央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中等教育会议上就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二者所负担的任务不同,所以不能互相代替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着特别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没有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语文教育同文学教育可联系起来,但不能混淆”。

在这一形势下,人们开始对语言学和文学的性质及其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开始酝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05-10-25[作者简介] 丁崇明(1954-),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丁崇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摘要] 80年代以来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成果显著。

教学语法体系和语法项目习得顺序研究有所突破,但总体上尚显不足。

用法研究深化了语法本体研究,但有的教学建议针对性不强。

语法偏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与习得结合的研究尚少。

语法习得研究成为一个新亮点,但还有较大开垦余地,可预见这方面大有可为。

实验、统计方法运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不良倾向。

加强理论意识,需加强空间范畴、时间范畴、状态范畴的习得研究、汉外比较研究,也需加强国别学生特殊虚词、句法成分、句式习得研究以及认知研究。

[关键词] 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语法系统;用法研究;语法偏误;语法习得[中图分类号] H 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06)03201262055马氏文通6出版一百多年以来,汉语语法的基本架构已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研究十分薄弱。

学者们认识到对外汉语语法体系/显而易见,是没有摆脱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讲语法的路子0[1]。

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

本文以发表在5语言教学研究65世界汉语教学65语言文学应用6和5汉语学习6(这四家能够基本反映对外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对外汉语0专栏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近20年的相关语法研究作一综述。

一、教学语法总论及体系研究(一)总论研究赵金铭5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6全面论述了教外国人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具有指导意义[2]。

赵金铭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6提出非母语的学生学习语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旨:初级阶段只需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

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课文字词的对比统计与分析

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课文字词的对比统计与分析

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课文字词的对比统计与分析郭曙纶杨晓惠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30摘要:本文通过对这三套教材所用字词的对比统计与分析,发现对外汉语高级教材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超纲词现象,而超纲字的数量则要少得多,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加强以语素为基础的汉字教学。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课文中超纲词过多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课文用字,超纲词,超纲字,汉字教学一、引言我们之前曾经专门讨论过对外汉语教材生词中的超纲词问题,也曾就某一篇课文的整个文本字词中的生词和超纲词问题。

本文则在此基础上,扩大统计文本的数量,对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每一篇课文中的所有字词进行对比统计与分析。

本文以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课文用字用词作为考察对象,仔细对比统计它们在字次数、字种数、词次数、词种数、超纲词数等方面的数据,并且比较统计它们与常用字的异同,通过对比统计与分析,看看这三套教材课文在用字与用词方面的差异。

本文统计的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分别是由郭曙纶、马树德和肖奚强主编,具体版本信息请参看后面的参考文献。

郭曙纶教材共有21课(上册9课,下册12课),马树德教材和肖奚强教材都是共有20课(上、下册各10课)。

首先我们是把教材的课文全文录入,然后进行自动切词与词性标记,经过人工机助校对。

然后先统计各套教材用字用词的总情况,之后再跟HSK汉字与词汇大纲和常用字表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所用字词主要是哪个级别的字词以及超纲字词的使用情况。

二、教材字词统计与分析(一)教材字词总的对比统计与分析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下面先给出教材字词总的统计情况,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表1三套教材字词统计总表说明:“1次字/词种数”等表示“只出现1次的字/词种数”等。

分析:首先,从总字/词种数和总字/词次数看,郭曙纶教材比马树德教材和肖奚强教材都要少得多:在总字种数方面,郭曙纶教材分别为马树德教材和肖奚强教材的76%和80%,而在总字次数和总词次数方面,郭曙纶教材都仅有马树德教材和肖奚强教材的一半左右,但是在总词种数方面,郭曙纶教材分别只有马树德教材和肖奚强教材的59%和54%,这跟字种的76%和80%的情况不同。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究现状与改进对策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究现状与改进对策

3、融入中华文化元素
在保持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练习中融入更多的中华文化元素,如介 绍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增 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练习 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练 习形式。例如,开发在线互动练习平台,利用多媒体素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 语言学习环境,提高练习效果。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 究现究现状
03 参考内容
02 二、改进对策
对外汉语教材是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教材练习作 为巩固知识、提升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其研究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 示将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 对策。
谢谢观看
3、教材评价标准
对外汉语教材评价标准是衡量教材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研究者们从不同角 度提出了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者反馈等方面。 这些标准为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教材质量和教 学效果。
4、研究方法
近二十年来,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对比分析、问卷 调查、个案研究等。这些方法为教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研究结果更 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改进对策
1、增加实践性和趣味性强的练 习
针对传统练习形式的不足,我们可以设计更具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练习,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语言游戏等互动性强的活 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言技能。
2、强化听力和口语表达训练
为了弥补当前教材中对听力和口语表达训练的不足,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听力和 口语表达的练习内容,如设计听力理解题、口头作文等,促进学生听说技能的 提升。

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c o dn T OL t c ig c n e t a c r ig t CS a h n o tn . o e
关键词: 对外汉字教学; 研究述评; 发展现状
Ke r s T S : er s l f mde ; eg n rl e eo me t i a o y wo d : C 0L t u t o is t e e a d v lp n t t n h e s s h sui
有关对外汉 字教 学的论文仅仅 8 篇 , O 占论文总数 的 3 %, 中< . 其 4 世 位一 偏旁或部件的研 究。周妮< 现代汉字构件的表 义性分析 >< f暨南 界汉语教学> 篇,语言教学与研究)7篇 < 9 《 1 语言文字应用)0 大学华文学院学报)06 3 篇, 2o 年第 1 ) 月容< 期 、 杨 谈现代 汉语教材 中的 这 三 个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专 业 刊 物 的 论 文 可 大体 反 映 汉 语 教 学 界 同 行 “ 偏旁” 部件”(汉语学习)0 6 和“ >( 20 年第 4期)陈燕< 、 汉字部首法 对汉字教学研 究的状 况。 .%的比例应该可 以说明汉字和汉字教学 取部位 置 的研 究> < 34 ( 语言教学 与研究)06 20 年第 3 )冯志伟( 期 、 用 研 究 薄 弱 的 程度 。 上下文无 关语法来描述 汉字结构 >< (语言科学)06年第 3 ) 20 期 、 耿 2 汉 字 和 汉 字 教 学 的 研 究 成 果 及 进 展 二岭( 现代 汉字 的” 重捺” 避 问题>< (汉语 学 习)07年第 4期 )种 20 、 21汉 字 与 汉 语 关 系 对 汉 字 与汉 语 的 关 系 有 了 比较 清 楚 的 认 凡< . 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o 8 2o 年第 5 ) 期 。

六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课文分析

六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课文分析

2、内容具有代表性
初级精读教材课文的内容旨在展现汉语语言的核心概念和常用表达方式。课文 通常以日常生活、文化、旅游、教育等为主题,涉及的场景和话题较为广泛, 方便学习者了解汉语文化的方方面面。
3、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初级精读教材课文的结构通常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以便 于学习者逐步掌握汉语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技能。课文还通过采用明显 的标题和段落划分等方式,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然而,这些教材也存在一些难点。首先,部分教材的词汇难度较高,学生可能 难以理解全部内容。例如,《畅通无阻——中级汉语精读》中涉及的词汇范围 比较广泛,包括一些专业领域的词汇和生僻字词。此外,部分教材的语法点较 为集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跨越——中级汉语精 读》中出现了不少复杂的句型和语法结构,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六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课文分析
基本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 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材。本次演示将对六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 材进行介绍,并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其难点和实用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精读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级精读教材通常面向 已经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的汉语学习者,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和口 语能力。以下是六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基本情况:
6、《跨越——中级汉语精读》:本教材由田良良主编,高等教育社,时间为 2020年。课文选取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领域的话题,同时注重语言的实际 运用。
通过对六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课文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内容包括词汇、 语法和阅读理解等几个方面。首先,在词汇方面,这些教材的课文都涵盖了常 用词汇和短语,以及一些专业领域的词汇。同时,教材还注重词汇的扩展和深 化,例如《汉语中级精读教程》中就涉及了专业领域的词汇以及相应的文化背 景。

对外汉语综合课(精读)中级班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以《成功之路:提高篇》为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精读)中级班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以《成功之路:提高篇》为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精读)中级班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以《成
功之路:提高篇》为例
罗之慧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0)001
【摘要】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进阶式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成功之路:提高篇》为例,针对教师们在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问题,分析了课文选材、词汇与语法点的安排、练习编排的特点,并结合中级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反馈等方面提出教学的具体建议.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罗之慧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武汉43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对外汉语教材课文要守住“文从字顺”“顺理成章”的底线——《成功之路》(提高篇第1册)课文汉语和内容疏误商兑 [J], 陶炼
2.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 [J], 王衍军
3.浅谈预科中级班汉语精读课的课堂教学技巧 [J], 温碧华;谢瑞春;蒲晓华
4.精读课:精读课文选篇及教学实施策略——以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精读课《狼》教学为例 [J], 陆晓东;申治云
5.任务型对外汉语听说教材编写的探究——以《成功之路·起步篇·听和说2》为例[J], Xu Miaohua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种数
1647 1680 1479 2776 3469 3819
共用字种数 独用字种数 平均每课生字数
l107 1107 llcr7 110r7 llcr7 23 20 32 222 789 16.47 16.80 17.6l 25.47 20.90
表2:五套教材分层级比较表 教材 《汉语教科书》 《基础汉语》 《基础》 《实用》(初级) 《本科》(初级) 《实用》(中级) 《本科》(中级) 《实用》(高级) 《本科》(高级) 《实用》 《本科》 课文篇数 字种数
3.1.1统计说明 由于五套教材中都有多音字,如“种”字 音不同,意义或相关联、或无关联,但字形相 同。鉴于人们在汉字认知过程中对“形”的依 赖要大于字音,且在如《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汉字等级大纲》等统计资料中均计作一字,如 “种子”的“种”与“种树”的“种”计作一 个字“种”,在《汉字频率表》中排在第86位, 在《汉字等级大纲》中属甲级字。为便于比较, 本文统计汉字数量时将形同而音不同的多音字 也作为一个字计算,即按“形字”统计。 3.1.2调查结果 (1)总字符数:指全部教材语料中汉字、 标点、符号等的总量,总计519349字符次。 (2)字符种数:3863个。这里的字符种包 括汉字、标点、符号。 (3)总汉字数:指全部教材语料中汉字出 现的总字次,总计454821字次。 (4)字种数:3819个,这里的字种指字形 不同的汉字。 (5)共用字种数:1107个。 (6)独用字种数:指仅出现在某一套教材 中的汉字。参见表1。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编写的教材多为初 级汉语教材,而80年代以后,教材编写呈现出 蓬勃发展的局面,出现了不同层级的系列化教 材。其中《实用》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 阶段,共6册,总字符数为118142;《本科》包 括四个年级11册,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 阶段,总字符数为252543。从语料量来看,《本 科》教材的语料量平均每学年63136字,要好 于以前的教材,为保证学生正确输出提供了较 大的语料量输入。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修订 本)【l引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 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依据。其中《汉字等 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收字2905个,
1930【l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情况究竟怎样?本文选 择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五套典型的对外汉 语精读教材,以课文内容为语料,建立教材语 料库,对各个时期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使用 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 分析。
1.调查使用的五套教材概况
(1)《汉语教科书》上、下册,北京大学 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时代出版社, 1959年。《汉语教科书》第三、四册,北京大 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84年3月。
材完成于《大纲》制定以前,尚可理解,但《本
科》教材的编写则是在《大纲》制定之后,且该
表3:各个时期教材中的<大纲>宇失收情况 教材 《汉语教科书》 《基础汉语》 《基础》 《实用》 《本科》 已收字
1572 1625 1430 2382 2675
束”(参见教材《前言》部分),但该部教材仍
有230个大纲规定字未收入教材。参见表3。
缺甲级字
40 3l 39 3 2
缺乙级宇
310 253 345 44 13
缺丙级字
403 397 452 139 45
缺丁级宇
580 599 639 337 170
缺收总计
1333 1280 1475 523 230
①<汉语教科书》第三、四册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于上世纪80年代续编的,统计时将三、四两册包括 在内;《汉语读本》和《基础汉语》相衔接,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参见《汉语读本・说 明》),故将《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合为一套教材进行统计。
2.调查内容、方法、统计工具和切分 软件
调查对象是教材语料库中的汉字,调查项 目有“频次、文本数、频率、累加频率”等。 上述调查对象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是: 频次:每一调查对象在所有语料中的出现 的次数。 文本数:语料中包含该调查对象的文本 个数。 频率:每一调查对象的频次与整个语料所 含调查对象总次数的比值。即:
[收稿日期】2008一11—03 [作者简介】王衍军,(1972一),男,汉族,山东泅水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 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资助项目“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材语 言面貌研究”(E060106-01) ①本文在写作期间,蒙周健教授、王汉卫博士及学报匿名审稿专家惠赐宝贵意见,笔者谨表谢忱。尚存的问题 概由笔者负责。
(2)《基础汉语》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71年。《汉语读本》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72年。 (3)
《基础汉语课本》
(以下简称《基
2002[101;连登岗,2007[111;张德劭,2007【121;
叶军,2007【13]等)就汉字编写与教学提出了宝
础》),包括:第1册,华语教学出版社,1980;
o;李镗,2000【21;郑国民、刘彩祥等,
2003【31;曹建召、陶本一,2008[4’)。相比之 下,对外汉语教材在用字研究方面则略显薄弱。 尽管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如周健,1998b1;张 大成、伍新春,1999【61;万业馨,2001 L71;王 宁,2000【81;朱志平,2002[91;柳燕梅,
Fi=ni/N×100%
其中,F;为调查对象i的频率,n;为调查 对象i出现次数,N为语料中调查对象出现的总 次数。 累加频率:所有调查对象按照频次降序排 列,每一调查对象的频次同其前调查对象频次 的累加和,与教材语料中调查对象总次数的比 值。即:

Ai
2I善nk/N

100%
其中,A;为调查对象i的累加频率,n。为 调查对象k的出现次数,N为教材语料中调查
2009年第2期
对象出现的总次数。 统计通用工具采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语言 科技实验中心开发的CIPP—JS现代汉语全文检 索、自动分词、统计通用工具。 Nhomakorabea3.调查结果
3.1
《登攀——中级汉语教
五套教材中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程》,两册,杨寄洲主编,2005年第l版;三年 级教材,两册,马树德主编,上册是2002年第 1版,下册是2003年第l版;四年级教材,1 册,马树德主编,2003年第1版。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初期(20世纪五六 十年代),中国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对外汉语教 材多为精读教材(综合性教材),比如《汉语教 科书》、《基础汉语》等,但是20世纪80年代 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教 材层出不穷,版本众多,为便于比较研究,我 们以精读教材作为研究的切人点,选取了以上 五套典型的精读教材,探讨20世纪50年代以 来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使用情况。
《基础》第2、3、4册,外文出版社,1980;
《基础汉语续编》,华语教学出版社,1982。 (4)《实用汉语课本》(以下简称《实用》), 包括:第l、2、3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
贵而中肯的意见或建议,但对外汉语教材用字
应遵循哪些规律,字量、字种选择和字序编排 如何确定等一系列问题都还缺少定性定量研究。
53
万方数据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 从另一角度来看,《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 级大纲》的制定也略有瑕疵。首先大纲具有明 显的滞后性。大纲是上世纪90年代初编写的, 语料基本上是80年代的,30年来中国社会语言 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大纲后来于2001 年有所修订,但改动甚少,基本维持旧貌。汉 字等级大纲尽管比词汇大纲相对稳定一点,但 因当初是依据对应关系制定的(甲级字对应甲 级词,乙级字对应乙级词,丙级字对应丙级词, 丁级字对应丁级词),所以也明显滞后于语言生 活的发展。比如:别墅、大腕、硕士、匿名、 尴尬、书橱、压轴、祈祷……这些词均未收入 词汇大纲,现在这些所谓超纲词恐怕都应当收 入词汇大纲,相应的,像“墅、腕、硕、匿、 尴、尬、橱、轴、祈、祷”这些所谓超纲字恐 怕也应收入汉字等级大纲。而且从超纲字来看, 几套教材中有一些共同的超纲字。比如《基 础》、《实用》、《本科》这三套教材有8个超纲 字:“豹、韩、媚、娜、僧、抒、吾、颐”,这 些字的使用频率都比较高。比如在《中国语言 生活绿皮书》(2005)所公布的《报纸、广播 电视、网络用字总表》中“韩、娜、豹、颐” 这四字分别排在768、1414、2473、2505位,所 以这些字可以考虑增补人《大纲》之内。表4
O.引言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属表意文字 系统,因此,汉字的认读与书写问题就给母语 为拼音文字的学生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很多人 学了多年的汉语,一直止步于初级阶段,在众 多的原因中,汉字的认读与书写较难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对外汉语教材中应该充分 重视汉字。多年来国内母语教学一直重视对中 小学课本用字情况的统计分析(如王文新,
51
万方数据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 《实用》第4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实用》 第5册,商务印书馆(香港),1989年;《实用》 第6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 (5)北语版对外汉语本科语言技能类系列 教材(以下简称《本科》),包括:一年级教 材,《汉语教程》六册,杨寄洲主编,1999年 第l版;二年级教材,
4.6% 3.3%
3.3% 1.5%
2.9% 8.1% 22.O%
30.9%
54.8%
14.2% 22.9%
109
166
从表2可以看到,以上五套教材对于大纲所 规定的2905个汉字,都没有全部收录,而且大纲 所规定的800个甲级字也都有所缺漏。前四套教
套教材提出编写时“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一年 级全部教材都是在这些大纲的监控下编写的, 二、三、四年级汉语教材也都自觉接受大纲的约
——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④
王衍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